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新零售業態下的供應鏈變革與重構趨勢

電子商務 經濟 市場營銷 大數據 物流指聞 2017-06-18

大咖:新零售業態下的供應鏈變革與重構趨勢

互聯網經濟驅動全產業鏈變革,中國產業經濟在互聯網時代面臨全面的轉型與重構。企業供應鏈如何協同作戰快速響應,打造快物流體系,是每一家制造和流通企業都無法迴避的當下與未來。

6月14日,由濟南市經信委指導,佳怡供應鏈企業集團主辦的“2017創新物流供應鏈發展峰會”在山東濟南成功舉辦。大會以“共建供應鏈新生態”為主題,相關部門領導、地方政府官員、企業家、專家學者等500餘人出席此次峰會。數十位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學者和業內人士分享供應鏈的現狀與未來,對供應鏈發展的難點和機遇進行了深入剖析。

新零售成為行業關注熱點,在這樣的背景下供應鏈將發生怎樣的變革?未來趨勢怎樣?行業專家黃剛以此為主題作了壓軸演講,同時還就“互聯網+農業”,農產品原產地直供供應鏈模式;新零售業態下,末端最後一公里新商業創業平臺以及未來的新型供應鏈模式S2b等話題進行分享。點擊閱讀原文查看相關視頻。

以下為其演講內容節選:

感謝在快五點鐘的時候,還在堅持聆聽大會的孫董事長和在座的各位嘉賓們。其實本來我只擔當主持人的,然後大會組委會說一定要我分享。

今年的供應鏈變革非常大,剛才我們宋教授在產業鏈互聯網化和產業供應鏈變革方面研究的很深,我們一定要向宋教授學習新型的研究。

今天我跟大家探討和分享的是新零售業態下供應鏈變革與重構。我們看到了供給側改革、產業鏈互聯網化,也看到了粉絲經濟,共享經濟,工業4.0,以及人工智能驅動下產業發生的巨大變革,這個變革的背後,究竟有哪些案例值得我們借鑑,哪些模式值得我們參考。

一、商業迭代升級背後的物流變革

去年馬雲說:未來的商業沒有電子商務一說,只有新零售。

在新零售背後,我們看到小米也在線下佈局。如果小米的模式是電子商務,那麼小米是失敗的,因為小米的手機在電商的份額佔了40%多,但是小米在手機端總份額當中只佔4%到5%,也就是說傳統電子商務帶給的商業份額是具有差異的。我們也看到在整個全產業鏈新商業的聚變正在發生,對我們每個企業都是思考。

這是亞馬遜在美國最新的一個便利店的模式,全新的亞馬遜便利店,所有的買賣交易,支付,全部是智能化的,看到這個可能你可能會問我們會失業嗎?如果你還是在做很粗放的銷售和渠道,你肯定會被淘汰。未來,不管是末端的便利店,水果店還是供應鏈的每個觸角都在發生劇變。

我們看到中國的互聯網經濟驅動了傳統產業大量的升級迭代,2003年非典之前,所有人都是在商場和超市購買的,那是傳統的B2B。B2B誕生了我們曾經的合同物流,但是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2003年過後,B2C和C2C時代驅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2010年到2013年期間,不管是京東還是天貓,都裂變了開放平臺,產業又進行了一個升級,我們看到了O2O,一個品牌可以進入多家電商平臺,甚至到全產業鏈的每個末端,2016年的時候,我們看到工業4.0。今天的商業又發生巨大的變化,我們看到了C2B。

新零售時代全面到來的背後,物流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革?在B2B時代和C端時代,我們看到的開放平臺是雲倉;新零售時代,共享經濟成為當下的發展趨勢之一,不管是城市配送的共享,還是基於我們末端最後一公里的外賣匹配的共享,在接下來服務共享和平臺化的裂變過後,行業社會也會發生變革。

二、海爾、格力、特斯拉,產業鏈互聯網化下的工業

從兩個維度去解讀產業鏈互聯網化,一個是工業化,一個是全產業的變化,產業鏈互聯網化加工業4.0。這其中有幾個例子,可以發現工業已經從原來的產品導向到全產業鏈可視化雲端製造,供應鏈和大數據協同的新型製造採購分銷與消費的體驗的結合。

(一)海爾的轉型

以海爾為代表,形成了定製化的流程,海爾推動了整個的內外部平臺的迭代和創新,把原來三萬多人的大海爾拆分成兩千多個小組織,人員也減少了,成為互聯網化的運營製造業,屬於在中國轉型比較快的企業。

