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國大英博物館的古代佛教文物

明代青花觀音像。高40.3釐米,瓷器質地。白地青花,髮色深沉。觀音形象文靜賢淑,如同少女。手持佛珠,腳踏鰲魚,神態安詳,莊嚴灑脫,在汪洋南海中四處巡遊,普渡眾生脫離茫茫苦海。

鰲魚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鯉魚想跳過龍門,飛入雲端昇天化為龍,但是由於偷吃了龍珠,所以變成龍頭魚身的鰲魚,雄性金鱗葫蘆尾,雌性銀鱗芙蓉尾,只能終日遨遊於大海。鰲魚體型碩大,是海中霸主,所以我國古代認為“鰲魚託大地”,如果鰲魚翻動,大地就會發生地震,給人們帶來滅頂之災。觀音大慈大悲,腳踏鰲魚以鎮邪,保佑人們平安。經過宋元的發展,到了明代,佛教紮根千家萬戶,深入民心,民眾在家中普遍供奉佛像,祈求佛像保佑平安。明代藏傳佛教喇嘛教在內地漸衰,而禪宗、淨土宗、律宗、天台宗、賢首宗等逐漸恢復發展。明太祖朱元璋對佛教採取的是尊崇與統制並舉的策略,尊崇是希冀佛教為皇權服務,統制是防止佛教與皇權抗衡。朱元璋在統一全國後罷黜了元代掌管全國佛教和西藏事務的宣政院,設置“善世院”統掌全國名山大剎住持的任免,設立“僧錄司”掌管全國的佛教事宜。洪武年間,朱元璋多次舉辦“廣薦法會”以超度陣亡將士,每次法會均邀請全國各地的佛教高僧前來,與會僧侶常達數千人,朱元璋甚至禁葷腥酒肉一個月,法會當日親臨主持,率群臣於大雄寶殿俯伏跪拜,從而將佛教的“佐王綱而理道”和“繩頑御惡”的社會功能發揮到極致。明代的佛教寺廟總數以萬計,“營構寺宇,遍滿京邑”,京師甚至有“佛寺至千餘所”,可謂規模宏大。這些佛教寺廟不僅擁有“常住田地”,而且還擁有“欽賜田地”,經濟基礎當是相當雄厚的,以至於建文年間不得不“限僧道田,人不過十畝,餘以均給平民”。但是到了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僧道限田竟罷”,即不再限制僧人佔有土地的數量,所以到明代後期佛教寺廟佔地千畝、甚至於上萬畝的現象都有出現。由於明代對佛教採取了尊崇與統制並舉的策略,將佛教、道教與儒家思想合流,逐漸形成“儒道釋”三教合一的局面,從而維護了明王朝的統治。在明代的佛教諸宗派中,以禪宗最為興盛,民間普遍信奉,禪宗也是高僧輩出,執明代佛教之牛耳。

這件明代青花觀音像就是明代禪宗的典型造像,觀音的面相豐潤,細眉長目,高鼻薄脣,額頭較寬,表情莊重而不失柔和,能夠給人以精神上的慰藉。這件明代青花觀音像製作精美,形象生動,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供奉的佛像,約在清代晚期流落海外,幾經輾轉為大英博物館所收藏。

"
英國大英博物館的古代佛教文物

明代青花觀音像。高40.3釐米,瓷器質地。白地青花,髮色深沉。觀音形象文靜賢淑,如同少女。手持佛珠,腳踏鰲魚,神態安詳,莊嚴灑脫,在汪洋南海中四處巡遊,普渡眾生脫離茫茫苦海。

