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必須成長:

為了迎接變革,讓我們發展自己的第二主要興趣吧,不管是什麼,把它作精,積累,深入,開始為自己的明天,為了自己的人生下半場奠定基礎。

人生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

我的父親曾經和我說過一句話:把你的主業當副業幹,把你的副業當主業來幹

此話怎講?

彆著急,喝口水,我們慢慢聊。

這得從父親的經歷說起。我的家鄉在陝西延安,父親教書的學校叫延安中學。父親是語文老師,在課餘的時候,喜歡寫文章,喜歡鑽研歷史,喜歡自己琢磨東西。

那時,延安中學的老師們都知道這所學校與當年來到延安的共產黨有很大的關係,但究竟是什麼樣的,只是零散地流傳在老人們的口述和一些老校友的回憶錄中,星星點點,雜亂無章。

父親來了興趣,竟然鑽研了下去,在發掘中,無意間發現了延安中學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所中學!當有了這個論斷之後,父親不斷地進行深入。後來寫了三本書,叫做《延安中學回憶錄1 2 3》

人生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

再後來,學校的領導發現了這件事情的價值,因為許多的紅色革命家的子女當時都在這所學校讀書,這段歷史的研究很有價值。遂將父親調離了教學一線,專職進行校史的研究。

我記得小時候,父親總是出差。等長大了,在與父親的溝通中才知道,他幾乎走遍了中國大地,去採訪那時在延安中學讀書的老校友,留下了很多珍貴的一手資料。

後來父親退休了,但是學校裡校史的工作總是沒有人能接替的很好。於是,父親又被返聘回了學校,發額外的工資,而且,最關鍵的是,那是父親愛乾的工作。說到這裡,大家估計都已經清楚了,當年我父親告訴我的那句:“把你的主業當副業幹,把你的副業當主業來幹。”是什麼意思了吧。2015年看過一本書,名叫《21世紀的管理挑戰》,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著。

人生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

當我看到“自我管理將越來越意味著知識工作者需要培養和趁早培養出第二個主要興趣”的時候,我給父親打了一個電話,我說,“爸啊,你真牛,說的和管理學大師一樣!”

德魯克先生在這本書中提到,知識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時間長達50年,而現代成功企業的壽命只有30年。這好像和我們的認知不太一樣啊,於是我做了一點功課,結果更嚇人:

  • 30年。根據管理學的奠基人,現代管理學大師中的大師——彼得·德魯克的研究,歐美現代成功企業的平均壽命是30年。
  • 7-8年。根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佈的《2011年中國企業長期激勵調研報告》中提到的數據,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
  • 2.9年。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李建偉透露,中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9年。
  • 2.5年。根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佈的《2011年中國企業長期激勵調研報告》中提到的數據,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
人生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

而我們的工作年限是多久呢?按照65歲退休,22歲大學畢業,共有65-22=43年。我們取個大概的數字,用10年做為一個公司的平均壽命,那麼在我們的工作年限內,我們需要換多少家公司呢?

43/10=4.3

也就是4-5家公司。

當你的工作時間已經大於組織的壽命的時候,當組織消失的時候,你如何是好?你如何適應這外界日新月異的巨大變革?

人生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

現代企業制度是建立在分工合作的基礎上的。尤其是在大公司的內部,很多人就像一個機器上嚴絲合縫的一個元器件,從這臺機器上拆下來,放到另一種機器上,就不靈了。

對於企業而言,這樣做的效率最優,也就是說可以做到成本最小,但是對於個人而言,則將面對著巨大的風險

個體在一家公司中培育出來的技能技巧,很有可能只是適應於這一家公司。我們能看到的,現在的工作越來越流程化,而流程越來越工具化,而工具卻是越來越個性化。一個公司使用的工具另一家公司並不一定使用,越來越缺乏通用性。對於工具地使用和掌握,不再可以變成你的職場競爭優勢。

人生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

比如,一家公司使用的是一套自主開發的知識管理系統,對於如何使用這套系統,使用得好,使用得快,這是一種技能。此時,這種技能就只能被稱之為經驗。而如果你能看清楚這套系統背後的邏輯,它是如何將知識進行收集、整理、分類、重組並且重新展現的,這樣你就具備了理解甚至建立知識系統的能力。

人生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

這個全新的挑戰就是:

你人生的下半場怎麼辦?

德魯克先生給出了三個解決之道:

第一個:開始從事第二職業和做不同的工作。這指的是我們從一個組織換到另一個組織。

第二個:發展並行不悖的事業。

第三個:社會企業家。主要指的是那些在自己本職工作上已經非常成功的人士開始參與的另一項活動,通常是非盈利性活動。

這三個答案都需要知識工作者進行強有力的自我管理,而這就意味著知識工作者需要培養和趁早培養出第二個主要興趣

德魯克還提到:“在一個非常重視成功的社會裡,第二個主要興趣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人生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

說說我自己。

2002年大學畢業,一直幹銷售,期間換過行業,換過公司,但是,唯一沒有換過的就是“工種”。從銷售工程師幹起,最後是一名外企的區域銷售經理。

2018年7月,我離開了這家知名的外資企業,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做諮詢培訓的事情。從銷售到培訓,這跨度是不是有點大了?為什麼不繼續幹銷售?就算想創業,也可以做銷售類的公司啊?幹了那麼多年,客戶和人脈也總有些積累的,為什麼要做一個全新的開始呢?

答案就在父親曾經告訴過我的那句話:把你的主業當副業幹,把你的副業當主業來幹

從剛開始工作起,自己就對培訓、演講等事情比較感興趣。在工作中,恰好有很多的機會進行學習和實踐,於是這種經歷慢慢地變成了經驗,然後,漸漸的形成了能力。

人生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

銷售,是老本行,在工作的時候,通過導師的點撥,加上自己的總結,逐漸形成了一套關於B2B行業銷售的方法論。一開始它只是一個概念性的思維,很多東西離散在腦海裡,不成體系。

2014年,去讀了MBA,並且在畢業的時候,通過老師的指導,這個概念逐漸的清晰起來,並且形成了一套體系和方法論。我的畢業論文的名稱是:《基於意義建構理論的組織市場精益銷售模型構建》(完全原創哦!不像那誰誰誰,連知網也不知道就敢博士畢業……)

人生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

目前,這套關於銷售的體系也在不斷升級中,到今天,已經算是3.0版本了吧。不敢說自己做成了什麼,但是,我在路上。

為了迎接變革,讓我們發展自己的第二主要興趣吧,不管是什麼,把它作精,積累,深入,開始為自己的明天,為了自己的人生下半場奠定基礎。

必須成長!

人生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