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

黃磊作為編劇,創作了“小”系列的兩部電視劇:《小別離》與《小歡喜》,主要涉及中產家庭的家庭生活與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取得了相當好的關注度和好評。

《小別離》反映的是在孩子中考階段產生焦慮,甚至因為壓力無法正常參加高考,方朵朵在父母的支持下選擇了出國留學,併為之努力,當真正成功後,才發現原來更想在國內讀書。

"

黃磊作為編劇,創作了“小”系列的兩部電視劇:《小別離》與《小歡喜》,主要涉及中產家庭的家庭生活與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取得了相當好的關注度和好評。

《小別離》反映的是在孩子中考階段產生焦慮,甚至因為壓力無法正常參加高考,方朵朵在父母的支持下選擇了出國留學,併為之努力,當真正成功後,才發現原來更想在國內讀書。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在回顧《小歡喜》則更勝一籌,它反映5個孩子的高考故事,既有學霸,也有學渣,當然,最引發話題的是,喬英子這一角色。

"

黃磊作為編劇,創作了“小”系列的兩部電視劇:《小別離》與《小歡喜》,主要涉及中產家庭的家庭生活與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取得了相當好的關注度和好評。

《小別離》反映的是在孩子中考階段產生焦慮,甚至因為壓力無法正常參加高考,方朵朵在父母的支持下選擇了出國留學,併為之努力,當真正成功後,才發現原來更想在國內讀書。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在回顧《小歡喜》則更勝一籌,它反映5個孩子的高考故事,既有學霸,也有學渣,當然,最引發話題的是,喬英子這一角色。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喬英子成績優異,喜歡天文學,願意為自己的愛好付出時間,但是,她的媽媽在高三後便加大了對她的監管力度,不允許參加任何課外活動。

每天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後再完成媽媽的額外任務,在房間裡時窗戶的百葉窗也是拉開的,方便監督,被逼著生吃海鮮,被懷疑早戀,被安排選什麼專業、哪所大學……

所有的一切都讓英子像是在囚籠裡一樣,厭學逃課、失眠,最後甚至還試圖跳海。但最終,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一家人和解,媽媽放鬆了,英子也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

黃磊作為編劇,創作了“小”系列的兩部電視劇:《小別離》與《小歡喜》,主要涉及中產家庭的家庭生活與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取得了相當好的關注度和好評。

《小別離》反映的是在孩子中考階段產生焦慮,甚至因為壓力無法正常參加高考,方朵朵在父母的支持下選擇了出國留學,併為之努力,當真正成功後,才發現原來更想在國內讀書。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在回顧《小歡喜》則更勝一籌,它反映5個孩子的高考故事,既有學霸,也有學渣,當然,最引發話題的是,喬英子這一角色。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喬英子成績優異,喜歡天文學,願意為自己的愛好付出時間,但是,她的媽媽在高三後便加大了對她的監管力度,不允許參加任何課外活動。

每天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後再完成媽媽的額外任務,在房間裡時窗戶的百葉窗也是拉開的,方便監督,被逼著生吃海鮮,被懷疑早戀,被安排選什麼專業、哪所大學……

所有的一切都讓英子像是在囚籠裡一樣,厭學逃課、失眠,最後甚至還試圖跳海。但最終,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一家人和解,媽媽放鬆了,英子也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不少網友都表示,這部劇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實:教育問題。

學區房價格高居不下,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長前仆後繼,紮根在學校周圍陪讀,甚至有的辭掉了工作。

高考工廠以嚴格的制度和規則來培養出一個又一個的高分考生。

在我們附近的小區裡開設的興趣班,裡邊都是3歲左右的小孩子,花著比上大學更高的費用,由大學教師進行英語的啟蒙。

教育,確實是整個國家的全部家長都在關注的問題。

這些,要是往嚴重點說,就可以算得上是教育焦慮綜合徵

什麼是教育焦慮綜合徵?

