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落幕:一次近場化智慧前置倉的大顯身手

歷經多年發展演變,618、雙11等全網購物節已從單純的線上購物狂歡發展為電商平臺、新零售業態以及品牌商等多方共同重視的行業節點。此類購物節的來臨不僅意味著每一次市場需求的集中爆發,更催動了整個供應鏈系統的深度變革,“所見即所得”的新零售和與之匹配的“分鐘級配送”的新物流,給傳統零售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與光景,而原先並不起眼的“前置倉”也為越來越多人所知悉。


“近場化”趨勢顯現

電商已有超過十多年的發展迭代,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離原產地越來越近以及離消費者越來越近,而“前置倉”恰屬於離消費者越來越近的一種表現,它是企業內部倉儲物流系統內,距離離消費者最近、最前置的物流倉儲節點,在消費者下單後,系統根據消費者的定位將單分發給最近的倉,再由配送員完成配送。目前,前置倉的運用,已經成為社區團購、生鮮電商、垂直電商、O2O模式、“超市+餐飲”等領域中各類“新物種”的核心動作。

以每日優鮮、盒馬生鮮等為代表的社區/生鮮零售商群體是“前置倉”的重要推動者。

每日優鮮在進入市場之初並未沿用業內傳統的“倉-站-消費者”生鮮電商次日達模式,而是採用“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二級分佈式倉儲體系,每個前置倉覆蓋三公里範圍,主打“一小時達”,使每日優鮮從一眾垂直電商平臺中脫穎而出並穩步發展。隨著每日優鮮進入的城市更多,平臺涉及品類更多,其數據樣本庫的豐富度和全面性更為成熟。近日,每日優鮮與騰訊智慧零售達成合作,未來將在智慧營銷(會員體系、社交裂變、精準推薦)、智慧物流(從選址到配送再到倉儲)、造智慧供應鏈(品類規劃、供需算法與安全追溯)三個方面,通過數據與算法將SKU(庫存單位)與需求連接的更為緊密,實現零售業的全面數字化。

與每日優鮮一樣,盒馬生鮮也採取了“近場化”的場景思路,通過“三公里生活圈”模式一方面打造“近場化“的消費場景,捕捉社區型、即時性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將傳統線下門店轉化為前置倉,就近配送,壓縮物流成本。當前興起的社區生鮮業態也是遵循這一思路。

除了社區/生鮮零售商,近年來,電商平臺及相關的物流品牌也都在發力“前置倉”。

阿里巴巴零售通佈局前置倉,對上整合品牌商商品資源,對下以街道為單位精選優質經銷商、郵差商的倉配資源,通過系統和數據賦能中小經銷商轉變成為小區域內共配服務商,用低的成本、高的效率、透明的全鏈路數據鏈接工廠倉庫與小店貨架;京東的前置倉戰略包括京東新通路,聯合倉配定位於服務當地3-5公里半徑內京東掌櫃寶客戶(夫妻店)的末端物流體系,通過整合、招商各區域中小經銷商、批發商的倉配資源,將京東的中央倉與他們的倉配資源打通,實現貨從京東中央倉到聯合倉,再到夫妻店的業務流程;順豐則採用“前置倉+店配”的模式,將前置倉設在收方客戶較集中區域的速運營業網點,既充分利用分點部現有資源(場地、倉管員、電腦、監控、設備等),同時將配送半徑縮小到1-3公里,充分發揮自身的配送優勢,實現同城生活圈內1小時和2小時等幾個不同配送時效……

面對當前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供應鏈需要快速調整以滿足快速變化的消費者的創新需求,需要更加靈活、敏捷的供應鏈體系,由此逐步演進出以“店倉一體(含前置微倉)”為核心的點對點物流配送模式,以實現“點對點、分鐘級”的“即時配送”。尤其是現階段的生鮮、餐飲品類為主的物流時效上的要求更為嚴苛,已從以天為單位直接提升至以分鐘為單位,通過店倉一體化、智能櫃、微倉、眾包快遞、無人機等方式,解決新零售模式下的最後一公里難題,而前置倉正在成為物流配送的關鍵節點。

