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5萬的德國工人,一輩子一個老東家.

德國雖然沒有像日本那樣在僱傭關係上有終身制,可是在德國的企業中,員工能夠服務20年以上是常有的事情,有的人從入職到退休,都是在一家企業服務,這讓我們看到後都大為驚訝,德國的企業有什麼留人的祕訣呢,能夠牢牢地拴住員工的心?

月薪5萬的德國工人,一輩子一個老東家.

第一,互相忠誠

在德國,人們只要是進入了自己認為是好企業的公司,就會長久的服務下去,比如在德國的寶馬公司中,很多人在這裡都幹了40年了,而這種員工極度忠誠的現象,成為了德國企業的一大特色。那麼要問這些員工為什麼如此忠誠,他們會說是老闆先對他們好的,可見,這種忠誠是相互的。

第二,讓美國人眼紅的勞工政策

我們總認為,美國的企業福利很高,可是德國的福利比美國的還要高,能夠高出美國66%,比如在德國的工人,如果是李家比較遠,不想兩地分居,勞動局會給你出一部分行李搬運費用。如果是雙職工有了孩子,夫妻一方可以申請帶薪休假,在家帶孩子,每月可以領到正常工資的65%的薪金,如果夫妻一方沒有工作,但是需要帶孩子,那麼可以申請每月300歐元的補助。這種福利叫做“父母金”,這在很多國家是沒有聽說過的。

第三,出手闊綽的德國企業

德國企業在對待員工時候,出手也是十分闊綽的,在德國希爾德斯海姆一家工廠,一線工人的工資是每小時36到40歐元,他們一週工作40小時,這樣一名工人的一個月的收入是6400歐元,摺合人民幣大約5萬元。有些公司除了享受相應的保險福利之外,還有股份項目,享受公司的收益,激勵員工。

第四,獨特的員工關懷文化

除了工資給的多,德國企業還在關懷員工方面做的比較的好,在工廠裡不僅有醫護人員,還有理療師,這在其他國家也是沒有的吧!此外在工作環境中,也充分體現了人性化,隨處可見舒適的板凳,是為了防止工人站的太久太累而設置的。還有防止工人閃腰的可調整貨架,給視力不好的員工增加環境亮度。

第五,捨得對員工的未來投資

對員工好不只是只有體現在薪資上,還有對員工的培訓上,德國的企業提倡員工終身學習,為員工提供學習的機會。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一家企業,要將員工培養到他們可以離開,才能稱得上一家好企業。

而德國能夠承擔的起這些高額的福利待遇,與德國的經濟結構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知道德國的製造業非常的發達,他們不玩金融,不靠房地產、旅遊,正是因為德國的經濟不玩這些虛的東西,才被稱為世界上最健全的經濟。

一名中國工程師在德國的見聞,瞭解一個不一樣的德國

機械社區

交待下背景,樓主所在的區域是德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尤以機械、化工、展會等行業著名。

在一個組織結構中,從細節可以看出一個公司的文化。德國大多數中型大型公司大多比較注重從硬件上給員工創造一個方便舒適的環境,也在這方面投入比較多。

像很多公司都會給每個員工配置的雙顯示屏,一個屏幕看郵件另一個屏幕可以同時做其他的工作,尤其是設計時對著清單或是客戶來的圖紙,或者做表格對照其他的數據,比起單屏來說,方便很多,而時間長了自然每個步驟節約的時間會提升效率,這點是經過一段時間能切身感受到的。

辦公室skype商務電話(戴耳機的)也越來越常見,電腦聯了網就可以撥電話。在打電話時能解放雙手,可以記錄會議內容、查找電腦上的資料,從投入的成本來說,應該也會比常規的座機電話費用更低。另外,也可以作為內部員工的溝通平臺,不用再另外開發或安裝別的軟件,真的是很方便。當然,如果經常外出拜訪又需要聯絡業務,公司是要給配備手機的。德國很重視工作和生活分開,沒太聽說有拿私人號碼用於工作的情況。

