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變革下的服裝物流運營優化'

"
服裝行業已經邁入了互聯網、信息化時代,服裝零售從以企業為中心的傳統零售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零售轉變。在這一過程中,物流與設計、生產、銷售一樣,成為服裝企業十分重要的業務體系之一。藉助高效的物流體系加快產品配送和提升倉儲效率,已經成為服裝企業的共識。而物流運營優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
服裝行業已經邁入了互聯網、信息化時代,服裝零售從以企業為中心的傳統零售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零售轉變。在這一過程中,物流與設計、生產、銷售一樣,成為服裝企業十分重要的業務體系之一。藉助高效的物流體系加快產品配送和提升倉儲效率,已經成為服裝企業的共識。而物流運營優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行業變革下的服裝物流運營優化

近年來,服裝行業正面臨著消費不斷升級、需求個性化、渠道多元化等新變化。在此背景下,服裝企業需要在設計、生產、營銷、物流等方面進行新的探索,打造更加柔性的供應鏈,實現精細化運營管理,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產業調整趨勢明顯

對於中國服裝行業而言,2018年是充滿挑戰、快速變革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結構調整的改革壓力,雖然發展環境存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但中國服裝行業總體保持了較為平穩的發展態勢。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信息顯示,2018年中國服裝行業生產基本穩定,產量小幅下降;出口止跌回升;內銷保持較快增長,特別是網上銷售同比增長22.0%,成為服裝內銷市場保持快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總體來看,2019年服裝行業仍面臨較大的挑戰。對此,羅蘭貝格高級合夥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任國強的觀點是:相較於2005~2012年前後服裝品牌大量湧現,市場爆發式增長,現階段線下店鋪的經營越來越困難,大量的購物中心的服裝品牌更替十分頻繁,早年銷售額比較高的企業有很多都消失不見,同時新創品牌“大獲成功”的現象十分少見。除了少數巨頭企業(如安踏、森馬等)保持業績持續增長,大多數企業仍都受困於關店和高庫存壓力。

供應鏈變革加速

無疑,今天的服裝行業已經邁入了互聯網、信息化時代,以企業為中心的傳統零售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零售轉變。服裝供應鏈變革一觸即發。

一份來自麥肯錫的報告中提到,典型的時尚供應鏈流程包括組貨規劃、設計開發、渠道商批發、採購生產、物流零售。而在新的零售環境下,時尚供應鏈變革的核心將是 “更快更靈活”,其實現方式包括利用數字化技術縮短供應鏈各環節週期、跳過供應鏈中間環節直接向消費者銷售,以及反轉供應鏈流程以終端消費者為起點。

事實表明,不少主流服裝企業已經開始將數字化、多元化渠道、物流系統優化作為“發力點”。

首先,數字化整個供應鏈網絡,而不僅僅是單一環節的信息化升級。數據流的加速傳遞和價值深挖,使得供應鏈能夠形成真正的閉環。從目前情況來看,已經有不少服裝品牌企業開始在商品數字化、門店數字化、營銷數字化等方面發力。比如通過藉助RFID技術採集門店試穿數據,加深線下銷售數據的分析厚度;在門店設置AR場景體驗區,提高消費者的品牌參與度,提升商品服務和用戶體驗。

其次,消費者成為服裝零售真正的中心,以往按照渠道劃分用戶的思路已經行不通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習慣全渠道購物。對消費者而言,獲取商品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不同渠道之間只代表不同的購物場景而已。為了應對這一變化,服裝品牌企業在渠道拓展動作上呈現出更多元化的傾向。具體包括:在線下開更多大店集合店、開更多購物中心店、增加直營店鋪比例,以雅戈爾、九牧王、海瀾之家等為代表;加大線上投入,以森馬為代表。森馬服飾於2012年“觸網”,並在5年內將電商業務打造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2016年,森馬服飾的電商業務同比增長超過80%,線上收入達到32億元。

第三,在互聯網發展,O2O、新零售落地,以及個性化需求增加等一系列變化之下,物流在整個服裝供應鏈中的地位日漸凸顯,成為促進業務銷售、提高服務能力、提升企業價值的重要工具。通過打造高效的物流體系加快產品配送和提升倉儲效率,已經成為眾多服裝品牌企業強化後端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手段。

