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讀書 不完美媽媽 蜘蛛 螞蟻 CERA播種閱讀 2019-09-15
"

Picture Walk是美國老師在讀繪本前,常常會用到的方法。在閱讀前,將圖片走一遍,看看故事可能發生了什麼。孩子通過思考和預測,激發背景知識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同時還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給孩子讀書前的必修課,僅僅需要5分鐘,孩子將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為什麼要激發背景知識?

對於“閱讀教學”的認識,我也在不斷的嘗試中前進。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恨不得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新的閱讀技巧,可能是如何在閱讀中做預測,也可能是如何來猜測單詞的意思,直到我看到這樣一堂課...

學區經常組織老師們去別的學區參觀培訓,這一堂課讓我記憶猶新:這是一個二年級老師課堂,老師和學生們正打算讀一本關於《Spider》蜘蛛的虛幻類的讀物。在閱讀前,老師先來給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關於蜘蛛,你知道什麼呢?

這是一個啟發思考、激發背景知識的過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分享,“我知道它們爬的很快”,“它們吃蟲子”,“我知道有的蝙蝠身上有很多毛”。小朋友在分享的過程中,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孩子總是喜歡向大人顯示自己知道的很多。


"

Picture Walk是美國老師在讀繪本前,常常會用到的方法。在閱讀前,將圖片走一遍,看看故事可能發生了什麼。孩子通過思考和預測,激發背景知識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同時還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給孩子讀書前的必修課,僅僅需要5分鐘,孩子將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為什麼要激發背景知識?

對於“閱讀教學”的認識,我也在不斷的嘗試中前進。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恨不得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新的閱讀技巧,可能是如何在閱讀中做預測,也可能是如何來猜測單詞的意思,直到我看到這樣一堂課...

學區經常組織老師們去別的學區參觀培訓,這一堂課讓我記憶猶新:這是一個二年級老師課堂,老師和學生們正打算讀一本關於《Spider》蜘蛛的虛幻類的讀物。在閱讀前,老師先來給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關於蜘蛛,你知道什麼呢?

這是一個啟發思考、激發背景知識的過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分享,“我知道它們爬的很快”,“它們吃蟲子”,“我知道有的蝙蝠身上有很多毛”。小朋友在分享的過程中,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孩子總是喜歡向大人顯示自己知道的很多。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還沒等所有的學生分享完,老師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大家對於蜘蛛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還有哪些不瞭解的地方你想要通過閱讀來獲得呢?我從孩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個個閃爍的想法:“我想要知道蜘蛛都生活在哪裡?”,“我想要知道蜘蛛是如何吐絲的,那些絲是什麼做的?” 還有的說“我想要知道蜘蛛是什麼顏色的,喜歡吃什麼?”

小朋友們的想法總是讓老師出其不意,接下來老師說:“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問題看看在書中能不能找到答案”。這時,閱讀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生在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過程中,也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堂課當時對我的觸動很大,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總是著急的給學生灌輸閱讀中的技巧,卻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閱讀前的鋪墊。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慣性的教學方式,在閱讀前,讓孩子多多思考,激發他們的背景知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激發背景知識的招式

閱讀前,如何激發孩子的背景知識呢?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親身實踐之後,覺得很實用的好方法:

1

視覺圖

之前跟大家介紹的教學海報和思維導圖,都是視覺圖的一種,視覺提示Visual Maps, 是美國老師上課常常用到的工具,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將自己的思緒清晰化、具體化。

比如,在閱讀前,我開始使用一款視覺工具叫做KWL Chart:


"

Picture Walk是美國老師在讀繪本前,常常會用到的方法。在閱讀前,將圖片走一遍,看看故事可能發生了什麼。孩子通過思考和預測,激發背景知識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同時還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給孩子讀書前的必修課,僅僅需要5分鐘,孩子將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為什麼要激發背景知識?

對於“閱讀教學”的認識,我也在不斷的嘗試中前進。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恨不得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新的閱讀技巧,可能是如何在閱讀中做預測,也可能是如何來猜測單詞的意思,直到我看到這樣一堂課...

學區經常組織老師們去別的學區參觀培訓,這一堂課讓我記憶猶新:這是一個二年級老師課堂,老師和學生們正打算讀一本關於《Spider》蜘蛛的虛幻類的讀物。在閱讀前,老師先來給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關於蜘蛛,你知道什麼呢?

這是一個啟發思考、激發背景知識的過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分享,“我知道它們爬的很快”,“它們吃蟲子”,“我知道有的蝙蝠身上有很多毛”。小朋友在分享的過程中,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孩子總是喜歡向大人顯示自己知道的很多。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還沒等所有的學生分享完,老師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大家對於蜘蛛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還有哪些不瞭解的地方你想要通過閱讀來獲得呢?我從孩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個個閃爍的想法:“我想要知道蜘蛛都生活在哪裡?”,“我想要知道蜘蛛是如何吐絲的,那些絲是什麼做的?” 還有的說“我想要知道蜘蛛是什麼顏色的,喜歡吃什麼?”

小朋友們的想法總是讓老師出其不意,接下來老師說:“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問題看看在書中能不能找到答案”。這時,閱讀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生在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過程中,也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堂課當時對我的觸動很大,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總是著急的給學生灌輸閱讀中的技巧,卻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閱讀前的鋪墊。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慣性的教學方式,在閱讀前,讓孩子多多思考,激發他們的背景知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激發背景知識的招式

閱讀前,如何激發孩子的背景知識呢?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親身實踐之後,覺得很實用的好方法:

1

視覺圖

之前跟大家介紹的教學海報和思維導圖,都是視覺圖的一種,視覺提示Visual Maps, 是美國老師上課常常用到的工具,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將自己的思緒清晰化、具體化。

比如,在閱讀前,我開始使用一款視覺工具叫做KWL Chart: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中的三個字母分別代表:

K: What you already know about the topic, 關於主題已經知道的事情;

W: What you want to kno, 想要通過閱讀獲取的東西;

L: What you have learnt, 通過閱讀你學到了什麼;

這樣一來,在閱讀前,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來討論K和W,已經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然後讀完書,再來討論學到了什麼。


"

Picture Walk是美國老師在讀繪本前,常常會用到的方法。在閱讀前,將圖片走一遍,看看故事可能發生了什麼。孩子通過思考和預測,激發背景知識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同時還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給孩子讀書前的必修課,僅僅需要5分鐘,孩子將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為什麼要激發背景知識?