實際上,可以說是對於教育和成長的無法確定的、模糊的擔憂。一般來說,不只是家長會出現教育焦慮,老師和社會整個大環境都呈現出了這種問題。

在家長看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自己厲害,要出人頭地;

在教師的觀點,工資、績效、評優、升職,都與學生的成績掛鉤;

因而,整個社會都呈現出教育焦慮,學區房、重點學校、各種補習班……全員焦慮,而這種焦慮在孩子們面臨升學考之前會尤為加重。

智客教育發佈的《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中指出:在2018年,中國80%的家長患有教育焦慮綜合徵,並需要外界給予幫助。

在微博上有帖子整理了家長焦慮徵的表現,以供有需要的人可以自行測量自己的焦慮程度。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所說的狀況出現4條以上,就說明已經處於焦慮狀態,而8條以上就即為嚴重,應該予以重視。

"

黃磊作為編劇,創作了“小”系列的兩部電視劇:《小別離》與《小歡喜》,主要涉及中產家庭的家庭生活與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取得了相當好的關注度和好評。

《小別離》反映的是在孩子中考階段產生焦慮,甚至因為壓力無法正常參加高考,方朵朵在父母的支持下選擇了出國留學,併為之努力,當真正成功後,才發現原來更想在國內讀書。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在回顧《小歡喜》則更勝一籌,它反映5個孩子的高考故事,既有學霸,也有學渣,當然,最引發話題的是,喬英子這一角色。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喬英子成績優異,喜歡天文學,願意為自己的愛好付出時間,但是,她的媽媽在高三後便加大了對她的監管力度,不允許參加任何課外活動。

每天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後再完成媽媽的額外任務,在房間裡時窗戶的百葉窗也是拉開的,方便監督,被逼著生吃海鮮,被懷疑早戀,被安排選什麼專業、哪所大學……

所有的一切都讓英子像是在囚籠裡一樣,厭學逃課、失眠,最後甚至還試圖跳海。但最終,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一家人和解,媽媽放鬆了,英子也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不少網友都表示,這部劇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實:教育問題。

學區房價格高居不下,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長前仆後繼,紮根在學校周圍陪讀,甚至有的辭掉了工作。

高考工廠以嚴格的制度和規則來培養出一個又一個的高分考生。

在我們附近的小區裡開設的興趣班,裡邊都是3歲左右的小孩子,花著比上大學更高的費用,由大學教師進行英語的啟蒙。

教育,確實是整個國家的全部家長都在關注的問題。

這些,要是往嚴重點說,就可以算得上是教育焦慮綜合徵

什麼是教育焦慮綜合徵?

實際上,可以說是對於教育和成長的無法確定的、模糊的擔憂。一般來說,不只是家長會出現教育焦慮,老師和社會整個大環境都呈現出了這種問題。

在家長看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自己厲害,要出人頭地;

在教師的觀點,工資、績效、評優、升職,都與學生的成績掛鉤;

因而,整個社會都呈現出教育焦慮,學區房、重點學校、各種補習班……全員焦慮,而這種焦慮在孩子們面臨升學考之前會尤為加重。

智客教育發佈的《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中指出:在2018年,中國80%的家長患有教育焦慮綜合徵,並需要外界給予幫助。

在微博上有帖子整理了家長焦慮徵的表現,以供有需要的人可以自行測量自己的焦慮程度。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所說的狀況出現4條以上,就說明已經處於焦慮狀態,而8條以上就即為嚴重,應該予以重視。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這些狀況分別是:

1.恨不得全天監督孩子,唯恐孩子玩手機浪費時間不學習。

2.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在旁邊靜靜地坐著,擔心有聲響會影響孩子。

3.每天問孩子是否有考試,成績怎麼樣。

4.聽到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就火冒三丈,發脾氣打罵。

5.管教孩子之後又後悔,擔心孩子與自己產生矛盾。

6.當孩子有測驗時,內心緊張卻又不敢言明,裝作不在意。

7.幹什麼事時都記掛著孩子,甚至影響自己的日常工作。

8.為孩子準備營養豐富的餐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

9.不允許孩子有課外活動,只能在家學習學習再學習。

10.有時沒有原因的痛苦、難過,什麼事都不想幹,感覺天都要塌了。


為什麼教育焦慮困擾中國80%以上的家庭?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當前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本科生、研究生遍地走的時代,已經不是那個只要考上大學就一生不愁、鐵飯碗在手的世道了。

要想在社會中站住腳,就必須從孩子的小學,甚至是幼兒園時期抓起,為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培養孩子的各種特長。

各位家長可以想想,孩子剛誕生時,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是抱著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想法,而沒有其他的慾望。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總是要進入社會的,為了不與其他孩子相差太遠,只能讓自己的孩子也迎頭趕上。

"

黃磊作為編劇,創作了“小”系列的兩部電視劇:《小別離》與《小歡喜》,主要涉及中產家庭的家庭生活與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取得了相當好的關注度和好評。

