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穀,其實離不開各種替代品'

"

辟穀是神仙家修煉法術之一,馬王堆出土醫書有《卻穀食氣》專論辟穀之術,《太平經》也說:“古者得道老者,皆由不食。”不吃飯而成神仙,其內在邏輯大約如《淮南子·地形訓》所言:“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意思是說,世人吃五穀雜糧,穢濁充塞體內,故智慧但命夭,食氣者卻能神明而長壽;欲得長生不老,就必須“卻穀食氣”,修煉辟穀之術,這樣有朝一日才能達到“不食者不死而神”的境界。

"

辟穀是神仙家修煉法術之一,馬王堆出土醫書有《卻穀食氣》專論辟穀之術,《太平經》也說:“古者得道老者,皆由不食。”不吃飯而成神仙,其內在邏輯大約如《淮南子·地形訓》所言:“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意思是說,世人吃五穀雜糧,穢濁充塞體內,故智慧但命夭,食氣者卻能神明而長壽;欲得長生不老,就必須“卻穀食氣”,修煉辟穀之術,這樣有朝一日才能達到“不食者不死而神”的境界。

辟穀,其實離不開各種替代品

元代王蒙所繪《葛洪移居圖》局部。 (資料圖/圖)

成仙的願景雖然美好,飢腸轆轆總是讓人難受,辟穀其實離不開各種替代品。葛洪通曉神仙方術,《抱朴子內篇·雜應》說:“(斷谷)近有一百許法,或服守中石藥數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飢,煉松柏及術,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藥,久不過十年以還。或闢一百二百日,或須日日服之,乃不飢者。或先作美食極飽,乃服藥以養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闢三年。”又說:“其服術及餌黃精,又禹餘糧(編者注:禹餘糧,中藥名,系氫氧化物類礦物褐鐵礦石)丸,日再服,三日,令人多氣力,堪負擔遠行,身輕不極。”

葛洪提到的辟穀藥物,大多都能在本草中找到依據。《本草經》說禹餘糧“煉餌服之,不飢輕身延年”。《名醫別錄》謂黃精“久服輕身延年不飢”,陶弘景註釋說:“俗方無用此,而為仙經所貴。根葉華實皆可餌服,酒散隨宜,具在斷谷方中。”陶弘景又說松葉“是斷谷所宜,細切如粟,以水及面飲服之,亦有陰乾搗為屑,丸服者”。《聖惠方》載有絕谷昇仙不食法:“取鬆實搗為膏,酒調下三錢,日三。則不飢渴飲水,勿食他物,百日身輕,日行五百里。”

"

辟穀是神仙家修煉法術之一,馬王堆出土醫書有《卻穀食氣》專論辟穀之術,《太平經》也說:“古者得道老者,皆由不食。”不吃飯而成神仙,其內在邏輯大約如《淮南子·地形訓》所言:“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意思是說,世人吃五穀雜糧,穢濁充塞體內,故智慧但命夭,食氣者卻能神明而長壽;欲得長生不老,就必須“卻穀食氣”,修煉辟穀之術,這樣有朝一日才能達到“不食者不死而神”的境界。

辟穀,其實離不開各種替代品

元代王蒙所繪《葛洪移居圖》局部。 (資料圖/圖)

成仙的願景雖然美好,飢腸轆轆總是讓人難受,辟穀其實離不開各種替代品。葛洪通曉神仙方術,《抱朴子內篇·雜應》說:“(斷谷)近有一百許法,或服守中石藥數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飢,煉松柏及術,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藥,久不過十年以還。或闢一百二百日,或須日日服之,乃不飢者。或先作美食極飽,乃服藥以養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闢三年。”又說:“其服術及餌黃精,又禹餘糧(編者注:禹餘糧,中藥名,系氫氧化物類礦物褐鐵礦石)丸,日再服,三日,令人多氣力,堪負擔遠行,身輕不極。”

葛洪提到的辟穀藥物,大多都能在本草中找到依據。《本草經》說禹餘糧“煉餌服之,不飢輕身延年”。《名醫別錄》謂黃精“久服輕身延年不飢”,陶弘景註釋說:“俗方無用此,而為仙經所貴。根葉華實皆可餌服,酒散隨宜,具在斷谷方中。”陶弘景又說松葉“是斷谷所宜,細切如粟,以水及面飲服之,亦有陰乾搗為屑,丸服者”。《聖惠方》載有絕谷昇仙不食法:“取鬆實搗為膏,酒調下三錢,日三。則不飢渴飲水,勿食他物,百日身輕,日行五百里。”