對於“閱讀教學”的認識,我也在不斷的嘗試中前進。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恨不得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新的閱讀技巧,可能是如何在閱讀中做預測,也可能是如何來猜測單詞的意思,直到我看到這樣一堂課...

學區經常組織老師們去別的學區參觀培訓,這一堂課讓我記憶猶新:這是一個二年級老師課堂,老師和學生們正打算讀一本關於《Spider》蜘蛛的虛幻類的讀物。在閱讀前,老師先來給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關於蜘蛛,你知道什麼呢?

這是一個啟發思考、激發背景知識的過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分享,“我知道它們爬的很快”,“它們吃蟲子”,“我知道有的蝙蝠身上有很多毛”。小朋友在分享的過程中,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孩子總是喜歡向大人顯示自己知道的很多。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還沒等所有的學生分享完,老師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大家對於蜘蛛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還有哪些不瞭解的地方你想要通過閱讀來獲得呢?我從孩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個個閃爍的想法:“我想要知道蜘蛛都生活在哪裡?”,“我想要知道蜘蛛是如何吐絲的,那些絲是什麼做的?” 還有的說“我想要知道蜘蛛是什麼顏色的,喜歡吃什麼?”

小朋友們的想法總是讓老師出其不意,接下來老師說:“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問題看看在書中能不能找到答案”。這時,閱讀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生在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過程中,也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堂課當時對我的觸動很大,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總是著急的給學生灌輸閱讀中的技巧,卻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閱讀前的鋪墊。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慣性的教學方式,在閱讀前,讓孩子多多思考,激發他們的背景知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激發背景知識的招式

閱讀前,如何激發孩子的背景知識呢?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親身實踐之後,覺得很實用的好方法:

1

視覺圖

之前跟大家介紹的教學海報和思維導圖,都是視覺圖的一種,視覺提示Visual Maps, 是美國老師上課常常用到的工具,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將自己的思緒清晰化、具體化。

比如,在閱讀前,我開始使用一款視覺工具叫做KWL Chart: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中的三個字母分別代表:

K: What you already know about the topic, 關於主題已經知道的事情;

W: What you want to kno, 想要通過閱讀獲取的東西;

L: What you have learnt, 通過閱讀你學到了什麼;

這樣一來,在閱讀前,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來討論K和W,已經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然後讀完書,再來討論學到了什麼。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 chart看起來多少有些古板,有位美國老師加入了自己的創意。比如在閱讀一本關於《螞蟻Ant》的書時,老師先畫了一隻大大的螞蟻,然後將KWL的三要素標記在螞蟻身上,KWL Chart變得活靈活現:


"

Picture Walk是美國老師在讀繪本前,常常會用到的方法。在閱讀前,將圖片走一遍,看看故事可能發生了什麼。孩子通過思考和預測,激發背景知識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同時還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給孩子讀書前的必修課,僅僅需要5分鐘,孩子將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為什麼要激發背景知識?

對於“閱讀教學”的認識,我也在不斷的嘗試中前進。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恨不得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新的閱讀技巧,可能是如何在閱讀中做預測,也可能是如何來猜測單詞的意思,直到我看到這樣一堂課...

學區經常組織老師們去別的學區參觀培訓,這一堂課讓我記憶猶新:這是一個二年級老師課堂,老師和學生們正打算讀一本關於《Spider》蜘蛛的虛幻類的讀物。在閱讀前,老師先來給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關於蜘蛛,你知道什麼呢?

這是一個啟發思考、激發背景知識的過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分享,“我知道它們爬的很快”,“它們吃蟲子”,“我知道有的蝙蝠身上有很多毛”。小朋友在分享的過程中,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孩子總是喜歡向大人顯示自己知道的很多。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還沒等所有的學生分享完,老師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大家對於蜘蛛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還有哪些不瞭解的地方你想要通過閱讀來獲得呢?我從孩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個個閃爍的想法:“我想要知道蜘蛛都生活在哪裡?”,“我想要知道蜘蛛是如何吐絲的,那些絲是什麼做的?” 還有的說“我想要知道蜘蛛是什麼顏色的,喜歡吃什麼?”

小朋友們的想法總是讓老師出其不意,接下來老師說:“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問題看看在書中能不能找到答案”。這時,閱讀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生在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過程中,也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堂課當時對我的觸動很大,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總是著急的給學生灌輸閱讀中的技巧,卻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閱讀前的鋪墊。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慣性的教學方式,在閱讀前,讓孩子多多思考,激發他們的背景知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激發背景知識的招式

閱讀前,如何激發孩子的背景知識呢?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親身實踐之後,覺得很實用的好方法:

1

視覺圖

之前跟大家介紹的教學海報和思維導圖,都是視覺圖的一種,視覺提示Visual Maps, 是美國老師上課常常用到的工具,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將自己的思緒清晰化、具體化。

比如,在閱讀前,我開始使用一款視覺工具叫做KWL Chart: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中的三個字母分別代表:

K: What you already know about the topic, 關於主題已經知道的事情;

W: What you want to kno, 想要通過閱讀獲取的東西;

L: What you have learnt, 通過閱讀你學到了什麼;

這樣一來,在閱讀前,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來討論K和W,已經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然後讀完書,再來討論學到了什麼。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 chart看起來多少有些古板,有位美國老師加入了自己的創意。比如在閱讀一本關於《螞蟻Ant》的書時,老師先畫了一隻大大的螞蟻,然後將KWL的三要素標記在螞蟻身上,KWL Chart變得活靈活現: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毋庸置疑,KWL Chart可以幫助學生來激發自己的背景知識,增加閱讀的興趣,但有人卻提出:學生的背景知識一定正確嗎?如果不正確或不準確,如何來校正 呢?

於是,又有老師們開始熱衷於這種Schema Map,它是KWL Chart的一種延伸,與KWL Chart不同的是,Schema Map加入了一項:Misconception,也就是誤解的部分。


"

Picture Walk是美國老師在讀繪本前,常常會用到的方法。在閱讀前,將圖片走一遍,看看故事可能發生了什麼。孩子通過思考和預測,激發背景知識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同時還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給孩子讀書前的必修課,僅僅需要5分鐘,孩子將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為什麼要激發背景知識?

對於“閱讀教學”的認識,我也在不斷的嘗試中前進。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恨不得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新的閱讀技巧,可能是如何在閱讀中做預測,也可能是如何來猜測單詞的意思,直到我看到這樣一堂課...