《小別離》反映的是在孩子中考階段產生焦慮,甚至因為壓力無法正常參加高考,方朵朵在父母的支持下選擇了出國留學,併為之努力,當真正成功後,才發現原來更想在國內讀書。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在回顧《小歡喜》則更勝一籌,它反映5個孩子的高考故事,既有學霸,也有學渣,當然,最引發話題的是,喬英子這一角色。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喬英子成績優異,喜歡天文學,願意為自己的愛好付出時間,但是,她的媽媽在高三後便加大了對她的監管力度,不允許參加任何課外活動。

每天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後再完成媽媽的額外任務,在房間裡時窗戶的百葉窗也是拉開的,方便監督,被逼著生吃海鮮,被懷疑早戀,被安排選什麼專業、哪所大學……

所有的一切都讓英子像是在囚籠裡一樣,厭學逃課、失眠,最後甚至還試圖跳海。但最終,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一家人和解,媽媽放鬆了,英子也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不少網友都表示,這部劇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實:教育問題。

學區房價格高居不下,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長前仆後繼,紮根在學校周圍陪讀,甚至有的辭掉了工作。

高考工廠以嚴格的制度和規則來培養出一個又一個的高分考生。

在我們附近的小區裡開設的興趣班,裡邊都是3歲左右的小孩子,花著比上大學更高的費用,由大學教師進行英語的啟蒙。

教育,確實是整個國家的全部家長都在關注的問題。

這些,要是往嚴重點說,就可以算得上是教育焦慮綜合徵

什麼是教育焦慮綜合徵?

實際上,可以說是對於教育和成長的無法確定的、模糊的擔憂。一般來說,不只是家長會出現教育焦慮,老師和社會整個大環境都呈現出了這種問題。

在家長看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自己厲害,要出人頭地;

在教師的觀點,工資、績效、評優、升職,都與學生的成績掛鉤;

因而,整個社會都呈現出教育焦慮,學區房、重點學校、各種補習班……全員焦慮,而這種焦慮在孩子們面臨升學考之前會尤為加重。

智客教育發佈的《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中指出:在2018年,中國80%的家長患有教育焦慮綜合徵,並需要外界給予幫助。

在微博上有帖子整理了家長焦慮徵的表現,以供有需要的人可以自行測量自己的焦慮程度。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所說的狀況出現4條以上,就說明已經處於焦慮狀態,而8條以上就即為嚴重,應該予以重視。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這些狀況分別是:

1.恨不得全天監督孩子,唯恐孩子玩手機浪費時間不學習。

2.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在旁邊靜靜地坐著,擔心有聲響會影響孩子。

3.每天問孩子是否有考試,成績怎麼樣。

4.聽到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就火冒三丈,發脾氣打罵。

5.管教孩子之後又後悔,擔心孩子與自己產生矛盾。

6.當孩子有測驗時,內心緊張卻又不敢言明,裝作不在意。

7.幹什麼事時都記掛著孩子,甚至影響自己的日常工作。

8.為孩子準備營養豐富的餐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

9.不允許孩子有課外活動,只能在家學習學習再學習。

10.有時沒有原因的痛苦、難過,什麼事都不想幹,感覺天都要塌了。


為什麼教育焦慮困擾中國80%以上的家庭?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當前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本科生、研究生遍地走的時代,已經不是那個只要考上大學就一生不愁、鐵飯碗在手的世道了。

要想在社會中站住腳,就必須從孩子的小學,甚至是幼兒園時期抓起,為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培養孩子的各種特長。

各位家長可以想想,孩子剛誕生時,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是抱著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想法,而沒有其他的慾望。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總是要進入社會的,為了不與其他孩子相差太遠,只能讓自己的孩子也迎頭趕上。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家長的攀比心理

在《少年派》裡,記得這樣一句話:“同樣都是媽媽,人家為什麼能生下錢三一這樣的孩子,而我卻生下了林妙妙”,感覺好笑的同時,作為孩子,也打心眼裡感到悲哀。哪個孩子不想表現的更好啊!

