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的“山西生意”終於讓平遙古城文藝起來|文娛地理

電影節 賈樟柯 藝術 建築 三聲 2017-03-27

那麼當藝術上聲名卓著,野心勃勃要發展中國電影產業且不乏商業頭腦的六代導演賈樟柯遇上一座亟待轉型的古城,兩者會產生怎樣的反應值得期待。

作者 | 齊朋利

繼暖流電影、柯首映、賈家莊之後,賈樟柯的又一門“新生意”宣佈落地。

3月16日下午,由賈樟柯發起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在北京中國電影導演中心舉辦發佈會,這使得外界第一次瞭解到這個神祕電影展的種種細節。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將於今年10月19日到10月26日期間舉辦,命名借用了李安的“臥虎藏龍”,共有6個單元和40餘部影片。其中新導演單元以“臥虎”為名,類型電影特別關注以“藏龍”為名。

臥虎藏龍的名字體現了賈樟柯想以電影展來聚集和發掘優秀電影人的理念,這與賈樟柯做暖流影業和柯首映是一脈相承的。近些年來,賈樟柯越來越愛參與到不同公司運作中,從電影導演逐漸蛻變為一個“生意人”。同時由於創作和霧霾等多重原因,賈樟柯與故鄉山西的距離不斷拉近,使得山西逐漸成為賈樟柯“生意”的一個重要聚集地。

賈樟柯的“山西生意”終於讓平遙古城文藝起來|文娛地理

賈樟柯與馬克·穆勒

去年冬天,作家許知遠到山西汾陽採訪賈樟柯時,戲稱其將賈家莊變成了“小麗江”,而平遙國際電影展無疑寄託著賈樟柯更大的企圖。賈樟柯談到,自己從四年前開始籌備國際電影展,“特別渴望做一個小體量大格局的影展,在一個古老的城市裡面”。而平遙從《站臺》開始就不斷給自己給養,“特別熱愛這座古老的城市”。

在發佈會現場,賈樟柯和合作夥伴一直在強調平遙國際電影展的市場導向。因為只有市場化那平遙國際電影展才可能真正對平遙對賈樟柯產生有價值的影響。在賈樟柯之前,平遙這座明清古城先後與國際攝影展、張藝謀的印象系列發生聯繫,在這個消費升級的年代,努力向文藝進發的平遙正在成為整個山西經濟轉型的排頭兵與先行者。

那麼當藝術上聲名卓著,野心勃勃要發展中國電影產業且不乏商業頭腦的六代導演賈樟柯遇上一座亟待轉型的古城,兩者會產生怎樣的反應值得期待。

賈樟柯的“山西生意”終於讓平遙古城文藝起來|文娛地理

平遙古城

賈樟柯的“山西生意”終於讓平遙古城文藝起來|文娛地理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地處山西晉中市,位置居於北京和西安之間。早上7點45分從北京西站乘坐D2001次列車向西駛去,以每10分鐘一條隧道的速率穿過太行山脈,經過太原中轉,於12點8分就能到達平遙古城站。

高鐵已經成為中國人口遷徙的重要網絡,也是絕大多數地區獲得發展機會的必要準備。平遙古城站於2014年7月正式通車,整個2015年發送旅客95.4萬人次。在三聲(ID:tosansheng)記者去年11月的一次到訪中,可以見到站前廣場充斥著要價30元的三輪車載客車伕。站前廣場有一個公交站牌,乘坐108路公交車40分鐘後就能達到古城。

平遙古城現今形制始於明代洪武年間,整座城市依龜型建造,拱極門是古城北門也是龜尾,迎薰門是南門也是龜首,古城東西則各有兩座城門為龜腳。平遙城牆是內築夯土外包青磚,正因為這樣的建築方式使得平遙城牆在數百年後的今天面臨著嚴峻的維修考驗。平遙城牆敵樓有72座,垛口有3000餘個,取自“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的典故。

城門通道保留了半米高的鐵欄杆,斑駁的印記顯示著平遙拒絕汽車的過往與現在。北門內側城牆西部脫落了數百米,裸露著光禿禿的黃土,東部則搭著龐大的腳手架。從街邊小店買下130元古城通票,登上城牆可以看到七八十年代的現代民居佔有不小比例。但就整體格局而言,平遙古城依然延續著“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的佈局。

沿北大街向前就能到西大街,西大街的西段被眾多民俗客棧與餐館佔據著,東段則分佈著大名鼎鼎的日昇昌以及蔚泰厚等票號舊址。東大街與西大街以晉升爐食鋪為界,沿晉升爐食鋪向南能看到一座三層重簷歇山式市樓,這就是古城中心南大街又稱明清老街,蔚盛長、協同慶等22個景點中有一半都集中在這條街上,其中大部分是票號和鏢局。

