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訴群主“踢人”被駁回,私事無須法官裁定 | 新京報快評'

法律 新京報 平度 萊西 山東 民法 青島 新京報評論 2019-08-02
""起訴群主“踢人”被駁回,私事無須法官裁定 | 新京報快評

私人建立的微信群,群主與群友之間是基於情誼的關係,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屬於法院主管範圍,對此法院的確可裁定不予受理。

"起訴群主“踢人”被駁回,私事無須法官裁定 | 新京報快評

私人建立的微信群,群主與群友之間是基於情誼的關係,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屬於法院主管範圍,對此法院的確可裁定不予受理。

起訴群主“踢人”被駁回,私事無須法官裁定 | 新京報快評

圖/新京報網

文 |劉昌鬆

群主以違反群規為由將群友移出微信群,是否要負法律責任?最近,山東青島萊西法院對此類案件作出的裁判,很有討論價值。

大致案情是,山東平度法院立案庭庭長劉德治任“訴訟服務群”群主,平度律師柳孔聖通過他人邀請的方式加入此群,因為兩度發佈與“群規”要求不合的消息,經提醒後拒不改正,劉以違反群規為由將柳移出群。

柳孔聖向法院提起名譽侵權之訴,要求劉德治重邀其入群、賠禮道歉和賠償1萬元撫慰金(後變更為2萬元) 。平度法院受理後,報請青島中院指定萊西法院管轄,後者近日裁定駁回起訴,核心理由是“群主與群成員之間的入群、退群行為,應屬於一種情誼行為,可由互聯網群組內的成員自主自治,不屬於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範圍”。

我認為,涉事法院的裁定理由並無問題,對於某些爭議性話題也不乏判例價值,比如微信群踢人是否屬於侵權等。依照該法院的口徑,個人為特定宗旨建立的微信群,群主發佈群規,志趣相投則加入群聊,志趣不投則離開群聊,是一種情誼行為,不由法律調整,這其實也是從法律與常情層面,對涉及微信群建群和退群等行為做出了評析。

情誼行為,可大致理解為生活中體現友誼關係的行為,法律不管友誼和一般道德之事。例如答應叫醒某人到站下車,結果自己也睡著了,某人坐過站誤事,就不能通過法律救濟,至多是道德譴責。

本案中群主劉德治發佈群公告,並@所有人,主要內容為:請大家實名入群;群宗旨主要交流與訴訟立案有關的問題;群內不準發紅包;群內言論要發揚正能量,維護司法權威;違者,一次警告,二次踢群。群友柳孔聖在群裡兩度發佈不當消息,劉德治認為違反群規,將其移出群,無可厚非,不僅法律不能干涉,恐怕道德上也不好非難。

本案成訟可能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群名為“訴訟服務群”,又是立案庭庭長當群主,容易讓人誤解為公共服務群,原告即有這樣的誤解;二是群主將群友移出群聊,習慣使用“踢群”一詞,本案群主也使用了該用語,這容易讓被“踢”者有受侮辱之感。其實,作為一種通俗的網絡用語,“踢”這個字指向的是移出群的動作,硬說是故意侮辱,有些嚴重了。

總之,私人建立的微信群,群主與群友之間是基於情誼的關係,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屬於法院主管範圍,對此法院可裁定不予受理;即便不慎受理,也最好駁回起訴,避免介入。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群主在“踢”人時,應避免使用侮辱性詞語,否則也會有成為名譽侵權的可能,那不是踢人本身的後果,而是使用侮辱語言的結果。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微信平臺設置群主有“踢人”的權力,是同群主的責任聯在一起的,符合權責一致的原則。因為《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規定了“誰建群誰負責”,對於群友在群裡發佈危害國家安全、損害他人名譽以及傳播黃賭毒等違法內容,群主放任這種行為的發生,是要承擔連帶責任的。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在這種情形下,群主與群成員之間,就不僅僅是情誼關係,而存在法律關係了。

□劉昌鬆(北京慕公律師事務所律師)

編輯:孟然 校對:劉軍

新京報·新聲代第一屆中學生寫作創造營進行中!

寫作即創造。那寫作何為?是為了“用文字醃製時間,煮字療飢”,還是“坐在浴缸裡橫渡大西洋”?我們認為,寫作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而年輕世代的所思、所見與所寫,尤其值得被看見。

你有火種,我有采火盆。作為國內最好的原創內容平臺,我們啟動了此次活動只要你是中學生、能來參加活動,我們送你C位出道!

大賽將分三輪,最終選出30名創造營的學員,獲得最後的夏令營資格。劃重點!這是一次公益性活動,全程不收取任何報名費與評審費,學員參加夏令營的食宿全包!

夏令營期間,我們將開設專業的寫作訓練班,由熊培雲、蔣方舟、楊慶祥等大咖親自授課;寫作夏令營期間,學員作品還將有機會刊登在新京報各大內容平臺,包括新京報報紙、APP、公號,並實現全平臺分發,讓你的作品得到百萬、千萬加的曝光。一塊送上的,還有榮譽證書、神祕禮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