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將老子神化,其實是把《道德經》的老子拉下神壇'

"


《封神演義》中老子的地位還是挺高的,是主角團隊boss元始天尊的大師兄。下面的小輩看見老子,都用“老爺”這一類的尊稱。在老子還沒有夥同元始天尊“群毆”通天教主的時候,作為本作反派團隊boss的通天教主,也是挺尊重自己這個大師兄的。

怎奈何,《封神演義》中的老子祭出一系列騷操作,讓人不得不感嘆,那個與《道德經》相關的老子,早已經被拉下神壇。

"


《封神演義》中老子的地位還是挺高的,是主角團隊boss元始天尊的大師兄。下面的小輩看見老子,都用“老爺”這一類的尊稱。在老子還沒有夥同元始天尊“群毆”通天教主的時候,作為本作反派團隊boss的通天教主,也是挺尊重自己這個大師兄的。

怎奈何,《封神演義》中的老子祭出一系列騷操作,讓人不得不感嘆,那個與《道德經》相關的老子,早已經被拉下神壇。

《封神演義》將老子神化,其實是把《道德經》的老子拉下神壇

道德經




【一】神化,不過是凡間等級制度的翻版




《封神演義》似乎覺得,只要把人神化了,就是尊重,就是最好的結局,其實不然。

《封神演義》裡的老子雖然不在“封神榜”上,按照設定,是仙級別的,是了脫世間的,但是,恰恰是這一點,弱化了老子本身。


1、等級VS芻狗


《封神演義》中的老子,是有很明確的等級觀念的,儘管,這個等級觀念相較於元始天尊來講,弱了一點,但依舊有。

比如,通天教主擺了個誅仙陣,元始天尊進陣裡看了看,但是沒破陣,就等著老子呢。老子知道這個陣,也不知道通天教主怎麼想的,但是,知不知道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是什麼原因,老子似乎都不打算公平處理,要不怎麼會對元始天尊說:“你就破了他的罷了,他肯相從就罷;他若不肯相從,便將他拿上紫霄宮去見老師,看他如何講?”

這種“帶你去見老師”的節奏,頗有種“我不行,但我可以帶一個更厲害的人治你”的感覺。

而《道德經》的老子,主張的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人也好,仙也罷,妖也好,怪也罷,甚至是花花草草,那都是一般無二的。因此,天地最大的仁慈,就是無情。人雖然自詡有情,但有情是有條件的有情,因為,當我們對這個人、事、物有情時,就意味著我們對另一些人、事、物絕情。也就是說,有情即代表絕情。所以,天地才會是無情的。只有無情,天地才不會有主觀偏好,才不會喜歡誰就對誰好一點,不喜歡誰就對誰差一點。

因為不偏頗,因此,也就不會覺得誰高誰低。不覺得誰高誰低,也就不會有尊貴誰輕賤誰的想法,進而,也就不會有“打不過就找更牛的人”的意識。

"


《封神演義》中老子的地位還是挺高的,是主角團隊boss元始天尊的大師兄。下面的小輩看見老子,都用“老爺”這一類的尊稱。在老子還沒有夥同元始天尊“群毆”通天教主的時候,作為本作反派團隊boss的通天教主,也是挺尊重自己這個大師兄的。

怎奈何,《封神演義》中的老子祭出一系列騷操作,讓人不得不感嘆,那個與《道德經》相關的老子,早已經被拉下神壇。

《封神演義》將老子神化,其實是把《道德經》的老子拉下神壇

道德經




【一】神化,不過是凡間等級制度的翻版




《封神演義》似乎覺得,只要把人神化了,就是尊重,就是最好的結局,其實不然。

《封神演義》裡的老子雖然不在“封神榜”上,按照設定,是仙級別的,是了脫世間的,但是,恰恰是這一點,弱化了老子本身。


1、等級VS芻狗


《封神演義》中的老子,是有很明確的等級觀念的,儘管,這個等級觀念相較於元始天尊來講,弱了一點,但依舊有。

比如,通天教主擺了個誅仙陣,元始天尊進陣裡看了看,但是沒破陣,就等著老子呢。老子知道這個陣,也不知道通天教主怎麼想的,但是,知不知道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是什麼原因,老子似乎都不打算公平處理,要不怎麼會對元始天尊說:“你就破了他的罷了,他肯相從就罷;他若不肯相從,便將他拿上紫霄宮去見老師,看他如何講?”

