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查全性

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消息,今晨5點08分,武漢大學查全性院士因病離世,享年95歲。

查全性在1977年面諫鄧小平同志時,首倡恢復高考並被採納,被譽為“倡導恢復高考第一人”。其著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是我國電化學界影響最廣泛的經典學術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2014年10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10版刊發《查全性與恢復高考》一文。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這篇文章,回望那個改變所有人命運的時刻,緬懷查老。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查全性

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消息,今晨5點08分,武漢大學查全性院士因病離世,享年95歲。

查全性在1977年面諫鄧小平同志時,首倡恢復高考並被採納,被譽為“倡導恢復高考第一人”。其著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是我國電化學界影響最廣泛的經典學術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2014年10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10版刊發《查全性與恢復高考》一文。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這篇文章,回望那個改變所有人命運的時刻,緬懷查老。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查全性與恢復高考

查全性的獨特貢獻: 鄧小平原打算從1978年恢復高考,查全性一番慷慨陳詞,鄧小平改變主意提前一年從1977年恢復高考,幾十萬青年從此改變命運。這一年招生27.3萬人,其中很多人成長為社會棟樑,他們之中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外交部部長王毅。

歷史為什麼選擇查全性?因為他實事求是、敢想敢講、善抓機遇。

(一)

查全性先生,武漢大學教授。祖籍安徽涇縣,出身書香世家。祖父查秉鈞,清朝翰林。父親查謙,早年赴美留學攻讀物理,後任武漢大學華中工學院第一任院長。

查全性生於南京,長於武漢,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留校任教。後留學蘇聯莫斯科大學。回國後繼續在武大任教。他這一輩子,最大的“官兒”是武漢大學化學系主任,最高的“職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最高榮譽是全國勞動模範。

查先生大腦袋亮堂堂。治學嚴謹,做人認真。說話辦事,一絲不苟。

我問:“查老師,您今年高壽89吧?”他搖頭:“多點。”“90歲?”他又搖頭:“少點。”“啊啊,您現在是89歲零四個月!”他這才微笑,點頭。

他生於1925年4月。我採訪他,是在2014年8月5日。

查先生是電化學家,本職工作是從事電極過程動力學的研究和教學,是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學科發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一屆“中國電化學成就獎”的獲得者。他的科研成果,在198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他撰寫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一書,1976年出版,此後30年,一直是我國研究生用的主要教材之一,研究生們稱之為我國電化學的“聖經”。

讓查先生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是在本職工作之外,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他在鄧小平面前慷慨陳詞,建議1977年恢復高考,鄧小平從善如流,當場採納他的建議。這,成為“文化大革命”後,中國教育界撥亂反正、翻天覆地的第一件大事。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查全性

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消息,今晨5點08分,武漢大學查全性院士因病離世,享年95歲。

查全性在1977年面諫鄧小平同志時,首倡恢復高考並被採納,被譽為“倡導恢復高考第一人”。其著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是我國電化學界影響最廣泛的經典學術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2014年10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10版刊發《查全性與恢復高考》一文。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這篇文章,回望那個改變所有人命運的時刻,緬懷查老。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查全性與恢復高考

查全性的獨特貢獻: 鄧小平原打算從1978年恢復高考,查全性一番慷慨陳詞,鄧小平改變主意提前一年從1977年恢復高考,幾十萬青年從此改變命運。這一年招生27.3萬人,其中很多人成長為社會棟樑,他們之中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外交部部長王毅。

歷史為什麼選擇查全性?因為他實事求是、敢想敢講、善抓機遇。

(一)

查全性先生,武漢大學教授。祖籍安徽涇縣,出身書香世家。祖父查秉鈞,清朝翰林。父親查謙,早年赴美留學攻讀物理,後任武漢大學華中工學院第一任院長。

查全性生於南京,長於武漢,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留校任教。後留學蘇聯莫斯科大學。回國後繼續在武大任教。他這一輩子,最大的“官兒”是武漢大學化學系主任,最高的“職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最高榮譽是全國勞動模範。

查先生大腦袋亮堂堂。治學嚴謹,做人認真。說話辦事,一絲不苟。

我問:“查老師,您今年高壽89吧?”他搖頭:“多點。”“90歲?”他又搖頭:“少點。”“啊啊,您現在是89歲零四個月!”他這才微笑,點頭。

他生於1925年4月。我採訪他,是在2014年8月5日。

查先生是電化學家,本職工作是從事電極過程動力學的研究和教學,是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學科發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一屆“中國電化學成就獎”的獲得者。他的科研成果,在198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他撰寫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一書,1976年出版,此後30年,一直是我國研究生用的主要教材之一,研究生們稱之為我國電化學的“聖經”。

讓查先生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是在本職工作之外,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他在鄧小平面前慷慨陳詞,建議1977年恢復高考,鄧小平從善如流,當場採納他的建議。這,成為“文化大革命”後,中國教育界撥亂反正、翻天覆地的第一件大事。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查全性

(二)

1977年7月底的一天,查全性記不住具體在哪一天,也記不住哪一位校領導通知他,說教育部來了通知,點名要他到北京開會。既沒有說開會內容,也沒有說會期有多長。既然不知開會內容,他也沒有為發言作準備。從“文化大革命”至此時,他一直沒上講臺,在學校實驗室搞科研。既然不知開會內容,他也沒有為發言作準備。

8月1日,坐飛機到北京,到機場迎接他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劉道玉。劉道玉在調任教育部之前,是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

參加會議的人員,都住北京飯店老樓。查全性與吉林大學著名的唐敖慶教授住在一個房間。此時,他才知道,這次會議名叫“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科學界領頭的是中國科學院負責人方毅,教育界領頭的是教育部長劉西堯。參加座談會的33位同志,絕大多數是科教界名人,如: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清華大學校長何東昌,南開大學校長楊石先,復旦大學副校長蘇步青,還有中科院的吳文俊、王大珩、鄒承魯等等,年齡多在六七十歲。查全性算是年紀輕輩份淺的,52歲,副教授。

為什麼要開這樣一個座談會?查全性並不知道,一個大人物早就謀劃著科學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正在把查全性拉近這件大事的中心。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查全性

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消息,今晨5點08分,武漢大學查全性院士因病離世,享年95歲。

查全性在1977年面諫鄧小平同志時,首倡恢復高考並被採納,被譽為“倡導恢復高考第一人”。其著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是我國電化學界影響最廣泛的經典學術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2014年10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10版刊發《查全性與恢復高考》一文。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這篇文章,回望那個改變所有人命運的時刻,緬懷查老。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查全性與恢復高考