學區經常組織老師們去別的學區參觀培訓,這一堂課讓我記憶猶新:這是一個二年級老師課堂,老師和學生們正打算讀一本關於《Spider》蜘蛛的虛幻類的讀物。在閱讀前,老師先來給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關於蜘蛛,你知道什麼呢?

這是一個啟發思考、激發背景知識的過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分享,“我知道它們爬的很快”,“它們吃蟲子”,“我知道有的蝙蝠身上有很多毛”。小朋友在分享的過程中,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孩子總是喜歡向大人顯示自己知道的很多。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還沒等所有的學生分享完,老師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大家對於蜘蛛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還有哪些不瞭解的地方你想要通過閱讀來獲得呢?我從孩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個個閃爍的想法:“我想要知道蜘蛛都生活在哪裡?”,“我想要知道蜘蛛是如何吐絲的,那些絲是什麼做的?” 還有的說“我想要知道蜘蛛是什麼顏色的,喜歡吃什麼?”

小朋友們的想法總是讓老師出其不意,接下來老師說:“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問題看看在書中能不能找到答案”。這時,閱讀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生在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過程中,也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堂課當時對我的觸動很大,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總是著急的給學生灌輸閱讀中的技巧,卻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閱讀前的鋪墊。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慣性的教學方式,在閱讀前,讓孩子多多思考,激發他們的背景知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激發背景知識的招式

閱讀前,如何激發孩子的背景知識呢?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親身實踐之後,覺得很實用的好方法:

1

視覺圖

之前跟大家介紹的教學海報和思維導圖,都是視覺圖的一種,視覺提示Visual Maps, 是美國老師上課常常用到的工具,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將自己的思緒清晰化、具體化。

比如,在閱讀前,我開始使用一款視覺工具叫做KWL Chart: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中的三個字母分別代表:

K: What you already know about the topic, 關於主題已經知道的事情;

W: What you want to kno, 想要通過閱讀獲取的東西;

L: What you have learnt, 通過閱讀你學到了什麼;

這樣一來,在閱讀前,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來討論K和W,已經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然後讀完書,再來討論學到了什麼。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 chart看起來多少有些古板,有位美國老師加入了自己的創意。比如在閱讀一本關於《螞蟻Ant》的書時,老師先畫了一隻大大的螞蟻,然後將KWL的三要素標記在螞蟻身上,KWL Chart變得活靈活現: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毋庸置疑,KWL Chart可以幫助學生來激發自己的背景知識,增加閱讀的興趣,但有人卻提出:學生的背景知識一定正確嗎?如果不正確或不準確,如何來校正 呢?

於是,又有老師們開始熱衷於這種Schema Map,它是KWL Chart的一種延伸,與KWL Chart不同的是,Schema Map加入了一項:Misconception,也就是誤解的部分。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比如在學習“天氣”的科學課上,老師使用Schema Map讓學生激發已有的知識,然後學習新知,最後,學生們還要一起討論關於“已有知識”有哪些偏差,以及如何更新已有的知識。


"

Picture Walk是美國老師在讀繪本前,常常會用到的方法。在閱讀前,將圖片走一遍,看看故事可能發生了什麼。孩子通過思考和預測,激發背景知識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同時還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給孩子讀書前的必修課,僅僅需要5分鐘,孩子將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為什麼要激發背景知識?

對於“閱讀教學”的認識,我也在不斷的嘗試中前進。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恨不得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新的閱讀技巧,可能是如何在閱讀中做預測,也可能是如何來猜測單詞的意思,直到我看到這樣一堂課...

學區經常組織老師們去別的學區參觀培訓,這一堂課讓我記憶猶新:這是一個二年級老師課堂,老師和學生們正打算讀一本關於《Spider》蜘蛛的虛幻類的讀物。在閱讀前,老師先來給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關於蜘蛛,你知道什麼呢?

這是一個啟發思考、激發背景知識的過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分享,“我知道它們爬的很快”,“它們吃蟲子”,“我知道有的蝙蝠身上有很多毛”。小朋友在分享的過程中,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孩子總是喜歡向大人顯示自己知道的很多。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還沒等所有的學生分享完,老師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大家對於蜘蛛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還有哪些不瞭解的地方你想要通過閱讀來獲得呢?我從孩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個個閃爍的想法:“我想要知道蜘蛛都生活在哪裡?”,“我想要知道蜘蛛是如何吐絲的,那些絲是什麼做的?” 還有的說“我想要知道蜘蛛是什麼顏色的,喜歡吃什麼?”

小朋友們的想法總是讓老師出其不意,接下來老師說:“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問題看看在書中能不能找到答案”。這時,閱讀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生在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過程中,也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堂課當時對我的觸動很大,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總是著急的給學生灌輸閱讀中的技巧,卻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閱讀前的鋪墊。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慣性的教學方式,在閱讀前,讓孩子多多思考,激發他們的背景知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激發背景知識的招式

閱讀前,如何激發孩子的背景知識呢?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親身實踐之後,覺得很實用的好方法:

1

視覺圖

之前跟大家介紹的教學海報和思維導圖,都是視覺圖的一種,視覺提示Visual Maps, 是美國老師上課常常用到的工具,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將自己的思緒清晰化、具體化。

比如,在閱讀前,我開始使用一款視覺工具叫做KWL Chart: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中的三個字母分別代表:

K: What you already know about the topic, 關於主題已經知道的事情;

W: What you want to kno, 想要通過閱讀獲取的東西;

L: What you have learnt, 通過閱讀你學到了什麼;

這樣一來,在閱讀前,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來討論K和W,已經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然後讀完書,再來討論學到了什麼。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 chart看起來多少有些古板,有位美國老師加入了自己的創意。比如在閱讀一本關於《螞蟻Ant》的書時,老師先畫了一隻大大的螞蟻,然後將KWL的三要素標記在螞蟻身上,KWL Chart變得活靈活現: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毋庸置疑,KWL Chart可以幫助學生來激發自己的背景知識,增加閱讀的興趣,但有人卻提出:學生的背景知識一定正確嗎?如果不正確或不準確,如何來校正 呢?