聚焦物流運營管理

市場環境的日漸複雜以及服裝銷售策略的不斷變化也極大影響著服裝物流的發展。具體體現在:1.SKU越來越多,致使大量SKU和揀貨位不足之間的矛盾凸顯;2.服裝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使其在倉庫的時間也越來越短;3.訂單碎片化使商品的出庫類型越來越多;4.退貨業務更加零散。這些因素都使服裝物流中心的運營管理變得更加複雜。

瑜璜企業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殷浩指出,服裝服飾物流中心的關鍵挑戰是基於“移動、碎片、柔性”基礎的、解構融合流程的業務營運管理。因此,如何做到與時俱進,打造能夠靈活和快速應對訂單碎片化、混合化變化趨勢的物流體系,成為擺在所有服裝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不少服裝企業圍繞物流優化展開了多種嘗試。以波司登為例,2018年,波司登致力於加強零售精細化運營管理和大數據的應用,積極提升內在競爭力及營運效率,實現企業對自有產能和快反供應鏈的有效配合;在庫存管控方面,波司登對物流中心全面升級改造,通過機器代人、信息系統開發,實現了全流程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在終端及渠道的把控能力方面,通過對EPR系統的升級實現了對全渠道庫存情況的實時掌握。

同樣通過物流優化獲益的還有鴻星爾克、李寧等很多公司。如,2016年鴻星爾克在位於福建漳州的鴻星爾克(長泰)電商產業園啟動了中央倉——長泰物流基地建設項目,藉助現代化物流技術手段實現倉儲管理、訂單配送等關鍵物流作業能力的全面升級。長泰物流基地的定位是,結合當前運營現狀,並滿足企業未來5年內的線上線下倉儲配送需求。隨後,鴻星爾克開始基於供應鏈全景和後端運營來搭建倉儲網絡的佈局,從南到北、從大到小、依客建倉、依廠建倉,經過2年多內部優化合並,打造了一套完善的內部管理手冊(包含業務流程、薪酬管理、培訓方法、結算標準、管理制度等),並積累了豐富的現場管理經驗。

據悉,李寧公司在2018年持續致力於提升服務於批發、零售以及全渠道的物流運作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在銷售增長了30%的情況下,倉儲面積反而縮小了5000平方米。

物流中心運營優化策略

作為整合渠道資源,快速滿足市場需求的關鍵節點,物流中心的建設與運營一直是服裝物流圈內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

從2005年開始,以森馬、美特斯邦威、海瀾之家、拉夏貝爾、太平鳥、七匹狼等為代表的服裝企業紛紛投資興建現代化物流中心。在此期間,信息化、自動化技術與設備被引入服裝物流領域,大幅提升物流中心的作業效率和管理水平。與此同時,這些物流中心也面臨著更多高峰期業務運營帶來的挑戰。比如從單一的門店配貨,到電商模式興起,及至後來的“雙11”、“618”、全渠道庫存一體化以及新零售模式;訂單揀選從按單揀貨到多樣化的波次規則、播種、邊揀邊分、多樣化的退貨分貨等。

寶開(上海)智能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雷表示,在自動化物流中心的運營中,實現設備、系統、人之間的緊密配合是優化工作的核心目標,而這三者也是服裝物流中心運營優化的關鍵點。


"
服裝行業已經邁入了互聯網、信息化時代,服裝零售從以企業為中心的傳統零售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零售轉變。在這一過程中,物流與設計、生產、銷售一樣,成為服裝企業十分重要的業務體系之一。藉助高效的物流體系加快產品配送和提升倉儲效率,已經成為服裝企業的共識。而物流運營優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行業變革下的服裝物流運營優化

近年來,服裝行業正面臨著消費不斷升級、需求個性化、渠道多元化等新變化。在此背景下,服裝企業需要在設計、生產、營銷、物流等方面進行新的探索,打造更加柔性的供應鏈,實現精細化運營管理,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產業調整趨勢明顯

