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東盟關係提質升級,是當務之急,也是時代需要'

""中國和東盟關係提質升級,是當務之急,也是時代需要

編者按:

7月31日,中國—東盟外長會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此次會議富有成果,與會各方在經貿、安全、人文等領域達成多個重要共識,中國—東盟合作取得新進展。此前,中國海關總署發佈進出口貿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盟超越美國,躍居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下一步,中國和東盟關係如何真正實現提質升級,進入全方位發展的新階段?如何進一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圍繞這些問題,《中國報道》記者專訪了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

"中國和東盟關係提質升級,是當務之急,也是時代需要

編者按:

7月31日,中國—東盟外長會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此次會議富有成果,與會各方在經貿、安全、人文等領域達成多個重要共識,中國—東盟合作取得新進展。此前,中國海關總署發佈進出口貿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盟超越美國,躍居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下一步,中國和東盟關係如何真正實現提質升級,進入全方位發展的新階段?如何進一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圍繞這些問題,《中國報道》記者專訪了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

中國和東盟關係提質升級,是當務之急,也是時代需要

△ 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

中國報道:中國和東盟之間建立了以政治安全、經貿、人文交流為三大支柱的戰略伙伴關係,這三大支柱相互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許利平: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係到今年進入第16個年頭了,應該說政治安全、經貿和人文三駕馬車是不斷往前推進的。政治安全是基礎,經貿合作是壓艙石,人文交流是夥伴關係發展的助推器。政治安全合作毫無疑問是促進經濟的政治保障,經貿合作毫無疑問會給政治安全合作提供強大動力,人文交流在某種程度上既可以促進政治安全合作更加深入,同時也能夠推動經貿合作更加順暢。所以這三駕馬車應該是相互協調、相互合作、相互促進,共同促進中國和東盟戰略伙伴關係向前發展。

但是15年來,這三駕馬車總體來說,經貿合作亮點突出、政治安全合作平穩,但人文交流是一個短板。所以15年來這三駕馬車發展並不平衡。未來要使這三駕馬車推動戰略伙伴關係向前發展,重要的是這三駕馬車要更加平衡、更加協調。

中國報道:中國和東盟經貿關係要實現進一步發展需要克服哪些障礙?

許利平:第一是政治互信有待進一步深化。因為東盟除了印尼體量比較大以外,其他大部分國家是中小型國家,中小型國家非常擔心中國的產品會侵佔它們的市場,對他們的國內市場是一種威脅。實際上,中國和東盟的貿易合作是互惠的,絕對不是要壟斷他們的市場。所以說還是要加強政治互信。第二是要加強貿易生產的關聯度。中國和東盟的經貿往來雖然互補性很強,但雙方的發展差距也較大,很多產品不一定適銷對路,不一定符合當地的消費者需求,所以這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有很大的關聯度。第三是貿易的便利性有待於進一步加強。目前特別是非貿易、非關稅壁壘還是存在。東盟的一些國家有比較濃厚的民族主義,這和非貿易關稅壁壘有一定關聯度。第四是外在因素,域外大國在雙方之間的攪局,人為地對中國和東盟貿易設置一些障礙。這毫無疑問會對中國和東盟造成一定的負面作用。

中國報道:中國和東盟關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談判爭取在今年底談成,如果達成了,會給中國和東盟的經濟發展帶來什麼影響?

許利平:各方都在朝著一個方向努力,據我所知,為了更有效地推動RCEP的談判,泰國今年是東盟的主席國,所以今年是以泰國為主來牽頭,印尼是東盟的最大經濟體,RCEP談判的主要難題是印度,因為印度相對來說其市場還比較保守。所以成立了專門針對RCEP的泰國、印尼、印度三邊工作組,應該說這是精準打擊,是史無前例的做法,體現了區域內的國家有政治決心、意志和智慧來解決這個問題,促成RCEP談判。

一旦談成,影響很重要的一點是會促進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自由化,這是毫無疑問的,市場會進一步地開放,會更好地促進商品的自由流動。第二點是會帶來投資的進一步增長。對於中國來說,一旦RCEP談成,將會有助於中國有競爭力的產品進入這一區域。對東盟國家來說,會使東盟國家的農產品等有特色的產品更多地出口到這個地區。同時,對東盟國家面臨的主要問題特別是基礎設施不足、投資不足這些方面,都會是一個有效的彌補。

中國報道:“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的新亮點和新焦點。目前東盟各國與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方面,是否主要都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是否能為當地的老百姓帶去實實在在的好處?