於是,又有老師們開始熱衷於這種Schema Map,它是KWL Chart的一種延伸,與KWL Chart不同的是,Schema Map加入了一項:Misconception,也就是誤解的部分。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比如在學習“天氣”的科學課上,老師使用Schema Map讓學生激發已有的知識,然後學習新知,最後,學生們還要一起討論關於“已有知識”有哪些偏差,以及如何更新已有的知識。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這是一個知識自省的過程,而這項能力會讓孩子們受益終身。因為面對現代社會紛繁複雜的知識,我們總是在不斷的總結和調整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

2

瀏覽圖片

Picture Walk 是繪本閱讀的預熱,也是能迅速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方法。比如拿這本《Peppa's School Day》為例,當老師打開圖片到這一頁的時候:


"

Picture Walk是美國老師在讀繪本前,常常會用到的方法。在閱讀前,將圖片走一遍,看看故事可能發生了什麼。孩子通過思考和預測,激發背景知識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同時還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給孩子讀書前的必修課,僅僅需要5分鐘,孩子將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為什麼要激發背景知識?

對於“閱讀教學”的認識,我也在不斷的嘗試中前進。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恨不得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新的閱讀技巧,可能是如何在閱讀中做預測,也可能是如何來猜測單詞的意思,直到我看到這樣一堂課...

學區經常組織老師們去別的學區參觀培訓,這一堂課讓我記憶猶新:這是一個二年級老師課堂,老師和學生們正打算讀一本關於《Spider》蜘蛛的虛幻類的讀物。在閱讀前,老師先來給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關於蜘蛛,你知道什麼呢?

這是一個啟發思考、激發背景知識的過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分享,“我知道它們爬的很快”,“它們吃蟲子”,“我知道有的蝙蝠身上有很多毛”。小朋友在分享的過程中,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孩子總是喜歡向大人顯示自己知道的很多。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還沒等所有的學生分享完,老師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大家對於蜘蛛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還有哪些不瞭解的地方你想要通過閱讀來獲得呢?我從孩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個個閃爍的想法:“我想要知道蜘蛛都生活在哪裡?”,“我想要知道蜘蛛是如何吐絲的,那些絲是什麼做的?” 還有的說“我想要知道蜘蛛是什麼顏色的,喜歡吃什麼?”

小朋友們的想法總是讓老師出其不意,接下來老師說:“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問題看看在書中能不能找到答案”。這時,閱讀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生在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過程中,也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堂課當時對我的觸動很大,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總是著急的給學生灌輸閱讀中的技巧,卻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閱讀前的鋪墊。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慣性的教學方式,在閱讀前,讓孩子多多思考,激發他們的背景知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激發背景知識的招式

閱讀前,如何激發孩子的背景知識呢?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親身實踐之後,覺得很實用的好方法:

1

視覺圖

之前跟大家介紹的教學海報和思維導圖,都是視覺圖的一種,視覺提示Visual Maps, 是美國老師上課常常用到的工具,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將自己的思緒清晰化、具體化。

比如,在閱讀前,我開始使用一款視覺工具叫做KWL Chart: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中的三個字母分別代表:

K: What you already know about the topic, 關於主題已經知道的事情;

W: What you want to kno, 想要通過閱讀獲取的東西;

L: What you have learnt, 通過閱讀你學到了什麼;

這樣一來,在閱讀前,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來討論K和W,已經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然後讀完書,再來討論學到了什麼。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 chart看起來多少有些古板,有位美國老師加入了自己的創意。比如在閱讀一本關於《螞蟻Ant》的書時,老師先畫了一隻大大的螞蟻,然後將KWL的三要素標記在螞蟻身上,KWL Chart變得活靈活現: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毋庸置疑,KWL Chart可以幫助學生來激發自己的背景知識,增加閱讀的興趣,但有人卻提出:學生的背景知識一定正確嗎?如果不正確或不準確,如何來校正 呢?

於是,又有老師們開始熱衷於這種Schema Map,它是KWL Chart的一種延伸,與KWL Chart不同的是,Schema Map加入了一項:Misconception,也就是誤解的部分。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比如在學習“天氣”的科學課上,老師使用Schema Map讓學生激發已有的知識,然後學習新知,最後,學生們還要一起討論關於“已有知識”有哪些偏差,以及如何更新已有的知識。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這是一個知識自省的過程,而這項能力會讓孩子們受益終身。因為面對現代社會紛繁複雜的知識,我們總是在不斷的總結和調整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

2

瀏覽圖片

Picture Walk 是繪本閱讀的預熱,也是能迅速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方法。比如拿這本《Peppa's School Day》為例,當老師打開圖片到這一頁的時候: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很多孩子能馬上建立聯繫,“我們在課堂上也玩過這個!” 這時老師就可以調動孩子的背景知識,“你們玩的堆積木和Peppa Pig有什麼不同?”“想一想他們為什麼要玩堆積木呢?”,這兩個問題一提出,既激發了背景知識,也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小朋友立即特別燃,恨不得馬上閱讀來找答案。

3

建立聯繫

大人在閱讀時,常常會和書中的內容產生共鳴,可能這個橋段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經歷,又或者一本書中的人物讓我想到了另外一本書的人物,這些都是與自己的已有知識建立聯繫的過程。

所以在閱讀中,建立聯繫也是激發背景知識的一個有效方法,就像上面介紹的堆積木,就是書本與生活經歷的的聯繫,我們叫它Text to Self Connection


"

Picture Walk是美國老師在讀繪本前,常常會用到的方法。在閱讀前,將圖片走一遍,看看故事可能發生了什麼。孩子通過思考和預測,激發背景知識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同時還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給孩子讀書前的必修課,僅僅需要5分鐘,孩子將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為什麼要激發背景知識?

對於“閱讀教學”的認識,我也在不斷的嘗試中前進。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恨不得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新的閱讀技巧,可能是如何在閱讀中做預測,也可能是如何來猜測單詞的意思,直到我看到這樣一堂課...

學區經常組織老師們去別的學區參觀培訓,這一堂課讓我記憶猶新:這是一個二年級老師課堂,老師和學生們正打算讀一本關於《Spider》蜘蛛的虛幻類的讀物。在閱讀前,老師先來給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關於蜘蛛,你知道什麼呢?

這是一個啟發思考、激發背景知識的過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分享,“我知道它們爬的很快”,“它們吃蟲子”,“我知道有的蝙蝠身上有很多毛”。小朋友在分享的過程中,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孩子總是喜歡向大人顯示自己知道的很多。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還沒等所有的學生分享完,老師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大家對於蜘蛛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還有哪些不瞭解的地方你想要通過閱讀來獲得呢?我從孩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個個閃爍的想法:“我想要知道蜘蛛都生活在哪裡?”,“我想要知道蜘蛛是如何吐絲的,那些絲是什麼做的?” 還有的說“我想要知道蜘蛛是什麼顏色的,喜歡吃什麼?”

