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北,躍動的曾家山'

廣元 交通 農業 農民 蔬菜 農村 方誌四川 2019-08-23
"
"
蜀北,躍動的曾家山

蜀北,躍動的曾家山

粟舜成

山,悠閒恬適,流盼中像一位慈母。對山的感受之深,莫過於居住在素有“溶洞王國、石林洞鄉”之稱的川北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山人。

生生不息,貧窮、閉塞曾是曾家山人的寫照。多少年來全封閉的農耕生活像繩索一樣將農民的生活固態化,形成農人們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戀土情結”。於是農村人口占95%以上的曾家山,在幅員面積5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耕耘著祖輩留下的那片星空。解放幾十年,經濟作物和林、牧、副、漁等多種經營竭盡全力發展。到了今天,人均只有1.2畝的耕地已不能承受人口增長等因素的重負。

那麼,曾家山的出路在哪裡呢?

阿基米德曾充滿浪漫和科學地宣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整個地球!”這是創世紀的勇氣,曾家山在尋找一個支點創造輝煌的世紀!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深謀遠慮的朝天區決策者們就提出曾家山要從單一的小農業向大農業轉移的戰略設想,於是,曾家山人找到了自己的支點。

中子鎮堯坪村有兩兄弟,在山坡上精心種上數畝蔬菜,當年收入2萬元。這對於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不啻是驚天的新聞。人們終於發現:山邊也是流金的寶地。

如身披戰盔躍馬揚鬃,山的概念,被重新賦予新的內涵。據統計,21世紀初,曾家山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日上場勞力最多時達1萬人次。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為打造“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九進素有廣元“小西藏”之稱的曾家山,於是一個“高標準,成規模,生態文明建設統一規劃,業主具體承包開發經營”的生態文明建設經營機制在全區應運而生。

曾家鎮明陽村黨支部書記周元仁率領數百村民,啃石頭,斬荊棘,硬是把上百畝終年水土流失的荒山變成花果山;平溪鄉大竹村農民嚴大瓊,組織村民大規模種植高山露地綠色蔬菜;汪家鄉易興村不花國家一分錢,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創辦土雞養殖場,成為全區自力更生建設生態文明的典範。

廣袤的田野播種著希望,收穫著沉甸甸的果實,曾家山的農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輝煌。目前,曾家山常年規模種植高山露地綠色蔬菜35萬畝,佔當地耕地面積90%,產量達到80萬噸,暢銷全國60餘個大中城市,曾家山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綠色農業示範區、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中國農業公園。目睹了“蜀道亞高原,康養曾家山”巨大變化的幾位北京到此地考察的農業專家,由衷地發出如下感慨:“曾家山開發是改天換地的壯舉,是建成全面小康的工程,是愚公精神的再現,流芳史冊的傑作。”

席勒說過一句名言:“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般飛逝,過去永遠靜止不動。”

正因如此,朝天區的決策者們站在戰略的高度,按捺不住內心的焦灼:曾家山豐富的旅遊資源,蔬菜、土豆、芸豆、松子等土特產品,因交通這個“瓶頸”,扼住了多少有志者的作為。要致富,修大路,解除重軛,全面改善交通狀況刻不容緩。

2000年11月,朝天區全面打響縱貫曾家山的中(子)榮(廣元市市中區榮山)公路油路(水泥路)建設大會戰,全長45公里、總投資4500萬元的工程,歷時1年9個月告竣。中榮公路的建成,接通了廣元市級環形線,成為朝天交通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轟鳴運轉的挖掘機帶出滾滾山石、穿梭如織的工程車來往不斷、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在工地有序施工……2018年6月,投資8億元,七盤關至曾家山旅遊扶貧公路開建。該項目是廣元市加快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的重要載體,也是朝天區將曾家山建成國家級康養旅遊示範基地、中醫藥康養旅遊示範基地、中國南方滑雪場集群核心區和國家農業公園的核心工程,更是連接西成高鐵、G5京昆高速等國家交通大動脈和融入國家重點發展戰略的黃金大通道。短短一年時間,區委、區政府領導數十次親臨工地現場辦公,為公路建設排憂解難,沿線群眾也積極投入公路建設中。正是有了群眾的支持,該路預計2020年底建成通車。

朝天區幹部群眾正用熱情和汗水,全力托起“交通先行”這輪噴薄而出的“朝陽”。正是在這輪“朝陽”的照耀下,曾家山新農村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

