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倉會像無人便利店一樣最終崩盤嗎?'

原汁原味的德系SUV 電子商務 水果 零售前沿 2019-07-25
"


"


前置倉會像無人便利店一樣最終崩盤嗎?

前置倉,又一個新熱點火了……

隨著眾多零售巨頭、新入局者紛紛佈局前置倉,前置倉這個其實已經出現了幾年但盈利者甚少的事物,被推上了“新熱點”、“新風口”的位置,頗有些前些年無人便利店被推崇的景象,生鮮新解決方案,提高效率的新業態,到家新模式,最後一公里、最後半小時利器……眾多美好的口號與願望與之關聯在一起,似乎不熱不風口也不行了。

但風口不是那麼容易來的,新零售新概念年年有,但最終成功者甚少,前置倉會成功嗎?從消費者及從業者角度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消費者體驗:半小時達之路甚遠,一小時到可期

此部分僅為個人購物體驗,不具代表性,但可以給從業者們提供某種角度的思考。

筆者所在城市人口800多萬,在各大玩家的規劃裡,也屬於重點佈局城市之一了,然而在某前置倉代表APP下單情況為:

1、配送時間:城市中心多於一小時送達(少於1.5小時),新開發區提示最早明日送達。

2、水果品質:到貨的商品品質,遠低於社區水果店水準。

順便提一句,在某家mini店,幾次下單,幾乎都可以控制在半小時左右,當然這家mini店,離我下單的地方大約2公里,但前置倉離我下單的距離並不清楚,APP標明瞭一小時送達,作為消費者而言,肯定就視同消費承諾了。

"


前置倉會像無人便利店一樣最終崩盤嗎?

前置倉,又一個新熱點火了……

隨著眾多零售巨頭、新入局者紛紛佈局前置倉,前置倉這個其實已經出現了幾年但盈利者甚少的事物,被推上了“新熱點”、“新風口”的位置,頗有些前些年無人便利店被推崇的景象,生鮮新解決方案,提高效率的新業態,到家新模式,最後一公里、最後半小時利器……眾多美好的口號與願望與之關聯在一起,似乎不熱不風口也不行了。

但風口不是那麼容易來的,新零售新概念年年有,但最終成功者甚少,前置倉會成功嗎?從消費者及從業者角度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消費者體驗:半小時達之路甚遠,一小時到可期

此部分僅為個人購物體驗,不具代表性,但可以給從業者們提供某種角度的思考。

筆者所在城市人口800多萬,在各大玩家的規劃裡,也屬於重點佈局城市之一了,然而在某前置倉代表APP下單情況為:

1、配送時間:城市中心多於一小時送達(少於1.5小時),新開發區提示最早明日送達。

2、水果品質:到貨的商品品質,遠低於社區水果店水準。

順便提一句,在某家mini店,幾次下單,幾乎都可以控制在半小時左右,當然這家mini店,離我下單的地方大約2公里,但前置倉離我下單的距離並不清楚,APP標明瞭一小時送達,作為消費者而言,肯定就視同消費承諾了。

前置倉會像無人便利店一樣最終崩盤嗎?

作為從業者非常能夠理解一家新生企業,在進入新城市初期一定會有各種各樣問題的,包括到家時效、商品品質問題;但作為一名消費者,初次購物體驗幾乎可以決定後期繼續使用還是直接刪除APP的,現在的可選擇項那麼多,怎麼指望消費者再給你一次機會?

快速,是現在零售,尤其是新事物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快速進入賽道,快速佈局,快速推廣,但相應的,快速之殤,特別是快速帶來的消費者體驗下降,尤其是新顧客體驗不滿意,幾乎是每一家企業不可承受之重。

討論這個問題時,有人告訴我,是因為所在的城市還沒有大規模佈局,我提出了兩個疑問:

第一:既然達不到最低標準,為什麼開放給消費者使用?經營角度的回答消費者是不會接受的;

第二:是不是前置倉只適合在一線城市、特大超大城市生存?