小朋友們的想法總是讓老師出其不意,接下來老師說:“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問題看看在書中能不能找到答案”。這時,閱讀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生在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過程中,也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堂課當時對我的觸動很大,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總是著急的給學生灌輸閱讀中的技巧,卻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閱讀前的鋪墊。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慣性的教學方式,在閱讀前,讓孩子多多思考,激發他們的背景知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激發背景知識的招式

閱讀前,如何激發孩子的背景知識呢?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親身實踐之後,覺得很實用的好方法:

1

視覺圖

之前跟大家介紹的教學海報和思維導圖,都是視覺圖的一種,視覺提示Visual Maps, 是美國老師上課常常用到的工具,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將自己的思緒清晰化、具體化。

比如,在閱讀前,我開始使用一款視覺工具叫做KWL Chart: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中的三個字母分別代表:

K: What you already know about the topic, 關於主題已經知道的事情;

W: What you want to kno, 想要通過閱讀獲取的東西;

L: What you have learnt, 通過閱讀你學到了什麼;

這樣一來,在閱讀前,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來討論K和W,已經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然後讀完書,再來討論學到了什麼。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 chart看起來多少有些古板,有位美國老師加入了自己的創意。比如在閱讀一本關於《螞蟻Ant》的書時,老師先畫了一隻大大的螞蟻,然後將KWL的三要素標記在螞蟻身上,KWL Chart變得活靈活現: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毋庸置疑,KWL Chart可以幫助學生來激發自己的背景知識,增加閱讀的興趣,但有人卻提出:學生的背景知識一定正確嗎?如果不正確或不準確,如何來校正 呢?

於是,又有老師們開始熱衷於這種Schema Map,它是KWL Chart的一種延伸,與KWL Chart不同的是,Schema Map加入了一項:Misconception,也就是誤解的部分。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比如在學習“天氣”的科學課上,老師使用Schema Map讓學生激發已有的知識,然後學習新知,最後,學生們還要一起討論關於“已有知識”有哪些偏差,以及如何更新已有的知識。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這是一個知識自省的過程,而這項能力會讓孩子們受益終身。因為面對現代社會紛繁複雜的知識,我們總是在不斷的總結和調整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

2

瀏覽圖片

Picture Walk 是繪本閱讀的預熱,也是能迅速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方法。比如拿這本《Peppa's School Day》為例,當老師打開圖片到這一頁的時候: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很多孩子能馬上建立聯繫,“我們在課堂上也玩過這個!” 這時老師就可以調動孩子的背景知識,“你們玩的堆積木和Peppa Pig有什麼不同?”“想一想他們為什麼要玩堆積木呢?”,這兩個問題一提出,既激發了背景知識,也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小朋友立即特別燃,恨不得馬上閱讀來找答案。

3

建立聯繫

大人在閱讀時,常常會和書中的內容產生共鳴,可能這個橋段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經歷,又或者一本書中的人物讓我想到了另外一本書的人物,這些都是與自己的已有知識建立聯繫的過程。

所以在閱讀中,建立聯繫也是激發背景知識的一個有效方法,就像上面介紹的堆積木,就是書本與生活經歷的的聯繫,我們叫它Text to Self Connection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那麼關於閱讀中的聯繫,還有哪些不同的種類的呢?

Text to Text 文本間的聯繫:


"

Picture Walk是美國老師在讀繪本前,常常會用到的方法。在閱讀前,將圖片走一遍,看看故事可能發生了什麼。孩子通過思考和預測,激發背景知識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同時還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給孩子讀書前的必修課,僅僅需要5分鐘,孩子將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為什麼要激發背景知識?

對於“閱讀教學”的認識,我也在不斷的嘗試中前進。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恨不得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新的閱讀技巧,可能是如何在閱讀中做預測,也可能是如何來猜測單詞的意思,直到我看到這樣一堂課...

學區經常組織老師們去別的學區參觀培訓,這一堂課讓我記憶猶新:這是一個二年級老師課堂,老師和學生們正打算讀一本關於《Spider》蜘蛛的虛幻類的讀物。在閱讀前,老師先來給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關於蜘蛛,你知道什麼呢?

這是一個啟發思考、激發背景知識的過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分享,“我知道它們爬的很快”,“它們吃蟲子”,“我知道有的蝙蝠身上有很多毛”。小朋友在分享的過程中,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孩子總是喜歡向大人顯示自己知道的很多。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還沒等所有的學生分享完,老師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大家對於蜘蛛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還有哪些不瞭解的地方你想要通過閱讀來獲得呢?我從孩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個個閃爍的想法:“我想要知道蜘蛛都生活在哪裡?”,“我想要知道蜘蛛是如何吐絲的,那些絲是什麼做的?” 還有的說“我想要知道蜘蛛是什麼顏色的,喜歡吃什麼?”

小朋友們的想法總是讓老師出其不意,接下來老師說:“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問題看看在書中能不能找到答案”。這時,閱讀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生在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過程中,也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堂課當時對我的觸動很大,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總是著急的給學生灌輸閱讀中的技巧,卻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閱讀前的鋪墊。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慣性的教學方式,在閱讀前,讓孩子多多思考,激發他們的背景知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激發背景知識的招式

閱讀前,如何激發孩子的背景知識呢?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親身實踐之後,覺得很實用的好方法:

1

視覺圖

之前跟大家介紹的教學海報和思維導圖,都是視覺圖的一種,視覺提示Visual Maps, 是美國老師上課常常用到的工具,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將自己的思緒清晰化、具體化。

比如,在閱讀前,我開始使用一款視覺工具叫做KWL Chart: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中的三個字母分別代表:

K: What you already know about the topic, 關於主題已經知道的事情;

W: What you want to kno, 想要通過閱讀獲取的東西;

L: What you have learnt, 通過閱讀你學到了什麼;

這樣一來,在閱讀前,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來討論K和W,已經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然後讀完書,再來討論學到了什麼。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 chart看起來多少有些古板,有位美國老師加入了自己的創意。比如在閱讀一本關於《螞蟻Ant》的書時,老師先畫了一隻大大的螞蟻,然後將KWL的三要素標記在螞蟻身上,KWL Chart變得活靈活現: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毋庸置疑,KWL Chart可以幫助學生來激發自己的背景知識,增加閱讀的興趣,但有人卻提出:學生的背景知識一定正確嗎?如果不正確或不準確,如何來校正 呢?