對於中國服裝行業而言,2018年是充滿挑戰、快速變革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結構調整的改革壓力,雖然發展環境存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但中國服裝行業總體保持了較為平穩的發展態勢。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信息顯示,2018年中國服裝行業生產基本穩定,產量小幅下降;出口止跌回升;內銷保持較快增長,特別是網上銷售同比增長22.0%,成為服裝內銷市場保持快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總體來看,2019年服裝行業仍面臨較大的挑戰。對此,羅蘭貝格高級合夥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任國強的觀點是:相較於2005~2012年前後服裝品牌大量湧現,市場爆發式增長,現階段線下店鋪的經營越來越困難,大量的購物中心的服裝品牌更替十分頻繁,早年銷售額比較高的企業有很多都消失不見,同時新創品牌“大獲成功”的現象十分少見。除了少數巨頭企業(如安踏、森馬等)保持業績持續增長,大多數企業仍都受困於關店和高庫存壓力。

供應鏈變革加速

無疑,今天的服裝行業已經邁入了互聯網、信息化時代,以企業為中心的傳統零售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零售轉變。服裝供應鏈變革一觸即發。

一份來自麥肯錫的報告中提到,典型的時尚供應鏈流程包括組貨規劃、設計開發、渠道商批發、採購生產、物流零售。而在新的零售環境下,時尚供應鏈變革的核心將是 “更快更靈活”,其實現方式包括利用數字化技術縮短供應鏈各環節週期、跳過供應鏈中間環節直接向消費者銷售,以及反轉供應鏈流程以終端消費者為起點。

事實表明,不少主流服裝企業已經開始將數字化、多元化渠道、物流系統優化作為“發力點”。

首先,數字化整個供應鏈網絡,而不僅僅是單一環節的信息化升級。數據流的加速傳遞和價值深挖,使得供應鏈能夠形成真正的閉環。從目前情況來看,已經有不少服裝品牌企業開始在商品數字化、門店數字化、營銷數字化等方面發力。比如通過藉助RFID技術採集門店試穿數據,加深線下銷售數據的分析厚度;在門店設置AR場景體驗區,提高消費者的品牌參與度,提升商品服務和用戶體驗。

其次,消費者成為服裝零售真正的中心,以往按照渠道劃分用戶的思路已經行不通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習慣全渠道購物。對消費者而言,獲取商品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不同渠道之間只代表不同的購物場景而已。為了應對這一變化,服裝品牌企業在渠道拓展動作上呈現出更多元化的傾向。具體包括:在線下開更多大店集合店、開更多購物中心店、增加直營店鋪比例,以雅戈爾、九牧王、海瀾之家等為代表;加大線上投入,以森馬為代表。森馬服飾於2012年“觸網”,並在5年內將電商業務打造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2016年,森馬服飾的電商業務同比增長超過80%,線上收入達到32億元。

第三,在互聯網發展,O2O、新零售落地,以及個性化需求增加等一系列變化之下,物流在整個服裝供應鏈中的地位日漸凸顯,成為促進業務銷售、提高服務能力、提升企業價值的重要工具。通過打造高效的物流體系加快產品配送和提升倉儲效率,已經成為眾多服裝品牌企業強化後端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手段。

聚焦物流運營管理

市場環境的日漸複雜以及服裝銷售策略的不斷變化也極大影響著服裝物流的發展。具體體現在:1.SKU越來越多,致使大量SKU和揀貨位不足之間的矛盾凸顯;2.服裝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使其在倉庫的時間也越來越短;3.訂單碎片化使商品的出庫類型越來越多;4.退貨業務更加零散。這些因素都使服裝物流中心的運營管理變得更加複雜。

瑜璜企業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殷浩指出,服裝服飾物流中心的關鍵挑戰是基於“移動、碎片、柔性”基礎的、解構融合流程的業務營運管理。因此,如何做到與時俱進,打造能夠靈活和快速應對訂單碎片化、混合化變化趨勢的物流體系,成為擺在所有服裝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不少服裝企業圍繞物流優化展開了多種嘗試。以波司登為例,2018年,波司登致力於加強零售精細化運營管理和大數據的應用,積極提升內在競爭力及營運效率,實現企業對自有產能和快反供應鏈的有效配合;在庫存管控方面,波司登對物流中心全面升級改造,通過機器代人、信息系統開發,實現了全流程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在終端及渠道的把控能力方面,通過對EPR系統的升級實現了對全渠道庫存情況的實時掌握。

