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機場碼頭往西約7公里的海面上,一座菱形島成為珠江入海口的新地標,這裡是深中通道的西人工島,是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交會點。從西人工島繼續往西,建設者們日夜兼程,正築起一條連綿不斷的海上鋼鐵“長城”。

廣東規劃12條跨江通道 深中通道、黃茅海大橋等加快建設

南沙大橋是12條跨江通道之一。南方日報記者 董天健 攝

“火”起來的大橋建設,成為廣東經濟發展的一抹“亮色”。去年,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為“廣東的橋”寫下時代註腳,廣東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獲國務院督查激勵。今年1—4月,廣東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高位快速增長,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70.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47.5%,同比增長35.7%。

與此同時,南沙大橋不負重託提前建成通車,深中通道攻堅克難進入“沉管時光”,黃茅海大橋快馬加鞭加緊前期籌備……珠江口大橋建設的澎湃“熱力”,正是廣東經濟精氣神的縮影,展現出廣東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定力,演繹著粵港澳大灣區加速崛起的蓬勃活力。

●南方日報記者 袁佩如 李赫

統籌:謝美琴 鄭佳欣 黃應來

立足大灣區互聯互通珠江口形成一股強大向心力

在中國橋樑建設的熱力圖上,走近珠江口這些超級大橋,也是在感受廣東經濟的脈搏。

這裡有自主創新、轉型升級的勇氣——

走進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鋼殼製造的廣船國際南沙廠區智能車間,鮮見工人的身影,卻到處是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一片片鋼材在數字化的切割車間加工,再與自動化切割的零件組成小組件,然後組成塊體。在另一端,“大手臂”正將四個塊體拼成一個小節段,要22個這樣的小節段最終才能拼接成1個165米長的標準管節。“建造1個管節需要6個月的時間,全過程都是使用自主研發的智能生產線,第一個管節很快將在年底沉放。”深中通道項目GK01標總工程師龍漢新表示。

這裡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志氣——

在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建設現場,500多名建設者常駐海上,日夜奮戰為這座“漂在海上”的特大懸索橋扎牢了東橋塔的56根樁基。“整座橋身重量達到30萬噸,靠的就是東西兩座高270米的主塔和東西兩座海中錨碇撐起來,我們將再次創造橋樑史上的第一。”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橋樑工程師陳炳耀說。

這裡有時不我待、日夜兼程的朝氣——

不久前,在同一片海域,南沙大橋正式通車,一舉創下了多個“世界之最”。80後的項目副總工程師鮮榮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又立即投身到吹響開工衝鋒號的黃茅海大橋項目。從高欄港出發,對接香港,直通粵西,黃茅海大橋將用3年打通港、珠、江,徹底改變粵西沿海地區與灣區核心區域通道單一的現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邁出堅實腳步,我要延續在南沙大橋的精神和狀態。”鮮榮說。

超級大橋的蓬勃建設,互聯互通的迫切需求,折射的正是廣東經濟迎難而上的底氣、長風破浪的後勁。

與上一輪大會戰相比,廣東當前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大建設明顯有本質上的不同:領域更廣、立意更高、目光也更為深遠——立足大灣區互聯互通,為廣東經濟“強筋健骨”。

“事實上,珠江口共規劃建設12條公路鐵路跨江通道。”據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公路通道7條,分別是珠江黃埔大橋、蓮花山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深茂鐵路公鐵兩用大橋(公路橋)、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鐵路通道5條,分別是廣深港高速鐵路、佛山至東莞城際軌道、深茂鐵路公鐵兩用大橋(鐵路橋)、中山—南沙—虎門城際軌道、深圳至珠海城際軌道。

澳門企業家劉藝良認為,香港輻射能力巨大,澳門又是中國內地對接葡語系國家的重要平臺,珠江口大通道讓大灣區形成更加完美的閉環,將給內部的城市帶來新的經濟機遇。

煙波浩渺的珠江水,礁石險灘擋不住其奔騰向前,珠江口正在形成一個強大的向心力,一個新的全球經濟引擎正在迅速崛起。

產業佈局走向大橋激活灣區城市“橋頭經濟”

