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領導講話的訣竅+寫好公文的五個步驟'

"

寫好領導講話的訣竅

領導講話,是領導作為一級機關、一級組織的代表者,就重要工作、重要問題,在公開場合下提出的指導性意見。領導講話不僅是個人意志的表達,更是代表一級機關、一級組織的發言。

按照用途分,領導講話可以分為:部署工作類;總結工作、表彰先進類;例會類;直接指導基層工作類;研討會座談會上的指導性講話類;非正式講話類。

如何掌握起草領導講話稿的訣竅,以下幾點需要牢牢把握。

"

寫好領導講話的訣竅

領導講話,是領導作為一級機關、一級組織的代表者,就重要工作、重要問題,在公開場合下提出的指導性意見。領導講話不僅是個人意志的表達,更是代表一級機關、一級組織的發言。

按照用途分,領導講話可以分為:部署工作類;總結工作、表彰先進類;例會類;直接指導基層工作類;研討會座談會上的指導性講話類;非正式講話類。

如何掌握起草領導講話稿的訣竅,以下幾點需要牢牢把握。

寫好領導講話的訣竅+寫好公文的五個步驟

吃透領導意圖

領導有時會把起草者找來“面授機宜”,把意圖交代清楚,如重強調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等。領導交代意圖時,起草者最好全盤記錄下來。如果領導已經事先經過縝密思考,講出來的思路已經成熟,稍加整理就可以成為理想的框架,寫起來就會省勁得多。即使領導說出來內容只點到現象,或是隻提到觀點,還未串成一條清晰地思路,全盤記錄也很很有必要便於起草者理解領導想表達的是什麼。

與領導交談,陪同領導參加各種活動或者下基層調查研究,聽領導在一些場合的即席講話,都是捕捉領導意圖的極好時機。

特別是領導脫口而出的話,往往是他真實思想的表露,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妙語佳詞。把這些看似零散的東西記下錄下來、集中起來,加以綜合分析,就不難發現領導的“關注點”“興奮點”,不難把握領導的思想脈絡和思維習慣,這樣,就是領導事先沒有交代寫作意圖,也能做到臨陣不慌。

當然,吃透領導意圖並不是“奉命行事”,如果發現有什麼不妥,有什麼疏漏,應該大膽提出來。即使領導不是以商量的口吻交代意圖,你也要敢於發表個人意見,只要講得有道理,領導是會採納的。如果唯唯諾諾,見誤不說、見錯不糾,看似尊重領導,實際上是對領導、對工作不負責任。

提高思維層次

儘量讓自己能與領導在同一個層次上思考問題。起草講稿的過程中,要學會轉換角色,由“我是機關幹部”轉到“我就是領導上來。”

謝亦森先生在《大手筆是怎樣煉成的》書中提出瞭如下精闢觀點,值得學習:

——要像領導那樣胸懷全局,站得高看得遠,從大處著眼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深謀遠慮,把關定向,絕不能憑一己之見坐井觀天,就事論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談瑣事不抓要務。

——要像領導那樣吃透上情、熟悉下情、瞭解外請,把貫徹上級大政方針與聯繫本地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既講好“普通話”,又講好“地方話”,絕不能照抄照搬,人云亦云,滿足於當“傳聲筒”、“文抄公”。

——要像領導那樣注重講話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一切著眼於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絕不能坐而論道,空洞說教,滿篇都是空話、大話、套話、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確的廢話”。

——要像領導那樣注重文風與政風、作風的一致性,長與短、虛與實、深與淺、樸素與華麗、委婉與犀利、含蓄與明快、沉著與激烈、新潮與謹慎,可謂千姿百態,各顯特色,無一不是領導個人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工作閱歷、不同性格氣質和不同處事方式的體現,絕不能千人一面,不加區別地把同一文風“套”給每一位領導,更不能把自己的風格強加於領導之上。

——要像領導那樣居“高”臨“下”、指揮若定,叱吒風雲,大量使用“要”、“必須”、“務必”之類的祈使式語言給下級指方向、明責任、交任務、教方法,絕不能模稜兩可,不知所云;不能隔靴搔癢,避實就虛,說來說去說不到點子上;不能以機關幹部的角色以“低”充“高”,摻雜個人觀點和感情色彩;不能拖泥帶水,吞吞吐吐,大量使用“大概”、“可能”、“據說”之類的模糊語言。

"

