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莪術知多少?'

"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東省中醫院臨床藥學科 陳設


很多人可能對莪術並不是很熟悉,但它在臨床上的確是不可缺少的一味行氣化瘀的好藥。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下這味常用的中藥吧!


首先,它的名字不叫“我樹”也不念“鵝樹”,正確發音是這樣的:


"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東省中醫院臨床藥學科 陳設


很多人可能對莪術並不是很熟悉,但它在臨床上的確是不可缺少的一味行氣化瘀的好藥。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下這味常用的中藥吧!


首先,它的名字不叫“我樹”也不念“鵝樹”,正確發音是這樣的:


中藥莪術知多少?

莪術始載於《雷公炮炙論》,曾經與薑黃混稱。現藥典記載的莪術有三個來源

姜科植物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 Val.)、廣西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 S. G.Lee et C. F. Liang)或溫鬱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 Ling)的乾燥根莖

而薑黃是姜科植物薑黃Curcuma longa L.的根莖。要注意莪術和薑黃的入藥部位是根莖,而上述幾種植物的塊根則作為另一種常用中藥“鬱金”入藥,很容易弄混!

"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東省中醫院臨床藥學科 陳設


很多人可能對莪術並不是很熟悉,但它在臨床上的確是不可缺少的一味行氣化瘀的好藥。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下這味常用的中藥吧!


首先,它的名字不叫“我樹”也不念“鵝樹”,正確發音是這樣的:


中藥莪術知多少?

莪術始載於《雷公炮炙論》,曾經與薑黃混稱。現藥典記載的莪術有三個來源

姜科植物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 Val.)、廣西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 S. G.Lee et C. F. Liang)或溫鬱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 Ling)的乾燥根莖

而薑黃是姜科植物薑黃Curcuma longa L.的根莖。要注意莪術和薑黃的入藥部位是根莖,而上述幾種植物的塊根則作為另一種常用中藥“鬱金”入藥,很容易弄混!

中藥莪術知多少?

廣西莪術

注:紅色方框標註的為根莖,莪術的藥用部位;藍色方框標註的為塊根,鬱金的藥用部位。

莪術飲片一般呈卵圓形或紡錘形,質堅實而重,極難折斷,斷面灰褐色至藍褐色,或黃棕色至棕褐色,角質樣,常附有灰棕色或淡黃色至黃棕色粉末,斷面可見一圈黃白色至棕褐色環紋及筋脈小點。氣微香,味微苦而辛。以個均勻、質堅實、斷面灰褐色者為佳。

"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東省中醫院臨床藥學科 陳設


很多人可能對莪術並不是很熟悉,但它在臨床上的確是不可缺少的一味行氣化瘀的好藥。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下這味常用的中藥吧!


首先,它的名字不叫“我樹”也不念“鵝樹”,正確發音是這樣的:


中藥莪術知多少?

莪術始載於《雷公炮炙論》,曾經與薑黃混稱。現藥典記載的莪術有三個來源

姜科植物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 Val.)、廣西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 S. G.Lee et C. F. Liang)或溫鬱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 Ling)的乾燥根莖

而薑黃是姜科植物薑黃Curcuma longa L.的根莖。要注意莪術和薑黃的入藥部位是根莖,而上述幾種植物的塊根則作為另一種常用中藥“鬱金”入藥,很容易弄混!

中藥莪術知多少?

廣西莪術

注:紅色方框標註的為根莖,莪術的藥用部位;藍色方框標註的為塊根,鬱金的藥用部位。

莪術飲片一般呈卵圓形或紡錘形,質堅實而重,極難折斷,斷面灰褐色至藍褐色,或黃棕色至棕褐色,角質樣,常附有灰棕色或淡黃色至黃棕色粉末,斷面可見一圈黃白色至棕褐色環紋及筋脈小點。氣微香,味微苦而辛。以個均勻、質堅實、斷面灰褐色者為佳。

中藥莪術知多少?

莪術飲片

功效主治

莪術味苦、辛,氣溫,無毒。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用於癥瘕痞塊,瘀血經閉,胸痺心痛,食積脹痛。生品行氣止痛效果較強,醋炙後主入肝經血分,散瘀止痛的作用增強。《本草新編》中謂其“專入於氣分之中以破血,雖破血,然不傷氣也。”

臨床上用於氣滯血瘀之癥瘕腫塊,常與三稜相須為用;用治血瘀經閉,痛經,常與當歸、紅花等配伍同用。用治胸痺心痛,可配伍川芎、丹蔘等。用於飲食積滯之脘腹脹痛,常與焦麥芽、焦檳榔、青皮、檳榔等同用。與其他祛瘀療傷藥配伍同用還可用治跌打損傷之瘀腫疼痛。

現代藥理研究

中藥的行氣作用往往與它所含的揮發油有關。莪術可以行氣化瘀主要得益於其所含的揮發油和薑黃素類成分。

現代研究發現,莪術及其提取物具有抗腫瘤、抗早孕、抗菌、升高白細胞、抗炎、保肝、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調脂等藥理作用。

莪術揮發油中的欖香烯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而對正常細胞和周圍白細胞影響較小,已被開發為注射液,聯合腫瘤放、化療常規方案可以增強療效,降低放、化療毒副作用,還可用於介入、腔內化療及癌性胸腹水的治療。

使用注意

1、莪術藥性較烈,宜中病即止,不可多用久用,以免損傷正氣。

2、月經過多、月經先期等血熱者以及孕婦禁用。

3、氣血兩虛、脾胃薄弱而無積滯者則應慎服。

4、若體虛而瘀血久留不去,用莪術時宜加人黨蔘、黃芪等藥以消補兼施;如脾胃虛弱兼有食積,須配以白朮、黨蔘等補氣健脾藥同用,且以補脾為主。

藥用對了才是好藥,切記用藥遵醫囑或諮詢藥師!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市正骨醫院 林靜吟、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張耕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