一座橋,打通天塹阻隔,不僅連接起大橋兩岸,更連接起產業界、經濟圈、歷史與未來。

不久前的“五一”小長假,南沙迎來了旅客井噴:南沙各大酒店整體平均預訂率超80%,部分酒店已經出現了預訂爆棚現象。

南沙大橋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五一”期間,南沙大橋日均車流量達15.61萬次。“交通順暢後,沉寂多年的南沙成了價值窪地,旅遊和經濟都得到激發。”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認為。

另一端的橋頭,投資額超7億元的沃爾瑪華南生鮮配送中心在東莞沙田剛剛落成運營,該項目是沃爾瑪在中國單筆投資額度最高項目,也是沃爾瑪在中國首個定製化設計建造的配送中心。該項目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將為沃爾瑪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乃至廣西等地提供商品配送服務。南沙大橋的開通,是沃爾瑪將項目選址於沙田的重要原因。

香港也把目光瞄準了“橋頭”,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倡議將臨近港珠澳大橋的大嶼山發展成為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以及連接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世界的“機場城市”。

此外,灣區內其他城市也紛紛在“橋頭”上做文章,東莞推出了濱海灣新區,中山依託深中通道打造翠亨新區,珠海全面對接港珠澳大橋,相對較遠的佛山則選擇和廣州、中山聯合開發南沙港。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副研究主任黃曉琳表示,“橋頭經濟”指大型交通樞紐所在的位置,被視為策略性的經濟跳板,吸引各類優勢資源聚集。珠江口這些大橋的橋頭區域,具有“海、陸、空、鐵”多重優勢,是對接“一帶一路”的前沿陣地,將激發大灣區的無窮活力。

“世界需要中國,全球經濟增長離不開中國的持續發展。”IMF總裁拉加德曾如此評價。站上“橋頭”的粵港澳大灣區堅信:門越開越大,路就能越走越寬。

大橋如齒輪咬合“創新軸”驅動灣區大型“孵化器”

“作為常年來往於香港和南沙的人,我最關心的還是交通狀況,南沙大橋使得往返粵港變得更方便。”現在,每週五晚上,高民都會驅車返回香港家中,南沙大橋是他的重要路徑之一。大學畢業後,他便來到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工作。

如今,廣州到東莞再延伸至深圳、香港、澳門,成為夜景衛星圖中燈光最璀璨的區域之一。起於廣州南沙、止於東莞沙田的南沙大橋正在這片區域“穿針引線”。

一座座大橋,猶如一個個齒輪,咬合起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軸”。這裡有一股信心、決心牽引著“創新軸”傳動賦能,形成灣區經濟的大型“孵化器”,孕育灣區“創新生命力”。

更密集的大橋正在推動更強的協作。依託深中通道的便利,哈工大機器人(中山)無人裝備人工智能研究院在翠亨新村揭牌,將深入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

更有效的連接正在開拓更多的可能性。香港青年劉穎的公司入駐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我們在香港進行研發,再在東莞大規模生產。”她表示,依託大灣區越來越便利的交通,將進一步拓展產品在珠江西岸的市場,“有信心創造讓世界驚歎的產品”。

更便利的交通正在吸引更多的人才。“南沙和香港的距離很近,現在又有南沙大橋、廣深港高鐵等多種交通方式方便兩地往來,加上重磅創新的人才政策,相信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人才來南沙創業。”2017年來到南沙創業的香港大學名譽教授辛偉賢,從事新材料應用與研究20多年,目前在企業已經成功完成新型含氟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開發。

如今,“創新軸”的一角,深圳南山聯合總部大廈,光峰科技創始人李屹正信心滿滿地謀劃“激光顯示”時代,他創辦的公司在科創板的上市申請近期正式被受理。

如同光峰科技,一波又一波由粵港澳大灣區孵化而生的企業,正在“創新軸”中不斷前進拓展,鏈接國際創新資源,探尋自己的“世界座標”,書寫中國經濟活力的新篇章。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