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過去了,開網店的商家們能賺多少錢?

618過去了,開網店的商家們能賺多少錢?

有人說,今年的618可能成為整個零售行業的分水嶺,618是2017年被熱炒的“新零售”的一片試驗田。618是京東的主場,今年已經演變為所有電商平臺的一場狂歡。

京東的營銷鋪天蓋地,阿里也是強勢出擊,唯品會、洋碼頭、網易考拉、網易嚴選、國美、蘇寧,618成了一場亂戰。

618過去了,開網店的商家們能賺多少錢?

從今年的戰果看,各家電商平臺又輝煌了一把。截止到6月18日下午5點,京東公佈數據,累計18天下單金額超過1100億元,天貓國際總經理奧文預計天貓國際全天成交將大漲500%。但是,這些數據是屬於平臺的,寄生於平臺上的商家們,賺到錢了麼?

618前夕,網絡上曝出京東強逼神州天貓店漲價,遭到拒絕後京東下調神州電腦在京東的售價,降價部分由京東承擔。由於此事在《天下網商》中報道,京東叫屈說是誣告。

618過去了,開網店的商家們能賺多少錢?

618當天,樂視譴責阿里京東店大欺客,在樂視提出的優惠力度的基礎上,通過優惠券等方式進行價格補貼,多數補貼成本由樂視買單。

據網絡上的相關信息,在天貓和京東同時開店的商家,也要面臨二選一的選擇,天貓宣稱讓利百億、京東號稱全網最低,打價格戰時,就需要入駐商家給出最低價,“站隊”問題如何解決?

618過去了,開網店的商家們能賺多少錢?

雖然今年618有些文章稱,消費者已經從重視價格向注重服務鏈進行轉變,但是價格戰仍然是電商競爭的主要手段。降價、折扣、優惠券、滿減各種形式都需要消費者看攻略才能玩的懂,原以為平臺的優惠券等行為是平臺補貼,但從樂視的譴責中發現,這些降價也需要入駐商家來背鍋。

所以,促銷前漲價,促銷後降價的情況也就可以理解了。

無論是618,還是雙十一,大促是一場熱鬧的活動,千億萬億成交額也讓人看到了賺錢的希望,但是對入駐商家來說,真的能賺到錢嗎?

618過去了,開網店的商家們能賺多少錢?

去年雙十一階段,廣州日報發過一篇調查文章,參加大促的商家們提前一個月開始備貨,提前幾個月開始“養詞”,為了爭奪“主會場”的一個坑位,要做低價,發紅包,給折扣,還要送運費險,破損包退換,甚至瘋狂刷單。

大批量備貨意味著前期需要投入進貨成本、倉儲成本、人工成本,活動期間為了儘快發貨,需要增加包裝工,還有美工、推廣、運營、包裝成本等等,再加上大促過後的商品積壓成本,很多商家都是在賠本賺吆喝,為的就是讓品牌露臉,用爆款給其他商品引流。

618過去了,開網店的商家們能賺多少錢?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說:電商不好做了,都在撐,就看誰先撐不住。

為什麼會這樣呢?平臺給商家的權益太少了。用戶買的是商家的商品,而用戶卻只記住了平臺的名字,商家永遠沒有屬於自己的客戶管理權。

再來看這幾年炒的特別熱的電商大數據,利用大數據進行用戶畫像,給用戶推薦其需要的商品,增加商家的展示機會。數據是商家和用戶貢獻的,最後卻歸了平臺,對商家來說,大數據還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618過去了,開網店的商家們能賺多少錢?

對於商家來說,電商的機會在哪裡?

從今年的618大促中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現象,京東聯合線下快消品品牌,一是提供進貨優惠,二是提供消費者到店優惠,此外蘇寧、國美聯合線下幾千家門店開展大促活動。

從微信小程序的功能也可以看出,小程序是為線下門店的營銷打造的一款產品,而阿里也在強調線上到線下的轉變,線下門店可以包括更多消費場景,而線上是一個宣傳與引流的作用。

618過去了,開網店的商家們能賺多少錢?

對平臺來說,服務線下門店要解決什麼問題?

首先是基礎服務功能。如何把顧客吸引到線下門店,如何讓門店附近的人聚攏起來?農村電商平臺“天地惠”提出了一個免費wifi的模式,為商家提供免費wifi和支付工具,解決顧客從線上到線下消費的基礎條件,特別是在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對線下門店的幫助會更大。

其次要解決用戶留存問題。線上平臺或許還可以留下一個瀏覽記錄,而線下門店的用戶流失更加徹底。同樣用免費wifi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連接wifi,上網,留下痕跡,留下訪問數據,同時天地惠還做到了大數據共創共享,讓商家可以使用全平臺的數據進行營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