此外,街上還存在著客棧、牛肉特產店和漆器專賣店以及數個VR體驗店。與近些年各地新建的古鎮比,歷史是平遙最值得驕傲的資本,保留了歷史就保留了真實。平遙古城現存有保護價值的民宅有3797戶,保存完整的有400餘處。南大街臨街店鋪多是上百年的古建,褪色的精巧木雕、剝落的黑漆門廊、遍佈裂痕的石獅子使人有穿越之感。

賈樟柯的“山西生意”終於讓平遙古城文藝起來|文娛地理

拯救與改變

賈樟柯的“山西生意”終於讓平遙古城文藝起來|文娛地理

南大街

1962年,同濟教授阮儀三第一次到平遙時,平遙還有完整的古建築群落。1980年,當阮儀三再度到來時,城牆被打開大缺口的古城開始淪為工地。縣政府計劃在古城建4條馬路,市樓、日昇昌等古建將被現代廣場和商業大街取代。阮儀三申請了一個月停工期,與學生完成主張新舊分離的《平遙縣城總體規劃》,之後平遙走上保古城建新城之路。

時任平遙縣文管所所長李有華、文化修復工作者張增河也一直是保護平遙古建的民間力量。1977年,平遙遭遇洪水侵襲城牆坍塌14處,李有華一連數天拍照整理上報。80年代,張增河已經帶領女兒張改卿出現在雙林寺和鎮國寺的施工工地上。由於文物保護逐步走向正軌,1984年張增河成立平遙古建築工程公司專門從事古建修復工作。

到1993年時,平遙古城不僅修復了牆體,敵樓、城門也都恢復原狀。1995年,平遙中國票號博物館正式建立。1997年平遙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名錄, 列入世界文化名錄可以算平遙旅遊真正的起點,作為一個水資源、煤炭資源缺乏,僅有的柴油機廠、火柴廠、針織廠也面臨轉型的縣城,平遙將未來的發展押寶在旅遊上。

在民間出資民間經營的政策下張增河與政府簽下協議,2000年1月張改卿進入城隍廟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招導遊,平遙縣職業學校設有導遊班,城隍廟首批招了11個人。現在擔任城隍廟管理處主任的張改卿,告訴三聲(ID:tosansheng)記者:“當時我們請了古建築專家和民俗專家來給導遊培訓,2001年年初城隍廟開始試營業。”

2002年,為方便遊客也方便平遙以整體形象面對世界,平遙縣政府先是推出一卡通,幾個月後又改為古城票,一直通行至今。張改卿談到:“我們由臺前退到了幕後,由政府負責統一銷售管理,我們只負責內部管理。”

在旅遊開發上,平遙面臨的很大一個問題是人口壓力。當時2.25平方公里的古城生活著近5萬人,高人口密度對古城保護管理及旅遊開發帶來很大困難。1997年底,縣政府最先從縣衙搬出來,此後縣委、人大等80多個機關單位以及醫院、商場相繼遷出古城,平遙中學搬遷更是拉動1萬人出城,外遷機關與院校主要分佈在古城西部和南部。

2005年前後,平遙旅遊業收入已經從每年2000萬元增加到2億,一度吸引力大批進城人員。但隨著城內房價升高、新城基礎設施和小區的基本完備,古城人口減少至2.7萬,接近2.2萬的古城合理人口。雖然平遙的人口遷移工作也曾經出現停滯,但是與聊城、金湖等城市拆除文物修仿古建築相比,其新舊分離政策已經成為最接近理想狀態的範例。

近些年平遙古城保護管理委員會先後投資近2億元,對古城百餘條主道路進行硬化,部分街道進行了線路入地和上下水改造,古城內新建廁所37處,其中星級廁所超10處。平遙古城發展了400餘輛旅遊車輛,民俗客棧達到375家,旅遊店鋪超過200家。平遙旅遊及相關行業從業人員達到16萬,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下崗國企職工。

在利用古建築發展旅遊的同時,如何發掘歷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成為平遙又一方向。

賈樟柯的“山西生意”終於讓平遙古城文藝起來|文娛地理

攝影展與演出

賈樟柯的“山西生意”終於讓平遙古城文藝起來|文娛地理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000年5月,原《人民攝影報》司蘇實向晉中地委提議在平遙效仿法國VISA國際攝影節。2001年9月第一屆平遙國際攝影節在平遙古城縣衙親民堂前拉開帷幕。第一屆平遙國際攝影節從9月20日持續到9月30日,內容包括圖片展示與交易,文廟、城隍廟、城牆都成為布展地點,參展國家和地區有16個,圖片3000幅。