查全性的獨特貢獻: 鄧小平原打算從1978年恢復高考,查全性一番慷慨陳詞,鄧小平改變主意提前一年從1977年恢復高考,幾十萬青年從此改變命運。這一年招生27.3萬人,其中很多人成長為社會棟樑,他們之中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外交部部長王毅。

歷史為什麼選擇查全性?因為他實事求是、敢想敢講、善抓機遇。

(一)

查全性先生,武漢大學教授。祖籍安徽涇縣,出身書香世家。祖父查秉鈞,清朝翰林。父親查謙,早年赴美留學攻讀物理,後任武漢大學華中工學院第一任院長。

查全性生於南京,長於武漢,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留校任教。後留學蘇聯莫斯科大學。回國後繼續在武大任教。他這一輩子,最大的“官兒”是武漢大學化學系主任,最高的“職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最高榮譽是全國勞動模範。

查先生大腦袋亮堂堂。治學嚴謹,做人認真。說話辦事,一絲不苟。

我問:“查老師,您今年高壽89吧?”他搖頭:“多點。”“90歲?”他又搖頭:“少點。”“啊啊,您現在是89歲零四個月!”他這才微笑,點頭。

他生於1925年4月。我採訪他,是在2014年8月5日。

查先生是電化學家,本職工作是從事電極過程動力學的研究和教學,是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學科發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一屆“中國電化學成就獎”的獲得者。他的科研成果,在198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他撰寫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一書,1976年出版,此後30年,一直是我國研究生用的主要教材之一,研究生們稱之為我國電化學的“聖經”。

讓查先生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是在本職工作之外,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他在鄧小平面前慷慨陳詞,建議1977年恢復高考,鄧小平從善如流,當場採納他的建議。這,成為“文化大革命”後,中國教育界撥亂反正、翻天覆地的第一件大事。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查全性

(二)

1977年7月底的一天,查全性記不住具體在哪一天,也記不住哪一位校領導通知他,說教育部來了通知,點名要他到北京開會。既沒有說開會內容,也沒有說會期有多長。既然不知開會內容,他也沒有為發言作準備。從“文化大革命”至此時,他一直沒上講臺,在學校實驗室搞科研。既然不知開會內容,他也沒有為發言作準備。

8月1日,坐飛機到北京,到機場迎接他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劉道玉。劉道玉在調任教育部之前,是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

參加會議的人員,都住北京飯店老樓。查全性與吉林大學著名的唐敖慶教授住在一個房間。此時,他才知道,這次會議名叫“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科學界領頭的是中國科學院負責人方毅,教育界領頭的是教育部長劉西堯。參加座談會的33位同志,絕大多數是科教界名人,如: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清華大學校長何東昌,南開大學校長楊石先,復旦大學副校長蘇步青,還有中科院的吳文俊、王大珩、鄒承魯等等,年齡多在六七十歲。查全性算是年紀輕輩份淺的,52歲,副教授。

為什麼要開這樣一個座談會?查全性並不知道,一個大人物早就謀劃著科學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正在把查全性拉近這件大事的中心。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1977年教育工作座談會後的合影,鄧小平右側為劉西堯,左側為方毅,第三排左起第八人為查全性。

(三)

這個大人物就是鄧小平

年輕人看到本文題目《查全性與恢復高考》,可能好生奇怪: 恢復高考?難道有不要高考的時候? 有。從1966年至1969年4年,大學停止招生。大學老師到“五七幹校”,在校學生搞“文化大革命”,然後上山下鄉。這4年是新中國大學教育的空白。

1970年,毛澤東指示“大學還是要辦的”,“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部分高校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1971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決定,高校恢復招生,招收初中畢業經過兩年以上勞動鍛鍊的工農兵學員。

從1970年到1976年,也就是到查全性參加這次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之前,這7年按照教育部規定的“自願報考,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查”的十六字方針招生。工農兵學員基本上是好的,他們填補了7年的空白,成為經濟文化建設的骨幹,他們之中也出了很多人才。全面客觀地看,十六字方針有兩個嚴重問題:一是沒有剛性的公平的操作方案,“群眾推薦”往往走了過場,“領導批准”為領導走後門提供了方便。當時還流行“血統論”,出身不是工農兵家庭的子女,基本上推薦無望。另一個問題是取消了文化考試,學員文化程度差異很大。1972年5月,北京市對11所高校搞了一個調查,學員入學前文化程度,相當小學文化程度的佔20%,初中文化程度佔6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佔20%。大學上課,學生80%是初中和初中以下的文化,必須補初中、高中課程。一個班裡,有高中文化的有小學文化的,老師只能就低不就高。大學教育質量可想而知。

1975年, 鄧小平第一次復出,就想到了恢復高考。他開展全面整頓,其中就想整頓大學招生方法和教學質量。他準備在中國科技大學搞試點,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生。誰知,“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一來,鄧小平再次打倒。

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結束,正式恢復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鄧小平主動提出分管科學和教育。

鄧小平7月21日才正式恢復職務,查全性他們7月底就接到參加科教座談會的通知,可見鄧小平對科學和教育的撥亂反正多麼著急。7月23日,他在同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負責人張文峰、高勇談話時說:不管招多少大學生,一定要考試,考試不合格不能要。不管是誰的子女,就是大人物的也不能要,不能“走後門”。可見他當時就有明確的恢復高考的決心。

7月29日,他在聽取中科院負責人方毅和教育部長劉西堯彙報時,談到找什麼樣的人蔘加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他說:找一些敢說話、有見解的,不是行政人員,與“四人幫”沒有直接牽連的人蔘加。按照鄧小平的要求,中科院和教育部火速確定了參加座談會的33位專家學者。教育界15位,由高教司司長劉道玉選定。武漢大學誰來?劉道玉選上了查全性。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查全性

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消息,今晨5點08分,武漢大學查全性院士因病離世,享年95歲。

查全性在1977年面諫鄧小平同志時,首倡恢復高考並被採納,被譽為“倡導恢復高考第一人”。其著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是我國電化學界影響最廣泛的經典學術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2014年10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10版刊發《查全性與恢復高考》一文。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這篇文章,回望那個改變所有人命運的時刻,緬懷查老。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查全性與恢復高考

查全性的獨特貢獻: 鄧小平原打算從1978年恢復高考,查全性一番慷慨陳詞,鄧小平改變主意提前一年從1977年恢復高考,幾十萬青年從此改變命運。這一年招生27.3萬人,其中很多人成長為社會棟樑,他們之中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外交部部長王毅。

歷史為什麼選擇查全性?因為他實事求是、敢想敢講、善抓機遇。

(一)