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因為老齡化人口問題特別嚴重,退休年齡現在基本在60歲-65歲以後(腦補一下週邊的同事好多工齡二三十年的,國內的大爺大姨這個時候早退休在家享天倫之樂了吧...)。

青壯年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無論辦公室還是工廠車間,好多僱主為了留住人才,為了讓員工工作更舒適一些,人體工學座椅,工作臺等等非常流行。其實說到底也是算了一筆長遠的經濟賬:一個員工的流失背後損失多少很難去計算(公司花在培訓員工的時間和費用+員工流失空缺的時間所耽誤的工作或減少的收益+招聘新的員工時間和費用等等)。

以上幾個例子,代表的也是德國整個民族的文化從上到下,考慮的還是長遠發展,即使有時眼下是吃虧或者不利。這點還是很令人敬佩的。

社友回覆

我來說說德國和日本的嚴謹是如何體現的:

德國人的嚴謹偏向準確,精密,程序化;日本人的嚴謹偏向細膩,周全,極致化。

當然,所謂的“嚴謹”都是相對的。我見過的德國人沒有那麼誇張的準時和嚴謹。我們開會也經常有德國人遲到和缺席。

德國的鐵路雖然絕大部分準時,但也常常出現臨時更改時間甚至站臺的,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誤事,而公交車就更沒那麼靠譜了。

到了夜裡,路上還會碰到酒鬼朝你借煙借火,電車上還有小青年一邊喝酒一邊大聲侃球,也有互相喂德國版麻辣燙(很像麻辣燙的東西,我不知道是啥……)的小情侶。

所以,我認為,所謂的德國人/日本人的嚴謹其實是有一定誤區的:我們在中國可能接觸到的德國人、日本人很可能是他們兩個國家中的精英,他們所展現出的素質和氣場都是遠高於平均水平的。

而我們國家自己的社會精英其實也都是很嚴謹很靠譜的。當就平均水平而言,德國相對於歐洲其他國家還是很嚴謹的。

當然,他們的嚴謹也不全都是好事。在出問題時,德國人的精準和程序化就變成了刻板、死心眼;而日本人的細膩和極致也就成了變態、鑽牛角尖。反正都會被我們認為效率低下、耽誤事。

但是,正是他們寧可冒著耽誤事、低效率的風險也要追求完美、不違原則的這股勁兒,才塑造了他們嚴謹、靠譜的民族形象。

德國人和日本人的嚴謹有什麼差別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麼才能擁有那種嚴謹靠譜、不違原則的精神。

@劉海砍樵

生活中接觸的“真實”的德國有時會讓人大跌眼鏡。比如去公共機構(如市政廳)辦事登記的材料就經常會弄錯字母啊性別啊,這些我都遇到過,全都是低級錯誤...

德鐵估計是坐過的人都要吐槽的吧 。之前有一段時間坐火車往返兩個城市頻率比較高,著實見識了。尤其夏天出行的人多,各種晚點(晚30分鐘很正常),臨時換站臺,臨時取消車次。朋友還有坐慢車車到了某一站,調度問題要求全體乘客下車換別的車的情況也偶有發生。對德國鐵路系統不熟悉的或是語言不通的遊客真的是很容易錯過車。

德國的“嚴謹”是制度程序保障下來的,大多數人做事情比較一板一眼,遇到需要變通的時候,死板的讓人著急。

另外一點就是慢,做什麼事情都需要約一個時間。開會要約一個時間(兩個人討論一個事情最好也約一個時間),去保險諮詢要約時間,修車保養也要約一個時間,看醫生更要排一個時間,就算看急診都要等幾個小時(比如一個區的醫院,並非一線城市的超大醫院)。。。

相比而言,國內涉及到服務的項目,不管是時效性還是服務質量還是價格上,基本都可以秒殺德國。在這邊,除了服務行業如酒店餐飲娛樂行業、商超、加油站和特殊的行業(工廠連續性生產),週末要讓人加班的話,簡直不可能。週六超市商場小店還開門,但基本就半天。周天和法定節假日就全都歇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