辟穀,其實離不開各種替代品

江蘇茅山特產茅蒼朮(Atractylodes lancea)是上清派的“仙藥”。 (資料圖/圖)

術是菊科蒼朮屬的植物,為辟穀方“守中丸”的重要組成。據《本草經集註》術條陶弘景注:“昔劉涓子挼取其精而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以長生。”江蘇茅山特產茅蒼朮(Atractylodes lancea)是上清派的“仙藥”。《真誥》卷六有一篇紫微夫人服術敘,專門提到:“夫術氣則式遏鬼津,吐煙則鎮折邪節。強內攝魂,益血生腦,逐惡致真,守精衛命。飡其餌,則靈柔四敷,榮輸輕盈;服其丸散,則百病瘳除,五藏含液,所以長遠視久而更明也。”其製作法見於《真誥》卷十:

成治術一斛,清水潔洗令盛。訖,乃細搗為屑,以清水二斛合煮令爛。以絹嚢盛,絞取汁,置銅器中,湯上蒸之。內白蜜一斗。大幹棗去核,熟細搗,令皮肉和會。取一斗,又內術蜜之中,絞令相得如餔狀。日食如彈丸三四枚,一時百病除,二時萬害不傷,三時面有光澤,四時耳目聰明。三年顏如女子,神仙不死。

辟穀可以對應本草“不飢”的功效,拈出有意思的幾條,兼能反映辟穀術的本質。

《本草經》有青、赤、黃、白、黑五色石脂,皆能“久服不飢”。石脂是高嶺石一類,主要成分為水化硅酸鋁,一般呈白色,即白石脂;若雜含有氧化亞鐵FeO,呈赤紅色,為赤石脂;含有少量氫氧化鐵Fe(OH)3,呈黃色;含有錳、鎂、鋇等元素,則可出現其他顏色。石脂與蒙脫石montmorillonite一樣,因其層紋狀結構及非均勻性電荷分佈,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氣體有固定和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性,又兼有吸附作用,故能止瀉。高嶺土本身生物活性弱,少量攝入對身體也無大礙,摻到食物中,就和災荒年窮人的“代食品”觀音土一樣,暫時填塞肚子,因為排洩緩慢,勉強維持飽腹感,“不飢”的本質,大約就是如此了。過量引起嚴重便祕,乃至腹脹而死。

另一個藥是蜜蠟,也能“不飢耐老”,甚至蟲白蠟也可以“久服輕身不飢”。陶弘景解釋:“仙經斷谷最為要用,今人但嚼食方寸者,亦一日不飢也。”蠟質當然不能飽腹,取其吸收緩慢。後來醫方也用之,《聖濟總錄》有三仁丸,取松子仁、柏子仁、大麻子仁等三味潤下藥物,研勻後,入“黃蠟半兩,熔汁和丸”。三仁丸用於治療老年體虛之大便不通,避免瀉下作用過於峻猛,損傷元氣,這也算是緩釋劑型的先驅了。

"

辟穀是神仙家修煉法術之一,馬王堆出土醫書有《卻穀食氣》專論辟穀之術,《太平經》也說:“古者得道老者,皆由不食。”不吃飯而成神仙,其內在邏輯大約如《淮南子·地形訓》所言:“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意思是說,世人吃五穀雜糧,穢濁充塞體內,故智慧但命夭,食氣者卻能神明而長壽;欲得長生不老,就必須“卻穀食氣”,修煉辟穀之術,這樣有朝一日才能達到“不食者不死而神”的境界。

辟穀,其實離不開各種替代品

元代王蒙所繪《葛洪移居圖》局部。 (資料圖/圖)

成仙的願景雖然美好,飢腸轆轆總是讓人難受,辟穀其實離不開各種替代品。葛洪通曉神仙方術,《抱朴子內篇·雜應》說:“(斷谷)近有一百許法,或服守中石藥數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飢,煉松柏及術,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藥,久不過十年以還。或闢一百二百日,或須日日服之,乃不飢者。或先作美食極飽,乃服藥以養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闢三年。”又說:“其服術及餌黃精,又禹餘糧(編者注:禹餘糧,中藥名,系氫氧化物類礦物褐鐵礦石)丸,日再服,三日,令人多氣力,堪負擔遠行,身輕不極。”