2006年,曾家山新農村建設打破千年沉默。朝天區委、區政府在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舉全區之力,打造曾家山生態小康新村。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幹,一以貫之抓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朝天區以打造生態小康新村和發展特色產業為突破口,建成了風格和諧統一,獨具高山民居特色,集生態農業、休閒旅遊、地質觀光、民俗風情於一體的曾家山“百里新農村走廊”。被譽為全省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曾家山模式”,吸引了省內外地區及德國專家前來考察。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打破了曾家山人民寧靜祥和的生活。這一刻,天崩地裂、山河破碎、房屋倒塌、交通阻絕、通訊中斷……短短80秒,曾家山大地滿目瘡痍,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慘重損失。

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英雄的曾家山人民沒有屈服!各級黨委、政府迅即反應、果斷決策,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周密部署;廣大黨員幹部緊急動員,迅速行動,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公安民警、民兵預備役人員,捨生忘死,勇挑重擔,成為危難關頭的主力軍和突擊隊;廣大人民群眾自救互救,守望相助,體現出“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堅強意志,湧現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搶險救人、轉移群眾、搶通保通、查災核災、過渡安置、恢復生產、防範次生災害、維護社會穩定,抗震救災、災後重建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在巍峨的秦巴南麓、川陝結合部,英雄的曾家山人民一手抓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動人讚歌。

愛心滾滾匯聚,支援湧動如潮。搶險突擊隊、醫務工作者、志願者,紛紛從浙江、黑龍江、香港、澳門、宜賓……向曾家山彙集。中華慈善總會、臺灣紅十字組織、瑞士、伊朗、荷蘭……一筆筆資金、一批批物資載著一顆顆愛心,從四面八方飛向曾家山,為災區人民友愛互助的傳統續寫著動人的新篇章。無限關愛,殷殷真情,將永藏在6萬曾家山人民的心中,化作重建美好家園的巨大動力!

三年,1000多個日日夜夜。曾家山書寫了從悲壯走向豪邁的傳奇。截至2011年9月30日,重建項目全部完工,完工率達100%。一座座漂亮的學校拔地而起,一家家現代化的醫院投入使用,一批批失去家園的人們搬進新居,一條條道路穿越崇山峻嶺。更為重要的是,曾家山人民戰勝了所有的災難和傷痛,奮然崛起,浴火重生。

如今,曾家山越變越美,引得“孔雀川北飛”,人流、物流、信息流湧向曾家山,形成“人氣曾家聚”這一獨特現象。農居條件不僅徹底改變,還鱗次櫛比地坐落著50餘家星級農家樂、5家星級康養酒店。

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曾家山”品牌不但成為康養旅遊熱點,也成為商家投資的熱土。廣州、成都、西安、重慶等地業主落戶曾家山,從事農業產業化、食品加工和服務行業的開發與經營,營造出熱火朝天、欣欣向榮之勢。

偉大中國夢春風拂面,曾家山新跨越悄悄醞釀。“四化聯動、創新驅動、綠色牽動、開放帶動、共享推動”的朝天區“五動戰略”構想回應新時代需求,這是曾家山人民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豪情壯志。2020年,曾家山要達到人均可支配收入42066元的水平,全國翻一番,曾家山須翻三番。

翻三番,曾家山人任重道遠。今日曾家山,內部的凝聚力不斷增強,對外的影響力日益擴大,環境的吸引力顯著提高。明日曾家山,“三篇文章”寫輝煌:農業完成質的飛躍,構建起現代農業體系;以康養旅遊為主的服務業打造精品,成為新興骨幹產業;景園互動、產村相融,實現農旅文融合發展。曾家山成為聞名遐邇的四川北向“橋頭堡”東出“會客廳”、中國西部生態養生基地。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衛生部原副部長殷大奎指出,曾家山森林覆蓋率達74%,水資源豐富且品質好,氣候條件得天獨厚,還有2000多個大小溶洞,動植物以及食品都很有特色,完全具備了長壽地區的幾大要素,適合發展生態養生。

對於曾家山的未來發展,清華大學教授喬然表示,生態養生是一種概念,具體運用到旅遊上就是健康旅遊。當地政府為曾家山規劃的發展方向很正確,在未來發展中,還需要注意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讓曾家山的生態養生能夠形成旅遊產業,最終成為朝天區的戰略支柱產業。

……

農業現代化、服務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以其恢弘的氣勢,托起曾家山人的希望之夢。在“秦蜀鎖鑰、川北門戶”,古老的曾家山正以前所未有的雄姿,踏著新時代雄渾的鼓點,高歌猛進,迎著21世紀滿天的朝霞,邁上又好又快發展的金光大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