營收:真的可以賺錢嗎?何時賺錢?

看到多篇關於前置倉的報道、採訪,幾乎都會提到與實體門店的成本對比,因此很多人得出結論:前置倉的佈局成本要低的多,佈局速度要快的多。

先來看看某家前置倉的基本流程:信息操作人員接受訂單,配置訂單商品,交由打包區人員進行包裝作業,打包完畢放置待發貨貨架,等待配送員掃碼接單配送,騎手掃碼接單取拿包裝貨物放入配送箱,出發配送。

可以看得到的成本:房租、前置倉人工、配送費用、水電、包裝、損耗、推廣獲客……

與實體店相比,房租、損耗等是有優勢的,但其他費用,特別是推廣獲客成本,是遠遠高於實體門店的。

再看盈利情況,從每日優鮮公佈的數據來看:2018年年底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了經營性現金流為正,到目前為止,還連續12個月在北京地區維持了正現金流。但從整體來看,盈利者甚少,幾乎都在靠補貼過日子。

想要盈利,一是要規模效應,分攤成本,二是要快速實現收入增長,但這兩點,目前來看都很難。

快速拓客、提升客單,這兩者都需要時間和手段,但目前來看,在拓客這件事,各種地推效果來看,似乎也沒有更有效的方法,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和趨勢。

擴大品類?

之前在談垂直電商時,提過一句話:垂直電商是個偽命題。

擴大品類,面臨的最大問題,除了企業自身的供應鏈、團隊等問題外,更大的問題是消費者習慣問題。

快速佈局這件事上,想起來之前便利店提出的千城、萬店等口號。

本人向來對於這種涉及到線下的千城、萬店之類的數據持恐懼態度的……

另外,真實的成本,特別是在規模佈局後的把控上,值得各位特別關注,前車之鑑:無人便利單、共享單車。

前置倉未來何去何從

對於前置倉前景如何,各有各的看法,有看好,有看憂,各有各的論點支撐。

本人觀點如下:

1、前置倉vs迷你店,我更看好迷你店,因為這種模式更符合現階段乃至未來一段時間消費者習慣,更符合行業發展趨勢,可能在政策方面,風險也更低;

"


前置倉會像無人便利店一樣最終崩盤嗎?

前置倉,又一個新熱點火了……

隨著眾多零售巨頭、新入局者紛紛佈局前置倉,前置倉這個其實已經出現了幾年但盈利者甚少的事物,被推上了“新熱點”、“新風口”的位置,頗有些前些年無人便利店被推崇的景象,生鮮新解決方案,提高效率的新業態,到家新模式,最後一公里、最後半小時利器……眾多美好的口號與願望與之關聯在一起,似乎不熱不風口也不行了。

但風口不是那麼容易來的,新零售新概念年年有,但最終成功者甚少,前置倉會成功嗎?從消費者及從業者角度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消費者體驗:半小時達之路甚遠,一小時到可期

此部分僅為個人購物體驗,不具代表性,但可以給從業者們提供某種角度的思考。

筆者所在城市人口800多萬,在各大玩家的規劃裡,也屬於重點佈局城市之一了,然而在某前置倉代表APP下單情況為:

1、配送時間:城市中心多於一小時送達(少於1.5小時),新開發區提示最早明日送達。

2、水果品質:到貨的商品品質,遠低於社區水果店水準。

順便提一句,在某家mini店,幾次下單,幾乎都可以控制在半小時左右,當然這家mini店,離我下單的地方大約2公里,但前置倉離我下單的距離並不清楚,APP標明瞭一小時送達,作為消費者而言,肯定就視同消費承諾了。

前置倉會像無人便利店一樣最終崩盤嗎?

作為從業者非常能夠理解一家新生企業,在進入新城市初期一定會有各種各樣問題的,包括到家時效、商品品質問題;但作為一名消費者,初次購物體驗幾乎可以決定後期繼續使用還是直接刪除APP的,現在的可選擇項那麼多,怎麼指望消費者再給你一次機會?