鰲魚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鯉魚想跳過龍門,飛入雲端昇天化為龍,但是由於偷吃了龍珠,所以變成龍頭魚身的鰲魚,雄性金鱗葫蘆尾,雌性銀鱗芙蓉尾,只能終日遨遊於大海。鰲魚體型碩大,是海中霸主,所以我國古代認為“鰲魚託大地”,如果鰲魚翻動,大地就會發生地震,給人們帶來滅頂之災。觀音大慈大悲,腳踏鰲魚以鎮邪,保佑人們平安。經過宋元的發展,到了明代,佛教紮根千家萬戶,深入民心,民眾在家中普遍供奉佛像,祈求佛像保佑平安。明代藏傳佛教喇嘛教在內地漸衰,而禪宗、淨土宗、律宗、天台宗、賢首宗等逐漸恢復發展。明太祖朱元璋對佛教採取的是尊崇與統制並舉的策略,尊崇是希冀佛教為皇權服務,統制是防止佛教與皇權抗衡。朱元璋在統一全國後罷黜了元代掌管全國佛教和西藏事務的宣政院,設置“善世院”統掌全國名山大剎住持的任免,設立“僧錄司”掌管全國的佛教事宜。洪武年間,朱元璋多次舉辦“廣薦法會”以超度陣亡將士,每次法會均邀請全國各地的佛教高僧前來,與會僧侶常達數千人,朱元璋甚至禁葷腥酒肉一個月,法會當日親臨主持,率群臣於大雄寶殿俯伏跪拜,從而將佛教的“佐王綱而理道”和“繩頑御惡”的社會功能發揮到極致。明代的佛教寺廟總數以萬計,“營構寺宇,遍滿京邑”,京師甚至有“佛寺至千餘所”,可謂規模宏大。這些佛教寺廟不僅擁有“常住田地”,而且還擁有“欽賜田地”,經濟基礎當是相當雄厚的,以至於建文年間不得不“限僧道田,人不過十畝,餘以均給平民”。但是到了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僧道限田竟罷”,即不再限制僧人佔有土地的數量,所以到明代後期佛教寺廟佔地千畝、甚至於上萬畝的現象都有出現。由於明代對佛教採取了尊崇與統制並舉的策略,將佛教、道教與儒家思想合流,逐漸形成“儒道釋”三教合一的局面,從而維護了明王朝的統治。在明代的佛教諸宗派中,以禪宗最為興盛,民間普遍信奉,禪宗也是高僧輩出,執明代佛教之牛耳。

這件明代青花觀音像就是明代禪宗的典型造像,觀音的面相豐潤,細眉長目,高鼻薄脣,額頭較寬,表情莊重而不失柔和,能夠給人以精神上的慰藉。這件明代青花觀音像製作精美,形象生動,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供奉的佛像,約在清代晚期流落海外,幾經輾轉為大英博物館所收藏。

英國大英博物館的古代佛教文物

清代金翅鳥。高54釐米,黃金質地,純金製作。造型凶猛,威武健碩,看上去彷彿大力士在秀強健的肌肉。頭戴寶冠,雙目圓睜,強壯的爪子緊扣地面,雙翅展開,手臂上揚,以顯示其超強的護法能力。

金翅鳥亦稱“大鵬金翅鳥”,在梵語中意為“羽毛美麗的大鳥”,體型巨大無比,兩翼張開相距336萬里,居住在須彌山北方的大鐵樹上,能夠鎮壓神道怪物,渡過天地大劫難之後可以成佛。金翅鳥分成四種,分別是白大鵬金翅鳥、黑大鵬金翅鳥、紅大鵬金翅鳥、黃大鵬金翅鳥。相傳上古時期大地上佈滿了巨大的妖龍,人類無法生存,於是佛祖就派大鵬金翅鳥啄走了妖龍,為人類創造了清平世界,所以從古至今人們都供奉大鵬金翅鳥,把大鵬金翅鳥當作護法神,作為保佑平安的心靈寄託。明代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寫道:齊天大聖孫悟空在大鬧天宮前,曾經在花果山遍訪英豪之時,碰到六位妖王,義結金蘭成為兄弟,其中位列老三的混天大聖就是一隻大鵬金翅鳥。在藏傳佛教中相傳,有惡龍造孽人間,紅大鵬金翅鳥擒住惡龍,還西藏百姓以安寧,所以在藏傳佛教中有“大鵬金翅鳥修法”,代表著智慧、慈悲、力量。清太祖努爾哈赤最初接觸的佛教就是藏傳佛教喇嘛教,喇嘛教的僧侶到東北傳教,受到清太祖的禮遇。清太宗皇太極在位期間,盛京(今瀋陽)已經建有藏傳佛教的寺廟,並有藏傳佛教的高僧入駐。順治年間,五世達賴到北京朝覲年幼的順治皇帝,受到清政府的冊封,藏傳佛教盛極一時。順治皇帝親政後曾招浙江報恩寺高僧玉林通琇禪師入京說法,尊為玉林國師,以示對漢地佛教的推崇。康熙皇帝巡視大江南北,常住名山巨剎,並且賦詩題字,撰制碑文,以示對漢地佛教的親近。雍正皇帝自號“圓明居士”,著《御選語錄》十九卷,常以禪門宗師自居。乾隆皇帝篤信藏傳佛教,奉三世章嘉活佛為師,清宮內的佛堂修建與佛像繪製均由章嘉活佛指導。章嘉活佛是藏傳佛教的高僧,精通漢滿蒙藏諸種文字並且精於繪畫佛像,乾隆皇帝與他相伴,對藏傳佛教理解極深,深刻了解藏傳佛教對蒙藏地區的影響,通過藏傳佛教籠絡蒙藏地區的貴族。乾隆皇帝虔誠信仰藏傳佛教與一般人不同,歸根結底是要藏傳佛教為皇權服務,乾隆皇帝不但是人間的最高統治者,同時也是藏傳佛教的領袖,所以乾隆皇帝被藏傳佛教尊奉為文殊菩薩的化身。

