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 | 我們的青春,與西門纏纏綿綿 | 天河公園挹綠

天河 | 我們的青春,與西門纏纏綿綿 | 天河公園挹綠

天河公園有好幾個門,但我偏偏只對西門,情有獨鍾。

天河 | 我們的青春,與西門纏纏綿綿 | 天河公園挹綠

之前,我寫過《在地願為連理枝!天河公園有棵連理樹,你見過嗎?》 和《一團團藍霧飄呀飄,天河公園有個藍花楹林子?》,這兩篇文章都是從西門進入,且全都是出現在西門附近的風景。

西門,菊花鳳仙花醉蝶花繽紛,綠茸茸的草坪,紅豔豔的塑膠跑道,相映生輝,一派舒暢的現代氣息。那是現在的西門。

天河 | 我們的青春,與西門纏纏綿綿 | 天河公園挹綠

而我的整個大學時代,都與天河公園的西門纏纏綿綿。那時候的西門,不大,還有圍牆,門外是39路公交車總站。哦,對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還不叫天河公園,而是叫東郊公園。


天河 | 我們的青春,與西門纏纏綿綿 | 天河公園挹綠

1991年的東郊公園南門(圖片選自《天河薈萃》第一輯)


到西門,坐上39路,“出廣州去”

我就讀的廣東民族學院(現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校門與東郊公園之間,隔著一條中山大道,但當年這條中山大道還沒擴建,只是一條能容兩輛車經過的柏油路而已。公共交通也很不方便,只有一輛從黃埔開往越秀中的黃埔線(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才改稱50路車)。“線”是郊區車,“路”是市內車,兩者是有區別的。郊區車發車間隔非常漫長,經常大半個小時才來一趟,車上往往擠滿人,根本沒法擠上去。

當時,東郊公園雖然地處偏僻,但西門外是39路公共汽車總站。這車開往廣仁路,正是廣州最熱鬧的中心區北京路附近。所以,一坐上39路,廣東民族學院的師生們,都愛說“我們出廣州去啦”。

39路比起黃埔線,車多得多,加上又是起點站,有座位坐。那時,從東郊公園西門“出廣州”,基本上要花上兩個小時,有座位就顯得頗為重要啦!所以廣東民族學院的師生們,每每想要享受享受廣州大都市的繁華,都會先走進對面的東郊公園,繞著湖穿過公園,到達西門,坐上39路車,“出廣州”去!

天河 | 我們的青春,與西門纏纏綿綿 | 天河公園挹綠

門鬧,還是門靜,總是“人歸晚”

古人寫門,頗有意境。

唐代溫庭筠寫“門靜人歸晚”,宋代才女李清照說“門前風景雨來佳”,宋代朱熹則唱“門外青山翠紫堆”——這些詩詞,我都極其喜歡。但最喜歡的,是溫庭筠的“門靜人歸晚”。

大學時,每次寒暑假結束,從家鄉連南迴學校的線路是:先到達省汽車總站,再到附近的廣州火車站廣場坐車,到廣仁路,再換乘39路車,才能到達東郊公園西門。此時往往已是傍晚時分,還得再走路穿過東郊公園,才能回到廣東民族學院。因此,大學四年,我從連南返回東郊公園對面的廣東民族學院,從來都不敢一個人獨自回校。現在說來,這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在當時,卻是一種常態。


天河 | 我們的青春,與西門纏纏綿綿 | 天河公園挹綠

1991年的東郊公園西門(圖片選自《天河薈萃》第一輯)


那個年代,交通不發達,安全係數也沒有現在高。我們凌晨5點半,從連南坐長途大巴到達省汽車站,往往已經是下午兩三點鐘了。接著,再走路到達廣州火車站廣場,坐公交到達廣仁路。然後,才能轉乘39路車,到達東郊公園。從省汽車站到天河公園西門,最少要花上三個小時。因而,凌晨從家鄉出發的我們,到達東郊公園西門,往往已經是傍晚五六點的光景。

那時候的東郊公園,偏僻,人少。傍晚時分,如果只是一個女孩子,那是斷然不敢獨自穿過公園的。所以,那時候我們回學校前,都會先約上幾個伴,最好是有男同學一起,大家一路,既不寂寞,又保證了安全。

每當學校開學前的兩三天,傍晚的東郊公園西門,那是一片“門鬧人歸晚”的獨特場景:從車上下來的學生們,提著大包小包,熙熙攘攘,結伴進入西門,再橫穿整個公園,說說笑笑回學校去。

比起其他同學來,我還有另一件親切的回憶:我那個可愛的在南海打工的三姐,每到我從家裡返校的日子,必到東郊公園西門等我,一見到我下車,就幫我拎大包小包,那當真是好一幅溫暖的美景——夕陽無限美,姐妹雙雙往學校趕去。

天河 | 我們的青春,與西門纏纏綿綿 | 天河公園挹綠

與西門的情緣,更難於忘懷的,還有那麼一次與西門有關的“意外”事件。這事件已成為我對東郊公園的一抹永不褪色的記憶。

話說,有年寒假後,我和曉雯,本來是和其他七八個老鄉一起返校的。但是,那天從火車站廣場上車時,因為人太多,我倆給擠到後門,與前面上車的七八個老鄉同學隔開了。老鄉同學在前面大聲提醒我們,到達廣仁路站一定要記得下車!

也許是心理緊張,那天我和曉雯都沒聽清楚售票員報站,坐過了好幾個站,待下車後,我們倆整個都懵了,分不清東南西北。那時手頭還沒有手機之類的高科技產品,根本沒辦法和老鄉同學取得聯繫。

於是,我們兩個女孩子,只好咬咬牙打的回東郊公園西門去。那天打的花掉了20多元,這筆鉅款,對於兩個在校生來說,實在是心疼得很:一人付一半,一個月的伙食費也給敗完了!

從的士下車後,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東郊公園西門前已沒有什麼人,真是典型的“門靜人歸晚”!看著當年沒有什麼路燈的公園小路,我們倆也有些害怕,遲疑著不敢進西門。

正猶疑間,從公園裡面走出了八九個男女。哈,是連南老鄉同學們,還有我那可愛的三姐。原來,他們已經在這裡等候我們大半個小時了。一瞬間,從“門靜人歸晚”到“門鬧人歸晚”,別提有多高興了!

大學四年,我們迎著晚霞,從東郊公園西門,穿過整個公園回校。西門,由此也成為了我青春的一部分。

天河 | 我們的青春,與西門纏纏綿綿 | 天河公園挹綠

欄目介紹 e家君推出一個新欄目:《天河公園挹綠》。掬一把天河公園的綠意,一思一情,好風如水;花兒在這裡燦爛,青春在這裡放歌,人生在這裡豐厚。

作家簡介

潘小嫻,作家,現已出版《雲山花事經眼錄》春夏秋冬四部、《美人香裡說宋詞》、《最美的遊戲》、《鋼琴美韻》、《建築家陳伯齊》、《會飛的蒲公英》等作品。


【記者 潘小嫻】

攝影 潘小嫻(署名除外)

【編輯 蟲蟲】

來源:微社區e家通天園人家(微信號:xxsbejtty)

天河 | 我們的青春,與西門纏纏綿綿 | 天河公園挹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