於是,又有老師們開始熱衷於這種Schema Map,它是KWL Chart的一種延伸,與KWL Chart不同的是,Schema Map加入了一項:Misconception,也就是誤解的部分。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比如在學習“天氣”的科學課上,老師使用Schema Map讓學生激發已有的知識,然後學習新知,最後,學生們還要一起討論關於“已有知識”有哪些偏差,以及如何更新已有的知識。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這是一個知識自省的過程,而這項能力會讓孩子們受益終身。因為面對現代社會紛繁複雜的知識,我們總是在不斷的總結和調整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

2

瀏覽圖片

Picture Walk 是繪本閱讀的預熱,也是能迅速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方法。比如拿這本《Peppa's School Day》為例,當老師打開圖片到這一頁的時候: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很多孩子能馬上建立聯繫,“我們在課堂上也玩過這個!” 這時老師就可以調動孩子的背景知識,“你們玩的堆積木和Peppa Pig有什麼不同?”“想一想他們為什麼要玩堆積木呢?”,這兩個問題一提出,既激發了背景知識,也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小朋友立即特別燃,恨不得馬上閱讀來找答案。

3

建立聯繫

大人在閱讀時,常常會和書中的內容產生共鳴,可能這個橋段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經歷,又或者一本書中的人物讓我想到了另外一本書的人物,這些都是與自己的已有知識建立聯繫的過程。

所以在閱讀中,建立聯繫也是激發背景知識的一個有效方法,就像上面介紹的堆積木,就是書本與生活經歷的的聯繫,我們叫它Text to Self Connection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那麼關於閱讀中的聯繫,還有哪些不同的種類的呢?

Text to Text 文本間的聯繫: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這兩本書可能有同樣的主題(比如都是關於螞蟻),相同的主人公,或者相同的作者,那麼這兩本書之間就會有一定的聯繫。比如,在閱讀《Pete the cat I love my white shoes》時,小朋友可能會說:“哦,這本書讓我想到了另外一本Pete the Cat的書”。

為了進一步比較兩本書的不同,我們還可以一起用思維導圖中的雙重氣泡圖,來做一個文本對比的分析:


"

Picture Walk是美國老師在讀繪本前,常常會用到的方法。在閱讀前,將圖片走一遍,看看故事可能發生了什麼。孩子通過思考和預測,激發背景知識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同時還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給孩子讀書前的必修課,僅僅需要5分鐘,孩子將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為什麼要激發背景知識?

對於“閱讀教學”的認識,我也在不斷的嘗試中前進。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恨不得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新的閱讀技巧,可能是如何在閱讀中做預測,也可能是如何來猜測單詞的意思,直到我看到這樣一堂課...

學區經常組織老師們去別的學區參觀培訓,這一堂課讓我記憶猶新:這是一個二年級老師課堂,老師和學生們正打算讀一本關於《Spider》蜘蛛的虛幻類的讀物。在閱讀前,老師先來給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關於蜘蛛,你知道什麼呢?

這是一個啟發思考、激發背景知識的過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分享,“我知道它們爬的很快”,“它們吃蟲子”,“我知道有的蝙蝠身上有很多毛”。小朋友在分享的過程中,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孩子總是喜歡向大人顯示自己知道的很多。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還沒等所有的學生分享完,老師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大家對於蜘蛛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還有哪些不瞭解的地方你想要通過閱讀來獲得呢?我從孩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個個閃爍的想法:“我想要知道蜘蛛都生活在哪裡?”,“我想要知道蜘蛛是如何吐絲的,那些絲是什麼做的?” 還有的說“我想要知道蜘蛛是什麼顏色的,喜歡吃什麼?”

小朋友們的想法總是讓老師出其不意,接下來老師說:“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問題看看在書中能不能找到答案”。這時,閱讀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生在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過程中,也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堂課當時對我的觸動很大,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總是著急的給學生灌輸閱讀中的技巧,卻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閱讀前的鋪墊。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慣性的教學方式,在閱讀前,讓孩子多多思考,激發他們的背景知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激發背景知識的招式

閱讀前,如何激發孩子的背景知識呢?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親身實踐之後,覺得很實用的好方法:

1

視覺圖

之前跟大家介紹的教學海報和思維導圖,都是視覺圖的一種,視覺提示Visual Maps, 是美國老師上課常常用到的工具,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將自己的思緒清晰化、具體化。

比如,在閱讀前,我開始使用一款視覺工具叫做KWL Chart: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中的三個字母分別代表:

K: What you already know about the topic, 關於主題已經知道的事情;

W: What you want to kno, 想要通過閱讀獲取的東西;

L: What you have learnt, 通過閱讀你學到了什麼;

這樣一來,在閱讀前,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來討論K和W,已經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然後讀完書,再來討論學到了什麼。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 chart看起來多少有些古板,有位美國老師加入了自己的創意。比如在閱讀一本關於《螞蟻Ant》的書時,老師先畫了一隻大大的螞蟻,然後將KWL的三要素標記在螞蟻身上,KWL Chart變得活靈活現: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毋庸置疑,KWL Chart可以幫助學生來激發自己的背景知識,增加閱讀的興趣,但有人卻提出:學生的背景知識一定正確嗎?如果不正確或不準確,如何來校正 呢?

於是,又有老師們開始熱衷於這種Schema Map,它是KWL Chart的一種延伸,與KWL Chart不同的是,Schema Map加入了一項:Misconception,也就是誤解的部分。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比如在學習“天氣”的科學課上,老師使用Schema Map讓學生激發已有的知識,然後學習新知,最後,學生們還要一起討論關於“已有知識”有哪些偏差,以及如何更新已有的知識。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這是一個知識自省的過程,而這項能力會讓孩子們受益終身。因為面對現代社會紛繁複雜的知識,我們總是在不斷的總結和調整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

2

瀏覽圖片

Picture Walk 是繪本閱讀的預熱,也是能迅速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方法。比如拿這本《Peppa's School Day》為例,當老師打開圖片到這一頁的時候: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很多孩子能馬上建立聯繫,“我們在課堂上也玩過這個!” 這時老師就可以調動孩子的背景知識,“你們玩的堆積木和Peppa Pig有什麼不同?”“想一想他們為什麼要玩堆積木呢?”,這兩個問題一提出,既激發了背景知識,也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小朋友立即特別燃,恨不得馬上閱讀來找答案。

3

建立聯繫

大人在閱讀時,常常會和書中的內容產生共鳴,可能這個橋段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經歷,又或者一本書中的人物讓我想到了另外一本書的人物,這些都是與自己的已有知識建立聯繫的過程。

所以在閱讀中,建立聯繫也是激發背景知識的一個有效方法,就像上面介紹的堆積木,就是書本與生活經歷的的聯繫,我們叫它Text to Self Connection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那麼關於閱讀中的聯繫,還有哪些不同的種類的呢?