這尊清代金翅鳥,製作於清代中期,金碧輝煌,威風凜凜,原本供奉於西藏的某座佛教寺廟內,約在近代流落海外,後為大英博物館所收藏。(下)

"
英國大英博物館的古代佛教文物

明代青花觀音像。高40.3釐米,瓷器質地。白地青花,髮色深沉。觀音形象文靜賢淑,如同少女。手持佛珠,腳踏鰲魚,神態安詳,莊嚴灑脫,在汪洋南海中四處巡遊,普渡眾生脫離茫茫苦海。

鰲魚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鯉魚想跳過龍門,飛入雲端昇天化為龍,但是由於偷吃了龍珠,所以變成龍頭魚身的鰲魚,雄性金鱗葫蘆尾,雌性銀鱗芙蓉尾,只能終日遨遊於大海。鰲魚體型碩大,是海中霸主,所以我國古代認為“鰲魚託大地”,如果鰲魚翻動,大地就會發生地震,給人們帶來滅頂之災。觀音大慈大悲,腳踏鰲魚以鎮邪,保佑人們平安。經過宋元的發展,到了明代,佛教紮根千家萬戶,深入民心,民眾在家中普遍供奉佛像,祈求佛像保佑平安。明代藏傳佛教喇嘛教在內地漸衰,而禪宗、淨土宗、律宗、天台宗、賢首宗等逐漸恢復發展。明太祖朱元璋對佛教採取的是尊崇與統制並舉的策略,尊崇是希冀佛教為皇權服務,統制是防止佛教與皇權抗衡。朱元璋在統一全國後罷黜了元代掌管全國佛教和西藏事務的宣政院,設置“善世院”統掌全國名山大剎住持的任免,設立“僧錄司”掌管全國的佛教事宜。洪武年間,朱元璋多次舉辦“廣薦法會”以超度陣亡將士,每次法會均邀請全國各地的佛教高僧前來,與會僧侶常達數千人,朱元璋甚至禁葷腥酒肉一個月,法會當日親臨主持,率群臣於大雄寶殿俯伏跪拜,從而將佛教的“佐王綱而理道”和“繩頑御惡”的社會功能發揮到極致。明代的佛教寺廟總數以萬計,“營構寺宇,遍滿京邑”,京師甚至有“佛寺至千餘所”,可謂規模宏大。這些佛教寺廟不僅擁有“常住田地”,而且還擁有“欽賜田地”,經濟基礎當是相當雄厚的,以至於建文年間不得不“限僧道田,人不過十畝,餘以均給平民”。但是到了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僧道限田竟罷”,即不再限制僧人佔有土地的數量,所以到明代後期佛教寺廟佔地千畝、甚至於上萬畝的現象都有出現。由於明代對佛教採取了尊崇與統制並舉的策略,將佛教、道教與儒家思想合流,逐漸形成“儒道釋”三教合一的局面,從而維護了明王朝的統治。在明代的佛教諸宗派中,以禪宗最為興盛,民間普遍信奉,禪宗也是高僧輩出,執明代佛教之牛耳。

