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

現在許多人創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辦公司賺錢,而是為了上市圈錢。因為上市之後就可以不停圈錢,這種賺錢的遊戲顯然比發展公司業務賺錢來得更快。

不過在中國也有不少良心的企業家,他們一直不願把公司上市,即使公司已經做得非常大了。比如說宗慶後、陶華碧等人。其實在醫藥領域也有一個這樣的企業家,他就是揚子江藥業的徐鏡人。

說起徐鏡人可能許多人都不知道,可是說起板藍根,中國人就都不陌生了。徐鏡人的揚子江藥業生產的板藍根可以說是中國人居家的必備良藥。當年禽流感的時候,甚至還引起了一陣的搶購風波。徐鏡人如今的身家是350億,如果他願意把公司上市,那麼他的身家還將再翻一倍最少。不過這個踏實的企業家卻不願意這麼幹。

"

現在許多人創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辦公司賺錢,而是為了上市圈錢。因為上市之後就可以不停圈錢,這種賺錢的遊戲顯然比發展公司業務賺錢來得更快。

不過在中國也有不少良心的企業家,他們一直不願把公司上市,即使公司已經做得非常大了。比如說宗慶後、陶華碧等人。其實在醫藥領域也有一個這樣的企業家,他就是揚子江藥業的徐鏡人。

說起徐鏡人可能許多人都不知道,可是說起板藍根,中國人就都不陌生了。徐鏡人的揚子江藥業生產的板藍根可以說是中國人居家的必備良藥。當年禽流感的時候,甚至還引起了一陣的搶購風波。徐鏡人如今的身家是350億,如果他願意把公司上市,那麼他的身家還將再翻一倍最少。不過這個踏實的企業家卻不願意這麼幹。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徐鏡人出生於1944年,年輕的時候他曾經去參軍,退伍之後他就在老家揚州泰興創辦了一家藥廠。最初的時候,工廠的全部資產就是6間平房、幾口缸、幾臺破舊的機器,徐鏡人手下就只有幾個人。中國有不少企業家都是軍人出身,比如說王健林、孫廣信、任正非等人。他們比一般企業家多一份堅韌,這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這一。

當時工廠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沒有設備,加上時代的動盪,徐鏡人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徐鏡人常常都是一人身兼數職,他又是廠長,又是泥瓦工,還是搬運工跟銷售。辛苦幹了幾年,工廠終於有點起色,偏偏遇上了全國在取締鄉鎮的藥廠。

當時徐鏡人生產的板藍根在揚州已經小有名氣,當時有一個領導常常喝徐鏡人生產的板藍根,他自己覺得療效很好,於是就特批把徐鏡人的藥廠就保留了下來。

"

現在許多人創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辦公司賺錢,而是為了上市圈錢。因為上市之後就可以不停圈錢,這種賺錢的遊戲顯然比發展公司業務賺錢來得更快。

不過在中國也有不少良心的企業家,他們一直不願把公司上市,即使公司已經做得非常大了。比如說宗慶後、陶華碧等人。其實在醫藥領域也有一個這樣的企業家,他就是揚子江藥業的徐鏡人。

說起徐鏡人可能許多人都不知道,可是說起板藍根,中國人就都不陌生了。徐鏡人的揚子江藥業生產的板藍根可以說是中國人居家的必備良藥。當年禽流感的時候,甚至還引起了一陣的搶購風波。徐鏡人如今的身家是350億,如果他願意把公司上市,那麼他的身家還將再翻一倍最少。不過這個踏實的企業家卻不願意這麼幹。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徐鏡人出生於1944年,年輕的時候他曾經去參軍,退伍之後他就在老家揚州泰興創辦了一家藥廠。最初的時候,工廠的全部資產就是6間平房、幾口缸、幾臺破舊的機器,徐鏡人手下就只有幾個人。中國有不少企業家都是軍人出身,比如說王健林、孫廣信、任正非等人。他們比一般企業家多一份堅韌,這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這一。

當時工廠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沒有設備,加上時代的動盪,徐鏡人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徐鏡人常常都是一人身兼數職,他又是廠長,又是泥瓦工,還是搬運工跟銷售。辛苦幹了幾年,工廠終於有點起色,偏偏遇上了全國在取締鄉鎮的藥廠。

當時徐鏡人生產的板藍根在揚州已經小有名氣,當時有一個領導常常喝徐鏡人生產的板藍根,他自己覺得療效很好,於是就特批把徐鏡人的藥廠就保留了下來。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徐鏡人也趁機把小作坊改成了泰興藥廠。當時徐鏡人的工廠年產值不過是幾十萬元,工人也只是十幾個人。隨後幾年,徐鏡人捉住了時代的發展機遇,他積極引進了不少的大學生,還增加了許多現代化的設備。1985年的時候,這個小小的作坊已經變成了年產值1600萬的大廠了。也是在這一年,徐鏡人正是把工廠掛上揚子江藥業的牌子。

