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從來不是一門輕而易舉的生意,今年尤其如此。

一面是巨大潛力市場面前的激烈競爭:

2018年我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103.2億元,在我生鮮市場規模超4萬億元的背景下,滲透率僅為5%。傳統農貿市場仍是滿足食材需求的主要採購渠道。


萬億級生鮮電商市場 為何連盒馬生鮮都在虧本?


一面是“寒冬”中的掙扎與戰略調整:

盒馬生鮮門店陸續關閉;美團宣佈關停調整旗下5家小象生鮮;永輝雲三年累虧損10億元;京東七鮮千家門店開拓進度放緩,還傳出了裁員的消息;數以萬計的小生鮮品牌因商業模式不明確、資金短缺等逐漸退局……

跌宕中,生鮮電商已進入中場,接下來都是電商巨頭們的膠著之戰。由於生鮮產品易破損、易腐壞特性,減少傳統供應鏈冗長的流通環節成為巨頭們發力的核心。

幾種商業模式受到關注。

前置倉+到家模式

通過建立更靠近消費者的小型倉儲中心,覆蓋最後1公里,消費者下單後,商品從最近的前置倉發貨,極大地縮短生鮮的配送時間,即“前置倉+到家”模式。


萬億級生鮮電商市場 為何連盒馬生鮮都在虧本?

4年前,前置倉模式被每日優鮮跑通,每個前置倉周邊半徑的三公里內,美團自建的物流團隊1小時內可將訂單配送到家。這樣確實提高了配送速度,優化、降低了過去高昂的冷鏈物流成本和損耗成本,但前置倉的高建倉成本、建倉後的高人工管理成本,以及前置倉盈利模式尚未打通,制約著每日優鮮持續擴張和盈利。

社區營銷模式

社區營銷模式主要分為陌生人拼團和熟人拼團2種,以社區為入口,通過線上下單、線下自提的模式,拉動門店增量。

陌生人拼團即用爆款帶流量。比如2017年,果琳新店開業做了一次“藍莓十人團一元購”的活動,三天就為門店帶來超60萬銷售額。

萬億級生鮮電商市場 為何連盒馬生鮮都在虧本?

熟人拼團即類似百果園在線上建立微信群,招募或培養社區kol,在微信群中分享商品信息。小區用戶下單後,再經由平臺將商品配送至kol處,用戶自提商品,交易完成。

萬億級生鮮電商市場 為何連盒馬生鮮都在虧本?

社區營銷模式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獲客成本,減輕了商家的經營壓力和店鋪租金壓力,另一方面實現了線下生鮮門店的引流;但考慮到生鮮產品標準化未完成、人脈關係穩定性差、生鮮客單價低、門店市場同質化等問題,要實現規模化盈利尚需要更專業化的運營。

拼多多“多多農園”模式

憑藉強勁市場下沉能力和平臺帶貨能力,拼多多開始涉足農產品扶貧上行。

今年4月,拼多多開創的“多多農園”模式首站落戶雲南保山咖啡基地,聯合 6 家平臺商家以 40 多萬元的價格,從建檔立卡貧困戶手中溢價收購四十幾噸咖啡豆原料,後期將聯合地方政府、合作社、工廠等機構實現咖啡產業集優化生產、深精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

萬億級生鮮電商市場 為何連盒馬生鮮都在虧本?

“多多農園”實際上是將門店終端和產地直連,並搬到互聯網和電商平臺上。該模式的確有助於農產品順利上行。然而,如何讓扶貧項目成為一個可持續的產業,最上游農戶的利益如何提高並保障,尚需多種途徑的探索。

綜合以上3種模式可知,電商巨頭們均在致力於消費端“最後一公里”和原產地“最初一公里”的打通。這樣是否就足夠了?

小滿和大氣候認為,在逐漸追求新鮮、健康、營養、有特色的大眾消費趨勢下,分散化的中國農業經營現狀導致貨源品控難把握,始終是制約電商們的發展的痛點。

追本溯源,還是得從生鮮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入手。

比如在種植端引進物聯網、大數據、AI等技術,展開數字化的精準種植、智慧化的農場管理,並根據實時收集顯示的氣象、農作物生長狀況、農資投入情況、農事進行情況、農場地理位置等信息,生成局域化的農作物生長模型,方便農場展開標準化生產。

同時,種植端生產、加工、運輸的信息都應該公開、透明地展現在農戶、政府機構和消費者面前,以此重塑信任關係,建立農產品的品牌和口碑。

萬億級生鮮電商市場 為何連盒馬生鮮都在虧本?

在農產品上行的部分,小滿覺得應充滿考慮到當前中國農戶老齡化趨勢、科技化發展接受程度不高、大部分小規模農場與消費市場不接軌等特點,為他們提供一個可一鍵生成和運營網上店鋪的平臺,讓他們能自主開店,並第一時間接收到來自消費者的評價與需求,破解供求信息不對稱的困境。在入駐其他電商平臺時,農場或農戶也就有了議價的能力和底氣。

萬億級生鮮電商市場 為何連盒馬生鮮都在虧本?

當消費者認可農產品質量時,即可在農場店鋪自主復購併主動宣傳,直接提高農場或農戶的收益。最終,生鮮農產品原產地與消費者的直接雙向互動中,可逐步構建起健康、科學的供求關係。目前,大氣候就在圍繞可視化溯源+物聯網電商平臺+特色品牌打造,進行類似這樣的產銷對接新模式探索。

下一篇,小滿將深度剖析拼多多農貨上行獨特模式給我們帶來的種種啟發,敬請期待~

大氣候成立於2015年,致力“建立人與地的數據連接”,是全國領先的農業大數據服務商。以物聯網硬件數據感知、SaaS系統數據應用、AI數據決策、自動化設備智能執行四大業務為核心,建立智慧農業生態閉環,為全球農戶提供農業一二三產綜合解決方案。

大氣候自主研發農眼、蟲感知、農眼全景、智能灌溉系統等智能硬件,與氣候雲AOS、農眼APP、農眼溯源、物聯網電商平臺、政府三農大數據服務平臺等軟件系統,及面向種植模型、產量預測、蟲害預警、精準氣象預警等場景的AI算法。

截止2019年6月,大氣候業務涉及全球6個國家,全國23個省份、88個地級市,服務農民超過30萬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