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可以借殼上市了 殼價值破冰或給創投退出帶來新機遇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肖芮冬

6月20日晚,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重組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對涉及借殼上市的規定進行了修正,創業板借殼限制有望由此放開。

對此,投資界普遍認為,或將迎來VC/PE投資退出的另一可能,尤其對績差的中小市值企業而言,被借殼的概率或更高。

據記者瞭解,此前受諸多因素影響,國內相關併購基金的規模已開始萎縮,倘新規落地,投資機構在策略上或向併購及借殼上市傾斜,募投管退的壓力有望得到進一步緩解。

創業板殼價值“破冰”?

受重組辦法的刺激,今日(6月21日)的創業板ST和*ST公司漲勢喜人,近80家公司中僅有一家收跌,漲幅超過5%的個股有16只、佔比20%。而在此前,部分個股長期處於股價殺跌狀態。Wind統計顯示,年初至今,剔除5家停牌公司外,80家企業中僅有22家上漲,其餘全部受挫。下跌個股中,16只個股跌幅超過50%,跌幅最大的為*ST歐浦,2019年4月24日至今,股價已從5.58元/股跌至1.11元/股,跌幅達80.11%。

“這不是技術上的反抽,應該是受政策情緒帶起來的反彈,由於殼資源稀缺性不再,今年殼股價值已經進入急速下降通道,創業板如果被放開,借殼上市的資本動力可能會提振。”上海某私募機構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重組辦法提到,為促進創業板公司不斷轉型升級,擬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辦法中還明確,取消“淨利潤”指標,不需要購買的資產在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所產生的淨利潤占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併財務會計報告淨利潤的比例達到100%以上。

這意味著,創業板有望迎來殼價值的復甦。業內普遍認為,小市值公司往往缺乏有力的主營業務,被借殼的概率更高。截至今日,創業板市值低於30億的公司共269家,佔到目前創業板764家企業中的三成以上。在市場人士看來,創業板公司的業績不穩定因素居多,絕大多數小市值公司可以通過併購重組的形式進行業績改善,因此新規落地後,創業板公司有望成為優質資產併入上市體系參與直接融資的又一通道。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記者表示,取消淨利潤指標將會極大刺激併購重組的發生,往往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是因為主業疲軟、希望通過收購新的資產增強業績,其他幾項指標相對上市公司而言較難觸發,但淨利潤這一條難以逾越,現在取消等於大大放鬆監管難度。

VC/PE退出迎來新機遇

監管的適度鬆綁並不等於“放水”,由於此前市場時有內幕交易、利益輸送、操縱股價等問題,創業板自設立之初便禁止借殼,此後監管層更三令五申嚴禁創業板借殼。而實際上,借殼雖然因為法規限制無法實現,但卻不乏“類借殼”行為在創業板出現。

所謂“類借殼”即嚴格按照政策並不完全符合重組上市(借殼上市)的標準,但是借殼意味明顯,通過精妙的設計規避借殼,從而在審核上獲得較為寬鬆的對待。沈萌表示,之前如果標的企業的淨利潤達到上市公司的100%,將視為借殼,審核等同IPO。但部分中小企業在經營上的困局也確實需要併購重組來提振,亦有分析認為,類借殼行為不應該被過度批判。

隨著創業板借殼上市的放開,不少投資界人士表示,或許將迎來VC/PE退出的另一種可選方式。

清科數據統計顯示,2010年~2017年併購基金在中國市場共完成1222起併購投資,其中披露投資金額的案例有797起,投資金額達到689.34億元。但有關併購基金的募資規模卻在2017年出現明顯下滑。據統計,2010年~2016年,併購基金規模從21億元逐年上升至2509.05億元,但在2017年驟降近千億到1594.96億元。而A股市場殼價值的萎縮就是從2016年監管趨嚴開始的。

具體來看,一是2016年以來,借殼認定和審核趨嚴,疊加再融資新規出臺,殼價值收益率明顯下行;二是伴隨IPO常規化,上市公司“堰塞湖”得到有效解決,企業上市進程顯著提速,殼資源價值性也有所降低;三是強制退市新規施行對長期“僵而不退”的殼股形成打擊。再疊加2018年A股市場風險偏好下行,殼價值在強監管背景下經歷了層層調整。

因此,創業板殼資源的活躍,亦是對私募股權基金募投管退的又一刺激動因,特別在募資環節,機構有望藉此機會得到更多的市場投資機會,進而為更多PE/VC機構積蓄創投資金。沈萌坦言,等於為很多科技類項目打開了進入上市公司的大門,也可以在科創板開板之後,維持創業板的吸引力,PE/VC在收益刺激下極有可能迸發出新的投資熱情。

超3倍溢價股權交易盛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前的六個季度裡,國內併購交易的數量波動較大。Wind統計顯示,最高峰出現在去年四季度,而今年已連續第二個季度下滑。到二季度末,市場併購交易數量2287件,交易金額4117.79億元,均少於一季度。

不過,在涉及併購重組的“類借殼”計劃中,多數企業以超過實際淨資產的3倍溢價作為估值。Wind統計顯示,2019年初至今,A股市場共披露21起“類借殼”重組計劃,其中涉及創業板的公司多達17家。記者粗略統計發現,擬上市企業資產溢價近3倍的有11家之多,另有5家企業超過3倍。

從交易標的來看,擬併入上市公司的項目多數出讓100%股權,支付方式多以股權交易實現。如武漢中商在今年1月24日首次披露定增收購居然新零售100%股權計劃,後者注入上市公司賬面值111.99億元,注入資產評估值356.74億元。公開資料顯示,居然新零售隸屬於北京居然之家連鎖集團公司,此前在2018年3月完成戰略融資,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信中利資本和歌斐資產等近十餘家機構投資。

再如共達電聲在5月29日最新披露的公告顯示,將購入萬魔聲學100%股權。後者擬注入資產賬面值10.29億元,該資產評估值為30.07億元。萬魔聲學此前共經歷五輪融資,最後一期戰略融資中,國投創合、鴻泰基金、中金公司等入局。

可見,雖然併購重組的監管令投資機構的風偏和資金趨於謹慎,但資本對於併購、借殼上市的退出需求仍然存在。有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未來創業板借殼上市併入合規,殼資源的稀缺性將有望被緩解,部分PE/VC的股權投資將進一步得到退出消化。

當然,對於由此放開可能產生的產能過剩、商譽減值風險等問題,也是業內人士普遍關心的。對此,證監會在意見中強調,依託“三點一線”監管體系提升併購重組全鏈條監管效能,對併購重組“三高”問題持續從嚴監管,堅決打擊惡意炒殼、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忽悠式”重組、盲目跨界重組等市場亂象。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此次新規的探索,亦是監管理念的一次重大轉型,標誌著監管的自信、能力及水平越來越高。“隨著包括創投機構在內的投資者越來越成熟,未來併購、借殼、買殼上市都有望在理性價格交換、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的原則下進行資源交易,中國的資本市場也將朝著更加開放的未來持續邁進。”

更多創投新聞,請關注外光錐創投(微信ID:waiguangzhui)

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