'走路和不走路的10年差別!現在知道還不晚……'

"


你可以選擇不運動,但和運動的你相比,最大的差異會體現在你人生的最後 10 年!你希望你的最後 10 年會是怎樣?

鍛鍊有多重要?

美國《科學》雜誌曾刊登數據顯示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各種患病機率:

  • 心臟病機率——運動者:37/1000;缺乏運動者:227/1000。
  • 高血壓機率——運動者:40/1000;缺乏運動者:704/1000。
  • 肥胖症機率——運動者:4/1000;缺乏運動者:808/1000。
  • 最重要一點——壽命差距:運動者平均比缺乏運動者長壽11歲。

走路是百鍊之祖

健步走早在幾千年前就被中國古老中醫論述為“百鍊之祖”,非洲肯尼亞馬薩伊人是世界上獨特的民族,他們從來不知道背痛和關節痛是怎麼回事,因為他們最善於行走。

"


你可以選擇不運動,但和運動的你相比,最大的差異會體現在你人生的最後 10 年!你希望你的最後 10 年會是怎樣?

鍛鍊有多重要?

美國《科學》雜誌曾刊登數據顯示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各種患病機率:

  • 心臟病機率——運動者:37/1000;缺乏運動者:227/1000。
  • 高血壓機率——運動者:40/1000;缺乏運動者:704/1000。
  • 肥胖症機率——運動者:4/1000;缺乏運動者:808/1000。
  • 最重要一點——壽命差距:運動者平均比缺乏運動者長壽11歲。

走路是百鍊之祖

健步走早在幾千年前就被中國古老中醫論述為“百鍊之祖”,非洲肯尼亞馬薩伊人是世界上獨特的民族,他們從來不知道背痛和關節痛是怎麼回事,因為他們最善於行走。

走路和不走路的10年差別!現在知道還不晚……

這是因為,走路是減少打針吃藥的良方,走路多了,身體好了,吃藥就少了。

1減輕體重

每天走30到40分鐘就能燃燒卡路里,此外,走路還能幫助塑造體形、恢復肌肉張力。

2改善皮膚狀況

經常步行可以善血液循環,使你的皮膚煥發出健康的光澤,減輕痘痘、細紋問題

3促進頭髮健康

經常步行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能促進頭髮健康生長,防止頭髮脫落。

4減輕疲勞

適度步行不僅不會讓你感到疲勞,還會讓你感覺精神放鬆、緩解壓力。

5預防關節炎和骨質疏鬆

女性更年期後更容易因骨質疏鬆而出現關節炎症狀。經常步行可以鍛鍊關節,增強骨密度,緩解關節炎的疼痛和僵硬。

6強化心臟

快走可以幫助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增強心臟功能,每天早上散步大約30分鐘還有助於降低血壓。

7增強腦功能

行走時,大腦的氧氣和血液會被加速供應,經常步行可以增強大腦功能和記憶力,降低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的風險

8增強免疫系統

經常步行改善身體血液循環,增強免疫系統,保護你免受各種疾病和嚴重疾病的影響。

9改善睡眠

因為壓力太大而失眠的人可以試著每天多散散步,有助於鎮定你的大腦,緩解壓力,夜間會更容易入睡。

10 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經常步行有助於改善血糖控制,能使肌肉中的細胞消耗更多的葡萄糖,這對病人身體非常有益。

11 延緩衰老

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的新陳代謝的速度也逐漸減緩,散步是一種低強度的身體活動,有助於保持細胞功能活躍、延緩衰老。

12 改善肺活量

身體細胞中的氧化反應可以通過步行顯著增加,這些反應對氧氣供應的需求很高,使得肺部吸收氧氣更多,從而鍛鍊肺活量。

一天走多少步才合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版)指出:中國居民每天的活動量達到 6000 步,有益於身體健康。

二附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戴江華提醒,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每天可以堅持輕負荷的鍛鍊30分鐘以上,但不要超過1小時,速度不宜過快。另外,還有注意這4點:

1儘量選擇不傷膝的運動

慢走、游泳、騎單車是比較推薦的鍛鍊方式,這些運動對關節的衝擊少。而登山、長跑、廣場舞、打太極、深蹲這類運動老年人要少做。

2運動強度需循序漸進

二附院骨科主任醫師陶軍介紹,有些中老年人,尤其是“暴走一族”非常容易盲目健走、暴走,一天走路遠超過1萬步,長期下來出現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嚴重損傷,引發膝關節炎、滑膜炎等。

所以,不是說每一位中老年人每天都要走3000-5000步,這還得看個人的身體狀況。如果自己走不了太久,可以先從每天1000步開始,慢慢增加步數。同樣如果要跳廣場舞,舞蹈的節奏慢一點,多用上肢運動,減少對膝關節的磨損。

3合適的鞋子和護具是必備

中老年人鍛鍊時當然更要注意著裝,應選擇具有緩衝和防滑功能、鞋底較大的,且鬆軟有彈性的運動鞋。這樣的鞋穩定性較大,鞋面也有保護足弓的作用。同時,在運動中應佩戴護膝護肘用具,可避免摔倒造成骨關節損傷。

4增強腿部肌肉力量

平時在家應多訓練膝關節周圍如大腿前側和後側的肌肉,這樣可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減緩關節的磨損,走路的時候才不會那麼容易摔倒。

如果您說自己忙到沒時間走路,那也可以用其他的活動代替,比如做家務、跳舞、打太極等。

在這裡給大家一個運動換算標準,那就是每走1000步的運動量,與以下運動可以等量替換:

  • 中慢速上樓,6 分鐘
  • 手洗衣服,9 分鐘
  • 掃地拖地,9 分鐘
  • 戶外帶孩子玩,8 分鐘
  • 騎自行車(12~16 公里/小時),8 分鐘
  • 太極拳,8 分鐘
  • 乒乓球,8 分鐘
  • 廣場舞,5 分鐘
  • 健身操,5分鐘

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選擇和疊加不同活動。

來源: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養生中國

編輯:晚 妹 校對:劉 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編審:陳昱鑫

"


你可以選擇不運動,但和運動的你相比,最大的差異會體現在你人生的最後 10 年!你希望你的最後 10 年會是怎樣?

