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重磅利好!取消QFII限額“深改”12條出爐 證監會主席撰文:加快資本市場改革開放'

""A股重磅利好!取消QFII限額“深改”12條出爐 證監會主席撰文:加快資本市場改革開放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鋒 見習記者 樑銀妍 北京報道

A股重磅利好接踵而至。

9月1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人民日報》撰文稱,全面把握新時代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紮實穩妥推進科創板建設並試點註冊制,加快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積極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9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與此同時,9月9日-10日,證監會在京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並提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12方面重點任務。

前海開源董事總經理楊德龍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一步,也是推動A股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措施,有利於進一步吸引外資。

取消QFII限額 進一步滿足境外資金投資需求

取消QFII限額並不算突然。

2019年1月14日,外匯局宣佈將QFII額度從1500億美元翻倍到3000億美元;6月13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推動修訂QFII、RQFII制度規則,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市場;7月18日,外管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新聞發佈會上稱,考慮進一步放寬甚至取消QFII額度限制。

事實上,QFII和RQFII的批覆額度目前尚未用完。數據顯示,自2002年實施QFII制度、2011年實施RQFII制度以來,截至2019年8月末,QFII投資總額度3000億美元,共計292家QFII機構獲批投資額度1113.76億美元;RQFII投資總額度為19900億元人民幣,共計222家RQFII機構獲批6933.02億元人民幣投資額度。今年以來QFII新增的獲批額度為103.2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13倍。

某買方市場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此次取消QFII限額,是金融對外開放的表現。除了取消額度外,還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不再對單家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投資額度進行備案和審批;二是,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也一併取消。

王春英表示,“此次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是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化金融市場改革開放,服務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改革,也是進一步滿足境外投資者對我國金融市場投資需求而主動推出的改革舉措。”

前海開源董事總經理楊德龍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一步,也是推動A股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措施,有利於進一步吸引外資。隨著外資大量流入A股市場,將改變A股市場生態。

金融開放有序進行 增量資金有望持續流入

7月20日,金融委辦公室發佈金融開放11條,就對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期貨公司等機構的外資股比例限制時間點進一步鬆綁,並從原來2021年提前到2020年。

此次取消QFII以及RQFII的投資額度限制,實際上符合國內金融市場有序開放的進程,屬於發展的必然趨勢。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短期來看,取消QFII與RQFII投資額度的限制,不算非常重磅的利好,可能產地生中性偏利好的影響。而現階段內額度是否充分用好、外資進出的便捷度是否完善以及外資進出的成本是否高昂等,仍然屬於外資資金比較關注的因素。長期來看,將為A股市場等投資渠道帶來源源不斷的新增流動性補充。

同時,在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等全球主要指數編制機構相繼將A股納入其國際指數並提高權重的大背景下,外資持續流入A股市場,成為A股市場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境外機構持有A股總規模達1.65萬億人民幣,佔A股總市值的2.82%。

楊德龍認為,從國際市場的比較來看,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處於最底端,滬深300的估值僅僅相當於美國道瓊斯指數估值的一半,A股市場的投資吸引力進一步凸顯。外資大量流入A股市場將改變A股市場的生態。現在對於價值投資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人心,外資主要著眼於中長期投資,並且重視基本面研究。外資大量流入之後,將會改變A股的定價模式。所以建議投資者要及時轉變投資理念,拋棄過去炒消息、炒題材的模式,轉為真正的價值投資,堅持基本面選股,遠離績差股和題材股。

平安基金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中長期來看,隨著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外資持續流入將成為常態。目前無論是從時間、空間還是對外開放的進程看,外資增配中國市場仍處於初級階段,外資佔比遠低於日韓,外資流入的持續性仍將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QFII進來,一不會立刻量大,二不會什麼都買,別想著洋韭菜進場接盤,歸根到底要看投資價值。不同QFII的投資風格也不同,上市公司也要做好與QFII的溝通工作,才可能對QFII更有吸引力。

深改12條出爐 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相比取消QFII限額,新鮮出爐的“深改12條”則更能體現監管思路。

9月9日-10日,證監會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並提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12方面重點任務。

“深改12條”主要包括:一,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試驗田作用;二,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三,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短板;四,狠抓中介機構能力建設;五,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六,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七,切實化解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風險;八,進一步加大法治供給;九,加強投資者保護;十,提升稽查執法效能;十一,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十二,加快提升科技監管能力。

不難看出,12條政策組合拳再次強調,要充分完善市場基礎制度,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和外資入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座談會還指出,改革重在落實。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加強改革的統籌協調,排出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細化完善具體改革實施方案。

王驥躍認為,市場其實並不缺錢,而是缺少掙錢效應。沒有收益,資本不會來。相比於放開QFII額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更重要,上市公司才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不是取消門檻就有人來,有投資價值才會來。

郭施亮認為,對於國內資本市場而言,本身並不缺乏資金,缺乏的還是投資信心。假如A股市場的持續賺錢效應得到體現,那麼不僅是外資資金加快流入,而且還會加快吸引龐大的民間資金進入股市,這也是國內市場的投資魅力所在。對於資本來說,本身具有強烈的逐利性,當市場賺錢效應與投資信心得到確立之後,資金也會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

他也提到,金融市場的加速開放,本身還是一把雙刃劍。在加快吸引外資,提升外資在國內資本市場持股比例與持股規模的同時,仍需要提升金融市場的風險防禦能力,並對部分優質資產股權結構分散的現象給予重視,並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這也是充分利用好外資,並積極保護國內金融市場優質資產的有效舉措。

編輯:劉春燕 主編:陳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