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長城與寶馬的光束合資項目被傳“停擺”一事,讓人們對從大眾江淮開始的新一輪合資熱開始重新審視。這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合資項目,大多作為外資車企在國內的第三合資項目,目前很多項目都已經陷入較為尷尬的境地。這些項目產品無一例外均未實現投放,各類停擺風聲傳言日甚,讓各大主機廠頻頻陷入闢謠的窘境。但是如果仔細審視這些項目,不妨思考一下:他們的成立,在時下的中國,還真的有意義嗎?】

撰文|張 弛/編輯|錢 蕾

根據之前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外資車企在國內一般只能開設兩個整車合資公司,但在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支持下,國家放開了外資車企第三整車合資公司的限制。包括大眾江淮、福特眾泰等紛紛藉機成立在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第三家合資公司。而戴姆勒也在北汽和比亞迪之外,和吉利合作,主攻下一代smart。

"

【導語:長城與寶馬的光束合資項目被傳“停擺”一事,讓人們對從大眾江淮開始的新一輪合資熱開始重新審視。這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合資項目,大多作為外資車企在國內的第三合資項目,目前很多項目都已經陷入較為尷尬的境地。這些項目產品無一例外均未實現投放,各類停擺風聲傳言日甚,讓各大主機廠頻頻陷入闢謠的窘境。但是如果仔細審視這些項目,不妨思考一下:他們的成立,在時下的中國,還真的有意義嗎?】

撰文|張 弛/編輯|錢 蕾

根據之前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外資車企在國內一般只能開設兩個整車合資公司,但在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支持下,國家放開了外資車企第三整車合資公司的限制。包括大眾江淮、福特眾泰等紛紛藉機成立在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第三家合資公司。而戴姆勒也在北汽和比亞迪之外,和吉利合作,主攻下一代smart。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第三合資公司各有隱憂

江淮大眾項目進展不順,大眾給出的理由在於需要對產品進行更深入地打磨,但其在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的MEB工廠項目卻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絲毫沒有受到產品工程開發的影響。而根據相關傳聞,大眾甚至要求在與江淮的合資企業中提升股別,否則威脅將MEB上的項目導入到與一汽和上汽的合資公司中,對此江淮汽車毫無辦法。

"

【導語:長城與寶馬的光束合資項目被傳“停擺”一事,讓人們對從大眾江淮開始的新一輪合資熱開始重新審視。這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合資項目,大多作為外資車企在國內的第三合資項目,目前很多項目都已經陷入較為尷尬的境地。這些項目產品無一例外均未實現投放,各類停擺風聲傳言日甚,讓各大主機廠頻頻陷入闢謠的窘境。但是如果仔細審視這些項目,不妨思考一下:他們的成立,在時下的中國,還真的有意義嗎?】

撰文|張 弛/編輯|錢 蕾

根據之前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外資車企在國內一般只能開設兩個整車合資公司,但在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支持下,國家放開了外資車企第三整車合資公司的限制。包括大眾江淮、福特眾泰等紛紛藉機成立在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第三家合資公司。而戴姆勒也在北汽和比亞迪之外,和吉利合作,主攻下一代smart。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第三合資公司各有隱憂

江淮大眾項目進展不順,大眾給出的理由在於需要對產品進行更深入地打磨,但其在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的MEB工廠項目卻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絲毫沒有受到產品工程開發的影響。而根據相關傳聞,大眾甚至要求在與江淮的合資企業中提升股別,否則威脅將MEB上的項目導入到與一汽和上汽的合資公司中,對此江淮汽車毫無辦法。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福特眾泰自從簽訂合資協議之後,唯一官宣的信息就在於向政府相關機構審批,至於合資項目幾乎沒有任何進展。但政府不可能審批了大眾的項目,卻對福特橫加很多制約。在國內陷入困境的福特,如今的首要任務是和長安一起,扭轉不利情況。至於本來希望引入眾泰增加自己在與長安談判中籌碼的意圖,只能先放在一邊了。

