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打窩必須掌握的這6個技巧,學會不愁大魚不上鉤

釣魚 戶外運動 大黃狗汪 大黃狗汪 2017-09-04

野外垂釣,尤其是魚類分佈稀疏的水域釣魚,打窩聚魚十分關鍵,下面分享釣魚打窩必須掌握的6個技巧。以下是我個人多年野釣經驗,歡迎各位釣友指正採納。

1、有必要要將時節、風向和地址三者結合起來考慮,餌窩可以聚魚,是由於誘餌在水中散發某種魚所喜愛的氣味。無風波的靜水裡,氣味的傳達並無必定方向,是緩緩地向四周渙散;而在有風波的情況下,這種傳達卻具有明顯的方向性,即順風敏捷傳達。如果劣勢處魚多,集魚就多,魚群會循味頂浪而上,聚到窩點;反之,劣勢處無魚或魚少,餌窩就不能起到較好的集魚作用。每個釣點兩側的水域寬窄往往不同。一般說來,水域寬廣一側魚大且多,水域窄的一側魚小且少。因而,有必要對時節、風向和地址進行全面分析和綜合考慮後再打窩。春季,劣勢一側為寬廣水域的側風一岸打窩作用較好。白日魚群大多聚於深水邊際的淺灘處,在側風一岸打窩,誘餌的氣味就能跟著風波,順著邊際的淺灘傳得很遠,會引來許多魚群進入窩點。別的,在春季打窩,窩點打在水草、木樁等依傍物體的劣勢一側作用好,原因是物體阻撓風波,使其劣勢一側的水體相對穩定,形成魚群久留的條件。夏、秋兩季,魚多在深水中,因而餌窩打在劣勢處為寬廣深水的一岸作用好,側風一岸作用差。

釣魚打窩必須掌握的這6個技巧,學會不愁大魚不上鉤

2、在調試好水線、選好釣點、將鉤投入釣點之後進行打窩,才能把窩打得準。

3、掌握好誘餌在水面上的落點。打窩不能徹底依據水面上魚漂所在的方位來進行,不然易形成窩點偏差。別的,餌團拋過了釣點或正落於餌鉤上,都對垂釣晦氣。為什麼正好落在餌鉤上反而晦氣呢?這和魚的攝食習氣有關。餌團入水後,很快被水泡開,散攤於水底,沒多久,就會渙散到較大的規模。如果是一次投幾個餌團,其規模就會更大。這時,魚小心翼翼地從邊際開端往裡吃食,等吃到中心有誘餌的當地,也就吃飽了。因而,餌團正好落在釣點欠好。那麼,餌窩應該打在何處呢?最好是打在釣點的內側(即近岸一側),間隔餌鉤半尺到一尺遠處。這樣,當餌團在水底渙散後,能使餌鉤正好處於餌窩的外側邊際,簡單被魚發現。別的,讓餌鉤處於餌窩的外側,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當魚群聚到窩點時,往往是大魚在外側(大魚比較奸刁,總是同人和竿離得遠些),小魚在內側和左右側,並且,外側魚的密度大。因而,投鉤點選在窩的外側上魚多,內側上魚少且小。

4、窩不宜過大,更不要在一個當地一起打幾個窩。窩打得面積很大,或在一個當地一起打幾個窩,可能引來魚多一些,但不能使它們會集在一個較小的規模,釣點上魚的密度會相對削減。一處窩引來的魚的數量總是有限的,不能讓有限的魚渙散在大的規模。

釣魚打窩必須掌握的這6個技巧,學會不愁大魚不上鉤

5、打窩後不能急於垂釣。這是由於魚進窩有必定的進程。一般說,春秋兩季,魚許多進窩約需半個小時左右,夏天約需一二十分鐘,冬季則需要一二小時。如果不等魚許多進窩就釣,簡單驚嚇魚不敢進窩。羊群裡有頭羊,魚群中也有頭魚。頭魚不進窩,大都魚也不會進窩,就是現已進窩的魚也會很快離窩的。因而,有必要等頭魚進了窩,定心地許多攝食時再垂釣。怎樣判斷頭魚和魚群進窩呢?魚群中頭魚宣佈的聲頻是很高的,當頭魚進窩後,魚群便紛繁進窩,在頭魚的指揮下搶食食物。如果沒有呈現這種現象,經過調查水面波紋和魚星,也可以判斷魚是否進窩。魚群進窩後,水中呈現魚星和許多細微的氣泡,水面波紋也發作反常改變。總之,只需留神調查,必定可以判斷出魚群是否進了窩。

釣魚打窩必須掌握的這6個技巧,學會不愁大魚不上鉤

6、打窩辦法必須妥當。以香精小米窩為例,小米為一般喂子,但許多人在用法上卻頗多失當處:為拋擲便利,有人以麵粉和之成團,這樣誘餌會集,易致魚不見誘餌只見窩兒;相同,為打窩便利,不少人創造運用各類投餌器,都是盛具,投窩仍有會集之嫌。其實,打窩要“散”,讓魚“可即不行食”:饞得要命,又吃不盡興,三撿兩撿便撿到誘餌上去。不過也有人就是幹小米抓起來一揚了事,“散”雖散了,誘效差。“散”也得有個極限,一般應以一二尺見方為宜。香精以菠蘿香型、香蕉香型為好,當然,若有椰蓉香精最好,臺灣釣鯽專用餌多為椰蓉香型。浸泡時用溫水浸泡,只滴入幾滴食用香精即可。

想了解更多釣魚資訊請點下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