寫好領導講話的訣竅

領導講話,是領導作為一級機關、一級組織的代表者,就重要工作、重要問題,在公開場合下提出的指導性意見。領導講話不僅是個人意志的表達,更是代表一級機關、一級組織的發言。

按照用途分,領導講話可以分為:部署工作類;總結工作、表彰先進類;例會類;直接指導基層工作類;研討會座談會上的指導性講話類;非正式講話類。

如何掌握起草領導講話稿的訣竅,以下幾點需要牢牢把握。

寫好領導講話的訣竅+寫好公文的五個步驟

吃透領導意圖

領導有時會把起草者找來“面授機宜”,把意圖交代清楚,如重強調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等。領導交代意圖時,起草者最好全盤記錄下來。如果領導已經事先經過縝密思考,講出來的思路已經成熟,稍加整理就可以成為理想的框架,寫起來就會省勁得多。即使領導說出來內容只點到現象,或是隻提到觀點,還未串成一條清晰地思路,全盤記錄也很很有必要便於起草者理解領導想表達的是什麼。

與領導交談,陪同領導參加各種活動或者下基層調查研究,聽領導在一些場合的即席講話,都是捕捉領導意圖的極好時機。

特別是領導脫口而出的話,往往是他真實思想的表露,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妙語佳詞。把這些看似零散的東西記下錄下來、集中起來,加以綜合分析,就不難發現領導的“關注點”“興奮點”,不難把握領導的思想脈絡和思維習慣,這樣,就是領導事先沒有交代寫作意圖,也能做到臨陣不慌。

當然,吃透領導意圖並不是“奉命行事”,如果發現有什麼不妥,有什麼疏漏,應該大膽提出來。即使領導不是以商量的口吻交代意圖,你也要敢於發表個人意見,只要講得有道理,領導是會採納的。如果唯唯諾諾,見誤不說、見錯不糾,看似尊重領導,實際上是對領導、對工作不負責任。

提高思維層次

儘量讓自己能與領導在同一個層次上思考問題。起草講稿的過程中,要學會轉換角色,由“我是機關幹部”轉到“我就是領導上來。”

謝亦森先生在《大手筆是怎樣煉成的》書中提出瞭如下精闢觀點,值得學習:

——要像領導那樣胸懷全局,站得高看得遠,從大處著眼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深謀遠慮,把關定向,絕不能憑一己之見坐井觀天,就事論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談瑣事不抓要務。

——要像領導那樣吃透上情、熟悉下情、瞭解外請,把貫徹上級大政方針與聯繫本地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既講好“普通話”,又講好“地方話”,絕不能照抄照搬,人云亦云,滿足於當“傳聲筒”、“文抄公”。

——要像領導那樣注重講話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一切著眼於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絕不能坐而論道,空洞說教,滿篇都是空話、大話、套話、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確的廢話”。

——要像領導那樣注重文風與政風、作風的一致性,長與短、虛與實、深與淺、樸素與華麗、委婉與犀利、含蓄與明快、沉著與激烈、新潮與謹慎,可謂千姿百態,各顯特色,無一不是領導個人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工作閱歷、不同性格氣質和不同處事方式的體現,絕不能千人一面,不加區別地把同一文風“套”給每一位領導,更不能把自己的風格強加於領導之上。

——要像領導那樣居“高”臨“下”、指揮若定,叱吒風雲,大量使用“要”、“必須”、“務必”之類的祈使式語言給下級指方向、明責任、交任務、教方法,絕不能模稜兩可,不知所云;不能隔靴搔癢,避實就虛,說來說去說不到點子上;不能以機關幹部的角色以“低”充“高”,摻雜個人觀點和感情色彩;不能拖泥帶水,吞吞吐吐,大量使用“大概”、“可能”、“據說”之類的模糊語言。

寫好領導講話的訣竅+寫好公文的五個步驟

掌握結構方法

結構方法因講話稿樣式而異。一般講話稿的結構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以內容定結構。內容與結構的關係就像身材與衣服的關係,合身得體才好看。假如只講一個側面的問題,篇幅限制在3000字以內,倘若也像寫大塊文章一樣,一二三四五,拉上一個大架子,就很難把講話寫短、寫實,反而就像個瘦子穿寬大衣服一樣空空蕩蕩。如果講話是涉及全面工作的,而架子設計過於狹小,那麼內容就會鋪展不開,就像大胖子穿緊身衣一樣彆扭、難看。

不固守模式。考慮結構時,則應避免雷同。就好比建房子,如果所有的房子都是一個模板,當然不能給人以新鮮感、美感。比如,大家熟知的三段式:第一段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第二段任務和措施,第三段加強領導。照此寫來,與會者聽到“加強領導”時,就知道快結束了。

