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教育新模式家長掌聲不斷!公辦中小學不得新參與舉辦民辦學校'

重慶 不完美媽媽 法治新聞網 2019-09-18
"

近日,重慶市政府規定公辦中小學不得新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不得參與民辦學校招生、不得以“幫扶”的名義參與民辦學校的管理。

老師:老師和學生都不能受益

近年來,一些地方的中小學公辦校競相舉辦民校,由此出現產權不明、“公”“民”不分這些問題,影響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重慶也不例外,一些知名公辦中小學也相繼參與舉辦民辦學校。近日,市政府印發《通知》,對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之間的關係,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這一政策的出臺,在老師們當中引發了廣泛關注。

“名校變民校,在重慶是一個突出現象。其弊端甚多,不勝枚舉。”我市一位在公辦校所舉辦的民辦中小學中任教的老師坦言。他認為,這樣的辦學方式帶來了至少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稀釋了名校優質教育,沖淡了名校優良師資,大多數名校辦的民校均為原校師資和招聘師資組合而成,師資的培養是個大問題。

第二,招生惡性競爭越演越烈,部分學校用各種辦法控制學生志願卡,以留住生源,這對招生計劃是極大破壞。

第三,公私不分,缺乏監管,國家資源極大流失。而對於老師們來說,公辦教師拿著國家的工資為民辦學校上課,並未得到實惠,隊伍不穩定。

“不得不為這樣的措施點個贊,這是維護教育資源的好舉措。因為公辦教育資源的流失,一直是基礎教育的大問題。”這名老師表示。

同樣,在一所民辦中學任教的王老師也對此表示支持。在他看來,梳理清楚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關係,規範基礎教育階段的招生問題都是涉及百姓教育公平的問題,“但當前,我們還要在注重公平的基礎上注重教育質量的發展和提高,加強師資和管理的交流與培訓。”

值得一提的是,主城一個區已經積極地在跟進落實這個《通知》:一是區內公辦中小學不得再新參與舉辦學校;二是教師不得再新派出,以前派出的教師分年度穩妥退出。

家長支持:讓公辦學校迴歸正軌

對於公辦中小學不得新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等措施的出臺,家長們也紛紛叫好。

“這樣的做法,確實值得點贊。公辦學校是政府興辦的,每年都拿著政府的補貼,學校本身是為了本地區的發展,而不是為了盈利。”家住南岸區的家長張燕表示。

她說,這些公辦學校在長期的發展中,已經形成了各自的招牌。可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家長能選擇的學校,往往都不是這些“名校”本身,而是它們自己興辦的民辦學校,“用公辦的教育資源,收取高昂的學費,已經背離了興辦教育的宗旨。”

家長文先生直言,看到這樣的政策很興奮很激動:“支持!很多民辦學校都是民辦公助,即掛了民辦的牌子,就公然收費,從而加重市民教育負擔。”

他說,名校辦的民校享受著公辦的資源,本身就有很大的優勢,卻又以民辦的名義,收取著高昂的學費,這樣的現象並不合理。“雖然覺得不合理,但名校的金字招牌擺在那裡,為了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誰都是爭先恐後的去。”

不少家長表示,“名校辦民校”是基礎教育的一大痛點,期待停止公辦名校辦民校之後,讓公辦學校迴歸正軌。

專家:讓基礎教育擺脫馬太效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民辦中小學都被認為是公辦中小學的一個補充,二者結合,極大地豐富了教育資源。但在最近幾年,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這些情況就是很多民辦學校招收的生源比公辦學校更好,也就是說,很多的家長更相信民辦學校,也願意把自己孩子送到民辦學校去。而且民辦學校由於管理、辦學的效率以及各方面的原因,確實比現有的部分公辦學校效率更高,也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成長髮展的需要,所以最近新的情況是,民辦學校在一定的程度上超越了公辦學校,形成了新的馬太效應。”

所謂馬太效應,簡單地說,就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那麼,通過行政干預,能不能改變新出現的狀況,讓承擔著基礎教育職責的公辦學校,能更好地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儲朝暉認為,嚴格劃清公辦中小學與民辦中小學的界限,是很有必要的:“從根子上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讓民辦教育促進法儘可能地轉成私立學校法,對私立學校的辦學主體的責任和權利做明確的界定,它跟公立學校之間的邊界也更加清晰,才有可能更有效地去解決這個問題。”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秦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