許利平:基礎設施是共建“一帶一路”的落腳點,推動基礎設施對接的核心是互聯互通。現在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雖然彼此相距都很近,但是由於基礎設施的落後而增加了相互之間的貿易成本、投資成本以及人員交流的成本,這些都不利於地區發展。所以在共建“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如柬埔寨的“四角戰略”、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戰略、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越南的“兩廊一圈”戰略、馬來西亞的“新馬來西亞計劃”、文萊的“2025宏願”都和“一帶一路”倡議有了有效對接,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強化基礎設施合作。

關於基礎設施的合作我們現在和東盟國家有一些旗艦項目,比如已經動工並預計在2021年完成通車的中老鐵路;還有印尼的雅萬高鐵,這是中國高鐵第一次全要素走出去的高鐵項目,這個基礎設施建設原計劃也要在2019年建成,但是由於徵地等原因可能要推遲到2021年。包括一波三折的中泰鐵路、前一段鬧得沸沸揚揚的馬來西亞東海岸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項目。這些項目雖然經歷了一些波折,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總體來看都是在進一步往前推進的。這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這麼大規模地走出去,遇到各種困難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前進的步伐是共同的。

“一帶一路”建設也要關注民生工程。基礎設施一般建設週期長,所需的資金量大,短期內可能很難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所以要從長期來看。短期內怎麼辦,能否給老百姓帶來獲得感?我覺得還是要聚焦民生工程,第一是在用工方面儘量實現用工本土化,增加當地人的工作機會,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第二是通過徵地、拆遷適當給當地人一些補償,使當地人獲得一些實實在在的利益。第三是對當地人進行培訓,使當地人掌握一些技術,為以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好基礎。第四是基礎設施建設原材料的使用也儘量本土化,這樣會促進當地工業的發展。

中國報道:在當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對中國和東盟的關係抱有怎樣的期待?

許利平:十八大以來,中國周邊外交和大國外交齊頭並進,這是一個大的趨勢。我們一直說東盟是我們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這裡面就體現了東盟的重要性。很多的和東盟的倡議及合作,就是一個試驗田、先導區,具有示範意義。特別是現在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不斷增加,中國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更需要我們周邊有和平穩定的環境。所以,深化中國和東盟的合作,或者說提升中國和東盟合作的層級應該說是當務之急,也是時代的需要。

中國和東盟關係應提質升級。2016年通過了自貿區的升級版,升級版的進一步落實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要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在東盟地區建設更多示範性、旗艦型的項目,能夠為“一帶一路”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認為在這兩塊未來可以進一步地深化。

中國和東盟還應挖掘新的增長點,比如說我們現在有次區域的合作,瀾滄江和湄公河已經建立了“5+1”的合作機制。現在我們正在推進中國和東盟“東增區的合作”,東增區涉及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相對欠發達地區,資源豐富、文化相近。2018年我們提升了和東增區的合作層級,升格為部長級的合作機制,未來可能還會進一步提升。通過這“一南一北”的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和東盟合作的提質升級。

本文刊發於《中國報道》2019年第8期

採寫:《中國報道》記者 何晶 陳珂(見習)

責編:蕾西亞

"中國和東盟關係提質升級,是當務之急,也是時代需要

編者按:

7月31日,中國—東盟外長會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此次會議富有成果,與會各方在經貿、安全、人文等領域達成多個重要共識,中國—東盟合作取得新進展。此前,中國海關總署發佈進出口貿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盟超越美國,躍居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下一步,中國和東盟關係如何真正實現提質升級,進入全方位發展的新階段?如何進一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圍繞這些問題,《中國報道》記者專訪了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

中國和東盟關係提質升級,是當務之急,也是時代需要

△ 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

中國報道:中國和東盟之間建立了以政治安全、經貿、人文交流為三大支柱的戰略伙伴關係,這三大支柱相互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許利平: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係到今年進入第16個年頭了,應該說政治安全、經貿和人文三駕馬車是不斷往前推進的。政治安全是基礎,經貿合作是壓艙石,人文交流是夥伴關係發展的助推器。政治安全合作毫無疑問是促進經濟的政治保障,經貿合作毫無疑問會給政治安全合作提供強大動力,人文交流在某種程度上既可以促進政治安全合作更加深入,同時也能夠推動經貿合作更加順暢。所以這三駕馬車應該是相互協調、相互合作、相互促進,共同促進中國和東盟戰略伙伴關係向前發展。

但是15年來,這三駕馬車總體來說,經貿合作亮點突出、政治安全合作平穩,但人文交流是一個短板。所以15年來這三駕馬車發展並不平衡。未來要使這三駕馬車推動戰略伙伴關係向前發展,重要的是這三駕馬車要更加平衡、更加協調。

中國報道:中國和東盟經貿關係要實現進一步發展需要克服哪些障礙?

許利平:第一是政治互信有待進一步深化。因為東盟除了印尼體量比較大以外,其他大部分國家是中小型國家,中小型國家非常擔心中國的產品會侵佔它們的市場,對他們的國內市場是一種威脅。實際上,中國和東盟的貿易合作是互惠的,絕對不是要壟斷他們的市場。所以說還是要加強政治互信。第二是要加強貿易生產的關聯度。中國和東盟的經貿往來雖然互補性很強,但雙方的發展差距也較大,很多產品不一定適銷對路,不一定符合當地的消費者需求,所以這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有很大的關聯度。第三是貿易的便利性有待於進一步加強。目前特別是非貿易、非關稅壁壘還是存在。東盟的一些國家有比較濃厚的民族主義,這和非貿易關稅壁壘有一定關聯度。第四是外在因素,域外大國在雙方之間的攪局,人為地對中國和東盟貿易設置一些障礙。這毫無疑問會對中國和東盟造成一定的負面作用。

中國報道:中國和東盟關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談判爭取在今年底談成,如果達成了,會給中國和東盟的經濟發展帶來什麼影響?