1988年,徐鏡人第一次在全國人民面前大大露臉了。當年上海發生了嚴重的甲型肝炎,足足有29萬人患上疾病。一時間上海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在瘋狂搶購板藍根。為了支援上海,徐鏡人開足了馬力。

當時徐鏡人的工廠月產不過5萬包,不過為了在年底前把400萬包板藍根送到上海,徐鏡人帶頭不休息,天天都加班加點,所有工人都打了雞血一樣,當年年底徐鏡人把385萬包板藍根送到上海,解了上海的燃眉之急。徐鏡人也被當時的媒體冠上了板藍根大王的稱號,徐鏡人跟揚子江藥業也開始全國聞名。

"

現在許多人創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辦公司賺錢,而是為了上市圈錢。因為上市之後就可以不停圈錢,這種賺錢的遊戲顯然比發展公司業務賺錢來得更快。

不過在中國也有不少良心的企業家,他們一直不願把公司上市,即使公司已經做得非常大了。比如說宗慶後、陶華碧等人。其實在醫藥領域也有一個這樣的企業家,他就是揚子江藥業的徐鏡人。

說起徐鏡人可能許多人都不知道,可是說起板藍根,中國人就都不陌生了。徐鏡人的揚子江藥業生產的板藍根可以說是中國人居家的必備良藥。當年禽流感的時候,甚至還引起了一陣的搶購風波。徐鏡人如今的身家是350億,如果他願意把公司上市,那麼他的身家還將再翻一倍最少。不過這個踏實的企業家卻不願意這麼幹。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徐鏡人出生於1944年,年輕的時候他曾經去參軍,退伍之後他就在老家揚州泰興創辦了一家藥廠。最初的時候,工廠的全部資產就是6間平房、幾口缸、幾臺破舊的機器,徐鏡人手下就只有幾個人。中國有不少企業家都是軍人出身,比如說王健林、孫廣信、任正非等人。他們比一般企業家多一份堅韌,這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這一。

當時工廠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沒有設備,加上時代的動盪,徐鏡人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徐鏡人常常都是一人身兼數職,他又是廠長,又是泥瓦工,還是搬運工跟銷售。辛苦幹了幾年,工廠終於有點起色,偏偏遇上了全國在取締鄉鎮的藥廠。

當時徐鏡人生產的板藍根在揚州已經小有名氣,當時有一個領導常常喝徐鏡人生產的板藍根,他自己覺得療效很好,於是就特批把徐鏡人的藥廠就保留了下來。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徐鏡人也趁機把小作坊改成了泰興藥廠。當時徐鏡人的工廠年產值不過是幾十萬元,工人也只是十幾個人。隨後幾年,徐鏡人捉住了時代的發展機遇,他積極引進了不少的大學生,還增加了許多現代化的設備。1985年的時候,這個小小的作坊已經變成了年產值1600萬的大廠了。也是在這一年,徐鏡人正是把工廠掛上揚子江藥業的牌子。

1988年,徐鏡人第一次在全國人民面前大大露臉了。當年上海發生了嚴重的甲型肝炎,足足有29萬人患上疾病。一時間上海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在瘋狂搶購板藍根。為了支援上海,徐鏡人開足了馬力。

當時徐鏡人的工廠月產不過5萬包,不過為了在年底前把400萬包板藍根送到上海,徐鏡人帶頭不休息,天天都加班加點,所有工人都打了雞血一樣,當年年底徐鏡人把385萬包板藍根送到上海,解了上海的燃眉之急。徐鏡人也被當時的媒體冠上了板藍根大王的稱號,徐鏡人跟揚子江藥業也開始全國聞名。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不過就在徐鏡人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一場內部鬥爭發生了,徐鏡人最後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迫出走。徐鏡人離開了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不過他人離開了公司,心卻沒有離開。徐鏡人走遍了全國,尋找偏方。徐鏡人對於中醫有著深厚的感情。徐鏡人知道許多中醫都有許多治病的良方,但是這些方子卻只能讓少數人受益,他希望找到更多這樣的方子,然後讓全國人民受益。

最後徐鏡人找到了一張胃蘇飲的方子。徐鏡人在1993年重回揚子江藥業,然後他用這張方子開發了胃蘇顆粒。這個方子也讓揚子江完成了蛻變,如今僅僅胃蘇顆粒每年就能入賬數十億元。

