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古城遺址可上朔至春秋,據文獻記載,春秋時期這裡稱柯,原屬衛國,後屬齊國,戰國時改稱阿邑,仍隸齊國。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是齊國西部邊陲的大城市,又稱阿邑。歷史上齊國晏子曾於此地任阿宰。秦改稱東阿,漢置東阿縣,此城為治所。北魏時,東阿縣治東遷,此城漸為黃水淤廢,今殘垣尚存。

聊城市東阿古城遺址

該城呈圓角方形,邊長2千米,周長8千米。城的東南角和北城牆段保存較好,其他城牆也略高於現周圍地表。東南角城牆保存長達250米,寬近30米,地表以上高14米,地表以下2米多,較完整地表現了城東南角轉角情況。斷面上反映著城牆結構,以主體牆和後期修補組成。主體牆為板築棍夯,夯層平整,夯層厚6~10釐米不等。修補部分面積不大,在城牆的內外皮處,夯質較好。北城牆西段,現地表以上保存達12米,長寬及夯質結構同東南角。城牆夯土大多利用了龍山文化、嶽石文化時期的文化堆積,土呈灰色,包含物有這兩個時期的石器、蚌器和陶片。1994年,經省、地文物部門勘探,發現在春秋城的東部有一龍山文化時期的城址,城垣東北角至西南角部分已查明,東、南城垣被戰國時期的城垣所壓,西北角和西垣因春秋戰國時期及其後修築城垣時在城內挖土,已遭嚴重破壞,但大致位置可以確定。城平面呈東北到西南的圓角扁長方形,南北長約360米,東西寬約120米,面積約4萬平方米。始建於大汶口文化時期,延續使用到龍山文化時期。為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城市的產生提供了切實可信的實物資料。1992年6月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聊城市東阿古城遺址

遺址文化遺存隨處可見

聊城市東阿古城遺址

遺址文化遺存隨處可見

聊城市東阿古城遺址

遺址

聊城市東阿古城遺址

遺址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發生過曹沫劫盟、晏子治阿、烹阿大夫、子奇治阿等多次有歷史影響的事件,上演過多次有聲有色的轟轟烈烈的故事:

曹沫劫盟:

公元前681年,魯莊公和齊桓公會盟於柯,曹沫持劍相從,劫持齊桓公訂立盟約,收回失地。

曹沫,即《左傳·曹劌論戰》中的曹劌,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之為曹沫。

晏子治阿:

晏嬰是齊國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起初齊景公派他任阿邑地方長官,三年過去,聽到的都是說他的壞話,景公責備他,晏子請求再治三年,結果很受讚賞。景公問他其中的緣故,晏子說他原來勤政懲惡,秉公辦事,因此遭到奸邪、懶惰、有權有勢者的反對,所以在朝內散佈讒言,後來一改過去所為,人民受了苦,朝中卻反說好話。晏子謝絕獎賞,請求辭職回家,這是景公才恍然大悟,知道晏子賢能,連向晏子道歉,並表示不再幹預他的政事,後來任他為相,齊國大治。

烹阿大夫:

戰國齊威王時,即墨大夫大有政績,阿大夫不然,但二人在朝廷上的輿論卻正好相反,威王派人實地考察,阿大夫是厚禮賄賂走後門,即墨大夫不然,於是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

即墨,在今天山東省平度市的東南。

子奇治阿:

戰國齊宣王時,派了一個16歲的年輕人子奇當阿邑地方長官,子奇請老年人謀劃,親自下去了解情況,救濟百姓,毀兵鑄犁,獎勵生產,沒多久,阿邑便出現一派興旺景象。

附:

曹沫劫盟的故事見《史記·齊太公世家》:

五年,伐魯,魯將師敗。魯莊公請獻遂邑以平,桓公許,與魯會柯而盟。魯將盟,曹沬以匕首劫桓公於壇上,曰:“反魯之侵地!”桓公許之。已而曹沬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後悔,欲無與魯地而殺曹沬。管仲曰:“夫劫許之而倍信殺之,愈一小快耳,而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於是遂與曹沬三敗所亡地於魯。諸侯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

譯文:

齊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征伐魯國,魯軍眼看失敗。魯莊公請求獻出遂邑來媾和,桓公允諾,與魯人在柯地盟會。將要盟誓之際,魯國的曹沫在祭壇上用匕首劫持齊桓公,說:“歸還魯國被侵佔的土地!”桓公答應。然後曹沫扔掉匕首,回到面向北方的臣子之位。桓公後悔,想不歸還魯國被佔領土並殺死曹沫。管仲說:“如果被劫持時答應了人家的要求,然後又背棄諾言殺死人家,是滿足於一件小小的快意之事,而在諸侯中卻失去了信義,也就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不能這樣做。”桓公於是就把曹沫三次戰敗所丟的全部領土歸還給魯國。諸侯聞知,都認為齊國守信而願意歸附。