許利平:各方都在朝著一個方向努力,據我所知,為了更有效地推動RCEP的談判,泰國今年是東盟的主席國,所以今年是以泰國為主來牽頭,印尼是東盟的最大經濟體,RCEP談判的主要難題是印度,因為印度相對來說其市場還比較保守。所以成立了專門針對RCEP的泰國、印尼、印度三邊工作組,應該說這是精準打擊,是史無前例的做法,體現了區域內的國家有政治決心、意志和智慧來解決這個問題,促成RCEP談判。

一旦談成,影響很重要的一點是會促進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自由化,這是毫無疑問的,市場會進一步地開放,會更好地促進商品的自由流動。第二點是會帶來投資的進一步增長。對於中國來說,一旦RCEP談成,將會有助於中國有競爭力的產品進入這一區域。對東盟國家來說,會使東盟國家的農產品等有特色的產品更多地出口到這個地區。同時,對東盟國家面臨的主要問題特別是基礎設施不足、投資不足這些方面,都會是一個有效的彌補。

中國報道:“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的新亮點和新焦點。目前東盟各國與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方面,是否主要都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是否能為當地的老百姓帶去實實在在的好處?

許利平:基礎設施是共建“一帶一路”的落腳點,推動基礎設施對接的核心是互聯互通。現在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雖然彼此相距都很近,但是由於基礎設施的落後而增加了相互之間的貿易成本、投資成本以及人員交流的成本,這些都不利於地區發展。所以在共建“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如柬埔寨的“四角戰略”、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戰略、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越南的“兩廊一圈”戰略、馬來西亞的“新馬來西亞計劃”、文萊的“2025宏願”都和“一帶一路”倡議有了有效對接,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強化基礎設施合作。

關於基礎設施的合作我們現在和東盟國家有一些旗艦項目,比如已經動工並預計在2021年完成通車的中老鐵路;還有印尼的雅萬高鐵,這是中國高鐵第一次全要素走出去的高鐵項目,這個基礎設施建設原計劃也要在2019年建成,但是由於徵地等原因可能要推遲到2021年。包括一波三折的中泰鐵路、前一段鬧得沸沸揚揚的馬來西亞東海岸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項目。這些項目雖然經歷了一些波折,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總體來看都是在進一步往前推進的。這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這麼大規模地走出去,遇到各種困難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前進的步伐是共同的。

“一帶一路”建設也要關注民生工程。基礎設施一般建設週期長,所需的資金量大,短期內可能很難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所以要從長期來看。短期內怎麼辦,能否給老百姓帶來獲得感?我覺得還是要聚焦民生工程,第一是在用工方面儘量實現用工本土化,增加當地人的工作機會,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第二是通過徵地、拆遷適當給當地人一些補償,使當地人獲得一些實實在在的利益。第三是對當地人進行培訓,使當地人掌握一些技術,為以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好基礎。第四是基礎設施建設原材料的使用也儘量本土化,這樣會促進當地工業的發展。

中國報道:在當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對中國和東盟的關係抱有怎樣的期待?

許利平:十八大以來,中國周邊外交和大國外交齊頭並進,這是一個大的趨勢。我們一直說東盟是我們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這裡面就體現了東盟的重要性。很多的和東盟的倡議及合作,就是一個試驗田、先導區,具有示範意義。特別是現在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不斷增加,中國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更需要我們周邊有和平穩定的環境。所以,深化中國和東盟的合作,或者說提升中國和東盟合作的層級應該說是當務之急,也是時代的需要。

中國和東盟關係應提質升級。2016年通過了自貿區的升級版,升級版的進一步落實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要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在東盟地區建設更多示範性、旗艦型的項目,能夠為“一帶一路”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認為在這兩塊未來可以進一步地深化。

中國和東盟還應挖掘新的增長點,比如說我們現在有次區域的合作,瀾滄江和湄公河已經建立了“5+1”的合作機制。現在我們正在推進中國和東盟“東增區的合作”,東增區涉及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相對欠發達地區,資源豐富、文化相近。2018年我們提升了和東增區的合作層級,升格為部長級的合作機制,未來可能還會進一步提升。通過這“一南一北”的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和東盟合作的提質升級。

本文刊發於《中國報道》2019年第8期

採寫:《中國報道》記者 何晶 陳珂(見習)

責編:蕾西亞

中國和東盟關係提質升級,是當務之急,也是時代需要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