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閒書”真的有用嗎?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文軒兒童書店】,一起共享和孩子有關的美好事物

讀“閒書”真的有用嗎?


共計3038字丨建議閱讀時間8分鐘


相信很多家長對待孩子讀書都有這樣的的困惑:讀“閒書”有用嗎?

也經常有家長有這樣的焦慮:“老師,孩子總是愛看跟學習無關的書,這樣對學習有幫助嗎?”

其實開卷有益說得一點都沒錯,看書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學生的理解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提升。

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不僅關係到孩子語文素養的培養,而且對他們開闊視野、提高內涵、增加底蘊、放飛心靈有著重要的意義。


其實家長只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正確把握孩子的閱讀方向,讓孩子把讀書當成一種享受。

讀“閒書”真的有用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著名學者周國平在《很高興能陪你一起長大》中是怎麼說的。


母語訓練的重要性

在我眼中,語就是母語,文就是人文。

語文教育主要的使命就是兩條:第一,母語訓練;第二,人文素養的培養,或心靈的培養。

“語文是一種知識”——如果這樣定位就錯了,語文主要不是知識,是能力。

讀“閒書”真的有用嗎?

從母語訓練來講,要培養的是說、讀、寫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閱讀的能力和文字表達的能力。

從人文培養、心靈培養來說,要培養“感”和“思”的能力。

感是感受能力。心靈豐富,對人生、對世界有豐富的感受。思是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個人有敏銳豐富的感受能力,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一個有人文素養的人。

母語訓練的重要性在哪?

1.它是人生全部教育的起點

尼采有一個比喻:

母語是一個人的文化母乳。母語是一個人心靈成長最重要的環境,人都是在母語的環境裡、在母語的滋養下學會思考、表達、交流的。

我有個觀點:什麼叫愛國?愛國就是愛母語。母語是你最重要的祖國。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特徵是什麼?語言。一個民族如果語言被消滅了,這個民族就不存在了,就被別的民族同化了。如果有好的母語訓練,你走到天涯海角,在文化上都是有根的。

讀“閒書”真的有用嗎?


2.母語訓練是一切後續教育的基礎

大學以後就分專業了,畢業後人們要從事不同的職業。不管從事什麼職業,母語是必須具備的技能。

在母語的範圍內能正確地思想、閱讀、寫作,是各個專業必須具備的能力。哪怕理工科,搞科學研究、寫研究報告也必須有這樣的能力。

為什麼讀?閱讀與成長的關係

為什麼讀?這就是閱讀與成長的關係。一個人閱讀習慣和品位的培養,和一個人心靈的成長,兩者是一回事,是同步的。

在孤立的環境中,一個人的精神是不可能成長的。他一定要有一個環境、一個精神的氛圍。

從橫的方面來說,從空間來說,他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要和人接觸,要過社會的生活,要有各種的交流,包括上學,他需要這個環境。

從豎的方面來說,從時間來說,人的心靈成長離不開人類精神生活的傳統,不可能脫離這個傳統來孤立地過自己的生活。

讀“閒書”真的有用嗎?


什麼叫作有文化?在我看來,就是你進到人類精神生活的傳統裡去思考。離開傳統是不可能有心靈成長的,必須要吸收精神的養料,這些養料主要是以書籍的形式存在的。

人類有一個精神生活的傳統,這個傳統最主要的載體就是書籍。通過去讀人類用書籍形式承載的精神財富,把這些變成自己的財富,一個人的心靈就豐富、成長了。

從小學、中學、大學出來以後,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一是快樂學習的能力,一是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可以換一種說法,一是快樂閱讀的能力,一是自主閱讀的能力。

一個人喜歡閱讀,能按照自己的興趣來支配閱讀,這樣的人就具備了一種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就是讓受教育者具備自我教育的能力,有了這個能力,他自己會一輩子學習。否則,教育都是表面的。可見讓一個孩子愛讀書、會讀書是多麼重要。

讀什麼?一定要讀經典的好書

我讀書時的選擇非常明確,看經典著作和名著。一定要讀好書。

我把讀書作為一種追求和喜好,讀書經驗可歸納為“三個不”。

1.“不”務正業,博覽群書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必須規定自己走一條狹窄的路嗎?規定自己這一生就幹一件事嗎?你應該享受作為一個人的美好和豐富,所以沒必要受專業的限制。

讀“閒書”真的有用嗎?