徐鏡人是一個保守的企業家,他在30多年曾經搞過一次兼併,最後失敗了。於是至今徐鏡人再也不搞兼併,不搞融資,更不上市。徐鏡人跟揚子江一直保持著特立獨行。徐鏡人一直堅持生產幾種核心藥品,特別是板藍根。徐鏡人說一個人一輩子只要能幹成一件事情就好了。

"

現在許多人創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辦公司賺錢,而是為了上市圈錢。因為上市之後就可以不停圈錢,這種賺錢的遊戲顯然比發展公司業務賺錢來得更快。

不過在中國也有不少良心的企業家,他們一直不願把公司上市,即使公司已經做得非常大了。比如說宗慶後、陶華碧等人。其實在醫藥領域也有一個這樣的企業家,他就是揚子江藥業的徐鏡人。

說起徐鏡人可能許多人都不知道,可是說起板藍根,中國人就都不陌生了。徐鏡人的揚子江藥業生產的板藍根可以說是中國人居家的必備良藥。當年禽流感的時候,甚至還引起了一陣的搶購風波。徐鏡人如今的身家是350億,如果他願意把公司上市,那麼他的身家還將再翻一倍最少。不過這個踏實的企業家卻不願意這麼幹。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徐鏡人出生於1944年,年輕的時候他曾經去參軍,退伍之後他就在老家揚州泰興創辦了一家藥廠。最初的時候,工廠的全部資產就是6間平房、幾口缸、幾臺破舊的機器,徐鏡人手下就只有幾個人。中國有不少企業家都是軍人出身,比如說王健林、孫廣信、任正非等人。他們比一般企業家多一份堅韌,這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這一。

當時工廠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沒有設備,加上時代的動盪,徐鏡人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徐鏡人常常都是一人身兼數職,他又是廠長,又是泥瓦工,還是搬運工跟銷售。辛苦幹了幾年,工廠終於有點起色,偏偏遇上了全國在取締鄉鎮的藥廠。

當時徐鏡人生產的板藍根在揚州已經小有名氣,當時有一個領導常常喝徐鏡人生產的板藍根,他自己覺得療效很好,於是就特批把徐鏡人的藥廠就保留了下來。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徐鏡人也趁機把小作坊改成了泰興藥廠。當時徐鏡人的工廠年產值不過是幾十萬元,工人也只是十幾個人。隨後幾年,徐鏡人捉住了時代的發展機遇,他積極引進了不少的大學生,還增加了許多現代化的設備。1985年的時候,這個小小的作坊已經變成了年產值1600萬的大廠了。也是在這一年,徐鏡人正是把工廠掛上揚子江藥業的牌子。

1988年,徐鏡人第一次在全國人民面前大大露臉了。當年上海發生了嚴重的甲型肝炎,足足有29萬人患上疾病。一時間上海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在瘋狂搶購板藍根。為了支援上海,徐鏡人開足了馬力。

當時徐鏡人的工廠月產不過5萬包,不過為了在年底前把400萬包板藍根送到上海,徐鏡人帶頭不休息,天天都加班加點,所有工人都打了雞血一樣,當年年底徐鏡人把385萬包板藍根送到上海,解了上海的燃眉之急。徐鏡人也被當時的媒體冠上了板藍根大王的稱號,徐鏡人跟揚子江藥業也開始全國聞名。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不過就在徐鏡人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一場內部鬥爭發生了,徐鏡人最後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迫出走。徐鏡人離開了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不過他人離開了公司,心卻沒有離開。徐鏡人走遍了全國,尋找偏方。徐鏡人對於中醫有著深厚的感情。徐鏡人知道許多中醫都有許多治病的良方,但是這些方子卻只能讓少數人受益,他希望找到更多這樣的方子,然後讓全國人民受益。

最後徐鏡人找到了一張胃蘇飲的方子。徐鏡人在1993年重回揚子江藥業,然後他用這張方子開發了胃蘇顆粒。這個方子也讓揚子江完成了蛻變,如今僅僅胃蘇顆粒每年就能入賬數十億元。

徐鏡人是一個保守的企業家,他在30多年曾經搞過一次兼併,最後失敗了。於是至今徐鏡人再也不搞兼併,不搞融資,更不上市。徐鏡人跟揚子江一直保持著特立獨行。徐鏡人一直堅持生產幾種核心藥品,特別是板藍根。徐鏡人說一個人一輩子只要能幹成一件事情就好了。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徐鏡人有著濃厚的紅色情節,徐鏡人的揚子江藥業的基地就被他建成跟故宮一樣,非常的壯觀。

去年揚子江藥業年收入達到了700億,如果公司上市的話,市值至少超過了2000億元。徐鏡人的身家將從現在的350億變成了1000億左右。不過即使有如此大的誘惑,徐鏡人依然是堅持初心。

如今徐鏡人年紀已經大了,他的接班人徐浩宇似乎不這麼看上市的問題,他對外說上市是必須的,而他自己也曾經創辦過一家新三版的公司。

"

