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內容是36氪音頻節目《觀察+》的文字版,收聽更多精彩解讀,請在36氪app訂閱《觀察+》

採訪 | 龍真梓

文稿整理 | 張燕萍

滴滴宣佈將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針對這一消息,很多人認為這是滴滴為了上市而做出的調整。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過去三年內,滴滴在自動駕駛領域多有佈局,不僅在全球範圍內成立實驗室,還在今年新成立了自動駕駛子公司——滴滴沃芽。此次調整會對滴滴的上市之路產生怎樣的影響?傳統車企、互聯網公司以及新造車企業,做自動駕駛的特點有何不同?

本期觀察員:羅超,雷科技創始人,知名科技自媒體羅超頻道出品人

36氪:最近,滴滴宣佈將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看到這個消息,很多人認為滴滴是在效仿Uber的路徑,在上市前剝離自動駕駛版塊,以獲得更高估值。

羅超:可以從兩個角度看。一方面說明這個業務確實得到了更高程度重視。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它有了更多的自主權限。另外一方面,滴滴覺得自動駕駛在短期內很難規模化商用,如果跟主體公司捆綁在一起會拖累主體公司的業績。所以把自動駕駛部分拆分出來,可以讓滴滴的主體公司財務報表看上去更好看一些。

36氪:根據現今的公司和業務狀況,剝離自動駕駛業務會對滴滴上市起到多大推動作用?

羅超:剝離自動駕駛業務對滴滴上市沒有太大推動作用,但這個行為能表明滴滴正在加速上市的步伐。滴滴上市的關鍵因素在於它對自身的期望。上市其實很容易,去年有很多並不是很好的公司都上市了。但到現在為止,有的公司市值連1億美元都沒有,上市以後的表現也非常差,所以重點在於滴滴上市的時候,它希望自己有一個什麼樣的估值和上市以後它的長期表現,這些才是滴滴真正關心的。

拆分自動駕駛業務對滴滴來說,一方面是現在的業績會好看一些,另一方面,上市之前先不提這些無法商業化的遠景。滴滴和Uber的終極目標都是要運營自己的自動駕駛車隊,提供出行服務。在未來沒有人買車,也沒有司機和出租車,但要實現這些,還是很久以後的事情。滴滴在加速上市的步伐,需要講今天的故事,而不是明天的故事。

36氪:在升級自動駕駛業務之外,滴滴對這一領域一直有所佈局。2016年至今,滴滴在中國、美國、加拿大成立了研究院和實驗室,獲得了加州和北京兩地的自動駕駛路試牌照,今年三月還新成立了自動駕駛子公司滴滴沃芽,可以說佈局還是比較全面的。現在看來,滴滴在做自動駕駛方面有它自身的優勢嗎?

羅超:有一個優勢就是應用場景。現在的無人車少有應用案例,更多停留在demo階段。比如谷歌旗下的無人車,它跟美國網約車平臺Lyft合作,推出無人車的網約車服務。谷歌為什麼要跟Lyft合作,是因為Lyft有用戶叫車消費的場景,滴滴也有這方面的優勢。但是除了這個優勢以外,滴滴沒有其他優勢。首先在技術上,滴滴距離谷歌、Uber、百度的距離還是很遠的。因為無人車的技術需要大量資金、時間投入,但滴滴比較保守,尤其最近一年它把重心放在安全上,導致在無人車這種比較長遠的業務上變得更加保守。第二個就是關於數據方面,雖然滴滴每天都有很多網約車的數據,但這些數據對無人車沒有一點價值,無人車真正需要的數據是路測數據,以及高精地圖這種能夠作為基礎設施的數據。

36氪:滴滴之前說過,自己在自動駕駛方面主要做的是軟件。做軟件對滴滴這種互聯網公司來說,是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好切口嗎?

羅超:一定是的。因為互聯網公司最擅長的就是軟件,並不擅長硬件。做軟件也分得很細,不同的軟件有不同的做法,比如阿里在智能駕駛的佈局是有一個操作系統叫阿里OS,它的前身是雲OS,雲OS之前是做手機的,現在的重點產品就是智能駕駛。智能駕駛跟自動駕駛不一樣,智能駕駛不只是可以應用在無人車上,也可以用於普通車輛的智能駕駛。百度也做了一個平臺叫Apollo,Apollo不是造無人車的,而類似自動駕駛屆的安卓,他們希望讓傳統的汽車廠商以及造車新勢力能用這個平臺打造自己的無人車。所以百度提供技術服務,不僅僅只提供一個軟件,它提供很多軟件方案。滴滴打算做什麼軟件我目前不是很清楚。

36氪:傳統車企、互聯網公司和新造車企業,它們各自做自動駕駛的特點有什麼不一樣?

羅超:傳統車企最擅長的就是造車,他們能夠提供質量好的汽車,但是自動駕駛基本上是靠第三方,雖然它們有一些自己的探索,但是在軟件層面不具備優勢。互聯網公司,尤其是互聯網巨頭,它們最擅長的就是算法,尤其是與AI相關的算法,比如機器視覺這種智能規劃和決策,這些都是它們擅長的。無人車還需要高精地圖,百度有百度地圖,阿里有高德地圖,這些都是它們的優勢。新造車企業像特斯拉、蔚來,它們看上去又會造車又懂互聯網,但實際上AI技術上是非常薄弱的,我認為它們沒有任何優勢。

36氪:相較而言,你覺得誰更有可能具備優勢?

羅超:這三個角色不是橫向對比關係,更多的是協作關係。比如阿里跟上汽的合作,百度的Apollo也有大量的傳統車企,它們之間沒有很強的競爭關係。核心原因還是因為無人車還像阿波羅登月計劃一樣,真的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現在連市場都還沒真正形成,它既不是藍海更不是紅海,大家都還在岸邊,所以不存什麼競爭關係,大家都還在摸索。 當然在一些具體的細節上,比如對自動駕駛人才的爭奪,對做傳感器優秀公司的爭奪還是會有的,但從整體來看競爭還不算特別激烈。

PS: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行業與新商業世界的熱點話題息息相關,並且正在尋求報道,歡迎帶著簡介聯繫我們(聯繫人:龍真梓 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互動時間:歡迎投票表達你的態度。想進一步討論,也可在評論區中發表你的意見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