查全性先生,武漢大學教授。祖籍安徽涇縣,出身書香世家。祖父查秉鈞,清朝翰林。父親查謙,早年赴美留學攻讀物理,後任武漢大學華中工學院第一任院長。

查全性生於南京,長於武漢,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留校任教。後留學蘇聯莫斯科大學。回國後繼續在武大任教。他這一輩子,最大的“官兒”是武漢大學化學系主任,最高的“職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最高榮譽是全國勞動模範。

查先生大腦袋亮堂堂。治學嚴謹,做人認真。說話辦事,一絲不苟。

我問:“查老師,您今年高壽89吧?”他搖頭:“多點。”“90歲?”他又搖頭:“少點。”“啊啊,您現在是89歲零四個月!”他這才微笑,點頭。

他生於1925年4月。我採訪他,是在2014年8月5日。

查先生是電化學家,本職工作是從事電極過程動力學的研究和教學,是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學科發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一屆“中國電化學成就獎”的獲得者。他的科研成果,在198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他撰寫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一書,1976年出版,此後30年,一直是我國研究生用的主要教材之一,研究生們稱之為我國電化學的“聖經”。

讓查先生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是在本職工作之外,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他在鄧小平面前慷慨陳詞,建議1977年恢復高考,鄧小平從善如流,當場採納他的建議。這,成為“文化大革命”後,中國教育界撥亂反正、翻天覆地的第一件大事。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查全性

(二)

1977年7月底的一天,查全性記不住具體在哪一天,也記不住哪一位校領導通知他,說教育部來了通知,點名要他到北京開會。既沒有說開會內容,也沒有說會期有多長。既然不知開會內容,他也沒有為發言作準備。從“文化大革命”至此時,他一直沒上講臺,在學校實驗室搞科研。既然不知開會內容,他也沒有為發言作準備。

8月1日,坐飛機到北京,到機場迎接他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劉道玉。劉道玉在調任教育部之前,是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

參加會議的人員,都住北京飯店老樓。查全性與吉林大學著名的唐敖慶教授住在一個房間。此時,他才知道,這次會議名叫“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科學界領頭的是中國科學院負責人方毅,教育界領頭的是教育部長劉西堯。參加座談會的33位同志,絕大多數是科教界名人,如: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清華大學校長何東昌,南開大學校長楊石先,復旦大學副校長蘇步青,還有中科院的吳文俊、王大珩、鄒承魯等等,年齡多在六七十歲。查全性算是年紀輕輩份淺的,52歲,副教授。

為什麼要開這樣一個座談會?查全性並不知道,一個大人物早就謀劃著科學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正在把查全性拉近這件大事的中心。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1977年教育工作座談會後的合影,鄧小平右側為劉西堯,左側為方毅,第三排左起第八人為查全性。

(三)

這個大人物就是鄧小平

年輕人看到本文題目《查全性與恢復高考》,可能好生奇怪: 恢復高考?難道有不要高考的時候? 有。從1966年至1969年4年,大學停止招生。大學老師到“五七幹校”,在校學生搞“文化大革命”,然後上山下鄉。這4年是新中國大學教育的空白。

1970年,毛澤東指示“大學還是要辦的”,“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部分高校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1971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決定,高校恢復招生,招收初中畢業經過兩年以上勞動鍛鍊的工農兵學員。

從1970年到1976年,也就是到查全性參加這次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之前,這7年按照教育部規定的“自願報考,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查”的十六字方針招生。工農兵學員基本上是好的,他們填補了7年的空白,成為經濟文化建設的骨幹,他們之中也出了很多人才。全面客觀地看,十六字方針有兩個嚴重問題:一是沒有剛性的公平的操作方案,“群眾推薦”往往走了過場,“領導批准”為領導走後門提供了方便。當時還流行“血統論”,出身不是工農兵家庭的子女,基本上推薦無望。另一個問題是取消了文化考試,學員文化程度差異很大。1972年5月,北京市對11所高校搞了一個調查,學員入學前文化程度,相當小學文化程度的佔20%,初中文化程度佔6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佔20%。大學上課,學生80%是初中和初中以下的文化,必須補初中、高中課程。一個班裡,有高中文化的有小學文化的,老師只能就低不就高。大學教育質量可想而知。

1975年, 鄧小平第一次復出,就想到了恢復高考。他開展全面整頓,其中就想整頓大學招生方法和教學質量。他準備在中國科技大學搞試點,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生。誰知,“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一來,鄧小平再次打倒。

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結束,正式恢復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鄧小平主動提出分管科學和教育。

鄧小平7月21日才正式恢復職務,查全性他們7月底就接到參加科教座談會的通知,可見鄧小平對科學和教育的撥亂反正多麼著急。7月23日,他在同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負責人張文峰、高勇談話時說:不管招多少大學生,一定要考試,考試不合格不能要。不管是誰的子女,就是大人物的也不能要,不能“走後門”。可見他當時就有明確的恢復高考的決心。

7月29日,他在聽取中科院負責人方毅和教育部長劉西堯彙報時,談到找什麼樣的人蔘加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他說:找一些敢說話、有見解的,不是行政人員,與“四人幫”沒有直接牽連的人蔘加。按照鄧小平的要求,中科院和教育部火速確定了參加座談會的33位專家學者。教育界15位,由高教司司長劉道玉選定。武漢大學誰來?劉道玉選上了查全性。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考場氣氛肅靜,秩序井然

(四)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會堂江西廳,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召開,這是鄧小平再度復出後主持召開的第一個會議。

鄧小平說:“ 這次請大家來,就是想聽聽意見。題目就是科研怎麼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教育怎麼合乎四個現代化的要求,徵求同志們的意見。方法,就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發言可長可短,講一次兩次可以,十次都可以,插話都可以。自由一點,什麼話都可講。這裡沒有棍子,要消滅棍子。三個公司,鋼鐵公司、帽子公司, 還有鞋子公司,都丟掉。”

鄧小平是真心想聽到專家學者的意見。5天座談,只有半天因外事活動沒有參加,其餘時間,天天到場,從頭聽到尾。

查全性回憶:參會的都是著名學者,我開始兩天沒有發言,聽他們講。後來,看小平同志這麼認真,覺得這個機會很難得,把自己的思考講出來,很可能解決問題。於是,開始在本子上寫講話提綱。

8月6日下午,清華大學。

黨委負責人說:現在,清華的新生文化素質太差,許多學生只是小學水平,還得補習中學課程。

鄧小平插話: 那就乾脆叫“清華中學”、“清華小學”,還叫什麼大學!