同樣通過物流優化獲益的還有鴻星爾克、李寧等很多公司。如,2016年鴻星爾克在位於福建漳州的鴻星爾克(長泰)電商產業園啟動了中央倉——長泰物流基地建設項目,藉助現代化物流技術手段實現倉儲管理、訂單配送等關鍵物流作業能力的全面升級。長泰物流基地的定位是,結合當前運營現狀,並滿足企業未來5年內的線上線下倉儲配送需求。隨後,鴻星爾克開始基於供應鏈全景和後端運營來搭建倉儲網絡的佈局,從南到北、從大到小、依客建倉、依廠建倉,經過2年多內部優化合並,打造了一套完善的內部管理手冊(包含業務流程、薪酬管理、培訓方法、結算標準、管理制度等),並積累了豐富的現場管理經驗。

據悉,李寧公司在2018年持續致力於提升服務於批發、零售以及全渠道的物流運作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在銷售增長了30%的情況下,倉儲面積反而縮小了5000平方米。

物流中心運營優化策略

作為整合渠道資源,快速滿足市場需求的關鍵節點,物流中心的建設與運營一直是服裝物流圈內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

從2005年開始,以森馬、美特斯邦威、海瀾之家、拉夏貝爾、太平鳥、七匹狼等為代表的服裝企業紛紛投資興建現代化物流中心。在此期間,信息化、自動化技術與設備被引入服裝物流領域,大幅提升物流中心的作業效率和管理水平。與此同時,這些物流中心也面臨著更多高峰期業務運營帶來的挑戰。比如從單一的門店配貨,到電商模式興起,及至後來的“雙11”、“618”、全渠道庫存一體化以及新零售模式;訂單揀選從按單揀貨到多樣化的波次規則、播種、邊揀邊分、多樣化的退貨分貨等。

寶開(上海)智能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雷表示,在自動化物流中心的運營中,實現設備、系統、人之間的緊密配合是優化工作的核心目標,而這三者也是服裝物流中心運營優化的關鍵點。


行業變革下的服裝物流運營優化


  • 自動化物流設備

目前自動倉庫、交叉帶分揀機、Miniload、多層穿梭車系統、KIVA機器人等自動化物流技術裝備已經在服裝物流中心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同時,圍繞服裝物流的多樣性,物流裝備市場還有很多空白點有待發掘,比如自動包裝設備,具備免維護、可擴展性的自動化物流系統等。


"
服裝行業已經邁入了互聯網、信息化時代,服裝零售從以企業為中心的傳統零售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零售轉變。在這一過程中,物流與設計、生產、銷售一樣,成為服裝企業十分重要的業務體系之一。藉助高效的物流體系加快產品配送和提升倉儲效率,已經成為服裝企業的共識。而物流運營優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行業變革下的服裝物流運營優化

近年來,服裝行業正面臨著消費不斷升級、需求個性化、渠道多元化等新變化。在此背景下,服裝企業需要在設計、生產、營銷、物流等方面進行新的探索,打造更加柔性的供應鏈,實現精細化運營管理,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產業調整趨勢明顯

對於中國服裝行業而言,2018年是充滿挑戰、快速變革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結構調整的改革壓力,雖然發展環境存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但中國服裝行業總體保持了較為平穩的發展態勢。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信息顯示,2018年中國服裝行業生產基本穩定,產量小幅下降;出口止跌回升;內銷保持較快增長,特別是網上銷售同比增長22.0%,成為服裝內銷市場保持快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總體來看,2019年服裝行業仍面臨較大的挑戰。對此,羅蘭貝格高級合夥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任國強的觀點是:相較於2005~2012年前後服裝品牌大量湧現,市場爆發式增長,現階段線下店鋪的經營越來越困難,大量的購物中心的服裝品牌更替十分頻繁,早年銷售額比較高的企業有很多都消失不見,同時新創品牌“大獲成功”的現象十分少見。除了少數巨頭企業(如安踏、森馬等)保持業績持續增長,大多數企業仍都受困於關店和高庫存壓力。

供應鏈變革加速

無疑,今天的服裝行業已經邁入了互聯網、信息化時代,以企業為中心的傳統零售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零售轉變。服裝供應鏈變革一觸即發。