力求緊湊集中。這裡是指文章的內部結構要嚴謹、周密,各部分之間形成有機的緊密聯繫,把主題烘托出來,使整篇文章有一種和諧美。不緊湊、不集中,結構鬆弛、散亂。一些講話稿就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

內容不集中,偏離了主題。比如,某篇講話的主題是“高舉團結、廉政、務實的旗幟,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內容設計了“從嚴治幹刻不容緩”“重要的問題在於加強學習”“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銳利武器”“建立強有力的監督機制”“關於當前改革與發展的幾項重要工作”等五個小標題段落。很明顯,後一個段落偏離主題,完全可以砍掉。

內容缺乏有機聯繫,顯得雜亂無章。比如,一篇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講話稿,設計的內容和排序是“(一)共產黨員要在改革與建設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二)強化激勵和約束機制;(三)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要體現在敬業愛崗、無私奉獻上;(四)黨員隊伍存在的種種問題不容忽視;(五)黨員教育要注重實效”。

其中有兩個問題:一是次序顛倒,既然要指出問題,應該把第四點作為第一點,先擺問題,再談要求和措施;二是內容設計缺乏確定性,第三點內容寫起來會與第一點有交叉,不如將二者合併。

內容設計貪大求全,什麼問題也沒講清楚。比如,從國際形勢到國內形勢,從物質文明到精神文明,從工青婦到對臺、統戰和民兵預備役,照此寫下去、念出來,只能使聽眾灌了滿腦子東西還鬧不清究竟要講什麼。

合理安排段落和層次。段落和層次分明,就能使文章脈絡清楚,便於理解。哪個先講、哪個後講,要按邏輯關係、輕重緩急排序,不能錯亂、顛倒,常見的排序方法有:

1.並列排序法:

各層次“平起平坐”,直接對主題負責。比如,一篇加強部隊建設的講話,第一部分談軍事工作,第二部分談政治工作,第三部分談後勤裝備工作。三者就是一種並列關係。

2.遞進式排序法:

各層次循序漸進式鋪開來。比如,一篇建設學習型機關的講話,第一部分“為什麼要建設學習型機關”,第二部分“什麼是學習型機關”,第三部分“怎樣建設學習型機關”。這三者的關係就是遞進式的。

3.主從式排列法:

主要層次排在前面,非主要層次排在後面,為主要層次起烘托和服務作用。比如,一篇佈置農業和農村工作的講話,優化產業結構、拓展農民增收渠道、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等作為主要層次。後面跟上幾段談改進工作方法、做好服務工作、減輕基層負擔和農民負擔等內容就屬於從屬層次。

4.附帶式排序法:主要內容擺在突出位置,其餘的作為附帶或補充。比如,一篇佈置新年度經濟工作的講話,主要的次序排完之後,帶上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具體問題:“第一,抓好春耕生產”“第二,抓好民政工作,確保實現‘開門紅’”“第三,關心群眾生活,幫助災民度過春荒”。這些內容都很重要,但又不是全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所以列在後面來講。

"

寫好領導講話的訣竅

領導講話,是領導作為一級機關、一級組織的代表者,就重要工作、重要問題,在公開場合下提出的指導性意見。領導講話不僅是個人意志的表達,更是代表一級機關、一級組織的發言。

按照用途分,領導講話可以分為:部署工作類;總結工作、表彰先進類;例會類;直接指導基層工作類;研討會座談會上的指導性講話類;非正式講話類。

如何掌握起草領導講話稿的訣竅,以下幾點需要牢牢把握。

寫好領導講話的訣竅+寫好公文的五個步驟

吃透領導意圖

領導有時會把起草者找來“面授機宜”,把意圖交代清楚,如重強調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等。領導交代意圖時,起草者最好全盤記錄下來。如果領導已經事先經過縝密思考,講出來的思路已經成熟,稍加整理就可以成為理想的框架,寫起來就會省勁得多。即使領導說出來內容只點到現象,或是隻提到觀點,還未串成一條清晰地思路,全盤記錄也很很有必要便於起草者理解領導想表達的是什麼。

與領導交談,陪同領導參加各種活動或者下基層調查研究,聽領導在一些場合的即席講話,都是捕捉領導意圖的極好時機。

特別是領導脫口而出的話,往往是他真實思想的表露,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妙語佳詞。把這些看似零散的東西記下錄下來、集中起來,加以綜合分析,就不難發現領導的“關注點”“興奮點”,不難把握領導的思想脈絡和思維習慣,這樣,就是領導事先沒有交代寫作意圖,也能做到臨陣不慌。