Text to Text 文本間的聯繫: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這兩本書可能有同樣的主題(比如都是關於螞蟻),相同的主人公,或者相同的作者,那麼這兩本書之間就會有一定的聯繫。比如,在閱讀《Pete the cat I love my white shoes》時,小朋友可能會說:“哦,這本書讓我想到了另外一本Pete the Cat的書”。

為了進一步比較兩本書的不同,我們還可以一起用思維導圖中的雙重氣泡圖,來做一個文本對比的分析: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Text to World 文本和世界的聯繫:


"

Picture Walk是美國老師在讀繪本前,常常會用到的方法。在閱讀前,將圖片走一遍,看看故事可能發生了什麼。孩子通過思考和預測,激發背景知識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同時還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給孩子讀書前的必修課,僅僅需要5分鐘,孩子將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為什麼要激發背景知識?

對於“閱讀教學”的認識,我也在不斷的嘗試中前進。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恨不得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新的閱讀技巧,可能是如何在閱讀中做預測,也可能是如何來猜測單詞的意思,直到我看到這樣一堂課...

學區經常組織老師們去別的學區參觀培訓,這一堂課讓我記憶猶新:這是一個二年級老師課堂,老師和學生們正打算讀一本關於《Spider》蜘蛛的虛幻類的讀物。在閱讀前,老師先來給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關於蜘蛛,你知道什麼呢?

這是一個啟發思考、激發背景知識的過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分享,“我知道它們爬的很快”,“它們吃蟲子”,“我知道有的蝙蝠身上有很多毛”。小朋友在分享的過程中,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孩子總是喜歡向大人顯示自己知道的很多。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還沒等所有的學生分享完,老師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大家對於蜘蛛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還有哪些不瞭解的地方你想要通過閱讀來獲得呢?我從孩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個個閃爍的想法:“我想要知道蜘蛛都生活在哪裡?”,“我想要知道蜘蛛是如何吐絲的,那些絲是什麼做的?” 還有的說“我想要知道蜘蛛是什麼顏色的,喜歡吃什麼?”

小朋友們的想法總是讓老師出其不意,接下來老師說:“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問題看看在書中能不能找到答案”。這時,閱讀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生在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過程中,也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堂課當時對我的觸動很大,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總是著急的給學生灌輸閱讀中的技巧,卻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閱讀前的鋪墊。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慣性的教學方式,在閱讀前,讓孩子多多思考,激發他們的背景知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激發背景知識的招式

閱讀前,如何激發孩子的背景知識呢?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親身實踐之後,覺得很實用的好方法:

1

視覺圖

之前跟大家介紹的教學海報和思維導圖,都是視覺圖的一種,視覺提示Visual Maps, 是美國老師上課常常用到的工具,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將自己的思緒清晰化、具體化。

比如,在閱讀前,我開始使用一款視覺工具叫做KWL Chart: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中的三個字母分別代表:

K: What you already know about the topic, 關於主題已經知道的事情;

W: What you want to kno, 想要通過閱讀獲取的東西;

L: What you have learnt, 通過閱讀你學到了什麼;

這樣一來,在閱讀前,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來討論K和W,已經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然後讀完書,再來討論學到了什麼。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 chart看起來多少有些古板,有位美國老師加入了自己的創意。比如在閱讀一本關於《螞蟻Ant》的書時,老師先畫了一隻大大的螞蟻,然後將KWL的三要素標記在螞蟻身上,KWL Chart變得活靈活現: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毋庸置疑,KWL Chart可以幫助學生來激發自己的背景知識,增加閱讀的興趣,但有人卻提出:學生的背景知識一定正確嗎?如果不正確或不準確,如何來校正 呢?

於是,又有老師們開始熱衷於這種Schema Map,它是KWL Chart的一種延伸,與KWL Chart不同的是,Schema Map加入了一項:Misconception,也就是誤解的部分。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比如在學習“天氣”的科學課上,老師使用Schema Map讓學生激發已有的知識,然後學習新知,最後,學生們還要一起討論關於“已有知識”有哪些偏差,以及如何更新已有的知識。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這是一個知識自省的過程,而這項能力會讓孩子們受益終身。因為面對現代社會紛繁複雜的知識,我們總是在不斷的總結和調整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

2

瀏覽圖片

Picture Walk 是繪本閱讀的預熱,也是能迅速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方法。比如拿這本《Peppa's School Day》為例,當老師打開圖片到這一頁的時候: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很多孩子能馬上建立聯繫,“我們在課堂上也玩過這個!” 這時老師就可以調動孩子的背景知識,“你們玩的堆積木和Peppa Pig有什麼不同?”“想一想他們為什麼要玩堆積木呢?”,這兩個問題一提出,既激發了背景知識,也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小朋友立即特別燃,恨不得馬上閱讀來找答案。

3

建立聯繫

大人在閱讀時,常常會和書中的內容產生共鳴,可能這個橋段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經歷,又或者一本書中的人物讓我想到了另外一本書的人物,這些都是與自己的已有知識建立聯繫的過程。

所以在閱讀中,建立聯繫也是激發背景知識的一個有效方法,就像上面介紹的堆積木,就是書本與生活經歷的的聯繫,我們叫它Text to Self Connection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那麼關於閱讀中的聯繫,還有哪些不同的種類的呢?