一份來自麥肯錫的報告中提到,典型的時尚供應鏈流程包括組貨規劃、設計開發、渠道商批發、採購生產、物流零售。而在新的零售環境下,時尚供應鏈變革的核心將是 “更快更靈活”,其實現方式包括利用數字化技術縮短供應鏈各環節週期、跳過供應鏈中間環節直接向消費者銷售,以及反轉供應鏈流程以終端消費者為起點。

事實表明,不少主流服裝企業已經開始將數字化、多元化渠道、物流系統優化作為“發力點”。

首先,數字化整個供應鏈網絡,而不僅僅是單一環節的信息化升級。數據流的加速傳遞和價值深挖,使得供應鏈能夠形成真正的閉環。從目前情況來看,已經有不少服裝品牌企業開始在商品數字化、門店數字化、營銷數字化等方面發力。比如通過藉助RFID技術採集門店試穿數據,加深線下銷售數據的分析厚度;在門店設置AR場景體驗區,提高消費者的品牌參與度,提升商品服務和用戶體驗。

其次,消費者成為服裝零售真正的中心,以往按照渠道劃分用戶的思路已經行不通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習慣全渠道購物。對消費者而言,獲取商品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不同渠道之間只代表不同的購物場景而已。為了應對這一變化,服裝品牌企業在渠道拓展動作上呈現出更多元化的傾向。具體包括:在線下開更多大店集合店、開更多購物中心店、增加直營店鋪比例,以雅戈爾、九牧王、海瀾之家等為代表;加大線上投入,以森馬為代表。森馬服飾於2012年“觸網”,並在5年內將電商業務打造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2016年,森馬服飾的電商業務同比增長超過80%,線上收入達到32億元。

第三,在互聯網發展,O2O、新零售落地,以及個性化需求增加等一系列變化之下,物流在整個服裝供應鏈中的地位日漸凸顯,成為促進業務銷售、提高服務能力、提升企業價值的重要工具。通過打造高效的物流體系加快產品配送和提升倉儲效率,已經成為眾多服裝品牌企業強化後端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手段。

聚焦物流運營管理

市場環境的日漸複雜以及服裝銷售策略的不斷變化也極大影響著服裝物流的發展。具體體現在:1.SKU越來越多,致使大量SKU和揀貨位不足之間的矛盾凸顯;2.服裝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使其在倉庫的時間也越來越短;3.訂單碎片化使商品的出庫類型越來越多;4.退貨業務更加零散。這些因素都使服裝物流中心的運營管理變得更加複雜。

瑜璜企業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殷浩指出,服裝服飾物流中心的關鍵挑戰是基於“移動、碎片、柔性”基礎的、解構融合流程的業務營運管理。因此,如何做到與時俱進,打造能夠靈活和快速應對訂單碎片化、混合化變化趨勢的物流體系,成為擺在所有服裝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不少服裝企業圍繞物流優化展開了多種嘗試。以波司登為例,2018年,波司登致力於加強零售精細化運營管理和大數據的應用,積極提升內在競爭力及營運效率,實現企業對自有產能和快反供應鏈的有效配合;在庫存管控方面,波司登對物流中心全面升級改造,通過機器代人、信息系統開發,實現了全流程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在終端及渠道的把控能力方面,通過對EPR系統的升級實現了對全渠道庫存情況的實時掌握。

同樣通過物流優化獲益的還有鴻星爾克、李寧等很多公司。如,2016年鴻星爾克在位於福建漳州的鴻星爾克(長泰)電商產業園啟動了中央倉——長泰物流基地建設項目,藉助現代化物流技術手段實現倉儲管理、訂單配送等關鍵物流作業能力的全面升級。長泰物流基地的定位是,結合當前運營現狀,並滿足企業未來5年內的線上線下倉儲配送需求。隨後,鴻星爾克開始基於供應鏈全景和後端運營來搭建倉儲網絡的佈局,從南到北、從大到小、依客建倉、依廠建倉,經過2年多內部優化合並,打造了一套完善的內部管理手冊(包含業務流程、薪酬管理、培訓方法、結算標準、管理制度等),並積累了豐富的現場管理經驗。

據悉,李寧公司在2018年持續致力於提升服務於批發、零售以及全渠道的物流運作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在銷售增長了30%的情況下,倉儲面積反而縮小了5000平方米。