當然,吃透領導意圖並不是“奉命行事”,如果發現有什麼不妥,有什麼疏漏,應該大膽提出來。即使領導不是以商量的口吻交代意圖,你也要敢於發表個人意見,只要講得有道理,領導是會採納的。如果唯唯諾諾,見誤不說、見錯不糾,看似尊重領導,實際上是對領導、對工作不負責任。

提高思維層次

儘量讓自己能與領導在同一個層次上思考問題。起草講稿的過程中,要學會轉換角色,由“我是機關幹部”轉到“我就是領導上來。”

謝亦森先生在《大手筆是怎樣煉成的》書中提出瞭如下精闢觀點,值得學習:

——要像領導那樣胸懷全局,站得高看得遠,從大處著眼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深謀遠慮,把關定向,絕不能憑一己之見坐井觀天,就事論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談瑣事不抓要務。

——要像領導那樣吃透上情、熟悉下情、瞭解外請,把貫徹上級大政方針與聯繫本地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既講好“普通話”,又講好“地方話”,絕不能照抄照搬,人云亦云,滿足於當“傳聲筒”、“文抄公”。

——要像領導那樣注重講話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一切著眼於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絕不能坐而論道,空洞說教,滿篇都是空話、大話、套話、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確的廢話”。

——要像領導那樣注重文風與政風、作風的一致性,長與短、虛與實、深與淺、樸素與華麗、委婉與犀利、含蓄與明快、沉著與激烈、新潮與謹慎,可謂千姿百態,各顯特色,無一不是領導個人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工作閱歷、不同性格氣質和不同處事方式的體現,絕不能千人一面,不加區別地把同一文風“套”給每一位領導,更不能把自己的風格強加於領導之上。

——要像領導那樣居“高”臨“下”、指揮若定,叱吒風雲,大量使用“要”、“必須”、“務必”之類的祈使式語言給下級指方向、明責任、交任務、教方法,絕不能模稜兩可,不知所云;不能隔靴搔癢,避實就虛,說來說去說不到點子上;不能以機關幹部的角色以“低”充“高”,摻雜個人觀點和感情色彩;不能拖泥帶水,吞吞吐吐,大量使用“大概”、“可能”、“據說”之類的模糊語言。

寫好領導講話的訣竅+寫好公文的五個步驟

掌握結構方法

結構方法因講話稿樣式而異。一般講話稿的結構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以內容定結構。內容與結構的關係就像身材與衣服的關係,合身得體才好看。假如只講一個側面的問題,篇幅限制在3000字以內,倘若也像寫大塊文章一樣,一二三四五,拉上一個大架子,就很難把講話寫短、寫實,反而就像個瘦子穿寬大衣服一樣空空蕩蕩。如果講話是涉及全面工作的,而架子設計過於狹小,那麼內容就會鋪展不開,就像大胖子穿緊身衣一樣彆扭、難看。

不固守模式。考慮結構時,則應避免雷同。就好比建房子,如果所有的房子都是一個模板,當然不能給人以新鮮感、美感。比如,大家熟知的三段式:第一段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第二段任務和措施,第三段加強領導。照此寫來,與會者聽到“加強領導”時,就知道快結束了。

力求緊湊集中。這裡是指文章的內部結構要嚴謹、周密,各部分之間形成有機的緊密聯繫,把主題烘托出來,使整篇文章有一種和諧美。不緊湊、不集中,結構鬆弛、散亂。一些講話稿就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

內容不集中,偏離了主題。比如,某篇講話的主題是“高舉團結、廉政、務實的旗幟,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內容設計了“從嚴治幹刻不容緩”“重要的問題在於加強學習”“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銳利武器”“建立強有力的監督機制”“關於當前改革與發展的幾項重要工作”等五個小標題段落。很明顯,後一個段落偏離主題,完全可以砍掉。

內容缺乏有機聯繫,顯得雜亂無章。比如,一篇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講話稿,設計的內容和排序是“(一)共產黨員要在改革與建設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二)強化激勵和約束機制;(三)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要體現在敬業愛崗、無私奉獻上;(四)黨員隊伍存在的種種問題不容忽視;(五)黨員教育要注重實效”。