這件明代青花觀音像就是明代禪宗的典型造像,觀音的面相豐潤,細眉長目,高鼻薄脣,額頭較寬,表情莊重而不失柔和,能夠給人以精神上的慰藉。這件明代青花觀音像製作精美,形象生動,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供奉的佛像,約在清代晚期流落海外,幾經輾轉為大英博物館所收藏。

英國大英博物館的古代佛教文物

清代金翅鳥。高54釐米,黃金質地,純金製作。造型凶猛,威武健碩,看上去彷彿大力士在秀強健的肌肉。頭戴寶冠,雙目圓睜,強壯的爪子緊扣地面,雙翅展開,手臂上揚,以顯示其超強的護法能力。

金翅鳥亦稱“大鵬金翅鳥”,在梵語中意為“羽毛美麗的大鳥”,體型巨大無比,兩翼張開相距336萬里,居住在須彌山北方的大鐵樹上,能夠鎮壓神道怪物,渡過天地大劫難之後可以成佛。金翅鳥分成四種,分別是白大鵬金翅鳥、黑大鵬金翅鳥、紅大鵬金翅鳥、黃大鵬金翅鳥。相傳上古時期大地上佈滿了巨大的妖龍,人類無法生存,於是佛祖就派大鵬金翅鳥啄走了妖龍,為人類創造了清平世界,所以從古至今人們都供奉大鵬金翅鳥,把大鵬金翅鳥當作護法神,作為保佑平安的心靈寄託。明代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寫道:齊天大聖孫悟空在大鬧天宮前,曾經在花果山遍訪英豪之時,碰到六位妖王,義結金蘭成為兄弟,其中位列老三的混天大聖就是一隻大鵬金翅鳥。在藏傳佛教中相傳,有惡龍造孽人間,紅大鵬金翅鳥擒住惡龍,還西藏百姓以安寧,所以在藏傳佛教中有“大鵬金翅鳥修法”,代表著智慧、慈悲、力量。清太祖努爾哈赤最初接觸的佛教就是藏傳佛教喇嘛教,喇嘛教的僧侶到東北傳教,受到清太祖的禮遇。清太宗皇太極在位期間,盛京(今瀋陽)已經建有藏傳佛教的寺廟,並有藏傳佛教的高僧入駐。順治年間,五世達賴到北京朝覲年幼的順治皇帝,受到清政府的冊封,藏傳佛教盛極一時。順治皇帝親政後曾招浙江報恩寺高僧玉林通琇禪師入京說法,尊為玉林國師,以示對漢地佛教的推崇。康熙皇帝巡視大江南北,常住名山巨剎,並且賦詩題字,撰制碑文,以示對漢地佛教的親近。雍正皇帝自號“圓明居士”,著《御選語錄》十九卷,常以禪門宗師自居。乾隆皇帝篤信藏傳佛教,奉三世章嘉活佛為師,清宮內的佛堂修建與佛像繪製均由章嘉活佛指導。章嘉活佛是藏傳佛教的高僧,精通漢滿蒙藏諸種文字並且精於繪畫佛像,乾隆皇帝與他相伴,對藏傳佛教理解極深,深刻了解藏傳佛教對蒙藏地區的影響,通過藏傳佛教籠絡蒙藏地區的貴族。乾隆皇帝虔誠信仰藏傳佛教與一般人不同,歸根結底是要藏傳佛教為皇權服務,乾隆皇帝不但是人間的最高統治者,同時也是藏傳佛教的領袖,所以乾隆皇帝被藏傳佛教尊奉為文殊菩薩的化身。

這尊清代金翅鳥,製作於清代中期,金碧輝煌,威風凜凜,原本供奉於西藏的某座佛教寺廟內,約在近代流落海外,後為大英博物館所收藏。(下)

英國大英博物館的古代佛教文物

作者:施泳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