物流中心運營優化策略

作為整合渠道資源,快速滿足市場需求的關鍵節點,物流中心的建設與運營一直是服裝物流圈內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

從2005年開始,以森馬、美特斯邦威、海瀾之家、拉夏貝爾、太平鳥、七匹狼等為代表的服裝企業紛紛投資興建現代化物流中心。在此期間,信息化、自動化技術與設備被引入服裝物流領域,大幅提升物流中心的作業效率和管理水平。與此同時,這些物流中心也面臨著更多高峰期業務運營帶來的挑戰。比如從單一的門店配貨,到電商模式興起,及至後來的“雙11”、“618”、全渠道庫存一體化以及新零售模式;訂單揀選從按單揀貨到多樣化的波次規則、播種、邊揀邊分、多樣化的退貨分貨等。

寶開(上海)智能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雷表示,在自動化物流中心的運營中,實現設備、系統、人之間的緊密配合是優化工作的核心目標,而這三者也是服裝物流中心運營優化的關鍵點。


行業變革下的服裝物流運營優化


  • 自動化物流設備

目前自動倉庫、交叉帶分揀機、Miniload、多層穿梭車系統、KIVA機器人等自動化物流技術裝備已經在服裝物流中心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同時,圍繞服裝物流的多樣性,物流裝備市場還有很多空白點有待發掘,比如自動包裝設備,具備免維護、可擴展性的自動化物流系統等。


行業變革下的服裝物流運營優化


  • 系統(即WMS、WCS)

物流軟件在服裝物流中心運營中發揮的作用日漸凸顯,成為運營優化的有效工具。據上海富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諮詢服務副總裁姜煒煒介紹,WMS是將設備的技術集成和運營的業務流程集成相融合的核心繫統,它能更全面地統籌物流中心各類資源,包含送取貨車輛、人員、設備、時間、訂單等綜合因素進行優化和運算,以實現物流中心的更柔性、更靈活、更高效。

自動化設備的應用效果主要受制於作業量,因為只有大批量、有規律的訂單類型才更能充分發揮自動化設備的效率。目前,設備+人的組合應用模式有很多可以探索的空間。


"
服裝行業已經邁入了互聯網、信息化時代,服裝零售從以企業為中心的傳統零售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零售轉變。在這一過程中,物流與設計、生產、銷售一樣,成為服裝企業十分重要的業務體系之一。藉助高效的物流體系加快產品配送和提升倉儲效率,已經成為服裝企業的共識。而物流運營優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行業變革下的服裝物流運營優化

近年來,服裝行業正面臨著消費不斷升級、需求個性化、渠道多元化等新變化。在此背景下,服裝企業需要在設計、生產、營銷、物流等方面進行新的探索,打造更加柔性的供應鏈,實現精細化運營管理,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產業調整趨勢明顯

對於中國服裝行業而言,2018年是充滿挑戰、快速變革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結構調整的改革壓力,雖然發展環境存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但中國服裝行業總體保持了較為平穩的發展態勢。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信息顯示,2018年中國服裝行業生產基本穩定,產量小幅下降;出口止跌回升;內銷保持較快增長,特別是網上銷售同比增長22.0%,成為服裝內銷市場保持快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總體來看,2019年服裝行業仍面臨較大的挑戰。對此,羅蘭貝格高級合夥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任國強的觀點是:相較於2005~2012年前後服裝品牌大量湧現,市場爆發式增長,現階段線下店鋪的經營越來越困難,大量的購物中心的服裝品牌更替十分頻繁,早年銷售額比較高的企業有很多都消失不見,同時新創品牌“大獲成功”的現象十分少見。除了少數巨頭企業(如安踏、森馬等)保持業績持續增長,大多數企業仍都受困於關店和高庫存壓力。

供應鏈變革加速

無疑,今天的服裝行業已經邁入了互聯網、信息化時代,以企業為中心的傳統零售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零售轉變。服裝供應鏈變革一觸即發。