之所以選在平遙舉辦國際攝影節,VISA國際攝影節創辦人阿蘭·朱利安認為,平遙為攝影師提供了獨特的創作資源。2006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開始增加招商洽談會。去年平遙招商洽談會簽約8個項目,投資總額達201億元人民幣。其中100億將用來建設中醫藥旅遊示範區暨特色小鎮。由攝影展出發,平遙還孵化了微電影節、漆文化藝術節等活動。

但攝影大展作為年度活動,對遊客日常吸引力依然相對有限。2011年10月,平遙縣九成文化與北京觀印象公司合資成立平遙印象,兩年後《又見平遙》正式公演。觀印象系三湘印象全資子公司,前身是由張藝謀、王潮歌、樊躍發起的北京印象創新公司。目前張藝謀、IDG資本、雲鋒基金等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機構直接或間接持有三湘印象股權。

賈樟柯的“山西生意”終於讓平遙古城文藝起來|文娛地理

又見平遙 演出

《又見平遙》劇場位於古城西側,15米高的波折型劇場6米在地下。劇場內搭有古城實景,遊客身處其中隨劇情轉換場景。《又見平遙》講述了一個票號東家率200餘名鏢師到沙俄闖蕩、為保下屬血脈而身死他鄉的故事。90分鐘演出特地留出半小時追思山西面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150多名演員中80%啟用的是平遙本地人。

在去年,《又見平遙》演出647場,購票人次達到42.7萬,以188元票價算,收入超過8000萬。目前《又見平遙》二期已經動工,這次是要建成佔地60畝民國風格商業街。

賈樟柯的“山西生意”終於讓平遙古城文藝起來|文娛地理

賈樟柯與平遙

賈樟柯的“山西生意”終於讓平遙古城文藝起來|文娛地理

“平遙國際電影展”啟動發佈會啟動儀式

2016年9月,導演賈樟柯與平遙政府簽訂《平遙國際電影展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利用廢棄廠房建包括電影展區、電影產業基地、拍攝基地以及藝術社區在內的文化產業園區。今天發佈會上,賈樟柯宣佈平遙國際攝影展將由平遙電影展有限公司來運作,賈樟柯為公司創始人,並另設有CEO、COO等職位,公司旗下還分策展和運營兩個子公司。

平遙電影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懷宇介紹,平遙國際電影展資金來源是政府前三年以遞減方式資助,第四年開始獨立化自主運營。對於具體金額,王懷宇並未透漏。由於平遙當地並不具備完善的觀影場地,一個擁有10座放映廳的電影宮項目正在建設中,最大的影廳能容納1500人,同時電影廳將支持IMAX、3D、16毫米、35毫米等多種格式。

在基礎設施方面,一座能提供800個床位的五星級酒店也在建設中。從這些方面包括出席發佈會的山西各級領導來看,山西政府對平遙國際電影展給予了很大支持。在當前平遙國際攝影展乏力,國內電影市場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電影展是一次新的嘗試,尤其是得到了賈樟柯背書。但雙方的合作並不那麼容易,賈樟柯談到雙方推進會議高達11次。

之所以起名電影展,和平遙國際電影節的更名一樣,都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政策麻煩。賈樟柯談到,平遙國際電影展將會是專業的展出,為此賈樟柯請來了前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並建立了一支包括英法美日等國的數十人顧問團隊。目前選片工作已經開始,大部分所選電影還會在平遙進行亞洲首映或中國首映,這是頗具吸引力的一點。

賈樟柯的“山西生意”終於讓平遙古城文藝起來|文娛地理

賈樟柯

賈樟柯談到,自己27歲開始拍電影從一個電影節到一個電影節,是電影節裡的遊子,“一直希望有一天,我們自己的家鄉有一個電影節。”可以看出,年近半百的賈樟柯思鄉情緒愈發加深,這與他的年齡、思想及受挫緊密相連。曾想要靠電影改變世界的激情少年通過20年實踐發現世界改變的太慢了,遠在海外的年輕人也不理解他的創作動機。

現在的賈樟柯對“形成共識”不感興趣,表達慾望似乎也受到了影響,支持、培育新人成為了另一種選擇。電影展選在平遙而不是賈家莊也可以做細緻分析,缺乏山水資源的汾陽或者說賈家莊註定不會有麗江那番作為,哪怕靠賈樟柯的IP也是一個耗財費時的事。而平遙有歷史資源、有政策和資金支持也有攝影展的基礎,無疑比賈家莊更合適。

賈樟柯是一個不排斥商業的人,對金錢“無情、無好感也無惡感——不排斥,排斥它沒有用”,這種態度或許能使賈樟柯在藝術與商業之間具有好的平衡,也讓柯首映、賈家莊以及平遙國際電影展增加了生存下去的可能。在《十三邀》的鏡頭下,賈樟柯一度顯得陰鬱而封閉,但至少今日所見的賈樟柯依然眼神明亮,故事到底如何還要等到十月揭曉。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點擊關鍵詞 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