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強行找原因為什麼還不如不找原因?

讀書 宇宙 地球 職場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018-12-16

公雞打鳴後太陽升起了,所以太陽升起的原因是公雞打鳴;我一直努力工作反而沒有另一個一般努力工作的同事賺的多,所以賺錢少的原因是工作努力;晚上寫的稿子閱讀量大,所以我這個人比較適合晚上寫稿子。對以上事件的解讀就屬於強行找原因的範疇。

在工作中,強行找原因為什麼還不如不找原因?

錯誤歸因的原因主要來源於兩點:一是人性的掌控欲,二是錯誤的邏輯歸因;接下來讓我們分別對它們進行討論。

一、人性的掌控欲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人性的掌控欲,小時候,我們都會參加考試,但考試成績是排名制的。換言之,如果在人們的傳統理解中,前5%才能夠算做是尖子生的話,那麼絕大多數人都是一般的學生。

這個時候想要考好的學生會怎麼做呢,他最大的可能是去找尖子生取經,去加班加點的學習。他會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現狀。也就是說,學生將自己成績不好的原因歸因為自己的學習方法或者自己努力不夠。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或許有這方面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其實是智力因素,雖然每個人都不想承認,但事實就是這麼殘酷。不同人的智力其實和不同人的身高一樣差異顯著,只不過身高是可見的,我們接受了它的差異,而智力是隱形的,很多人往往會忽略它的不同。

難道大多數人都意識不到智力是主要因素嗎?當然可以,但是拒絕承認,這就是掌控欲的影響,任何人都不想面對無能為力的處境,而想讓一切變的可控起來。

如果將成績不好歸結於不努力,方法不對是可以改變的,但是如果歸根於智力就無能為力了。這對於任何人都是很難接受的,因此老師一般會對學習成績欠佳的學生家長說,你的孩子很聰明,但是就是不努力沒有掌握方法。久而久之,網上也會時常看到要是我好好學,我能怎麼怎麼樣的言論,這大概就是一種自我催眠。

另外教育機構以及各種補習班都喜歡“二次開發”智力,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相信智力不是最重要的。但其實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要真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那麼父母努力提升階層是最有效的方式。至於二次開發智力,這是個未證明可行也未證明不可行的事情,不過發聲者不會背叛他們所在的階級,所以教育機構其實也不關心是否能夠“二次開發”,反正錢到手就行。

人性是趨於掌控的,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一件事情是我不能掌控的,那麼我要努力將其解釋為我可以掌控的情況以減少我的恐慌。

這一點的例子太多了,幾乎對於所有無能為力的事情,都有人以此來賺錢。比如增高丸、治療狂犬病、治療晚期癌症、轉運、利用宇宙能量治療聾啞的某個大師等。反正只要把握好人的掌控欲,總有無窮無盡的智商稅可以收。

當然我們也不應該苛責今人,事實上,從古至今,從中到外皆是如此。比如古人無法掌控降水以及糧食產量怎麼辦,祭祀唄。人總會經受困難,生活很痛苦怎麼辦,主與你同在。將不可控想辦法轉變為自以為的可控是一種尋求安全感的常用方法。

二、錯誤的邏輯歸因

如果將人性的掌控欲比作錯誤歸因的第一推動力,那麼錯誤的邏輯則是錯誤歸因的第二推動力。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高估了自己的邏輯能力,一些簡單的小花招就可以欺騙絕大多數的人。我在下方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公雞打鳴導致了太陽升起或者太陽升起導致了公雞打鳴。

對於前者相信大多數人都是不信的,畢竟太陽實際上不是升起,而是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即使世界上沒有了雞這種動物,地球該怎麼轉還是會怎麼轉,不可能發生什麼變化。

但太陽升起導致了公雞打鳴對不對呢?