在海爾的背後,原來生產的冰箱是推到渠道去賣,現在只要你提前七天下定製化的訂單,七天過後就能把你定製好的雙開門冰箱送到你的家中,這就是被工業和互聯網化推動的新型商業結構。

這是我跟海爾及旗下的幾位老總交流的時候有所共鳴的。當我們把這個模型思考出來時,還進行了溝通,覺得這樣讓我們把它提煉的比較到位。現在的核心就是製造業已經把用戶跟工廠做了扁平化的連接,末端的門店是它所有末端初級的門店,上面的交易平臺和DIY的設計和線上用戶服務的平臺,工廠這邊只是基於品牌的級別,將雲和工廠相結合起來,物流是開放的物流平臺,以大數據支撐,上面有金融的服務,這是整個大海爾的轉型,打造了扁平化的工業體系,也是我們值得思考和觀察的。

用張瑞敏的話說,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二)格力的轉型

董阿姨是個非常有爭議的、有情懷的老企業家,一直在為中國企業代言,在整個推動行業轉型的今天,董明珠已經啟動了格力的微電商分銷平臺,讓所有買格力電器的人,都成為它的分享者,傳播者,服務者,便捷者。在新的格局之下,格力打造了工業4.0的工廠,人工智能在整個的供應鏈的應用發揮了很大的價值。

(三)特斯拉的創新

特斯拉是整個互聯網打造的代表,打造了新型的製造業,傳統的模式是用戶買了車後在4S店工廠定單,而特斯拉的模式,是從用戶到體驗店,先有定單再生產製造然後配送到用戶,而且他們每一個特斯拉都是先有訂購的。

(四)共享單車的變革

現在全國各地的共享單車發生了很大的變革,我們知道傳統的供應模式的單車是從採購製造分銷末端門店到用戶。而共享單車救活了永久,飛鴿這些生產線,將投放單車的需求跟工廠雲端製造商結合,打造自行車供應鏈的新模式。所有的共享單車平臺跟對應的品牌商形成了深度的資本和股權的合作,在資本的驅動下,單車的製造商已經跟平臺商有深入的平臺關係。

救活了工廠,也救活了修車的後服務的市場。

三、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供應鏈重構

這是服裝定製的模式。一個女孩給我負責測量的,測量過後我的數據被她維護到後臺的大數據,而且數據是打通的。原來襯衫在門面去買還不一定合身,現在把大數據驅動起來,結合我的測量,做定製化服務,同時她自己也沒有庫存。這個背後裡面就形成了後臺工廠跟前端門店的打通,形成了這樣新型結構的鏈接,與柔性的供應鏈結合起來了。

她給我測量,跟徐小平,跟吳曉波老師都做測量,她給所有互聯網行業大的企業家都免費贈送襯衫,一旦贈送襯衫給他,就形成一個案例,背後一個公司的襯衫的需求都被她拿下。當大家從門店買的時候,她已經彎道超車,從老闆那建立關係,就把訂單需求拿去了。

我們看到的,未來的供應鏈的結合,是終端的門店和終端的用戶跟市場之間的連接,打造了我們全新的價值鏈重構,從設計師,研發,生產製造,店鋪和每一個環節,重新再重構。

四、最後一公里的末端價值

今天我們還在看傳統的流通、交易和電商的時候,新型供應鏈的重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革,其中很重要的觸點就是在末端。6月1號,順豐跟菜鳥就在末端快遞櫃信息上打的火熱。昨天順豐抓取客戶信息,在互聯網上鬧得沸沸揚揚,今天中午兩點王衛就此事親自道歉。

末端的價值越來越成為每一個企業應該關心的價值,末端的價值不僅僅存在末端的送貨,到服務,到O2O商業,到設計平臺,到無邊界的服務和供應鏈,未來誰能夠連接用戶,誰能夠跟用戶形成深度的關係,誰將掌握這些用戶的潛在的需求。

最後一公里是未來商業競爭的核心,最後一公里是物流,最後一百里是服務,最後一里是有溫度,有信任度的新商業連接,所以說我覺得無論你是在做哪個品牌,你應該關注最後一公里,它是有數據,有金融,有商業價值的。