"

【導語:長城與寶馬的光束合資項目被傳“停擺”一事,讓人們對從大眾江淮開始的新一輪合資熱開始重新審視。這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合資項目,大多作為外資車企在國內的第三合資項目,目前很多項目都已經陷入較為尷尬的境地。這些項目產品無一例外均未實現投放,各類停擺風聲傳言日甚,讓各大主機廠頻頻陷入闢謠的窘境。但是如果仔細審視這些項目,不妨思考一下:他們的成立,在時下的中國,還真的有意義嗎?】

撰文|張 弛/編輯|錢 蕾

根據之前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外資車企在國內一般只能開設兩個整車合資公司,但在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支持下,國家放開了外資車企第三整車合資公司的限制。包括大眾江淮、福特眾泰等紛紛藉機成立在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第三家合資公司。而戴姆勒也在北汽和比亞迪之外,和吉利合作,主攻下一代smart。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第三合資公司各有隱憂

江淮大眾項目進展不順,大眾給出的理由在於需要對產品進行更深入地打磨,但其在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的MEB工廠項目卻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絲毫沒有受到產品工程開發的影響。而根據相關傳聞,大眾甚至要求在與江淮的合資企業中提升股別,否則威脅將MEB上的項目導入到與一汽和上汽的合資公司中,對此江淮汽車毫無辦法。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福特眾泰自從簽訂合資協議之後,唯一官宣的信息就在於向政府相關機構審批,至於合資項目幾乎沒有任何進展。但政府不可能審批了大眾的項目,卻對福特橫加很多制約。在國內陷入困境的福特,如今的首要任務是和長安一起,扭轉不利情況。至於本來希望引入眾泰增加自己在與長安談判中籌碼的意圖,只能先放在一邊了。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而奔馳將多年運營不順的smart這個包袱甩給吉利,等於為自己在國內找到了除北汽與比亞迪之外的第三個夥伴。通過引入吉利合資smart:一方面可以回籠部分資金,另外一方面其將未來smart的開發權限授權給吉利,其實也是抱有走一步看一步的打算,如果吉利能夠將smart做活,那奔馳何樂而不為;就算做不活,至少也有吉利分擔50%的虧損。沒有了研發任務,奔馳也可以將更多的資源投向其他更為迫切的項目中。而奔馳與吉利關係迅速升溫,也能促成北汽在北京奔馳股權中做出一定讓步。

"

【導語:長城與寶馬的光束合資項目被傳“停擺”一事,讓人們對從大眾江淮開始的新一輪合資熱開始重新審視。這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合資項目,大多作為外資車企在國內的第三合資項目,目前很多項目都已經陷入較為尷尬的境地。這些項目產品無一例外均未實現投放,各類停擺風聲傳言日甚,讓各大主機廠頻頻陷入闢謠的窘境。但是如果仔細審視這些項目,不妨思考一下:他們的成立,在時下的中國,還真的有意義嗎?】

撰文|張 弛/編輯|錢 蕾

根據之前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外資車企在國內一般只能開設兩個整車合資公司,但在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支持下,國家放開了外資車企第三整車合資公司的限制。包括大眾江淮、福特眾泰等紛紛藉機成立在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第三家合資公司。而戴姆勒也在北汽和比亞迪之外,和吉利合作,主攻下一代smart。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第三合資公司各有隱憂

