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毒性小且作用相當的中藥能替代附子呢?

最近我在想關於附子的替代問題,特別是上班族對於附子久煎費時的抱怨較大。可是附子有毒,一般用到10克以上,我都要囑咐先煎一個小時左右,以確保安全無事。那麼,有沒有毒性小且作用相當的藥能替代附子呢?

附子是中藥四大主藥(人蔘、石膏、大黃、附子)之一,其性剛雄,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溫五臟之陽,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化氣、溫裡助陽、逐寒止痛等功效。主治亡陽欲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久痢,陰寒水腫,陽虛外感,風寒溼搏,陰疽瘡瘍等。

韓飛霞在《醫通》中說:“附子回陽,霸功赫奕。”而且附子通行十二經,表裡上下,身體所有陽氣不到的地方,附子皆可到達,所以附子是火神派的常用之品,溫陽一般都離不開附子,火神派始祖鄭欽安先生對於陰證,無論吐血、便血、尿血、喉蛾、失眠、牙痛、口臭、便祕,概投以附子、乾薑之類,效如桴鼓。

附子的替代之品亦必須有良好的溫陽作用才行,而且總體功效要和附子類似,我想到了經方中常用的三味平和的溫陽藥——乾薑、炙甘草、肉桂。

乾薑歸脾、胃、腎、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溼消痰的功效。常用於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風寒溼痺及陽虛吐、衄、下血等。

《藥性論》贊其曰:“治腰腎中疼冷,冷氣;破血,去風,通四肢關節,開五臟六腑,去風毒冷痺、夜多小便;治嗽,主溫中、霍亂不止、腹痛,消脹滿冷痢;治血閉;病人虛而冷,宜加用之。”

乾薑可“開五臟六腑”,可見其鑽透之性並不弱。都說乾薑守而不走,但其實幹姜歸脾、胃、腎、心、肺經,不但入守中焦脾胃,還上可達心肺,下可達腎臟,能溫補三焦之陽氣。如果輔以炙甘草,更可溫通行於十二經。

《證治要訣》雲:“附子無干姜不熱,得甘草則性緩,得桂則補命門。”由此可見,乾薑之熱亦不可小覷。臨床上要回陽救逆,如附子需久煎來不及之時,可用乾薑、炙甘草代替之。

甘草,《本草分經》曰:“味甘,通行十二經,解百藥毒,生用氣平,補脾胃、瀉心火而生肺金;炙用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入和劑則補益,入汗劑則解肌,入涼劑則瀉熱,入峻劑則緩急,入潤劑則養血,能協和諸藥,使之不爭。頭湧吐,消上部腫毒;梢達莖中。”

甘草和附子一樣,都具有通行十二經的作用,二者很有“夫唱婦隨”的意味。附子具有引導之性,是其主導;而甘草則是從屬之性,具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屬性。

肉桂歸腎、脾、心、肝經,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原、散寒止痛、溫經通脈的功效。《日華子本草》曰:“治一切風氣,補五勞七傷,通九竅,利關節,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風痺骨節攣縮,續筋骨,生肌肉。”

更關鍵的是肉桂可助心火、補心陽,亦可助膀胱氣化。《醫學讀書記》曰:“心、肺、脾、膽、胃、肝、腎之能變化出入者,皆稟心之君火以為主。”心的氣化正常,則十二髒皆安。

乾薑、炙甘草、肉桂三味藥性溫和,無毒,亦不用久煎,可以作為附子的理想代替之品。如要取其溫陽效捷,炙甘草亦可不用。這個代替是從整體來考慮的。此外,還可依據五臟來選擇替代品。

何紹奇先生在《朱良春用藥經驗集》“附子溫五臟之陽,要善用,不可濫用”一文中提到“附子之功,在於溫五臟之陽”,並指出附子可“強心,溫心陽,溫腎陽,溫脾陽,溫肺陽及肝陽”。強心,溫心陽可以用桂枝、紅參、木香來代替;溫腎陽可以用補骨脂、仙茅、沉香來代替;溫脾陽可以用紅參、乾薑、砂仁來代替;溫肺陽可以用乾薑、炙甘草、麻黃來代替;溫肝陽可以用當歸、肉桂、香附來代替。

因為附子又能通行十二經,所以亦可以從十二經來考慮其替代品。

手少陰心經:獨活、石菖蒲、龍眼肉等代替;

手厥陰心包經:川芎、烏藥、肉桂等代替;

手太陽小腸經:羌活、茴香、炙甘草等代替;

足厥陰肝經:青皮、肉桂、當歸等代替;

足少陽膽經:川芎、陳皮、當歸等代替;

足太陰脾經:麻黃、丁香、紅參等代替;

足陽明胃經:白芷、半夏、白朮等代替;

手太陰肺經:蔥白、藿香、紫菀等代替;

手陽明大腸經:白芷、吳茱萸、肉豆蔻等代替;

足少陰腎經:肉桂、沉香、淫羊藿代替;

足太陽膀胱經:羌活、砂仁、益智仁等代替;

手少陽三焦經:川芎、厚朴、紅參等代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