現在許多人創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辦公司賺錢,而是為了上市圈錢。因為上市之後就可以不停圈錢,這種賺錢的遊戲顯然比發展公司業務賺錢來得更快。

不過在中國也有不少良心的企業家,他們一直不願把公司上市,即使公司已經做得非常大了。比如說宗慶後、陶華碧等人。其實在醫藥領域也有一個這樣的企業家,他就是揚子江藥業的徐鏡人。

說起徐鏡人可能許多人都不知道,可是說起板藍根,中國人就都不陌生了。徐鏡人的揚子江藥業生產的板藍根可以說是中國人居家的必備良藥。當年禽流感的時候,甚至還引起了一陣的搶購風波。徐鏡人如今的身家是350億,如果他願意把公司上市,那麼他的身家還將再翻一倍最少。不過這個踏實的企業家卻不願意這麼幹。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徐鏡人出生於1944年,年輕的時候他曾經去參軍,退伍之後他就在老家揚州泰興創辦了一家藥廠。最初的時候,工廠的全部資產就是6間平房、幾口缸、幾臺破舊的機器,徐鏡人手下就只有幾個人。中國有不少企業家都是軍人出身,比如說王健林、孫廣信、任正非等人。他們比一般企業家多一份堅韌,這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這一。

當時工廠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沒有設備,加上時代的動盪,徐鏡人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徐鏡人常常都是一人身兼數職,他又是廠長,又是泥瓦工,還是搬運工跟銷售。辛苦幹了幾年,工廠終於有點起色,偏偏遇上了全國在取締鄉鎮的藥廠。

當時徐鏡人生產的板藍根在揚州已經小有名氣,當時有一個領導常常喝徐鏡人生產的板藍根,他自己覺得療效很好,於是就特批把徐鏡人的藥廠就保留了下來。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徐鏡人也趁機把小作坊改成了泰興藥廠。當時徐鏡人的工廠年產值不過是幾十萬元,工人也只是十幾個人。隨後幾年,徐鏡人捉住了時代的發展機遇,他積極引進了不少的大學生,還增加了許多現代化的設備。1985年的時候,這個小小的作坊已經變成了年產值1600萬的大廠了。也是在這一年,徐鏡人正是把工廠掛上揚子江藥業的牌子。

1988年,徐鏡人第一次在全國人民面前大大露臉了。當年上海發生了嚴重的甲型肝炎,足足有29萬人患上疾病。一時間上海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在瘋狂搶購板藍根。為了支援上海,徐鏡人開足了馬力。

當時徐鏡人的工廠月產不過5萬包,不過為了在年底前把400萬包板藍根送到上海,徐鏡人帶頭不休息,天天都加班加點,所有工人都打了雞血一樣,當年年底徐鏡人把385萬包板藍根送到上海,解了上海的燃眉之急。徐鏡人也被當時的媒體冠上了板藍根大王的稱號,徐鏡人跟揚子江藥業也開始全國聞名。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不過就在徐鏡人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一場內部鬥爭發生了,徐鏡人最後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迫出走。徐鏡人離開了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不過他人離開了公司,心卻沒有離開。徐鏡人走遍了全國,尋找偏方。徐鏡人對於中醫有著深厚的感情。徐鏡人知道許多中醫都有許多治病的良方,但是這些方子卻只能讓少數人受益,他希望找到更多這樣的方子,然後讓全國人民受益。

最後徐鏡人找到了一張胃蘇飲的方子。徐鏡人在1993年重回揚子江藥業,然後他用這張方子開發了胃蘇顆粒。這個方子也讓揚子江完成了蛻變,如今僅僅胃蘇顆粒每年就能入賬數十億元。

徐鏡人是一個保守的企業家,他在30多年曾經搞過一次兼併,最後失敗了。於是至今徐鏡人再也不搞兼併,不搞融資,更不上市。徐鏡人跟揚子江一直保持著特立獨行。徐鏡人一直堅持生產幾種核心藥品,特別是板藍根。徐鏡人說一個人一輩子只要能幹成一件事情就好了。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徐鏡人有著濃厚的紅色情節,徐鏡人的揚子江藥業的基地就被他建成跟故宮一樣,非常的壯觀。

去年揚子江藥業年收入達到了700億,如果公司上市的話,市值至少超過了2000億元。徐鏡人的身家將從現在的350億變成了1000億左右。不過即使有如此大的誘惑,徐鏡人依然是堅持初心。

如今徐鏡人年紀已經大了,他的接班人徐浩宇似乎不這麼看上市的問題,他對外說上市是必須的,而他自己也曾經創辦過一家新三版的公司。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700億卻堅持不上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