我們一般會如下思考這件事情,太陽升起來了,公雞看到了太陽或者感受到了陽光,然後進行了打鳴。這是一種歸因,邏輯上沒有什麼錯,比如先輩們通過觀察四季變化總結出了農曆,雖然歸因法因為無法證明“下一次”的特點讓大家吵了幾千年,但大多數情況下是準確的。

敲黑板,以上的公雞例子以及農曆例子都是揭示了相關性而不是因果性,這一點經常被忽略,兩件事情有相關性和兩件事情有因果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說公雞打鳴和太陽升起是相關的,兩者總是伴隨發生,但兩者沒有因果關係。

如果我們讓所有的公雞都消失,太陽照樣會升起,反之,如果我們將這隻雞空運到太陽不上升的地區(極晝或者極夜),那麼它該打鳴還是要打鳴的,研究表明公雞打鳴其實是一種類似生物鐘的機制,所以擾亂生物鐘後它還會打鳴,但和太陽升起就不一定同時了。

如果一個人想要通過控制公雞來控制太陽顯然是十分搞笑的,因為兩者沒有因果性。但在現實中,我們卻經常有妄圖通過有相關性的事情,甚至連相關性都沒有的事情來控制另一件事情的行為。

比如一個作者發現自己每次熬夜寫好並提交的稿件總是比上午寫好並提交的稿件閱讀量高,於是他總結出了一個規律,晚上有利於寫稿,這個歸因就有很大可能是錯誤的。

為什麼會錯誤呢?

原因是這樣的,他白天寫和晚上寫的效率沒有差別,至於會出現晚上寫稿的閱讀量高是因為他晚上熬夜後提交的稿件編輯在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就可以看到,然後該稿件早上會被髮布出來;而上午寫好並提交的稿件則是下午才能夠發佈出來。喜歡上午閱讀的人比喜歡下午閱讀的人多,因此他產生了我晚上寫稿更加厲害的錯覺。

如果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麼晚上利於寫稿這個原因反而會將自己代入歧途,他可能會特意晚上去寫稿,最終一無所獲。

再來談談引言部分提到的例子,我一直努力工作反而沒有另一個一般努力工作的同事賺的多,所以賺錢少的原因是工作努力。

這依然是錯誤分析的結果,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分析時信息不夠。比如對方可能出身名校,對方也許不努力產生的價值都比我產生的價值多,對方可能是集團老總的兒子,下一任繼承人等等。

如果我們知道上述信息就不會得到賺錢少的原因是工作努力了。不過可惜的是,在工作歸因中,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信息不足的。

依然以寫文章為例,我第一天寫了篇文章是講產品相關的,然後閱讀量不好,我相信這肯定是個意外,然後堅持了一個月,發現閱讀量依然很可憐。後來我只好去寫運營相關文章了,寫了幾篇之後,逐漸有了起色,所有的稿件閱讀量都上去了。於是我開心的宣佈:果然還是要寫運營相關啊,產品相關的文章沒有人看。

這個結論其實也很可能是錯的,因為閱讀量的上升很有可能是最近進入了招聘季,全網站閱讀量都上升了,無論產品還是運營類文章,閱讀量均有提升。還有可能是最近互聯網薪資又一次亮瞎了大家的眼,然後本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理念,全網站受到的關注增加了。

但如果我們不知道招聘季以及薪資的事情,就很難想到那些方面,最終導致錯誤歸因。

三、總結: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人性的掌控欲讓我們不想遇見脫離自己控制的事情,對於所有的問題總想找出一個可以把控的原因。而錯誤的邏輯歸因則讓我們在找原因時誤入歧途,掌控欲和錯誤歸因就像兩個惡魔一樣一個挖坑一個埋,成功讓找原因的人掉進坑裡還死活爬不出來。

那麼是否有辦法避免以上兩點的干擾找到正確的原因呢,答案是可以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但確保正確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否則我明天就去創業了,還寫什麼文章。

掌控欲來源於人性,要想不被它干擾就得承認很多事情我們是無能為力的,承認有的東西確實是“運氣”不好,不要一犯錯就強行找原因,然後寫5000字的總結報告把自己感動的一塌糊塗以為下一次就能逆天了。

錯誤歸因則來源於信息不足以及主觀判斷,信息不足的問題是無法避免的,即使是專業的投資者也無法預測股票走向,這就是信息不足導致的。瞭解的信息越多對結果預測正確的概率就越大,但永遠也不會達到100%,畢竟還有薛定諤的貓呢。

對於歸因這件事情,胡適先生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就是最好的指導方針。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該對所遇見事件進行多種可能的原因分析,然後再通過更多的信息來逐漸排除不合理的原因,這樣最有可能得到正確的原因。

至於數據不夠時該怎麼辦,當然是強行找原因還不如不找原因了,切莫用努力來感動自己,如果方向是錯的,什麼都不幹才就是乾的最多了。

本文由 @馬璐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