這個話題一下子觸動了查全性,久藏心底的對教育危機的感覺、感受、感慨,當著小平同志的面,噴湧而出:“鄧副主席,我要發言。

“招生,是保證大學教育質量的第一關。它的作用,就像工廠原材料的檢驗一樣,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當前新生的質量沒有保證,原因呢?一是中小學的教育質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問題。但主要矛盾還是招生制度的問題。不是沒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現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如果,我們改進了招生制度,每年從600多萬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和大量知識青年中,招收20多萬合格的學生是完全可能的。”

“現行的招生制度,有四個嚴重弊端: 一,埋沒人才。一些熱愛科學有前途的青年選不上來,而那些不想讀書、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卻佔去了招生名額,這是極不合理的。二,現行招生制度卡了那些沒有特殊關係的工農子弟上大學。群眾反映說:解放前上大學靠錢,“文化大革命”前17年靠分,現在靠權。解放前,我們沒有錢,現在沒有權,靠分還能有份。三,壞了社會風氣,助長不當之風,而且越演越烈。據我所知,今年招生還沒有開始,已經有人開始請客送禮,走後門。制度不改,走後門不正之風剎不住。四,嚴重影響中小學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現在,甚至連小學生都知道,今後上大學不需要憑文化,只要有個好爸爸!”

查全性這一段慷慨陳詞,完全不同於前幾天座談會上平淡的發言,顯然擊中了鄧小平的心絃,鄧小平聚精會神傾聽。

查全性接著提出建議:“一,應該建立全國統一的招生報考制度,招生名額不要下到基層,由省、市、自治區掌握。現在名額分配上很不合理,走後門很嚴重,名額分配上,多的漲死,少的餓死。二,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統一考試,嚴防洩露試題。考試要從實際出發,重點考語文、數學,其次是物理,化學和外文可以暫時要求低一點。三,要真正做到廣大青年有機會報考,能按自己志願選擇專業。大學生可以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也可以從社會青年中招。有些人沒有上過高中,但實際上達到了高中文化程度,可不受資歷的限制。”

“只要採取了這些措施,今年新生的質量,就會大為改觀,收到十分顯著的效果。”

查全性一番話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座談會上插話踴躍 ,氣氛熱烈。吳文俊、王大珩、汪猷、溫元凱等紛紛發言,贊同查全性的主張。

查全性又鄭重建議:“一定要當機立斷,只爭朝夕,今年能辦的事就不要拖到明年辦!

查全性可能有所不知,就在這個座談會之前一個月,6月29日至7月13日,教育部在山西太原已經召開了全國高等院校招生工作會議,形成了1977年高校招生方案。這個方案還是沿襲“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招生方針:“自願報考,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查。”也就是在座談會召開的同一天,8月4日,教育部已將1977年的招生方案報送國務院了。

查全性更不知,就在5天前的8月1日,鄧小平在聽取方毅、劉西堯的彙報時指示:“一年準備,從明年開始兩條腿走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從別的路子來,特別是理工科。開學的時間,統一在秋季好。”

鄧小平的想法,1977年,用一年時間做準備,1978年正式恢復高考,生源一半是應屆畢業生,一半來自社會青年。所謂社會青年,主要是指1966年、1967年、1968年大學停止招生的“老三屆”,還有後來沒有恢復高考期間畢業的初高中生。

眼前這位查全性,卻提出要在今年就恢復高考。

“今年就恢復高考,還來得及嗎?”鄧小平側身轉頭,問教育部長劉西堯。

查全性趕忙插話:“來得及!來得及!寧可推遲兩個月高考,不然,又招來20多萬人,好多不合格,浪費損失可就大了!”“來得及!”劉西堯的回答,進一步增強了鄧小平的信心。

鄧小平一錘定音:“改嘛!既然今年還有時間改,就堅決改嘛!把太原招生會議的報告收回來,根據大家的意見修改!這涉及到幾百萬人的問題。今年開始就改,不要等了! ”

從此,結束了“文化大革命”後11年沒有高考的歷史。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查全性

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消息,今晨5點08分,武漢大學查全性院士因病離世,享年95歲。

查全性在1977年面諫鄧小平同志時,首倡恢復高考並被採納,被譽為“倡導恢復高考第一人”。其著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是我國電化學界影響最廣泛的經典學術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2014年10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10版刊發《查全性與恢復高考》一文。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這篇文章,回望那個改變所有人命運的時刻,緬懷查老。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查全性與恢復高考

查全性的獨特貢獻: 鄧小平原打算從1978年恢復高考,查全性一番慷慨陳詞,鄧小平改變主意提前一年從1977年恢復高考,幾十萬青年從此改變命運。這一年招生27.3萬人,其中很多人成長為社會棟樑,他們之中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外交部部長王毅。

歷史為什麼選擇查全性?因為他實事求是、敢想敢講、善抓機遇。

(一)

查全性先生,武漢大學教授。祖籍安徽涇縣,出身書香世家。祖父查秉鈞,清朝翰林。父親查謙,早年赴美留學攻讀物理,後任武漢大學華中工學院第一任院長。

查全性生於南京,長於武漢,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留校任教。後留學蘇聯莫斯科大學。回國後繼續在武大任教。他這一輩子,最大的“官兒”是武漢大學化學系主任,最高的“職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最高榮譽是全國勞動模範。

查先生大腦袋亮堂堂。治學嚴謹,做人認真。說話辦事,一絲不苟。

我問:“查老師,您今年高壽89吧?”他搖頭:“多點。”“90歲?”他又搖頭:“少點。”“啊啊,您現在是89歲零四個月!”他這才微笑,點頭。

他生於1925年4月。我採訪他,是在2014年8月5日。

查先生是電化學家,本職工作是從事電極過程動力學的研究和教學,是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學科發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一屆“中國電化學成就獎”的獲得者。他的科研成果,在198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他撰寫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一書,1976年出版,此後30年,一直是我國研究生用的主要教材之一,研究生們稱之為我國電化學的“聖經”。

讓查先生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是在本職工作之外,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他在鄧小平面前慷慨陳詞,建議1977年恢復高考,鄧小平從善如流,當場採納他的建議。這,成為“文化大革命”後,中國教育界撥亂反正、翻天覆地的第一件大事。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查全性

(二)

1977年7月底的一天,查全性記不住具體在哪一天,也記不住哪一位校領導通知他,說教育部來了通知,點名要他到北京開會。既沒有說開會內容,也沒有說會期有多長。既然不知開會內容,他也沒有為發言作準備。從“文化大革命”至此時,他一直沒上講臺,在學校實驗室搞科研。既然不知開會內容,他也沒有為發言作準備。

