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層做信訪之八——復旦學子信訪初體驗

我是復旦大學研究生二年級的學生,名叫何永朋,有幸來到楊浦區信訪辦進行暑期實習。

我在基層做信訪之八——復旦學子信訪初體驗

復旦學子何永朋

在踏進區信訪辦的大門之前,我對信訪是陌生的,從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或網絡上獲取的關於信訪的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信訪是什麼?信訪負責什麼?信訪程序又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我走進了楊浦區信訪辦。令我興奮和激動的是,楊浦區信訪辦是“全國信訪系統先進集體”單位,我相信這次暑期實習,一定能學到很多書本或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

我在基層做信訪之八——復旦學子信訪初體驗

一個榮譽的集體

勤練“基本功”

記得剛到區信訪辦的第一天,帶教李老師便給我兩件東西,一件是國務院《信訪條例》,另一件是《上海市信訪條例》。按李老師的話說,這兩個條例是每個信訪幹部的“葵花寶典”和“武林祕笈”,是做好信訪工作的基本遵循和重要法規。我的專業是政治學,政府是天然的研究對象,區信訪辦又是黨和政府的“窗口”,專業告訴我,暑期實習我是否來對地方了!於是,我按照帶教老師的要求,認認真真研讀兩個條例及其他相關規章制度。特別是區信訪辦自行製作的《信訪條例宣傳手冊》,還真成了我的“寶典”和“祕笈”。有道是:曲不離口,拳不離手。我時不時地翻一翻放在兜裡的宣傳手冊,相關概念與條文也在腦中逐漸清晰起來,之前的一些問題和困擾,甚至是錯誤的認知,便也“雲開霧散”了。

我在基層做信訪之八——復旦學子信訪初體驗

《信訪條例宣傳手冊》

信訪原來這麼規範

之前,我也曾聽說,要想通過信訪解決問題,就必須是“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但是,當我認真研讀國務院《信訪條例》和《上海市信訪條例》之後,我對信訪工作有了重新的認識,原來信訪工作是這麼規範。一方面,《信訪條例》對相關部門、信訪人、信訪幹部的權利與義務有明確的界定,對信訪事項處理的程序與實體有細緻的規定。另一方面,區信訪辦的工作非常規範,各項工作機制很健全,如矛盾糾紛排查工作例會、信訪穩定工作例會、分級分責處理群眾合法訴求機制、社會力量參與信訪工作機制、信訪工作“陽光督查”機制等,有利於強化信訪工作的規範性,增加信訪工作的透明度,提升信訪工作公信力。回到我的專業角度上來,我深感信訪工作制度與機制的規範,充分體現了理念的轉變,突顯了從管理走向治理、從政府主導走向多方參與,彰顯了社會的進步、法治的進步。我平時在書本上看到的理論,在區信訪辦的實習中已經找到了答案。

我在基層做信訪之八——復旦學子信訪初體驗

上圖:訴調中心參與信訪工作,中圖:訪調中心參與信訪工作,下圖:法律援助中心參與信訪工作

我的帶教老師

實習期間,帶教我的是綜合科的李贇峰老師。在李老師的指導和關心下,我能夠迅速融入區信訪辦的集體之中,並親身感受到了信訪幹部的風采和擔當。

在我眼裡,李老師為人正直爽朗,興趣愛好廣泛,做事風風火火。他總是很忙,管的事也很多,好像除了業務科室以外的,他都要他操心,加班也就成了家常便飯。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有兩件事:一件是大廳週四接訪。記得那天接待的人很多,形形色色,各有千秋。有的性情燥動、罵罵咧咧,有的胡攪蠻纏、不依不撓,有的聲淚俱下,喋喋不休。李老師面對這些上訪人,沉著冷靜,張馳有道,從早上九點一直接待下午十二點半,整個接訪過程平穩有序,讓我和學弟兩人都長了不少見識。事後在交流過程中,李老師告訴我們,在接待來訪群眾時,只有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才真正理解他們的心情和處境,才能消除對立與隔閡,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溝通起來才會有效。儘管有的事項不屬於信訪受理範圍,應當通過法定途徑解決,但是,千萬不要還沒等人家說完就打斷他們並振振有詞告知他們不受理。試想,人家排了大半天的隊,話還沒說上幾句就被“請走”,換作誰都不會舒服。接待與受理畢竟是兩個層面的事,既要熱情接待,又要明確告知不受理,關鍵是要告訴他們處理的辦法,這樣才不至於對立。另一件是信訪宣傳工作。李老師在宣傳方面還是很有想法的,聽說去年還被市信訪辦評為“優秀宣傳員”。為開展信訪宣傳工作,他帶著我們,冒著40多度的高溫,街道、委辦局、區屬企業、社會組織,一家一家跑,跟基層單位的分管領導與信訪辦主任談想法、捋思路、找亮點、提建議。對基層單位提交上來的宣傳素材稿,又帶領我們一起討論、修改,……前前後後,忙忙碌碌,盡心盡力為楊浦信訪宣傳做出積極的努力,也給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我在基層做信訪之八——復旦學子信訪初體驗

帶教老師李贇峰(右一)

時光飛逝,暑期實習在不知不覺中劃上圓滿句號。短短的實習時光,我切身體會到,相比奮戰在一線的廣大信訪幹部,我就像是信訪領域中的“滄海一粟”微不足道,或像是偶然飛過的大雁了無痕跡,而他們的敬業、付出和奉獻,永遠值得我學習與敬佩;短短的實習時光,我充分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信訪工作制度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建設得到深入推進,創新社會治理得到明顯提升;短短的實習時光,我深刻感悟到,當前,百姓維權的意識增強了,但過度維權卻屢屢上演,再加上信訪的門檻還比較低,百姓一遇到矛盾首先想到的便是上訪,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仍然任重道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