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藝術以“集約化”尋求發展突破

文 | 王安潮

二胡無疑是藝術化、現代化發展最突出的民樂器之一,它在20世紀從民間唱腔伴奏、民間樂種合奏之中實現了獨立器樂化的突破,劉天華的十首二胡曲、劉文金的《豫北敘事曲》、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分別在上世紀30年代、60年代、90年代掀起了軒然大波,實現了二胡藝術的一次次華麗轉身。之後,不管是協奏曲式的大型化,還是室內樂形式的多聲化,其發展之路再無大的波瀾,大眾和專家都在期盼它的新突破。事實上,近年來的二胡現代化、學科化乃至國際化探索活動都在積極開展之中,如宋飛策劃的中國弓弦藝術節、中央音樂學院的北京胡琴藝術節、魯日融等人組織的秦派二胡藝術節等活動,都在各地二胡的特色擴展上如火如荼地探索著,而民族管絃樂協會“新繹杯”等活動中對二胡作品、演奏家的獎勵,也在刺激著二胡藝術的發展。上海音樂學院主辦的“上海二胡藝術周”也是這場洪流中的積極探索者,它的綜合立體化攻堅之法頗為業界所稱道。今年的第二屆藝術周又被列入“上海之春”系列活動之中,並在上海音樂家協會二胡專業委員會的助力下,以“集約化”的攻堅策略,為二胡藝術突破之道再做新探。其法或將為業界提供參考,尤其是挖掘、新創、思辨之法的協同發展之道,是集合諸法之類探索的重要參考之處。如果說20世紀各具特色的二胡個性化發展之法具有某些“粗放型”特點,新世紀以來更為精微的探索,併力圖創造“高峰”精品力作的發展之法,則帶有某種“集約化”意味。

“集約化”首先是強調綜合立體之法。4月22日至26日舉辦的“第二屆上海二胡藝術周”從“演、編、創、研、教”的二胡藝術生態的語境中著力推動二胡專業化發展,三場不同主題的音樂會詮釋了演奏技藝的精英理念,新編江南絲竹題材的作品成為挖掘傳統的新舉措,徵集新作品的比賽和委約新作則是創作助推藝術節的新品之道。多種論壇分別將專家、青年乃至大眾邀約到研判二胡探索的新渠道之中,各種現場示範、教學以直觀之法將傳統樂種(如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等)的二胡藝術予以微妙詮釋。任何藝術的突破都是基於諸法協同作用,當年劉天華如果不是基於周少梅等人的二胡樂器改制、西樂傳入、民間樂種的研習等基礎上,也是難以突破的。正如新近被汝藝等人挖掘的孫文明二胡藝術,也是建立在孫氏多種新法探索所形成的11首二胡曲基礎上。在當下業已成熟的二胡藝術狀態下,綜合之法不是簡單的複合之法,而是多維觀照語境下的聚焦式攻堅之法,本屆藝術週中選定江南風格,將綜合語境作用下的特色發展之道進行了聚焦,是集中特色攻堅的有效考量。

其次是強調挖掘與新創協同並進之法。傳統音樂中蘊藏著珍寶,尤其是二胡藝術20世紀的發展在南方實現爆發就是例證,江南音樂旋律的旖旎婉轉、秀麗多姿,劉天華、華彥鈞、孫文明、閔慧芬、王建民等都身處江南,且多集中在無錫,傳統民間音樂的潤澤之功可見一斑。挖掘之法有對江南曲調的發展、對江南絲竹的展演、對江南風格二胡新曲的委約等,如沈鳳泉編曲的江南絲竹《慢三六》,閔慧芬移植崑曲的《遊園驚夢》,金覆載、鄧建棟、霍永剛、陳耀星等運用江南音樂題材而新編的《春江水》《江南行》《江畔》《水鄉歡歌》等。我們從《紫竹調》《茉莉花》的曲調響起而獲得觀眾熱烈響應的情景即可看出,挖掘江南風格對觸動二胡藝術發展的內在動力。推動青年作曲家參與二胡音樂創作是本屆藝術周的主項之一,李淵清、樓嘉、張夢等13位青年才俊從40餘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其獲獎作品《桃花塢》《江南意象》《南浦》,分別將評彈、江南絲竹、江南民歌及戲曲等素材以直觀的手法融入其中,並以年輕人特有的新意而賦予作品新鮮的藝術情味,是集中攻堅的“集約化”探索又一新法。

再次是強調理性思辨的綜合助推之法。上個世紀50年代末興起的民族音樂發展及其爭辯的學術氛圍,為曾家慶的《趕集》、劉文金的《豫北敘事曲》等作品湧現,為閔慧芬、魯日融等演奏家的嶄露頭角奠定了理論基礎。上世紀80年代初的《長城》《新婚別》等大型作品的出現亦是如此。理性思辨也是本屆藝術周高舉的大旗,其中集中辨析了閔慧芬二胡藝術的歷史成就、二胡新創作品的技藝之道、江南風格二胡音樂演繹與教學的微觀之法、民族音樂教學責任與擔當的時代新法等直面對話與理性研討,將二胡藝術發展的內在動力進行了理性思辨。正如喬建中所言,像閔慧芬等二胡先賢在既往探索中的成功有效之法,仍將在今後發展中顯示出它無可限量的參考價值;王建民對《桃花塢》等新探之作的江南風格給予的簡潔有效手法的建言,都是站在歷史的維度對二胡藝術現代突破的“集約化”理性思辨之法。

歷史不可複製,但可以借鑑;現代有無限可能,但必須謹慎為之。“集約化”發展之道不是固化模式,而是基於既往歷史經驗和現代語境的集萃之道,“第二屆上海二胡藝術周”等活動所做的探索,也將成為可借鑑的二胡藝術突破之道。

- THE END -

歡迎關注《音樂週報》

快手、抖音賬號

近期熱門文章

試說歌唱中的“的”

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為中國音樂帶來了什麼?

韓雪假唱背後,飲鴆止渴的音樂劇“粉絲經濟”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聖母院和音樂的故事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足不出戶,跟世界排名前30音樂院校導師直接上課

北京合唱節5月開幕,音樂週報與北京音樂家協會邀全國合唱團晉京展演

訂閱2019年《音樂週報》,戳這裡!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唱合唱,你的聲音“炸”嗎?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Q:想投稿?

A:發這裡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A:請點擊下拉菜單“廣告合作”。

二胡藝術以“集約化”尋求發展突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