晏子治阿的故事見《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景公使晏子為東阿宰,三年,毀聞於國。景公不說,召而免之。晏子謝曰:“ 嬰知嬰之過矣,請復治阿三年,而譽必聞於國。”景公不忍,復使治阿三年,而譽聞於國。景公說,召而賞之。

景公問其故,對曰:“昔者嬰之治阿也,築蹊徑,急門閭之政,而淫民惡之;舉儉力孝弟,罰偷窳(yǔ),而惰民惡之;決獄不避,貴強惡之;左右所求,法則予,非法則否,而左右惡之;事貴人體不過禮,而貴人惡之。是以三邪毀乎外,二讒毀於內,三年而毀聞乎君也。今臣謹更之,不築蹊徑,而緩門閭之政,而淫民說;不舉儉力孝弟,不罰偷窳,而惰民說;決獄阿貴強,而貴強說;左右所求言諾,而左右說;事貴人體過禮,而貴人說。是以三邪譽乎外,二讒譽乎內,三年而譽聞於君也。昔者嬰之所以當誅者宜賞,今所以當賞者宜誅,是故不敢受。”

景公知晏子賢,乃任以國政,三年而齊大興。

譯文:

齊景公派晏子擔任東阿的地方長官,三年後,晏子的惡名傳揚於國都。景公不高興了,把他召回來要免他的職。晏子謝罪說:“我知道我的過錯了。請您允許我再治理東阿三年,我一定讓好名聲傳揚於國都。”景公不忍心撤了他,又讓他治理東阿三年,(果真)晏子的好名聲傳揚於國都。景公很高興,就召見晏子並且獎賞他。

景公問晏子(聲譽變化的)緣故,晏子回答說:“從前我治理東阿,堵塞小路,嚴格把守城門,邪惡之民就討厭這種做法;任用那些節儉、身體力行、孝順長輩和尊重兄長的人,懲罰苟且懶惰之民,懶人就討厭了;斷官司不躲避地方權貴豪強,權貴豪強就討厭了;君王您身邊的人所求之事,合法就辦,不合法就不辦,您身邊的人就討厭了;對待朝中的顯貴,體制不超過規定的禮節,顯貴們就討厭了。因此淫民、惰民、貴強這三種邪惡的人在朝外壞我名聲,您身邊的人和顯貴們在朝內壞我名聲,治理三年,壞名聲就被您聽到了。現在我改變我的做法,不堵塞小路,而放鬆城門守衛,邪惡之民就高興了;不稱舉節儉、身體力行、孝順父母和尊敬兄長的人,不懲罰苟且懶惰之人,惰民就高興了;斷官司迎合權貴豪強,權貴豪強就高興了;您身邊的人要我辦事我都答應,您身邊的人就高興了;侍奉朝中的顯貴,體制超過規定的禮節,顯貴就高興了。這樣三種邪惡的人在朝外傳揚我的好名聲,您身邊的人和顯貴們在朝內傳揚我的好名聲,我治理東阿三年,好名聲就被您聽到了。從前我受罰,其實應該獎賞,現在我得到獎賞,其實應該受罰,因此我不敢接受。”

景公知道晏子賢能,就把國家政事交給了他,三年之後齊國國力大增。

烹阿大夫的故事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闢,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譽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曰:“自子之守阿,譽言日聞。然使使視阿,田野不闢,民貧苦。昔日趙攻甄,子弗能救。衛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幣厚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皆並烹之。於是齊國震懼,人人不敢飾非,務盡其誠。齊國大治。諸侯聞之,莫敢致兵於齊二十餘年。

譯文:

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責你的話傳來。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卻是田土開闢整治,百姓豐足,官府無事,東方因而十分安定。於是我知道這是你不巴結我的左右內臣謀求內援的緣故。”便封賜即墨大夫享用一萬戶的俸祿。齊威王又召見阿地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阿地鎮守,每天都有稱讚你的好話傳來。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見田地荒蕪,百姓貧困飢餓。當初趙國攻打鄄地,你不救;衛國奪取薛陵,你不知道;於是我知道你用重金來買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說好話!”當天,齊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說好話的左右近臣。於是臣僚們毛骨聳然,不敢再弄虛假,都盡力做實事,齊國因此大治,諸侯聽說這件事後,有20餘年不敢和齊國交兵。

子奇治阿的故事見《子奇治縣》: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載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鑄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以賑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擊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遂敗魏師。

譯文:

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君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同車的人都是老人。憑藉老人的智慧,由年輕的人來作最終決定,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啊!”子奇治理阿縣,把兵庫裡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整整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裡沒有武器,糧倉裡沒有積糧,於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勵,以自己家的兵器打敗了魏國軍隊。

聊城市東阿古城遺址

烈士紀念亭、紀念碑

聊城市東阿古城遺址

烈士紀念亭、紀念碑

聊城市東阿古城遺址

烈士紀念亭、紀念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