“前置倉”的難題與應對

前置倉雖好,但在實際推廣應用中仍有諸多難題,如:配送成本卻高居不下、線上線下物流體系分立無法做到全局協同、倉儲管理複雜、運輸規劃複雜等,因此“前置倉”設置的關鍵並非保守意義上的店鋪或倉庫改造,而是如何通過構建數字化供應鏈提升“前置倉”的運營效能。

在數據驅動的新零售浪潮下,“得數據者得天下”。 品牌方、服務商與平臺各具優勢,其中,品牌方與服務商的聯動將更利於深挖線上數據價值,與經銷商的合作將推動線下數據整合,與平臺方協同,將突破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困境,在這場“前置倉”的戰役中,對數據的掌握與其後的使用,才能真正將需求與供應的關係鏈條拉緊。

在此過程中,各方的數據應用能力存在著顯著的差距。其中,綜合類的大型電商平臺對數據價值的開發水平往往領先與其他平臺。如,阿里體系,通過打通體系內多個平臺上的消費者行為數據,形成了儘可能立體的消費者畫像。其次,基於算法建立豐富的用戶標籤體系,建立了“千人千面”營銷的基礎。此外,一系列面向品牌方的對外數據服務,以產品化的方式實現對外數據賦能。此類電商平臺還包括京東、拼多多等行業後來者。

另一方面,對品牌商而言,他們對數據的開發利用擁有更大的優化空間。目前,大部分品牌對自有數據的應用仍以傳統CRM模式為主,即積分禮遇和活動提醒,並未充分挖掘數據的價值。儘管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一眾品牌已有意識地建立數據基礎、積極挖掘數據價值的企業,但並不能完全為品牌所用,因此品牌需要在藉助外力挖掘數據價值、建立數據能力的同時,循序漸進建立內部數字化能力,尋找合適的各類外部生態系統的合作方(如CRM、DMP、大數據分析等等),並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以最大化擁有的數據價值。

以往對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應用,多發生在銷售端、營銷端和消費者端,隨著對“前置倉”模式的重視與推廣,通過需求端端更好地推動供給側改革,已經成為電商發展的新思路。面對變化越來越迅速的市場、消費者洞察能力不足、市場需求預判不準確、銷量難以預測、產品在不同渠道孤立流轉等諸多問題,前置倉模式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帶來的優勢包括:

  • l 選品優化:京東自營、盒馬鮮生、網易嚴選等品牌都是通過依託數據,建立其選品能力。在明確品類角色後,分析品類消費者的需求結構,在計算商品真正效能後優勝劣汰,保持品類的健康發展。同時,根據市場變化動態、商品生命週期不斷優化品類結構;
  • l 智能預測及補貨:銷售預測是供應鏈計劃的核心,需要綜合考慮歷史銷量、品類發展趨勢、外部市場環境、競爭對手動向及促銷、突發事件等各方面因素。此外需要確保庫存商品在最合適的地方,既不會距離消費者過遠,也不會在局部地區產生過多擠壓,保證週轉和現貨達到最優平衡點;
  • l 物流協同及全網優化:數據優化在物流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一般商家或電商企業均存在多層物流網絡,確保貨物暫存及時流向客戶。但不同商品(如核心產品及周邊產品),在不同銷售季節和時期(如新品和季節性商品),特別是在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備貨機制,確定貨物高效且低成本的運送到客戶手中。

前置倉模式的眾多優點,使品牌、平臺在成本控制、效益、用戶體驗三方面實現了全面提升,受益於數字化供應鏈浪潮,零售行業的價值鏈效率得到全方位提升,前置倉也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縮影。隨著線上線下從衝突、對立走向融合,以全渠道、新零售為代表的全新商業模式的正在形成,這一衝擊和改變正在要求企業、品牌、經銷商等眾多參與者擁有更多的數據資源與能力。

618落幕:一次近場化智慧前置倉的大顯身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