一份來自麥肯錫的報告中提到,典型的時尚供應鏈流程包括組貨規劃、設計開發、渠道商批發、採購生產、物流零售。而在新的零售環境下,時尚供應鏈變革的核心將是 “更快更靈活”,其實現方式包括利用數字化技術縮短供應鏈各環節週期、跳過供應鏈中間環節直接向消費者銷售,以及反轉供應鏈流程以終端消費者為起點。

事實表明,不少主流服裝企業已經開始將數字化、多元化渠道、物流系統優化作為“發力點”。

首先,數字化整個供應鏈網絡,而不僅僅是單一環節的信息化升級。數據流的加速傳遞和價值深挖,使得供應鏈能夠形成真正的閉環。從目前情況來看,已經有不少服裝品牌企業開始在商品數字化、門店數字化、營銷數字化等方面發力。比如通過藉助RFID技術採集門店試穿數據,加深線下銷售數據的分析厚度;在門店設置AR場景體驗區,提高消費者的品牌參與度,提升商品服務和用戶體驗。

其次,消費者成為服裝零售真正的中心,以往按照渠道劃分用戶的思路已經行不通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習慣全渠道購物。對消費者而言,獲取商品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不同渠道之間只代表不同的購物場景而已。為了應對這一變化,服裝品牌企業在渠道拓展動作上呈現出更多元化的傾向。具體包括:在線下開更多大店集合店、開更多購物中心店、增加直營店鋪比例,以雅戈爾、九牧王、海瀾之家等為代表;加大線上投入,以森馬為代表。森馬服飾於2012年“觸網”,並在5年內將電商業務打造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2016年,森馬服飾的電商業務同比增長超過80%,線上收入達到32億元。

第三,在互聯網發展,O2O、新零售落地,以及個性化需求增加等一系列變化之下,物流在整個服裝供應鏈中的地位日漸凸顯,成為促進業務銷售、提高服務能力、提升企業價值的重要工具。通過打造高效的物流體系加快產品配送和提升倉儲效率,已經成為眾多服裝品牌企業強化後端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手段。

聚焦物流運營管理

市場環境的日漸複雜以及服裝銷售策略的不斷變化也極大影響著服裝物流的發展。具體體現在:1.SKU越來越多,致使大量SKU和揀貨位不足之間的矛盾凸顯;2.服裝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使其在倉庫的時間也越來越短;3.訂單碎片化使商品的出庫類型越來越多;4.退貨業務更加零散。這些因素都使服裝物流中心的運營管理變得更加複雜。

瑜璜企業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殷浩指出,服裝服飾物流中心的關鍵挑戰是基於“移動、碎片、柔性”基礎的、解構融合流程的業務營運管理。因此,如何做到與時俱進,打造能夠靈活和快速應對訂單碎片化、混合化變化趨勢的物流體系,成為擺在所有服裝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不少服裝企業圍繞物流優化展開了多種嘗試。以波司登為例,2018年,波司登致力於加強零售精細化運營管理和大數據的應用,積極提升內在競爭力及營運效率,實現企業對自有產能和快反供應鏈的有效配合;在庫存管控方面,波司登對物流中心全面升級改造,通過機器代人、信息系統開發,實現了全流程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在終端及渠道的把控能力方面,通過對EPR系統的升級實現了對全渠道庫存情況的實時掌握。

同樣通過物流優化獲益的還有鴻星爾克、李寧等很多公司。如,2016年鴻星爾克在位於福建漳州的鴻星爾克(長泰)電商產業園啟動了中央倉——長泰物流基地建設項目,藉助現代化物流技術手段實現倉儲管理、訂單配送等關鍵物流作業能力的全面升級。長泰物流基地的定位是,結合當前運營現狀,並滿足企業未來5年內的線上線下倉儲配送需求。隨後,鴻星爾克開始基於供應鏈全景和後端運營來搭建倉儲網絡的佈局,從南到北、從大到小、依客建倉、依廠建倉,經過2年多內部優化合並,打造了一套完善的內部管理手冊(包含業務流程、薪酬管理、培訓方法、結算標準、管理制度等),並積累了豐富的現場管理經驗。

據悉,李寧公司在2018年持續致力於提升服務於批發、零售以及全渠道的物流運作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在銷售增長了30%的情況下,倉儲面積反而縮小了5000平方米。

物流中心運營優化策略

作為整合渠道資源,快速滿足市場需求的關鍵節點,物流中心的建設與運營一直是服裝物流圈內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

