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電子競技員需求近200萬人

本報訊 日前,人社部印發《新職業——電子競技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顯示86%的電子競技員從業者,其薪資是當地平均工資的1~3倍,而隨著電子競技市場的開拓,目前只有不到15%的電子競技崗位處於人力飽和狀態,預測未來5年電子競技員人才需求量近200萬人。

目前,我國正在運營的電競戰隊多達5000餘個,電競職業選手約10萬人。還有大量半職業、業餘電子競技選手活躍在中小規模電子競技賽事的賽場上。同時,還有大量電子競技員從事電競教練、電競數據分析以及電競項目陪練等相關工作。當前電子競技員的從業規模超過50萬人。

記者瞭解到,電子競技員涵蓋電競選手、電競教練、電競數據分析、電競項目陪練等崗位,職業通道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電子競技員。他們的工作任務包括:參加電競項目比賽;收集和研究電競戰隊動態、電競遊戲內容,提供專業的電競數據分析;參與電競遊戲的設計和策劃,體驗遊戲並提出建議等。

通過對電子競技員就業人群的調研,《報告》顯示,電子競技員學歷集中在大專或中專學歷,就業門檻低,薪資普遍高於當地平均水平,頂尖電競職業選手年薪能達到百萬元或以上,收入主要包括底薪、獎金,有能力的還可以廣告代言和簽約直播等。

2017年,原文化部發文支持發展電子競技等新業態。去年,電子競技正式成為雅加達亞運會的電子體育表演項目,至此,電子競技在國家體育戰略中取得了與傳統體育項目相同的地位。與“國家級”政策扶持相同步,發展電競產業的地方配套政策也在加強。當前,山東、浙江、安徽、湖南、遼寧等地的電競小鎮建設,帶動了周邊地區的電子競技就業發展。

電子競技的高速發展帶來企業對電子競技人才的巨大需求。而業內人士透露,電子競技專業人才十分稀缺,整個人才市場基本屬於空白狀態。人才培養體系缺乏、行業人才積累不足、人才稀缺成為電競這一新興產業面臨的發展瓶頸。

為加快電競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進度,2016年,教育部頒佈《關於做好2017年高等職業學校擬招生專業申報工作的通知》,將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作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中的增補專業,2017年正式執行。教育部文件一出臺,各高校紛紛關注並申報,陸續增設電競專業,這為電子競技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持。

《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熱門電競賽事超過500項,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和最有潛力的電子競技市場,預計未來電子競技賽事也會呈爆發式增長。過程中,對於高水平、高素質的電子競技選手、電競數據分析等崗位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迫切。

根據艾瑞諮詢《2019中國電子競技行業研究報告》,去年中國電競整體市場規模為940.5億元,預計2020年超過1350億元。電子競技產業規模增長速度遠超電子遊戲的增長幅度和速度,隨著產業鏈的完善,未來電子競技產業將會形成與傳統體育類似的收入模式。(李丹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