Text to Text 文本間的聯繫: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這兩本書可能有同樣的主題(比如都是關於螞蟻),相同的主人公,或者相同的作者,那麼這兩本書之間就會有一定的聯繫。比如,在閱讀《Pete the cat I love my white shoes》時,小朋友可能會說:“哦,這本書讓我想到了另外一本Pete the Cat的書”。

為了進一步比較兩本書的不同,我們還可以一起用思維導圖中的雙重氣泡圖,來做一個文本對比的分析: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Text to World 文本和世界的聯繫: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這種聯繫是建立在書本和世界間的,從小我到大我的思考。比如我們讀完一本書後,可以問問孩子:1. 這本書讓你想到現實社會中的哪些問題?2. 故事中發生的事情,和現實世界中的事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同一本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小朋友可以同時建立自己與文本(text to self)、文本與文本(text to text)和文本與世界(text to world)間的聯繫。


"

Picture Walk是美國老師在讀繪本前,常常會用到的方法。在閱讀前,將圖片走一遍,看看故事可能發生了什麼。孩子通過思考和預測,激發背景知識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同時還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給孩子讀書前的必修課,僅僅需要5分鐘,孩子將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為什麼要激發背景知識?

對於“閱讀教學”的認識,我也在不斷的嘗試中前進。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恨不得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新的閱讀技巧,可能是如何在閱讀中做預測,也可能是如何來猜測單詞的意思,直到我看到這樣一堂課...

學區經常組織老師們去別的學區參觀培訓,這一堂課讓我記憶猶新:這是一個二年級老師課堂,老師和學生們正打算讀一本關於《Spider》蜘蛛的虛幻類的讀物。在閱讀前,老師先來給大家拋出了一個問題:關於蜘蛛,你知道什麼呢?

這是一個啟發思考、激發背景知識的過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分享,“我知道它們爬的很快”,“它們吃蟲子”,“我知道有的蝙蝠身上有很多毛”。小朋友在分享的過程中,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孩子總是喜歡向大人顯示自己知道的很多。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還沒等所有的學生分享完,老師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大家對於蜘蛛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還有哪些不瞭解的地方你想要通過閱讀來獲得呢?我從孩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個個閃爍的想法:“我想要知道蜘蛛都生活在哪裡?”,“我想要知道蜘蛛是如何吐絲的,那些絲是什麼做的?” 還有的說“我想要知道蜘蛛是什麼顏色的,喜歡吃什麼?”

小朋友們的想法總是讓老師出其不意,接下來老師說:“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問題看看在書中能不能找到答案”。這時,閱讀變得更加有意義,學生在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過程中,也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堂課當時對我的觸動很大,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總是著急的給學生灌輸閱讀中的技巧,卻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閱讀前的鋪墊。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慣性的教學方式,在閱讀前,讓孩子多多思考,激發他們的背景知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激發背景知識的招式

閱讀前,如何激發孩子的背景知識呢?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親身實踐之後,覺得很實用的好方法:

1

視覺圖

之前跟大家介紹的教學海報和思維導圖,都是視覺圖的一種,視覺提示Visual Maps, 是美國老師上課常常用到的工具,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將自己的思緒清晰化、具體化。

比如,在閱讀前,我開始使用一款視覺工具叫做KWL Chart: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中的三個字母分別代表:

K: What you already know about the topic, 關於主題已經知道的事情;

W: What you want to kno, 想要通過閱讀獲取的東西;

L: What you have learnt, 通過閱讀你學到了什麼;

這樣一來,在閱讀前,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來討論K和W,已經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然後讀完書,再來討論學到了什麼。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KWL chart看起來多少有些古板,有位美國老師加入了自己的創意。比如在閱讀一本關於《螞蟻Ant》的書時,老師先畫了一隻大大的螞蟻,然後將KWL的三要素標記在螞蟻身上,KWL Chart變得活靈活現: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毋庸置疑,KWL Chart可以幫助學生來激發自己的背景知識,增加閱讀的興趣,但有人卻提出:學生的背景知識一定正確嗎?如果不正確或不準確,如何來校正 呢?

於是,又有老師們開始熱衷於這種Schema Map,它是KWL Chart的一種延伸,與KWL Chart不同的是,Schema Map加入了一項:Misconception,也就是誤解的部分。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比如在學習“天氣”的科學課上,老師使用Schema Map讓學生激發已有的知識,然後學習新知,最後,學生們還要一起討論關於“已有知識”有哪些偏差,以及如何更新已有的知識。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這是一個知識自省的過程,而這項能力會讓孩子們受益終身。因為面對現代社會紛繁複雜的知識,我們總是在不斷的總結和調整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

2

瀏覽圖片

Picture Walk 是繪本閱讀的預熱,也是能迅速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方法。比如拿這本《Peppa's School Day》為例,當老師打開圖片到這一頁的時候: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很多孩子能馬上建立聯繫,“我們在課堂上也玩過這個!” 這時老師就可以調動孩子的背景知識,“你們玩的堆積木和Peppa Pig有什麼不同?”“想一想他們為什麼要玩堆積木呢?”,這兩個問題一提出,既激發了背景知識,也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小朋友立即特別燃,恨不得馬上閱讀來找答案。

3

建立聯繫

大人在閱讀時,常常會和書中的內容產生共鳴,可能這個橋段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經歷,又或者一本書中的人物讓我想到了另外一本書的人物,這些都是與自己的已有知識建立聯繫的過程。

所以在閱讀中,建立聯繫也是激發背景知識的一個有效方法,就像上面介紹的堆積木,就是書本與生活經歷的的聯繫,我們叫它Text to Self Connection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那麼關於閱讀中的聯繫,還有哪些不同的種類的呢?

Text to Text 文本間的聯繫: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這兩本書可能有同樣的主題(比如都是關於螞蟻),相同的主人公,或者相同的作者,那麼這兩本書之間就會有一定的聯繫。比如,在閱讀《Pete the cat I love my white shoes》時,小朋友可能會說:“哦,這本書讓我想到了另外一本Pete the Cat的書”。

為了進一步比較兩本書的不同,我們還可以一起用思維導圖中的雙重氣泡圖,來做一個文本對比的分析: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Text to World 文本和世界的聯繫: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這種聯繫是建立在書本和世界間的,從小我到大我的思考。比如我們讀完一本書後,可以問問孩子:1. 這本書讓你想到現實社會中的哪些問題?2. 故事中發生的事情,和現實世界中的事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同一本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小朋友可以同時建立自己與文本(text to self)、文本與文本(text to text)和文本與世界(text to world)間的聯繫。


家長注意了,拿起繪本就給孩子讀?錯!這一步可不能省



在建立聯繫的過程中,小朋友才能真正地思考書本中的內容,交互性越強,對書本的理解越深入。而且這個方法,不僅適用於英文,對於中文閱讀也同樣適用!

內容來源:美國小學的日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