8月1日,坐飛機到北京,到機場迎接他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劉道玉。劉道玉在調任教育部之前,是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

參加會議的人員,都住北京飯店老樓。查全性與吉林大學著名的唐敖慶教授住在一個房間。此時,他才知道,這次會議名叫“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科學界領頭的是中國科學院負責人方毅,教育界領頭的是教育部長劉西堯。參加座談會的33位同志,絕大多數是科教界名人,如: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清華大學校長何東昌,南開大學校長楊石先,復旦大學副校長蘇步青,還有中科院的吳文俊、王大珩、鄒承魯等等,年齡多在六七十歲。查全性算是年紀輕輩份淺的,52歲,副教授。

為什麼要開這樣一個座談會?查全性並不知道,一個大人物早就謀劃著科學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正在把查全性拉近這件大事的中心。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1977年教育工作座談會後的合影,鄧小平右側為劉西堯,左側為方毅,第三排左起第八人為查全性。

(三)

這個大人物就是鄧小平

年輕人看到本文題目《查全性與恢復高考》,可能好生奇怪: 恢復高考?難道有不要高考的時候? 有。從1966年至1969年4年,大學停止招生。大學老師到“五七幹校”,在校學生搞“文化大革命”,然後上山下鄉。這4年是新中國大學教育的空白。

1970年,毛澤東指示“大學還是要辦的”,“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部分高校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1971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決定,高校恢復招生,招收初中畢業經過兩年以上勞動鍛鍊的工農兵學員。

從1970年到1976年,也就是到查全性參加這次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之前,這7年按照教育部規定的“自願報考,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查”的十六字方針招生。工農兵學員基本上是好的,他們填補了7年的空白,成為經濟文化建設的骨幹,他們之中也出了很多人才。全面客觀地看,十六字方針有兩個嚴重問題:一是沒有剛性的公平的操作方案,“群眾推薦”往往走了過場,“領導批准”為領導走後門提供了方便。當時還流行“血統論”,出身不是工農兵家庭的子女,基本上推薦無望。另一個問題是取消了文化考試,學員文化程度差異很大。1972年5月,北京市對11所高校搞了一個調查,學員入學前文化程度,相當小學文化程度的佔20%,初中文化程度佔6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佔20%。大學上課,學生80%是初中和初中以下的文化,必須補初中、高中課程。一個班裡,有高中文化的有小學文化的,老師只能就低不就高。大學教育質量可想而知。

1975年, 鄧小平第一次復出,就想到了恢復高考。他開展全面整頓,其中就想整頓大學招生方法和教學質量。他準備在中國科技大學搞試點,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生。誰知,“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一來,鄧小平再次打倒。

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結束,正式恢復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鄧小平主動提出分管科學和教育。

鄧小平7月21日才正式恢復職務,查全性他們7月底就接到參加科教座談會的通知,可見鄧小平對科學和教育的撥亂反正多麼著急。7月23日,他在同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負責人張文峰、高勇談話時說:不管招多少大學生,一定要考試,考試不合格不能要。不管是誰的子女,就是大人物的也不能要,不能“走後門”。可見他當時就有明確的恢復高考的決心。

7月29日,他在聽取中科院負責人方毅和教育部長劉西堯彙報時,談到找什麼樣的人蔘加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他說:找一些敢說話、有見解的,不是行政人員,與“四人幫”沒有直接牽連的人蔘加。按照鄧小平的要求,中科院和教育部火速確定了參加座談會的33位專家學者。教育界15位,由高教司司長劉道玉選定。武漢大學誰來?劉道玉選上了查全性。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考場氣氛肅靜,秩序井然

(四)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會堂江西廳,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召開,這是鄧小平再度復出後主持召開的第一個會議。

鄧小平說:“ 這次請大家來,就是想聽聽意見。題目就是科研怎麼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教育怎麼合乎四個現代化的要求,徵求同志們的意見。方法,就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發言可長可短,講一次兩次可以,十次都可以,插話都可以。自由一點,什麼話都可講。這裡沒有棍子,要消滅棍子。三個公司,鋼鐵公司、帽子公司, 還有鞋子公司,都丟掉。”

鄧小平是真心想聽到專家學者的意見。5天座談,只有半天因外事活動沒有參加,其餘時間,天天到場,從頭聽到尾。

查全性回憶:參會的都是著名學者,我開始兩天沒有發言,聽他們講。後來,看小平同志這麼認真,覺得這個機會很難得,把自己的思考講出來,很可能解決問題。於是,開始在本子上寫講話提綱。

8月6日下午,清華大學。

黨委負責人說:現在,清華的新生文化素質太差,許多學生只是小學水平,還得補習中學課程。

鄧小平插話: 那就乾脆叫“清華中學”、“清華小學”,還叫什麼大學!

這個話題一下子觸動了查全性,久藏心底的對教育危機的感覺、感受、感慨,當著小平同志的面,噴湧而出:“鄧副主席,我要發言。

“招生,是保證大學教育質量的第一關。它的作用,就像工廠原材料的檢驗一樣,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當前新生的質量沒有保證,原因呢?一是中小學的教育質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問題。但主要矛盾還是招生制度的問題。不是沒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現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如果,我們改進了招生制度,每年從600多萬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和大量知識青年中,招收20多萬合格的學生是完全可能的。”

“現行的招生制度,有四個嚴重弊端: 一,埋沒人才。一些熱愛科學有前途的青年選不上來,而那些不想讀書、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卻佔去了招生名額,這是極不合理的。二,現行招生制度卡了那些沒有特殊關係的工農子弟上大學。群眾反映說:解放前上大學靠錢,“文化大革命”前17年靠分,現在靠權。解放前,我們沒有錢,現在沒有權,靠分還能有份。三,壞了社會風氣,助長不當之風,而且越演越烈。據我所知,今年招生還沒有開始,已經有人開始請客送禮,走後門。制度不改,走後門不正之風剎不住。四,嚴重影響中小學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現在,甚至連小學生都知道,今後上大學不需要憑文化,只要有個好爸爸!”