這種“帶你去見老師”的節奏,頗有種“我不行,但我可以帶一個更厲害的人治你”的感覺。

而《道德經》的老子,主張的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人也好,仙也罷,妖也好,怪也罷,甚至是花花草草,那都是一般無二的。因此,天地最大的仁慈,就是無情。人雖然自詡有情,但有情是有條件的有情,因為,當我們對這個人、事、物有情時,就意味著我們對另一些人、事、物絕情。也就是說,有情即代表絕情。所以,天地才會是無情的。只有無情,天地才不會有主觀偏好,才不會喜歡誰就對誰好一點,不喜歡誰就對誰差一點。

因為不偏頗,因此,也就不會覺得誰高誰低。不覺得誰高誰低,也就不會有尊貴誰輕賤誰的想法,進而,也就不會有“打不過就找更牛的人”的意識。

《封神演義》將老子神化,其實是把《道德經》的老子拉下神壇

老子騎牛圖


2、不得不來VS道法自然


《封神演義》中的老子,講究天數,但這種天數,更多的是一種“強按牛頭喝水”的講究天數。正因如此,老子才會在明明已經確定好封神榜之事的情況下,一次兩次進行強行干預。

比如,截教雲霄三姐妹為兄出頭,設下黃河陣對付姜子牙,姜子牙無計可施,於是,老子就“乘牛從空而降”,元始天尊說了句“為周家八百年事業,有勞道兄駕臨”,老子就回答了一句“不得不來”。

而這個“不得不來”的原因就是,老子需要暗合天數,頗有種天道計劃好了怎麼樣,咱們就必須千方百計怎麼樣的感覺。

但《道德經》裡的老子,主張的是“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這裡面,涉及到一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無為”。很明顯,《封神演義》的老子除了情緒平穩這點外,似乎跟“無為”扯不上邊。而《道德經》裡的老子,主張的“無為”,並非不做事兒,而是突出減少控制慾,讓萬事萬物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走,說白了就是充分發揮每一個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從這一點來看,《封神演義》裡的老子恰恰相反,這裡面的老子是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能干預就干預。

如果說,《道德經》裡的老子是“愛你就是約束自己,不控制你,讓你擁有自由的意志創造一切”。那麼,《封神演義》裡的老子就是“愛你就是約束你,讓你戴著天道的腳鐐跳舞”。

"


《封神演義》中老子的地位還是挺高的,是主角團隊boss元始天尊的大師兄。下面的小輩看見老子,都用“老爺”這一類的尊稱。在老子還沒有夥同元始天尊“群毆”通天教主的時候,作為本作反派團隊boss的通天教主,也是挺尊重自己這個大師兄的。

怎奈何,《封神演義》中的老子祭出一系列騷操作,讓人不得不感嘆,那個與《道德經》相關的老子,早已經被拉下神壇。

《封神演義》將老子神化,其實是把《道德經》的老子拉下神壇

道德經




【一】神化,不過是凡間等級制度的翻版




《封神演義》似乎覺得,只要把人神化了,就是尊重,就是最好的結局,其實不然。

《封神演義》裡的老子雖然不在“封神榜”上,按照設定,是仙級別的,是了脫世間的,但是,恰恰是這一點,弱化了老子本身。


1、等級VS芻狗


《封神演義》中的老子,是有很明確的等級觀念的,儘管,這個等級觀念相較於元始天尊來講,弱了一點,但依舊有。

比如,通天教主擺了個誅仙陣,元始天尊進陣裡看了看,但是沒破陣,就等著老子呢。老子知道這個陣,也不知道通天教主怎麼想的,但是,知不知道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是什麼原因,老子似乎都不打算公平處理,要不怎麼會對元始天尊說:“你就破了他的罷了,他肯相從就罷;他若不肯相從,便將他拿上紫霄宮去見老師,看他如何講?”