其中有兩個問題:一是次序顛倒,既然要指出問題,應該把第四點作為第一點,先擺問題,再談要求和措施;二是內容設計缺乏確定性,第三點內容寫起來會與第一點有交叉,不如將二者合併。

內容設計貪大求全,什麼問題也沒講清楚。比如,從國際形勢到國內形勢,從物質文明到精神文明,從工青婦到對臺、統戰和民兵預備役,照此寫下去、念出來,只能使聽眾灌了滿腦子東西還鬧不清究竟要講什麼。

合理安排段落和層次。段落和層次分明,就能使文章脈絡清楚,便於理解。哪個先講、哪個後講,要按邏輯關係、輕重緩急排序,不能錯亂、顛倒,常見的排序方法有:

1.並列排序法:

各層次“平起平坐”,直接對主題負責。比如,一篇加強部隊建設的講話,第一部分談軍事工作,第二部分談政治工作,第三部分談後勤裝備工作。三者就是一種並列關係。

2.遞進式排序法:

各層次循序漸進式鋪開來。比如,一篇建設學習型機關的講話,第一部分“為什麼要建設學習型機關”,第二部分“什麼是學習型機關”,第三部分“怎樣建設學習型機關”。這三者的關係就是遞進式的。

3.主從式排列法:

主要層次排在前面,非主要層次排在後面,為主要層次起烘托和服務作用。比如,一篇佈置農業和農村工作的講話,優化產業結構、拓展農民增收渠道、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等作為主要層次。後面跟上幾段談改進工作方法、做好服務工作、減輕基層負擔和農民負擔等內容就屬於從屬層次。

4.附帶式排序法:主要內容擺在突出位置,其餘的作為附帶或補充。比如,一篇佈置新年度經濟工作的講話,主要的次序排完之後,帶上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具體問題:“第一,抓好春耕生產”“第二,抓好民政工作,確保實現‘開門紅’”“第三,關心群眾生活,幫助災民度過春荒”。這些內容都很重要,但又不是全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所以列在後面來講。

寫好領導講話的訣竅+寫好公文的五個步驟

做到精心起草

何為起草精心?就是要做到寫前“四問”,寫中“四求”,寫後“四看”。

寫前 “四問”:

一問寫的啥。文體不同,寫法也不相同。比如,講話稿中的論述性內容與理論文章的論述性內容,請示中的部署性內容與指示中的部署性內容,是不一樣的,如果混淆了,就會不倫不類。

二問給誰寫。高級領導向機關講的東西不能太瑣碎,一般幹部講的東西不能口氣太大。對上彙報的材料不能像老師教學生一樣擺出一通道理,部門領導講話不能盡是“原則要求”。

三問給誰看或聽。搞清楚講話稿是向上級領導彙報,還是對部屬指導;是給機關幹部講課,還是給基層群眾搞教育。對上級彙報要簡潔幹練,對群眾講話要親切通俗,對部隊戰前動員要斬釘截鐵。

四問啥目的。是對重要工作進行動員、部署、總結、指導,還是對重大問題進行報告、說明、解答;是對重要理論決策進行宣傳、闡述、輔導、講解,還是一般場合的稱讚、祝賀、希望。

寫中“四求”

一是求“高”。要寫出恢宏大氣,寫出理論高度、指導力度和思想深度。

二是求“新”。要做到新視角,新思路,新概括,新語言。

三是求“實”。領導講話面對的是做具體工作的人,講話的基本功能是回答、解決實際工作中提出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因此,必須緊貼實際,實實在在12期

四是求“順”。要做到基本思路順,框架結構順,邏輯關係順,沒有“硬傷”。不能硬掰、硬扯、硬掛、硬拔,一定要防止片面性、模糊性。

寫後“四看”

一看是否到位。材料寫完後,不要忙著出手,要“跳”出來,涼下來,後頭看層次、態度、思想、語言是否符到位。

二看是否得體。是不是做到了符合講話人的角色,維護髮言者的形象,顧及各方面的影響,把握好火候分寸。

三看是否嚴謹。是否經得起檢驗、推敲,有沒有立不住的提法,有無引用不實不當的數據、事例等。

四看是否細緻。有無文字錯漏,有無明顯的病句,格式、排版、打印、裝訂、頁碼等是否恰當。

寫好公文的五個步驟

機關公文,是各級機關行使職能的重要工具。擬製高質量的機關公文,不僅是一門大學問,也是一個大課題。如何寫出好公文?公文寫作有基本規律,具體來說就是要按照五個步驟,一步一步地做。