查全性這一段慷慨陳詞,完全不同於前幾天座談會上平淡的發言,顯然擊中了鄧小平的心絃,鄧小平聚精會神傾聽。

查全性接著提出建議:“一,應該建立全國統一的招生報考制度,招生名額不要下到基層,由省、市、自治區掌握。現在名額分配上很不合理,走後門很嚴重,名額分配上,多的漲死,少的餓死。二,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統一考試,嚴防洩露試題。考試要從實際出發,重點考語文、數學,其次是物理,化學和外文可以暫時要求低一點。三,要真正做到廣大青年有機會報考,能按自己志願選擇專業。大學生可以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也可以從社會青年中招。有些人沒有上過高中,但實際上達到了高中文化程度,可不受資歷的限制。”

“只要採取了這些措施,今年新生的質量,就會大為改觀,收到十分顯著的效果。”

查全性一番話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座談會上插話踴躍 ,氣氛熱烈。吳文俊、王大珩、汪猷、溫元凱等紛紛發言,贊同查全性的主張。

查全性又鄭重建議:“一定要當機立斷,只爭朝夕,今年能辦的事就不要拖到明年辦!

查全性可能有所不知,就在這個座談會之前一個月,6月29日至7月13日,教育部在山西太原已經召開了全國高等院校招生工作會議,形成了1977年高校招生方案。這個方案還是沿襲“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招生方針:“自願報考,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查。”也就是在座談會召開的同一天,8月4日,教育部已將1977年的招生方案報送國務院了。

查全性更不知,就在5天前的8月1日,鄧小平在聽取方毅、劉西堯的彙報時指示:“一年準備,從明年開始兩條腿走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從別的路子來,特別是理工科。開學的時間,統一在秋季好。”

鄧小平的想法,1977年,用一年時間做準備,1978年正式恢復高考,生源一半是應屆畢業生,一半來自社會青年。所謂社會青年,主要是指1966年、1967年、1968年大學停止招生的“老三屆”,還有後來沒有恢復高考期間畢業的初高中生。

眼前這位查全性,卻提出要在今年就恢復高考。

“今年就恢復高考,還來得及嗎?”鄧小平側身轉頭,問教育部長劉西堯。

查全性趕忙插話:“來得及!來得及!寧可推遲兩個月高考,不然,又招來20多萬人,好多不合格,浪費損失可就大了!”“來得及!”劉西堯的回答,進一步增強了鄧小平的信心。

鄧小平一錘定音:“改嘛!既然今年還有時間改,就堅決改嘛!把太原招生會議的報告收回來,根據大家的意見修改!這涉及到幾百萬人的問題。今年開始就改,不要等了! ”

從此,結束了“文化大革命”後11年沒有高考的歷史。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1978年2月,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進入大學校門。圖為清華大學1977級的學生在課堂上。

(五)

高考在冬季。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的一次。1977年冬季高考,錄取新生27.3萬人。1978年夏季考試秋季招生,錄取新生40.2萬人。

恢復高考,鄧小平從1975年第一次復出就開始醞釀,1977年第二次復出就抓緊籌劃,準備1978年恢復。查全性獨特的貢獻就在於:他在關鍵時刻關鍵的建議,打動了鄧小平,使得恢復高考提前到1977年。

鄧小平的決策,查全性的建議,改變了幾代青年人的命運,改變了中國教育的走向。1977年、1978年考入大學的知識青年,受惠最大最直接。他們之中的大多數成為日後中國社會的棟樑之材。

不久前熱播的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第7集有查全性面向鄧小平,慷慨陳詞提出具體建議的鏡頭。但是,有關查全性在發言前找南開大學楊校長了解生源情況,則是虛構的。查全性說,他發言前沒有找人徵求意見,也沒有人單獨指示他怎麼發言。當然,這是電視劇,基本事實準確就行,細節可以虛構。

在採寫本文的時候,筆者有一個問題縈迴在腦際:為什麼是他?歷史為什麼選擇查全性而不是別人提出那個偉大的建議?

歷史的必然性在於: 恢復高考是遲早的事。

偶然性在於: 因為有從武漢大學調到教育部當高教司司長的劉道玉,教育部才知道有個並不出名但敢講真話的查全性。但是,能夠參加座談會、能夠見到鄧小平的有33個人,都是專家學者,都是科學教育界的行家,對恢復高考都有強烈的要求,但為什麼等到第三天下午,才有查全性一語驚人?

當時,壓力還是巨大的。這一年的3月,華國鋒主席還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堅持“兩個凡是”。“四人幫”認為教育界“文化大革命”前是資產階級專政的兩個“基本估計”,還沒有人推翻。而主持座談會的鄧小平因為敢講真話被打倒才剛剛復出。座談會的前兩天,有的學者還在檢查自己的資產階級世界觀。許多人顧左右而言他,不敢觸及敏感問題。

查全性後來說: “我能夠提出恢復高考的建議,並不是因為我特別有創見,當時大家都是這樣想的。只是我有這個機會講真話,這個機會難得。我敢於說,主要覺得小平同志親臨會議,如果說了,可能解決問題。冒一點風險是值得的; 如果不說,錯過這個機會太可惜了。”

正因為查全性,有實事求是之魂,敢想敢說之膽,善抓機遇之智。於是,歷史便選擇了查全性。

(本文作者:傅振國。本文有關歷史資料引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國科學院、教育部編髮的一九七七年八月七日《科教工作座談會簡報》(九),查全性採訪記錄,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龍平平、張曙文章《鄧小平決策恢復高考,改變一代知識青年命運》。)

當年,他的大膽諫言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鑄就了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如今,當年參加高考的學生,

許多已成為社會的棟樑。

感謝查老,一路走好

來源:長江日報(ID:whcjrb),記者:楊佳峰,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期編輯:石磊、李娜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查全性

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消息,今晨5點08分,武漢大學查全性院士因病離世,享年95歲。

查全性在1977年面諫鄧小平同志時,首倡恢復高考並被採納,被譽為“倡導恢復高考第一人”。其著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是我國電化學界影響最廣泛的經典學術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2014年10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10版刊發《查全性與恢復高考》一文。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這篇文章,回望那個改變所有人命運的時刻,緬懷查老。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查全性與恢復高考

查全性的獨特貢獻: 鄧小平原打算從1978年恢復高考,查全性一番慷慨陳詞,鄧小平改變主意提前一年從1977年恢復高考,幾十萬青年從此改變命運。這一年招生27.3萬人,其中很多人成長為社會棟樑,他們之中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外交部部長王毅。

歷史為什麼選擇查全性?因為他實事求是、敢想敢講、善抓機遇。

(一)

查全性先生,武漢大學教授。祖籍安徽涇縣,出身書香世家。祖父查秉鈞,清朝翰林。父親查謙,早年赴美留學攻讀物理,後任武漢大學華中工學院第一任院長。

查全性生於南京,長於武漢,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留校任教。後留學蘇聯莫斯科大學。回國後繼續在武大任教。他這一輩子,最大的“官兒”是武漢大學化學系主任,最高的“職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最高榮譽是全國勞動模範。