這種“帶你去見老師”的節奏,頗有種“我不行,但我可以帶一個更厲害的人治你”的感覺。

而《道德經》的老子,主張的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人也好,仙也罷,妖也好,怪也罷,甚至是花花草草,那都是一般無二的。因此,天地最大的仁慈,就是無情。人雖然自詡有情,但有情是有條件的有情,因為,當我們對這個人、事、物有情時,就意味著我們對另一些人、事、物絕情。也就是說,有情即代表絕情。所以,天地才會是無情的。只有無情,天地才不會有主觀偏好,才不會喜歡誰就對誰好一點,不喜歡誰就對誰差一點。

因為不偏頗,因此,也就不會覺得誰高誰低。不覺得誰高誰低,也就不會有尊貴誰輕賤誰的想法,進而,也就不會有“打不過就找更牛的人”的意識。

《封神演義》將老子神化,其實是把《道德經》的老子拉下神壇

老子騎牛圖


2、不得不來VS道法自然


《封神演義》中的老子,講究天數,但這種天數,更多的是一種“強按牛頭喝水”的講究天數。正因如此,老子才會在明明已經確定好封神榜之事的情況下,一次兩次進行強行干預。

比如,截教雲霄三姐妹為兄出頭,設下黃河陣對付姜子牙,姜子牙無計可施,於是,老子就“乘牛從空而降”,元始天尊說了句“為周家八百年事業,有勞道兄駕臨”,老子就回答了一句“不得不來”。

而這個“不得不來”的原因就是,老子需要暗合天數,頗有種天道計劃好了怎麼樣,咱們就必須千方百計怎麼樣的感覺。

但《道德經》裡的老子,主張的是“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這裡面,涉及到一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無為”。很明顯,《封神演義》的老子除了情緒平穩這點外,似乎跟“無為”扯不上邊。而《道德經》裡的老子,主張的“無為”,並非不做事兒,而是突出減少控制慾,讓萬事萬物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走,說白了就是充分發揮每一個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從這一點來看,《封神演義》裡的老子恰恰相反,這裡面的老子是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能干預就干預。

如果說,《道德經》裡的老子是“愛你就是約束自己,不控制你,讓你擁有自由的意志創造一切”。那麼,《封神演義》裡的老子就是“愛你就是約束你,讓你戴著天道的腳鐐跳舞”。

《封神演義》將老子神化,其實是把《道德經》的老子拉下神壇

老子




【二】老子本應跟孔子一樣,是聖人,而非神




如果說,《道德經》中老子的主張是辯證性的思維,那麼,孔子的主張就是教導性的思維。辯證性的思維告訴我們世間無絕對,因此有“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應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的說法。教導性的思維告訴我們三綱五常,不同角色的人怎樣做才是好的,以防止過於寬泛的選擇造成誤入歧途。

《封神演義》裡的老子,與其說是仙,不如說是受到孔子思維影響的人的神化。

因為,孔子思維講究的就是一個固定的好壞狀態,即一個通用的好壞標準。大凡不是按照這個標準來走的,在一定範圍內可以寬容,但是,寬容的度有限。比如,《封神演義》裡的老子,會按照天道所定的標準去要求自己,因此,按照“封神榜”死的人、仙、神、妖等,他都會覺得是天數。但是,一旦立場受到威脅,比如,截教的人法術太厲害,闡教的人幹不過了,老子就會出來手撕截教。

孔子之所以為聖,是因為,孔子從無窮的宏觀中找尋到一個相對可行的標準。比如,都知道要做一個好人,但要怎麼做才可以算是一個好人呢?孔子所做的就是,告訴別人,怎麼做才可以算是好。

老子雖沒明確具體的好壞標準,但卻告知了找尋標準的思維路徑。神化老子,恰恰是把這路徑弱化。所以才說,《封神演義》裡的老子神化,其實是把《道德經》的老子拉下神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