奔著“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其他孩子更棒”的想法與念頭,家長們不顧孩子的意願,投入家庭收入的40%到孩子的教育上,讓孩子的週末在各種輔導班、培訓機構來回奔走。

▼各種培訓機構的煽動

在《小別離》和《小歡喜》裡,就多次提到了培訓機構。某個孩子上了XX班後考上了好大學,於是各路家長蜂擁而至,結果發現該課程還有錢都報不上,有名額限制,更是刺激了家長們脆弱的心理防線。

於是,家長們便成了教育機構的忠實用戶,主動往裡頭塞錢。而機構們則趁機傳播分享升學信息、名額緊張的旗號,大獲全勝。

"

黃磊作為編劇,創作了“小”系列的兩部電視劇:《小別離》與《小歡喜》,主要涉及中產家庭的家庭生活與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取得了相當好的關注度和好評。

《小別離》反映的是在孩子中考階段產生焦慮,甚至因為壓力無法正常參加高考,方朵朵在父母的支持下選擇了出國留學,併為之努力,當真正成功後,才發現原來更想在國內讀書。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在回顧《小歡喜》則更勝一籌,它反映5個孩子的高考故事,既有學霸,也有學渣,當然,最引發話題的是,喬英子這一角色。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喬英子成績優異,喜歡天文學,願意為自己的愛好付出時間,但是,她的媽媽在高三後便加大了對她的監管力度,不允許參加任何課外活動。

每天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後再完成媽媽的額外任務,在房間裡時窗戶的百葉窗也是拉開的,方便監督,被逼著生吃海鮮,被懷疑早戀,被安排選什麼專業、哪所大學……

所有的一切都讓英子像是在囚籠裡一樣,厭學逃課、失眠,最後甚至還試圖跳海。但最終,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一家人和解,媽媽放鬆了,英子也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不少網友都表示,這部劇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實:教育問題。

學區房價格高居不下,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長前仆後繼,紮根在學校周圍陪讀,甚至有的辭掉了工作。

高考工廠以嚴格的制度和規則來培養出一個又一個的高分考生。

在我們附近的小區裡開設的興趣班,裡邊都是3歲左右的小孩子,花著比上大學更高的費用,由大學教師進行英語的啟蒙。

教育,確實是整個國家的全部家長都在關注的問題。

這些,要是往嚴重點說,就可以算得上是教育焦慮綜合徵

什麼是教育焦慮綜合徵?

實際上,可以說是對於教育和成長的無法確定的、模糊的擔憂。一般來說,不只是家長會出現教育焦慮,老師和社會整個大環境都呈現出了這種問題。

在家長看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自己厲害,要出人頭地;

在教師的觀點,工資、績效、評優、升職,都與學生的成績掛鉤;

因而,整個社會都呈現出教育焦慮,學區房、重點學校、各種補習班……全員焦慮,而這種焦慮在孩子們面臨升學考之前會尤為加重。

智客教育發佈的《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中指出:在2018年,中國80%的家長患有教育焦慮綜合徵,並需要外界給予幫助。

在微博上有帖子整理了家長焦慮徵的表現,以供有需要的人可以自行測量自己的焦慮程度。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所說的狀況出現4條以上,就說明已經處於焦慮狀態,而8條以上就即為嚴重,應該予以重視。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這些狀況分別是:

1.恨不得全天監督孩子,唯恐孩子玩手機浪費時間不學習。

2.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在旁邊靜靜地坐著,擔心有聲響會影響孩子。

3.每天問孩子是否有考試,成績怎麼樣。

4.聽到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就火冒三丈,發脾氣打罵。

5.管教孩子之後又後悔,擔心孩子與自己產生矛盾。

6.當孩子有測驗時,內心緊張卻又不敢言明,裝作不在意。

7.幹什麼事時都記掛著孩子,甚至影響自己的日常工作。

8.為孩子準備營養豐富的餐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

9.不允許孩子有課外活動,只能在家學習學習再學習。

10.有時沒有原因的痛苦、難過,什麼事都不想幹,感覺天都要塌了。


為什麼教育焦慮困擾中國80%以上的家庭?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當前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本科生、研究生遍地走的時代,已經不是那個只要考上大學就一生不愁、鐵飯碗在手的世道了。

要想在社會中站住腳,就必須從孩子的小學,甚至是幼兒園時期抓起,為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培養孩子的各種特長。

各位家長可以想想,孩子剛誕生時,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是抱著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想法,而沒有其他的慾望。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總是要進入社會的,為了不與其他孩子相差太遠,只能讓自己的孩子也迎頭趕上。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家長的攀比心理

在《少年派》裡,記得這樣一句話:“同樣都是媽媽,人家為什麼能生下錢三一這樣的孩子,而我卻生下了林妙妙”,感覺好笑的同時,作為孩子,也打心眼裡感到悲哀。哪個孩子不想表現的更好啊!