查先生大腦袋亮堂堂。治學嚴謹,做人認真。說話辦事,一絲不苟。

我問:“查老師,您今年高壽89吧?”他搖頭:“多點。”“90歲?”他又搖頭:“少點。”“啊啊,您現在是89歲零四個月!”他這才微笑,點頭。

他生於1925年4月。我採訪他,是在2014年8月5日。

查先生是電化學家,本職工作是從事電極過程動力學的研究和教學,是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學科發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一屆“中國電化學成就獎”的獲得者。他的科研成果,在198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他撰寫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一書,1976年出版,此後30年,一直是我國研究生用的主要教材之一,研究生們稱之為我國電化學的“聖經”。

讓查先生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是在本職工作之外,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他在鄧小平面前慷慨陳詞,建議1977年恢復高考,鄧小平從善如流,當場採納他的建議。這,成為“文化大革命”後,中國教育界撥亂反正、翻天覆地的第一件大事。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查全性

(二)

1977年7月底的一天,查全性記不住具體在哪一天,也記不住哪一位校領導通知他,說教育部來了通知,點名要他到北京開會。既沒有說開會內容,也沒有說會期有多長。既然不知開會內容,他也沒有為發言作準備。從“文化大革命”至此時,他一直沒上講臺,在學校實驗室搞科研。既然不知開會內容,他也沒有為發言作準備。

8月1日,坐飛機到北京,到機場迎接他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劉道玉。劉道玉在調任教育部之前,是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

參加會議的人員,都住北京飯店老樓。查全性與吉林大學著名的唐敖慶教授住在一個房間。此時,他才知道,這次會議名叫“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科學界領頭的是中國科學院負責人方毅,教育界領頭的是教育部長劉西堯。參加座談會的33位同志,絕大多數是科教界名人,如: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清華大學校長何東昌,南開大學校長楊石先,復旦大學副校長蘇步青,還有中科院的吳文俊、王大珩、鄒承魯等等,年齡多在六七十歲。查全性算是年紀輕輩份淺的,52歲,副教授。

為什麼要開這樣一個座談會?查全性並不知道,一個大人物早就謀劃著科學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正在把查全性拉近這件大事的中心。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1977年教育工作座談會後的合影,鄧小平右側為劉西堯,左側為方毅,第三排左起第八人為查全性。

(三)

這個大人物就是鄧小平

年輕人看到本文題目《查全性與恢復高考》,可能好生奇怪: 恢復高考?難道有不要高考的時候? 有。從1966年至1969年4年,大學停止招生。大學老師到“五七幹校”,在校學生搞“文化大革命”,然後上山下鄉。這4年是新中國大學教育的空白。

1970年,毛澤東指示“大學還是要辦的”,“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部分高校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1971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決定,高校恢復招生,招收初中畢業經過兩年以上勞動鍛鍊的工農兵學員。

從1970年到1976年,也就是到查全性參加這次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之前,這7年按照教育部規定的“自願報考,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查”的十六字方針招生。工農兵學員基本上是好的,他們填補了7年的空白,成為經濟文化建設的骨幹,他們之中也出了很多人才。全面客觀地看,十六字方針有兩個嚴重問題:一是沒有剛性的公平的操作方案,“群眾推薦”往往走了過場,“領導批准”為領導走後門提供了方便。當時還流行“血統論”,出身不是工農兵家庭的子女,基本上推薦無望。另一個問題是取消了文化考試,學員文化程度差異很大。1972年5月,北京市對11所高校搞了一個調查,學員入學前文化程度,相當小學文化程度的佔20%,初中文化程度佔6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佔20%。大學上課,學生80%是初中和初中以下的文化,必須補初中、高中課程。一個班裡,有高中文化的有小學文化的,老師只能就低不就高。大學教育質量可想而知。

1975年, 鄧小平第一次復出,就想到了恢復高考。他開展全面整頓,其中就想整頓大學招生方法和教學質量。他準備在中國科技大學搞試點,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生。誰知,“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一來,鄧小平再次打倒。

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結束,正式恢復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鄧小平主動提出分管科學和教育。

鄧小平7月21日才正式恢復職務,查全性他們7月底就接到參加科教座談會的通知,可見鄧小平對科學和教育的撥亂反正多麼著急。7月23日,他在同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負責人張文峰、高勇談話時說:不管招多少大學生,一定要考試,考試不合格不能要。不管是誰的子女,就是大人物的也不能要,不能“走後門”。可見他當時就有明確的恢復高考的決心。

7月29日,他在聽取中科院負責人方毅和教育部長劉西堯彙報時,談到找什麼樣的人蔘加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他說:找一些敢說話、有見解的,不是行政人員,與“四人幫”沒有直接牽連的人蔘加。按照鄧小平的要求,中科院和教育部火速確定了參加座談會的33位專家學者。教育界15位,由高教司司長劉道玉選定。武漢大學誰來?劉道玉選上了查全性。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考場氣氛肅靜,秩序井然

(四)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會堂江西廳,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召開,這是鄧小平再度復出後主持召開的第一個會議。

鄧小平說:“ 這次請大家來,就是想聽聽意見。題目就是科研怎麼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教育怎麼合乎四個現代化的要求,徵求同志們的意見。方法,就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發言可長可短,講一次兩次可以,十次都可以,插話都可以。自由一點,什麼話都可講。這裡沒有棍子,要消滅棍子。三個公司,鋼鐵公司、帽子公司, 還有鞋子公司,都丟掉。”

鄧小平是真心想聽到專家學者的意見。5天座談,只有半天因外事活動沒有參加,其餘時間,天天到場,從頭聽到尾。

查全性回憶:參會的都是著名學者,我開始兩天沒有發言,聽他們講。後來,看小平同志這麼認真,覺得這個機會很難得,把自己的思考講出來,很可能解決問題。於是,開始在本子上寫講話提綱。

8月6日下午,清華大學。

黨委負責人說:現在,清華的新生文化素質太差,許多學生只是小學水平,還得補習中學課程。

鄧小平插話: 那就乾脆叫“清華中學”、“清華小學”,還叫什麼大學!