從2005年開始,以森馬、美特斯邦威、海瀾之家、拉夏貝爾、太平鳥、七匹狼等為代表的服裝企業紛紛投資興建現代化物流中心。在此期間,信息化、自動化技術與設備被引入服裝物流領域,大幅提升物流中心的作業效率和管理水平。與此同時,這些物流中心也面臨著更多高峰期業務運營帶來的挑戰。比如從單一的門店配貨,到電商模式興起,及至後來的“雙11”、“618”、全渠道庫存一體化以及新零售模式;訂單揀選從按單揀貨到多樣化的波次規則、播種、邊揀邊分、多樣化的退貨分貨等。

寶開(上海)智能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雷表示,在自動化物流中心的運營中,實現設備、系統、人之間的緊密配合是優化工作的核心目標,而這三者也是服裝物流中心運營優化的關鍵點。


行業變革下的服裝物流運營優化


  • 自動化物流設備

目前自動倉庫、交叉帶分揀機、Miniload、多層穿梭車系統、KIVA機器人等自動化物流技術裝備已經在服裝物流中心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同時,圍繞服裝物流的多樣性,物流裝備市場還有很多空白點有待發掘,比如自動包裝設備,具備免維護、可擴展性的自動化物流系統等。


行業變革下的服裝物流運營優化


  • 系統(即WMS、WCS)

物流軟件在服裝物流中心運營中發揮的作用日漸凸顯,成為運營優化的有效工具。據上海富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諮詢服務副總裁姜煒煒介紹,WMS是將設備的技術集成和運營的業務流程集成相融合的核心繫統,它能更全面地統籌物流中心各類資源,包含送取貨車輛、人員、設備、時間、訂單等綜合因素進行優化和運算,以實現物流中心的更柔性、更靈活、更高效。

自動化設備的應用效果主要受制於作業量,因為只有大批量、有規律的訂單類型才更能充分發揮自動化設備的效率。目前,設備+人的組合應用模式有很多可以探索的空間。


行業變革下的服裝物流運營優化


從管理角度來講,不同的管理崗位的人員也應各有側重。比如物流總監主要負責做大的優化,以實現各流程、各部門之間的分工更合理,效率更高;而現場的主管則應該在具體細節優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趨勢及建議

在此次專題採訪過程中,眾多服裝企業的物流運營負責人都一致認為,物流運營優化並非階段性工作,而是伴隨著企業的發展、市場的變化不斷產生新的內容。精細化管理與自動化技術應用無疑是業界公認的服裝物流中心運營優化的方向。

以下彙總了受訪企業對服裝物流中心運營優化的建議:

1.儘管物流中心運營優化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理是一樣的,但不同的企業由於產品特性、訂單結構、管理方式、運營團隊的管理習慣等不同,導致優化方式也各有千秋,沒有完全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

2.越是剛性的自動化物流系統越會損失柔性,在當前業務場景變化很快的時期,企業對自動化物流系統建設要慎重,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已有系統的能力更好地發揮出來。

3.自動化物流技術的應用是一種循序漸進、逐步推進的過程。

4.數量眾多的中小型服裝企業同樣有物流運營優化、提升的需求,甚至更為迫切,物流技術裝備廠商應關注這一市場空白。

5.未來物流中心一定是具備各種不同bu特性的物流設備的複合應用,為了適應這一趨勢,物流軟件必須是智能的,通過複雜的庫存分佈的算法、訂單組合的算法和設備平衡調度的算法,實現所有設備間的高效協同,最大程度發揮整個物流中心的產能;同時,物流系統必須是柔性的,具備模組化的、可配置的和可擴展等特點。

6.服裝物流系統規劃設計和設備選型採用“去中心化”、“模塊化”理念,為未來的運營優化留出餘地,靈活應對可能出現的變化。

總之,物流運營已經成為服裝企業經營過程中繞不開的一環,蘊含著豐富的創造性因素和市場機遇,值得相關企業不斷探索。

即將召開|GALTS2019第十一屆全球鞋服行業供應鏈與物流技術研討會

日程重磅發佈!7.25-26嘉興|GALTS2019第十一屆全球鞋服行業供應鏈與物流技術研討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