五、大數據驅動的時代變革

大數據驅動的時代,我們每一個商業從業者都應該思考你今天沉澱數據了嗎?你的數據是否有商業價值,你會不會轉化數據,這是我們供應鏈所有企業該思考的。

未來中國互聯網經濟的新生代,一定是社群經濟加社區經濟,每一個抓住用戶的人都會存在的商業。

每一個消費者,每一個做產品的人,不要忘記了兩大人群,一群是90後的家庭主婦,另一群是60後的大媽。

抓住了所有用戶的核心,是抓住了數據的決策者,是消費需求。馬雲曾經說,今天的阿里巴巴是一群敗家娘們,我們說今天掌握中國經濟消費主體的是90後的社群經濟和社區經濟,和60後有時間,有空間,有大量的消費需求的大媽經濟,所以也叫丈母孃經濟,這是整個商業經濟體,代表著未來趨勢。

快物流樞紐,多溫混載,骨幹網絡甩掛和末端單元化配載也是未來的一種趨勢。達到了高效率智能化的進展,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北美這邊的亞馬遜,達到了絕對的可視化,這是歐美的一些變革。

而在國內,人工智能已經在中國的物流的一線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個背後不僅僅是剛才我們看到那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我們進行的物流作業多種的智能化應用,以及無機的應用,配載方面的應用,所以說今天的中國物流,已經被整個智能快速的驅動。

六、縣域經濟和互聯網+農業

新零售+共享經濟驅動下的物流供應鏈商業生態,使得從平臺到新零售,到微電商相結合起來。

在這個時候,二三線城市是最有市場的機會,怎麼把二三線城市的節點建立起來?為什麼今天阿里重視農村二三線城市的市場。

剛才說完了工業,也看到了好多的案例,我們簡單的說農業,農業是你所關注到的老百姓真正致富的問題,所以說農業不是小事。

我從一個縣域創業團隊的案例說起,這個團隊的代言人是86年的,是我們投資孵化的,就這麼一86年的女孩,一個人,帶動一群人,改變了整個縣域的農業,帶動了3000貧困戶,把農產品賣出去一年半四千多萬。她怎麼對接的呢?第一,把行業裡面資深的導師請過來,第二,在我們漢森商學院建立了一個分院,扶持它縣域從電商到物流相結合,運營了多個品牌,同時獲得了政策的支持。

一個縣域的創業者能夠驚動陝西省商務廳,我覺得這是個很重要的事,這背後也得到了人民日報和多家媒體的報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所以我覺得這事特別感到欣慰。

回過頭來看這種案例很多,互聯網+農業是剛需的行業。傳統的電商已沒有市場空間的時候,我們看到農業的互聯網化具有很大的空間,我們看到了國家通過政策的鼓勵,供給側結構的改革背後的關鍵點。它涉及到的農村經濟不平衡,企業商業化轉型,資源配套不到位等等這一些都是我們農村需要解決的問題。

每一個縣域都有三十到八十萬的人口,每一個縣域都有大量的打工人員,怎麼能夠把留守的農民盤活,是我們當下要解決的問題。怎麼去解決呢,真正帶領農民致富的是上行而不是下行。

農業產業鏈供應鏈變革的背後,需要從用戶端打造,每一個涉及到用戶端的痛點,都會成為一個消費者吐槽的對象。

七、重新連接,重構商業

有幾個數據請大家思考,快遞員每年要出300億的包裹,如果快遞員能夠去轉型做連接會怎樣?中國現在有三大外賣平臺,一年服務2億吃貨用戶,這個是很多城市裡面精準用戶的連接。還有中國的物業體系,有700萬社區服務人員,還是怎樣的最後一公里商業場景?

最後一公里對農業的連接具有重大的商業價值。這個連接的供應鏈結構裡面,產地直供成為一個方向。農村和城市之間,需要重新的連接,這個連接需要越來越扁平化,需要越來越形成新商業的連接,這是我們現在關心的方向。

未來的供應鏈的模型,前幾天阿里巴巴的曾教授說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詞,S2b,S是產業,b是小b。末端需求,不管是服裝門店,社區門店,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同時,供應鏈的驅動和整合是大的趨勢。

如果有一天佳怡再滲透一下,可以對每一個新商業做新連接。我認為這可能是未來三五年對佳怡來說很好的思考和探索的方向,因為你們有成熟的供應鏈,有現在這麼多優質的供應商品牌商,我覺得這個是新思維,新探索。

為了這個探索,我們一定要做到重新連接,重構商業,這是我們的趨勢,怎麼去落地呢,一個行業大會,一個EMBA,一個行業經典的案例。

產業供應鏈重構的時代,對於我們這樣供應鏈創新的企業,將迎來一個全新的商機。謝謝大家給予的時間,如果需要交流的,可以通過微博,我們隨時保持聯繫,謝謝大家!

以上為演講摘錄,完整演講視頻,請點擊閱讀原文。

來源:物流指聞

大咖:新零售業態下的供應鏈變革與重構趨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