鍛鍊有多重要?

美國《科學》雜誌曾刊登數據顯示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各種患病機率:

  • 心臟病機率——運動者:37/1000;缺乏運動者:227/1000。
  • 高血壓機率——運動者:40/1000;缺乏運動者:704/1000。
  • 肥胖症機率——運動者:4/1000;缺乏運動者:808/1000。
  • 最重要一點——壽命差距:運動者平均比缺乏運動者長壽11歲。

走路是百鍊之祖

健步走早在幾千年前就被中國古老中醫論述為“百鍊之祖”,非洲肯尼亞馬薩伊人是世界上獨特的民族,他們從來不知道背痛和關節痛是怎麼回事,因為他們最善於行走。

走路和不走路的10年差別!現在知道還不晚……

這是因為,走路是減少打針吃藥的良方,走路多了,身體好了,吃藥就少了。

1減輕體重

每天走30到40分鐘就能燃燒卡路里,此外,走路還能幫助塑造體形、恢復肌肉張力。

2改善皮膚狀況

經常步行可以善血液循環,使你的皮膚煥發出健康的光澤,減輕痘痘、細紋問題

3促進頭髮健康

經常步行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能促進頭髮健康生長,防止頭髮脫落。

4減輕疲勞

適度步行不僅不會讓你感到疲勞,還會讓你感覺精神放鬆、緩解壓力。

5預防關節炎和骨質疏鬆

女性更年期後更容易因骨質疏鬆而出現關節炎症狀。經常步行可以鍛鍊關節,增強骨密度,緩解關節炎的疼痛和僵硬。

6強化心臟

快走可以幫助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增強心臟功能,每天早上散步大約30分鐘還有助於降低血壓。

7增強腦功能

行走時,大腦的氧氣和血液會被加速供應,經常步行可以增強大腦功能和記憶力,降低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的風險

8增強免疫系統

經常步行改善身體血液循環,增強免疫系統,保護你免受各種疾病和嚴重疾病的影響。

9改善睡眠

因為壓力太大而失眠的人可以試著每天多散散步,有助於鎮定你的大腦,緩解壓力,夜間會更容易入睡。

10 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經常步行有助於改善血糖控制,能使肌肉中的細胞消耗更多的葡萄糖,這對病人身體非常有益。

11 延緩衰老

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的新陳代謝的速度也逐漸減緩,散步是一種低強度的身體活動,有助於保持細胞功能活躍、延緩衰老。

12 改善肺活量

身體細胞中的氧化反應可以通過步行顯著增加,這些反應對氧氣供應的需求很高,使得肺部吸收氧氣更多,從而鍛鍊肺活量。

一天走多少步才合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版)指出:中國居民每天的活動量達到 6000 步,有益於身體健康。

二附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戴江華提醒,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每天可以堅持輕負荷的鍛鍊30分鐘以上,但不要超過1小時,速度不宜過快。另外,還有注意這4點:

1儘量選擇不傷膝的運動

慢走、游泳、騎單車是比較推薦的鍛鍊方式,這些運動對關節的衝擊少。而登山、長跑、廣場舞、打太極、深蹲這類運動老年人要少做。

2運動強度需循序漸進

二附院骨科主任醫師陶軍介紹,有些中老年人,尤其是“暴走一族”非常容易盲目健走、暴走,一天走路遠超過1萬步,長期下來出現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嚴重損傷,引發膝關節炎、滑膜炎等。

所以,不是說每一位中老年人每天都要走3000-5000步,這還得看個人的身體狀況。如果自己走不了太久,可以先從每天1000步開始,慢慢增加步數。同樣如果要跳廣場舞,舞蹈的節奏慢一點,多用上肢運動,減少對膝關節的磨損。

3合適的鞋子和護具是必備

中老年人鍛鍊時當然更要注意著裝,應選擇具有緩衝和防滑功能、鞋底較大的,且鬆軟有彈性的運動鞋。這樣的鞋穩定性較大,鞋面也有保護足弓的作用。同時,在運動中應佩戴護膝護肘用具,可避免摔倒造成骨關節損傷。

4增強腿部肌肉力量

平時在家應多訓練膝關節周圍如大腿前側和後側的肌肉,這樣可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減緩關節的磨損,走路的時候才不會那麼容易摔倒。

如果您說自己忙到沒時間走路,那也可以用其他的活動代替,比如做家務、跳舞、打太極等。

在這裡給大家一個運動換算標準,那就是每走1000步的運動量,與以下運動可以等量替換:

  • 中慢速上樓,6 分鐘
  • 手洗衣服,9 分鐘
  • 掃地拖地,9 分鐘
  • 戶外帶孩子玩,8 分鐘
  • 騎自行車(12~16 公里/小時),8 分鐘
  • 太極拳,8 分鐘
  • 乒乓球,8 分鐘
  • 廣場舞,5 分鐘
  • 健身操,5分鐘

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選擇和疊加不同活動。

來源: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養生中國

編輯:晚 妹 校對:劉 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編審:陳昱鑫

走路和不走路的10年差別!現在知道還不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