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買罪受?買房籤合同竟簽了500遍名字

購房 租房 北京日報 電腦 讀書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9-06-18

7份合同,夫妻雙方各簽500多遍名字,各按500多遍手印——能想象到嗎,這竟然是在北京買套房是籤合同的“痛苦”流程。不少購房人簽完了腰痠背痛手抽筋,甚至直言:簡直是花錢買罪受,比湊首付還要折磨人!

花錢買罪受?買房籤合同竟簽了500遍名字

這個奇葩事件發生在朝陽區錦安家園購房人陳先生夫妻身上。如果總的算一下,他們夫妻雙方一共簽了1000多個名字、按了1000多個手印。

這還真不是個案。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調查發現,買房籤合同動輒籤幾百遍名字的事,在近來多個新房樓盤銷售中都上演著。

“誰能想到,籤合同能簽到手抽筋!”

交了首付款後沒幾天,陳先生老兩口就被銷售人員通知到售樓處正式簽約。他沒想到:本來簡單的籤合同,竟然花了三個多小時。

這時間都花在了簽名和按手印上。陳先生和老伴一共要籤7本合同,每本合同上都有80多個地方需要簽字。老兩口需要按順序把名字簽好,並在名字上按上手印。也就是說,老兩口每人都得在合同上籤500多遍自己的名字、再按500多遍自己的手印。粗算下來,兩人在7本合同上一共簽了1000多個名字、按了1000多個手印。

“在售樓處一刻不停地簽約,結束時腰都酸了、手都抽筋了。”陳先生說。

這不是偶然。城志暢悅園樓盤售樓處裡,購房人張女士也進行著同樣的操作。好在,她是單身購買,只需要她自己簽字、按手印即可。她一共得籤6份合同,但也簽下將近500遍名字、按近500遍手印。

記者調查發現,不同樓盤項目的簽約流程並不一樣,各家對籤多少遍名字、是否按手印的要求也不一樣。比如,幾天前剛在剛在中海雲熙項目完成簽約的市民劉先生,就不需按這麼多手印,但也需要簽名近400遍。

實際上,繁瑣複雜的簽約流程在很多新房項目上都曾出現過。“五六年前買房時就要籤這麼多名字,沒想到五六年後再買房,這手續一點也沒簡化。”去年購買瀛海府項目的市民劉碩吐槽。

“籤這麼多字,哪還有時間仔細看合同?”

兩年多前,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門聯合發佈了新版購房合同。記者查閱發現,這些示範文本中需要購房人簽字的地方並沒有太多。即便是加上前期物業合同等其它附屬合同,需要簽字的數量也遠沒有七八十處這麼多。

上述項目每本購房合同需要簽字的七八十處上,大部分都沒有正式的購房人簽字區域,只是簽在了每頁的右下角空白處。

既然住建部門的示範文本裡並未要求籤這麼多字,那開發商為何又有額外要求?陳先生私下問了銷售人員,對方向他解釋,在每頁右下角空白處簽字是為了“證明購房人已閱讀這一頁的條款”。

但這一目的與現實存在矛盾。簽約前,錦安家園簽約前,陳先生被告知只需半小時就能完成,但到了現場卻簽了三個多小時,“這麼龐大的工作量,能簽完已是不錯了,更別提每項條款仔細閱讀。”他說。

城志暢悅園的購房人張女士也被通知需要兩小時時間完成。但到了現場她才發現,兩個小時的時間根本只夠簽字、按手印的,“聽了銷售人員的介紹,只請了兩個小時的假,幾乎沒有時間去細讀合同具體條款。”她抱怨。

匆忙簽約暗藏風險,簽約為何不能更簡便?

在政策層面,相關部門並未有此明確要求。合同具體怎麼籤、籤多少字基本是由開發商來確定。以錦安家園為例,在經歷了幾天繁瑣的簽約後,有購房人向主管部門投訴開發商這一行為,此後簽約的購房人成功“減負”,需要簽字和按手印的地方大幅縮減。

“開發商要求業主在每頁空白處簽字,其實更多是為了避免後期出現糾紛。業主簽下字後,便可認定為已經閱讀了這一頁內容。雖然在實際中,業主可能根本沒有看過。”一家知名地產企業簽約流程負責人向記者道出背後另一重原因。

除了身體上承受巨大工作量外,如此繁瑣、匆忙的簽約也暗藏諸多風險。易居房產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說,中介公司或售樓處是有僥倖心理的,往往以匆忙簽約來催促交款,從而達成交易;很多購房人沒有太多權益保護意識,非常容易出現“購買時焦急,購買後後悔”等心理,“如果合同中當真存在一些極不利於購房人的條款,完成簽約後再維權也困難重重。”

對於購房人來說,除了簡化流程外,也需要有充足的時間仔細瞭解合同條款,當前這種傳統的簽約方式亟待改善。其實,在一些長租公寓的租房交易中,已經開始嘗試電子簽約,租戶在家通過電腦就可簽約,並且能夠有更長時間閱讀合同文本。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曹政

監製:塗露芳

編輯:曹政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