這個話題一下子觸動了查全性,久藏心底的對教育危機的感覺、感受、感慨,當著小平同志的面,噴湧而出:“鄧副主席,我要發言。

“招生,是保證大學教育質量的第一關。它的作用,就像工廠原材料的檢驗一樣,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當前新生的質量沒有保證,原因呢?一是中小學的教育質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問題。但主要矛盾還是招生制度的問題。不是沒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現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如果,我們改進了招生制度,每年從600多萬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和大量知識青年中,招收20多萬合格的學生是完全可能的。”

“現行的招生制度,有四個嚴重弊端: 一,埋沒人才。一些熱愛科學有前途的青年選不上來,而那些不想讀書、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卻佔去了招生名額,這是極不合理的。二,現行招生制度卡了那些沒有特殊關係的工農子弟上大學。群眾反映說:解放前上大學靠錢,“文化大革命”前17年靠分,現在靠權。解放前,我們沒有錢,現在沒有權,靠分還能有份。三,壞了社會風氣,助長不當之風,而且越演越烈。據我所知,今年招生還沒有開始,已經有人開始請客送禮,走後門。制度不改,走後門不正之風剎不住。四,嚴重影響中小學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現在,甚至連小學生都知道,今後上大學不需要憑文化,只要有個好爸爸!”

查全性這一段慷慨陳詞,完全不同於前幾天座談會上平淡的發言,顯然擊中了鄧小平的心絃,鄧小平聚精會神傾聽。

查全性接著提出建議:“一,應該建立全國統一的招生報考制度,招生名額不要下到基層,由省、市、自治區掌握。現在名額分配上很不合理,走後門很嚴重,名額分配上,多的漲死,少的餓死。二,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統一考試,嚴防洩露試題。考試要從實際出發,重點考語文、數學,其次是物理,化學和外文可以暫時要求低一點。三,要真正做到廣大青年有機會報考,能按自己志願選擇專業。大學生可以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也可以從社會青年中招。有些人沒有上過高中,但實際上達到了高中文化程度,可不受資歷的限制。”

“只要採取了這些措施,今年新生的質量,就會大為改觀,收到十分顯著的效果。”

查全性一番話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座談會上插話踴躍 ,氣氛熱烈。吳文俊、王大珩、汪猷、溫元凱等紛紛發言,贊同查全性的主張。

查全性又鄭重建議:“一定要當機立斷,只爭朝夕,今年能辦的事就不要拖到明年辦!

查全性可能有所不知,就在這個座談會之前一個月,6月29日至7月13日,教育部在山西太原已經召開了全國高等院校招生工作會議,形成了1977年高校招生方案。這個方案還是沿襲“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招生方針:“自願報考,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查。”也就是在座談會召開的同一天,8月4日,教育部已將1977年的招生方案報送國務院了。

查全性更不知,就在5天前的8月1日,鄧小平在聽取方毅、劉西堯的彙報時指示:“一年準備,從明年開始兩條腿走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從別的路子來,特別是理工科。開學的時間,統一在秋季好。”

鄧小平的想法,1977年,用一年時間做準備,1978年正式恢復高考,生源一半是應屆畢業生,一半來自社會青年。所謂社會青年,主要是指1966年、1967年、1968年大學停止招生的“老三屆”,還有後來沒有恢復高考期間畢業的初高中生。

眼前這位查全性,卻提出要在今年就恢復高考。

“今年就恢復高考,還來得及嗎?”鄧小平側身轉頭,問教育部長劉西堯。

查全性趕忙插話:“來得及!來得及!寧可推遲兩個月高考,不然,又招來20多萬人,好多不合格,浪費損失可就大了!”“來得及!”劉西堯的回答,進一步增強了鄧小平的信心。

鄧小平一錘定音:“改嘛!既然今年還有時間改,就堅決改嘛!把太原招生會議的報告收回來,根據大家的意見修改!這涉及到幾百萬人的問題。今年開始就改,不要等了! ”

從此,結束了“文化大革命”後11年沒有高考的歷史。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1978年2月,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進入大學校門。圖為清華大學1977級的學生在課堂上。

(五)

高考在冬季。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的一次。1977年冬季高考,錄取新生27.3萬人。1978年夏季考試秋季招生,錄取新生40.2萬人。

恢復高考,鄧小平從1975年第一次復出就開始醞釀,1977年第二次復出就抓緊籌劃,準備1978年恢復。查全性獨特的貢獻就在於:他在關鍵時刻關鍵的建議,打動了鄧小平,使得恢復高考提前到1977年。

鄧小平的決策,查全性的建議,改變了幾代青年人的命運,改變了中國教育的走向。1977年、1978年考入大學的知識青年,受惠最大最直接。他們之中的大多數成為日後中國社會的棟樑之材。

不久前熱播的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第7集有查全性面向鄧小平,慷慨陳詞提出具體建議的鏡頭。但是,有關查全性在發言前找南開大學楊校長了解生源情況,則是虛構的。查全性說,他發言前沒有找人徵求意見,也沒有人單獨指示他怎麼發言。當然,這是電視劇,基本事實準確就行,細節可以虛構。

在採寫本文的時候,筆者有一個問題縈迴在腦際:為什麼是他?歷史為什麼選擇查全性而不是別人提出那個偉大的建議?

歷史的必然性在於: 恢復高考是遲早的事。

偶然性在於: 因為有從武漢大學調到教育部當高教司司長的劉道玉,教育部才知道有個並不出名但敢講真話的查全性。但是,能夠參加座談會、能夠見到鄧小平的有33個人,都是專家學者,都是科學教育界的行家,對恢復高考都有強烈的要求,但為什麼等到第三天下午,才有查全性一語驚人?

當時,壓力還是巨大的。這一年的3月,華國鋒主席還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堅持“兩個凡是”。“四人幫”認為教育界“文化大革命”前是資產階級專政的兩個“基本估計”,還沒有人推翻。而主持座談會的鄧小平因為敢講真話被打倒才剛剛復出。座談會的前兩天,有的學者還在檢查自己的資產階級世界觀。許多人顧左右而言他,不敢觸及敏感問題。

查全性後來說: “我能夠提出恢復高考的建議,並不是因為我特別有創見,當時大家都是這樣想的。只是我有這個機會講真話,這個機會難得。我敢於說,主要覺得小平同志親臨會議,如果說了,可能解決問題。冒一點風險是值得的; 如果不說,錯過這個機會太可惜了。”

正因為查全性,有實事求是之魂,敢想敢說之膽,善抓機遇之智。於是,歷史便選擇了查全性。

(本文作者:傅振國。本文有關歷史資料引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國科學院、教育部編髮的一九七七年八月七日《科教工作座談會簡報》(九),查全性採訪記錄,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龍平平、張曙文章《鄧小平決策恢復高考,改變一代知識青年命運》。)

當年,他的大膽諫言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鑄就了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如今,當年參加高考的學生,

許多已成為社會的棟樑。

感謝查老,一路走好

來源:長江日報(ID:whcjrb),記者:楊佳峰,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期編輯:石磊、李娜

巨星隕落!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