葛洪提到的辟穀藥物,大多都能在本草中找到依據。《本草經》說禹餘糧“煉餌服之,不飢輕身延年”。《名醫別錄》謂黃精“久服輕身延年不飢”,陶弘景註釋說:“俗方無用此,而為仙經所貴。根葉華實皆可餌服,酒散隨宜,具在斷谷方中。”陶弘景又說松葉“是斷谷所宜,細切如粟,以水及面飲服之,亦有陰乾搗為屑,丸服者”。《聖惠方》載有絕谷昇仙不食法:“取鬆實搗為膏,酒調下三錢,日三。則不飢渴飲水,勿食他物,百日身輕,日行五百里。”

辟穀,其實離不開各種替代品

江蘇茅山特產茅蒼朮(Atractylodes lancea)是上清派的“仙藥”。 (資料圖/圖)

術是菊科蒼朮屬的植物,為辟穀方“守中丸”的重要組成。據《本草經集註》術條陶弘景注:“昔劉涓子挼取其精而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以長生。”江蘇茅山特產茅蒼朮(Atractylodes lancea)是上清派的“仙藥”。《真誥》卷六有一篇紫微夫人服術敘,專門提到:“夫術氣則式遏鬼津,吐煙則鎮折邪節。強內攝魂,益血生腦,逐惡致真,守精衛命。飡其餌,則靈柔四敷,榮輸輕盈;服其丸散,則百病瘳除,五藏含液,所以長遠視久而更明也。”其製作法見於《真誥》卷十:

成治術一斛,清水潔洗令盛。訖,乃細搗為屑,以清水二斛合煮令爛。以絹嚢盛,絞取汁,置銅器中,湯上蒸之。內白蜜一斗。大幹棗去核,熟細搗,令皮肉和會。取一斗,又內術蜜之中,絞令相得如餔狀。日食如彈丸三四枚,一時百病除,二時萬害不傷,三時面有光澤,四時耳目聰明。三年顏如女子,神仙不死。

辟穀可以對應本草“不飢”的功效,拈出有意思的幾條,兼能反映辟穀術的本質。

《本草經》有青、赤、黃、白、黑五色石脂,皆能“久服不飢”。石脂是高嶺石一類,主要成分為水化硅酸鋁,一般呈白色,即白石脂;若雜含有氧化亞鐵FeO,呈赤紅色,為赤石脂;含有少量氫氧化鐵Fe(OH)3,呈黃色;含有錳、鎂、鋇等元素,則可出現其他顏色。石脂與蒙脫石montmorillonite一樣,因其層紋狀結構及非均勻性電荷分佈,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氣體有固定和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性,又兼有吸附作用,故能止瀉。高嶺土本身生物活性弱,少量攝入對身體也無大礙,摻到食物中,就和災荒年窮人的“代食品”觀音土一樣,暫時填塞肚子,因為排洩緩慢,勉強維持飽腹感,“不飢”的本質,大約就是如此了。過量引起嚴重便祕,乃至腹脹而死。

另一個藥是蜜蠟,也能“不飢耐老”,甚至蟲白蠟也可以“久服輕身不飢”。陶弘景解釋:“仙經斷谷最為要用,今人但嚼食方寸者,亦一日不飢也。”蠟質當然不能飽腹,取其吸收緩慢。後來醫方也用之,《聖濟總錄》有三仁丸,取松子仁、柏子仁、大麻子仁等三味潤下藥物,研勻後,入“黃蠟半兩,熔汁和丸”。三仁丸用於治療老年體虛之大便不通,避免瀉下作用過於峻猛,損傷元氣,這也算是緩釋劑型的先驅了。

辟穀,其實離不開各種替代品

中藥禹餘糧,實係一種礦石。 (資料圖/圖)

《本草經》又言龍眼“安志厭食”,楊友敬《本草經解要附餘·考證》條解釋說:“厭,平聲,飽也。《綱目》稱其開胃益脾,補虛長智,即安志厭食之謂也。”此以“厭食”為飽食,似非妥當。按,此與苦菜條“厭谷”的功效一致,應該都是辟穀方術的孑遺。大約龍眼之類含糖較高,食用容易產生飽腹感,從而達到“厭食”的目的。

如此看來,辟穀也無神祕可言,葛洪對此即在信疑之間,他的結論是:“斷穀人止可息餚糧之費,不能獨令人長生也。”吃得少自然花費少,所以宋人有詩說“家貧思辟穀,非是博長年”,卻是寫實之論。

(原題“絕谷休糧”,現標題為編輯所擬)

王家葵 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