奔著“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其他孩子更棒”的想法與念頭,家長們不顧孩子的意願,投入家庭收入的40%到孩子的教育上,讓孩子的週末在各種輔導班、培訓機構來回奔走。

▼各種培訓機構的煽動

在《小別離》和《小歡喜》裡,就多次提到了培訓機構。某個孩子上了XX班後考上了好大學,於是各路家長蜂擁而至,結果發現該課程還有錢都報不上,有名額限制,更是刺激了家長們脆弱的心理防線。

於是,家長們便成了教育機構的忠實用戶,主動往裡頭塞錢。而機構們則趁機傳播分享升學信息、名額緊張的旗號,大獲全勝。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家長獲得的信息太過於狹窄。

在為孩子挑選學校時,其實家長所獲得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很多家長甚至無法獲得真正有用的信息。

像《小別離》裡的張亮忠,雖然是個大老闆,但為孩子選擇學校時,還是被黑中介給騙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名校就成為家長們的選擇,因為名氣大,肯定錯不了。

孩子是敏感的,家長的焦慮表現在行為上會讓孩子不安,生怕達不到父母的期望,緊張焦慮的狀況勢必會影響學習,而成績又會反過來讓家長更為焦慮。

誤區:教育“等於”成績?

孩子和家長,就像是陀螺,日復一日地被抽打著,永遠也停不下來;又像是滾雪球一樣,把自己和孩子都置身在壓力中,越滾越大,無法逃離……

在電視劇中,英子的抑鬱症變好,與媽媽的感情也越來越好。但是,另一個角色,卻永遠失去了生命——丁一,因為抑鬱症從樓頂跳下,結束自己的生命。他是如此的不快樂,在老師、父母都笑得開心的照片上,嘴角都沒有一絲笑容。

"

黃磊作為編劇,創作了“小”系列的兩部電視劇:《小別離》與《小歡喜》,主要涉及中產家庭的家庭生活與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取得了相當好的關注度和好評。

《小別離》反映的是在孩子中考階段產生焦慮,甚至因為壓力無法正常參加高考,方朵朵在父母的支持下選擇了出國留學,併為之努力,當真正成功後,才發現原來更想在國內讀書。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在回顧《小歡喜》則更勝一籌,它反映5個孩子的高考故事,既有學霸,也有學渣,當然,最引發話題的是,喬英子這一角色。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喬英子成績優異,喜歡天文學,願意為自己的愛好付出時間,但是,她的媽媽在高三後便加大了對她的監管力度,不允許參加任何課外活動。

每天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後再完成媽媽的額外任務,在房間裡時窗戶的百葉窗也是拉開的,方便監督,被逼著生吃海鮮,被懷疑早戀,被安排選什麼專業、哪所大學……

所有的一切都讓英子像是在囚籠裡一樣,厭學逃課、失眠,最後甚至還試圖跳海。但最終,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一家人和解,媽媽放鬆了,英子也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不少網友都表示,這部劇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實:教育問題。

學區房價格高居不下,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長前仆後繼,紮根在學校周圍陪讀,甚至有的辭掉了工作。

高考工廠以嚴格的制度和規則來培養出一個又一個的高分考生。

在我們附近的小區裡開設的興趣班,裡邊都是3歲左右的小孩子,花著比上大學更高的費用,由大學教師進行英語的啟蒙。

教育,確實是整個國家的全部家長都在關注的問題。

這些,要是往嚴重點說,就可以算得上是教育焦慮綜合徵

什麼是教育焦慮綜合徵?

實際上,可以說是對於教育和成長的無法確定的、模糊的擔憂。一般來說,不只是家長會出現教育焦慮,老師和社會整個大環境都呈現出了這種問題。

在家長看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自己厲害,要出人頭地;

在教師的觀點,工資、績效、評優、升職,都與學生的成績掛鉤;

因而,整個社會都呈現出教育焦慮,學區房、重點學校、各種補習班……全員焦慮,而這種焦慮在孩子們面臨升學考之前會尤為加重。

智客教育發佈的《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中指出:在2018年,中國80%的家長患有教育焦慮綜合徵,並需要外界給予幫助。

在微博上有帖子整理了家長焦慮徵的表現,以供有需要的人可以自行測量自己的焦慮程度。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所說的狀況出現4條以上,就說明已經處於焦慮狀態,而8條以上就即為嚴重,應該予以重視。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這些狀況分別是:

1.恨不得全天監督孩子,唯恐孩子玩手機浪費時間不學習。

2.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在旁邊靜靜地坐著,擔心有聲響會影響孩子。

3.每天問孩子是否有考試,成績怎麼樣。

4.聽到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就火冒三丈,發脾氣打罵。

5.管教孩子之後又後悔,擔心孩子與自己產生矛盾。

6.當孩子有測驗時,內心緊張卻又不敢言明,裝作不在意。

7.幹什麼事時都記掛著孩子,甚至影響自己的日常工作。

8.為孩子準備營養豐富的餐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

9.不允許孩子有課外活動,只能在家學習學習再學習。

10.有時沒有原因的痛苦、難過,什麼事都不想幹,感覺天都要塌了。


為什麼教育焦慮困擾中國80%以上的家庭?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當前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本科生、研究生遍地走的時代,已經不是那個只要考上大學就一生不愁、鐵飯碗在手的世道了。

要想在社會中站住腳,就必須從孩子的小學,甚至是幼兒園時期抓起,為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培養孩子的各種特長。

各位家長可以想想,孩子剛誕生時,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是抱著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想法,而沒有其他的慾望。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總是要進入社會的,為了不與其他孩子相差太遠,只能讓自己的孩子也迎頭趕上。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家長的攀比心理

在《少年派》裡,記得這樣一句話:“同樣都是媽媽,人家為什麼能生下錢三一這樣的孩子,而我卻生下了林妙妙”,感覺好笑的同時,作為孩子,也打心眼裡感到悲哀。哪個孩子不想表現的更好啊!

奔著“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其他孩子更棒”的想法與念頭,家長們不顧孩子的意願,投入家庭收入的40%到孩子的教育上,讓孩子的週末在各種輔導班、培訓機構來回奔走。

▼各種培訓機構的煽動

在《小別離》和《小歡喜》裡,就多次提到了培訓機構。某個孩子上了XX班後考上了好大學,於是各路家長蜂擁而至,結果發現該課程還有錢都報不上,有名額限制,更是刺激了家長們脆弱的心理防線。

於是,家長們便成了教育機構的忠實用戶,主動往裡頭塞錢。而機構們則趁機傳播分享升學信息、名額緊張的旗號,大獲全勝。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家長獲得的信息太過於狹窄。

在為孩子挑選學校時,其實家長所獲得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很多家長甚至無法獲得真正有用的信息。

像《小別離》裡的張亮忠,雖然是個大老闆,但為孩子選擇學校時,還是被黑中介給騙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名校就成為家長們的選擇,因為名氣大,肯定錯不了。

孩子是敏感的,家長的焦慮表現在行為上會讓孩子不安,生怕達不到父母的期望,緊張焦慮的狀況勢必會影響學習,而成績又會反過來讓家長更為焦慮。

誤區:教育“等於”成績?

孩子和家長,就像是陀螺,日復一日地被抽打著,永遠也停不下來;又像是滾雪球一樣,把自己和孩子都置身在壓力中,越滾越大,無法逃離……

在電視劇中,英子的抑鬱症變好,與媽媽的感情也越來越好。但是,另一個角色,卻永遠失去了生命——丁一,因為抑鬱症從樓頂跳下,結束自己的生命。他是如此的不快樂,在老師、父母都笑得開心的照片上,嘴角都沒有一絲笑容。

教育不等於成績,中國家長的焦慮症,讓高考變成高額“加工廠”

問問你自己,究竟是孩子的“快樂”更為重要,還是當前的“成績”佔比更重?你是寧願看著孩子完成作業開心地玩耍,還是睜著迷離的雙眼、腳步沉重卻又步履匆匆地穿梭在各種機構。

各位家長可以調整自己的教育重心。明確自己的孩子的成長特點,著重培養孩子與他人交往的能力、自信心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這些要比那些科目知識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不要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要知道,孩子敏感而又單純,父母的一句小小的否定在他們看來,或許就是天大的打擊。試著以積極的心態來與孩子交流吧,這樣你就會發現,孩子快樂了,成績也提高了,而家長們自己也就更為快樂了。

教育,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幾節課就能達成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需要花費數十年的過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誰也不能預測一個孩子、一個獨立的人今後的發展狀況。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不一定就能夠保持到終點的勝利。笑到最後才最好,所以,不要過分苛求當前的成就,有時反而是揠苗助長,而是讓孩子自己茁壯地成長吧!

希望家長們能夠擺脫教育焦慮,讓孩子快樂地成長,也讓自己和家庭都更為放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