快速,是現在零售,尤其是新事物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快速進入賽道,快速佈局,快速推廣,但相應的,快速之殤,特別是快速帶來的消費者體驗下降,尤其是新顧客體驗不滿意,幾乎是每一家企業不可承受之重。

討論這個問題時,有人告訴我,是因為所在的城市還沒有大規模佈局,我提出了兩個疑問:

第一:既然達不到最低標準,為什麼開放給消費者使用?經營角度的回答消費者是不會接受的;

第二:是不是前置倉只適合在一線城市、特大超大城市生存?

營收:真的可以賺錢嗎?何時賺錢?

看到多篇關於前置倉的報道、採訪,幾乎都會提到與實體門店的成本對比,因此很多人得出結論:前置倉的佈局成本要低的多,佈局速度要快的多。

先來看看某家前置倉的基本流程:信息操作人員接受訂單,配置訂單商品,交由打包區人員進行包裝作業,打包完畢放置待發貨貨架,等待配送員掃碼接單配送,騎手掃碼接單取拿包裝貨物放入配送箱,出發配送。

可以看得到的成本:房租、前置倉人工、配送費用、水電、包裝、損耗、推廣獲客……

與實體店相比,房租、損耗等是有優勢的,但其他費用,特別是推廣獲客成本,是遠遠高於實體門店的。

再看盈利情況,從每日優鮮公佈的數據來看:2018年年底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了經營性現金流為正,到目前為止,還連續12個月在北京地區維持了正現金流。但從整體來看,盈利者甚少,幾乎都在靠補貼過日子。

想要盈利,一是要規模效應,分攤成本,二是要快速實現收入增長,但這兩點,目前來看都很難。

快速拓客、提升客單,這兩者都需要時間和手段,但目前來看,在拓客這件事,各種地推效果來看,似乎也沒有更有效的方法,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和趨勢。

擴大品類?

之前在談垂直電商時,提過一句話:垂直電商是個偽命題。

擴大品類,面臨的最大問題,除了企業自身的供應鏈、團隊等問題外,更大的問題是消費者習慣問題。

快速佈局這件事上,想起來之前便利店提出的千城、萬店等口號。

本人向來對於這種涉及到線下的千城、萬店之類的數據持恐懼態度的……

另外,真實的成本,特別是在規模佈局後的把控上,值得各位特別關注,前車之鑑:無人便利單、共享單車。

前置倉未來何去何從

對於前置倉前景如何,各有各的看法,有看好,有看憂,各有各的論點支撐。

本人觀點如下:

1、前置倉vs迷你店,我更看好迷你店,因為這種模式更符合現階段乃至未來一段時間消費者習慣,更符合行業發展趨勢,可能在政策方面,風險也更低;

前置倉會像無人便利店一樣最終崩盤嗎?

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家水果店,三十幾個平方,開業一個月,周邊的個體水果店已經苦不堪言了:品質把控好、品項全、提供各種水果試吃、鮮切等服務,服務人員、服務質量遠高於周邊其他門店,最重要的,現場體驗感非常好。

生鮮產品的體驗感太重要了,看得見,摸得著,嘗的到,這是一種天然優勢,而前置倉,天然的遠離了這種天然優勢。

再從獲客成本來看,我在店裡購買的第三天,就下載了其APP,下單購買了,其付出的,是幾張滿減券。

2、前置倉只是最後一公里、生鮮、效率的階段性解決手段之一;

前置倉可以解決生鮮效率的問題,可以解決到家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但絕對不是最具性價比的方式,也不會是長期方式、最終方式,只是階段性手段之一。

3、前置倉很難作為一種獨立的業態存在,但作為到家補充模式之一,還是有很大空間的;

如同社區團購,拼團最終可以作為補充模式之一存在,前置倉同樣如此。

4、可能最終會成為大平臺的一部分存在下去。

最後一個問題:前置倉會像無人便利店一樣最後崩盤嗎?

文來源:聯商網,作者:劉國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