2.“不”走彎路,直奔大師

我說的這種經典著作是一代一代會讀書的人挑選出來的,他們讀了以後都覺得這是好書。有些書可讀可不讀,有一些是必讀的。

3.“不”求甚解,為我所用

哪怕是讀經典著作,我也不是為了做學問。我是為了自己心智的生長,讓自己過高品質的精神生活。

一方面,我們要挑適合孩子閱讀程度的書;另一方面,一定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哲學方面的,孩子對哲學的悟性要比大人好很多。

怎麼讀?對標準答案說不

我想重點講講怎麼讀的問題。現在語文教育我是不滿意的。

我2017年寫了一本書叫做《對標準答案說不》,小學課本沒有我的文章,但中學課本和中學語文測試卷子經常選我的文章。

有個編輯收集了55篇這樣的語文測試卷子,都是用我的一篇文章作閱讀理解題,有測試的題目,有參考答案,實際上就是標準答案,我給每份試卷寫了一個點評,表達我的看法。

經常有中學生吐槽說,周老師,你把我們害苦了。有一回我朋友上初中的女兒拿一份試卷給我,說周叔叔你自己做一下。題目是《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我按照考題來做,做完後她按照標準答案給我打分,打了69分,她說你還不如我呢,我得了71分。

讀“閒書”真的有用嗎?

這裡就有問題了,作者讀了之後不能理解自己的作品。當然,作者自己的理解也不是標準。可是現在這種考試的方式真正能考出一個人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嗎?我覺得不能。

這就是對語文的定位發生了錯誤,現在這種測試的方式,把語文定位為知識,這是錯的。起碼語文不僅僅是知識。

現在,語文主要考三種知識。

1.語詞,要寫對,不能寫錯

字寫對是應該的,但這個不是很重要,這是遲早都會的事。我兒子現在五年級,很不耐煩背生詞、背單詞,他經常錯。錯了以後,每個字都要抄五遍、十遍,我經常看見他含著眼淚在抄,有那麼重要嗎?這遲早都會的。

2.語法修辭

有的卷子裡提問:這段文字用了什麼樣的論證方法?都是我的文字,我說不出來什麼論證方法,寫的時候哪想到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後來我一看,大開眼界,這麼多論證方法: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正反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等等。太可怕了。如果人寫作時要想這麼多,這篇文章就寫不下去了。

讓孩子知道是什麼論證方法,很重要嗎?那段話他理解就行了,不一定非要讓他說出是什麼論證方法。語法知識、修辭知識都是默會的,用不著死記硬背。沒一個作家是因為牢記了這些修辭和語法知識成為一個好作家。

3.把內容歸結為一些知識的要點

一篇課文,要記住主題思想、段落大意,然後再問你某幾句話的含義是什麼。這些東西拿給我,我自己真說不清楚。

把語文歸結為知識,問題在什麼地方?

第一,把理解簡單化了。

理解一個文本並不是把這些語法、修辭、段落大意等知識要點拎出來,記住了就算理解了。文本的意義遠遠大於這些知識的總和,意義在這些知識之外,反而被漏掉了。

第二,阻礙了理解。

語文教學往往逼迫學生去找標準答案,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真正理解課文上面。

真正的理解過程是什麼樣子的?

一個人一定是帶著自己的心靈積累去讀任何文本的,這是閱讀不可違背的一個規律。這恰恰是閱讀的一個前提條件,是件好事情。

閱讀理解的過程就是你的心靈積累和文本的意義兩者相互作用的過程,文本的視界和接受者的視界發生了融合。

一個好的閱讀是閱讀者的心靈積累和文本的意義在進行熱烈有效的對話,這才是好的理解。

讀“閒書”真的有用嗎?

我相信一個好的文本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它可以讓一代一代人不斷重新理解,這才是好文本。

自然的閱讀狀態就是一個好文章你讀了以後高興,讀進去了,調動了很多你自己的感受。我們應該讓孩子們享受這樣的自然閱讀過程,不要用那些知識點去敗壞他們的閱讀興趣。

- END -

PS: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不錯,歡迎留言,轉發,收藏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