01理思路

這個思路指的是大思路、總思路,就是要首先弄清這篇文章是幹什麼的,要解決什麼問題,然後在這個基礎再考慮思路靠什麼來支撐。比如寫工作彙報,首先,要考慮的是上級來幹什麼(是檢查某一項工作,還是調研某一個問題),彙報的主題要根據工作對象的需求來確定。其次,要考慮來的是誰,是領導幹部還是機關幹部,是第一次來還是經常來,他有什麼習慣。如果是領導幹部,彙報稿一定要有思想性和層次性,因為領導要看你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同時對你的能力水平是也是一個考察。如果是機關幹部,是典型事例為主,以具體數據為主。機關幹部聽彙報,主要是為寫東西準備素材,或者是為領導提供某種情況。總之,你呈送的對象關注什麼、需要什麼,你要圍繞他的主題來、下重筆。

02集資料

就是要蒐集寫作素材,為寫作提供良好的信息、資料、線索來源。寫文章同做其他文字工作一樣,也需要積累豐富的資料。資料從何而來?只要當有心人,處處有資料。那麼要收集哪些資料?從寫作的需要來看,主要圍繞寫作的內容收集比較完整的事例,非常典型的事例、數字性的事例,對比性事例,概括性事例、群眾性事例。然後,把這些資料認真整理,分分類,排排隊,搞好整合,進行適當撥高。

收集資料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一是通過調查掌握素材。就是要結合工作實際搞好經常性的調查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抽樣調查、召開座談會等方法,從群眾的實際生活中求得新鮮的、有價值的材料。

二是搞好讀書摘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倡導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在閱讀文件、報刊雜誌和有關書籍的過程中,感興趣數據事例、名言警句、寓言典故、精彩篇章和語句等儘可能摘記下來,作為以後寫材料的知識儲備。

三是學會資料剪貼。就是要把報刊上發表的好文章及時剪貼下來,並註明報刊名稱和版面,以備引用或備找。只有大量蒐集積累材料,寫作時才會左右逢源,也許會因一篇材料的觸發而靈感忽現,解除“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困境。

積累資料貴在有恆,不需要大塊的專門時間,今天一點、明天一點,時間長了自然就豐富了。對積累起來的各種資料,還應注意科學分類、定期整理,以便於查找和使用。

03撰提綱

提綱是文章的框架,是文章的骨頭。在起草文章之前,必須先列提綱。有了提綱,就可以使文章有層次、有脈絡,防止把文章寫成流水賬,雜亂無章。如果不列提綱,上去就寫,肯定會寫地沒有邏輯性。一個畫家要創作一幅畫,要根據宣紙的大小在心裡構一個圖,這個圖就是他列的提綱,然後他再把提綱搬到紙上,先畫主幹,再畫分枝,然後再點綴些葉子就完成了。一幅書法作品的創作過程也是這樣,寫文章也是一樣,必須首先列提綱,提綱完成了,文章就完成了一大半。所以,一定要養成寫文章先列提綱的習慣。

04配素材

我們可以把不同體裁的文章比喻成不同的樹種,綜合性較強的文章可以理解是一個嫁接的大樹(比如,領導講話稿,通常是講幾個問題)。前面講的提綱是樹幹,是主題思想,樹葉就是我們所說的素材,樹葉越很茂密,樹就顯得很茂盛。寫文章也是一樣,素材越多文章就越豐滿,素材越典型,文章越顯得越有活力。素材備好後,還有個怎麼運用的問題。總的原則是:哪一類的東西就用在哪個地方,始終做到為你的觀點服務,再好的素材只要不一類的東西也不能用。怎樣用活事例:遠事例與近事例相結合身邊事與友鄰事相結合;抽象的與大眾化相結合,文言文與流行語相結合。

05反覆改

一篇文章的初稿完成之後,通常是比較粗糙的,需要不斷的調整,不到位的地方需要補充,繁瑣的部分需要減肥。有人說寫文章的功夫大部分在修改上,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修改方法是首先是自己改,要捨得改,這個過程有點痛苦、有點不忍心,但要想超越,必須走這個過程。其次要找人改,找懂業務的給你看一看,提出修改意見,要虛心接受。我們每個人都一個習慣,不願意別人改自己的文章,這種觀念一定要破除。修改是寫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每次修改的過程就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所以,寫文章無論是從立意還是到煉題,無論是從行文還是到修改,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縝密思考,反覆推敲,再三斟酌,只有這樣才能寫出一篇好文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