江淮大眾項目進展不順,大眾給出的理由在於需要對產品進行更深入地打磨,但其在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的MEB工廠項目卻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絲毫沒有受到產品工程開發的影響。而根據相關傳聞,大眾甚至要求在與江淮的合資企業中提升股別,否則威脅將MEB上的項目導入到與一汽和上汽的合資公司中,對此江淮汽車毫無辦法。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福特眾泰自從簽訂合資協議之後,唯一官宣的信息就在於向政府相關機構審批,至於合資項目幾乎沒有任何進展。但政府不可能審批了大眾的項目,卻對福特橫加很多制約。在國內陷入困境的福特,如今的首要任務是和長安一起,扭轉不利情況。至於本來希望引入眾泰增加自己在與長安談判中籌碼的意圖,只能先放在一邊了。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而奔馳將多年運營不順的smart這個包袱甩給吉利,等於為自己在國內找到了除北汽與比亞迪之外的第三個夥伴。通過引入吉利合資smart:一方面可以回籠部分資金,另外一方面其將未來smart的開發權限授權給吉利,其實也是抱有走一步看一步的打算,如果吉利能夠將smart做活,那奔馳何樂而不為;就算做不活,至少也有吉利分擔50%的虧損。沒有了研發任務,奔馳也可以將更多的資源投向其他更為迫切的項目中。而奔馳與吉利關係迅速升溫,也能促成北汽在北京奔馳股權中做出一定讓步。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隱憂背後各有打算

開設第三家合資公司,表面上的原因在於擺脫原本兩個合資名額的限制,擴大在華的產能與影響力,同時賺取新能源積分。但根本原因在於希望牽制原有的合資夥伴,為自己在股比、利潤最大化上進行一個戰略佈局。

"

【導語:長城與寶馬的光束合資項目被傳“停擺”一事,讓人們對從大眾江淮開始的新一輪合資熱開始重新審視。這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合資項目,大多作為外資車企在國內的第三合資項目,目前很多項目都已經陷入較為尷尬的境地。這些項目產品無一例外均未實現投放,各類停擺風聲傳言日甚,讓各大主機廠頻頻陷入闢謠的窘境。但是如果仔細審視這些項目,不妨思考一下:他們的成立,在時下的中國,還真的有意義嗎?】

撰文|張 弛/編輯|錢 蕾

根據之前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外資車企在國內一般只能開設兩個整車合資公司,但在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支持下,國家放開了外資車企第三整車合資公司的限制。包括大眾江淮、福特眾泰等紛紛藉機成立在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第三家合資公司。而戴姆勒也在北汽和比亞迪之外,和吉利合作,主攻下一代smart。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第三合資公司各有隱憂

江淮大眾項目進展不順,大眾給出的理由在於需要對產品進行更深入地打磨,但其在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的MEB工廠項目卻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絲毫沒有受到產品工程開發的影響。而根據相關傳聞,大眾甚至要求在與江淮的合資企業中提升股別,否則威脅將MEB上的項目導入到與一汽和上汽的合資公司中,對此江淮汽車毫無辦法。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福特眾泰自從簽訂合資協議之後,唯一官宣的信息就在於向政府相關機構審批,至於合資項目幾乎沒有任何進展。但政府不可能審批了大眾的項目,卻對福特橫加很多制約。在國內陷入困境的福特,如今的首要任務是和長安一起,扭轉不利情況。至於本來希望引入眾泰增加自己在與長安談判中籌碼的意圖,只能先放在一邊了。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而奔馳將多年運營不順的smart這個包袱甩給吉利,等於為自己在國內找到了除北汽與比亞迪之外的第三個夥伴。通過引入吉利合資smart:一方面可以回籠部分資金,另外一方面其將未來smart的開發權限授權給吉利,其實也是抱有走一步看一步的打算,如果吉利能夠將smart做活,那奔馳何樂而不為;就算做不活,至少也有吉利分擔50%的虧損。沒有了研發任務,奔馳也可以將更多的資源投向其他更為迫切的項目中。而奔馳與吉利關係迅速升溫,也能促成北汽在北京奔馳股權中做出一定讓步。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隱憂背後各有打算

開設第三家合資公司,表面上的原因在於擺脫原本兩個合資名額的限制,擴大在華的產能與影響力,同時賺取新能源積分。但根本原因在於希望牽制原有的合資夥伴,為自己在股比、利潤最大化上進行一個戰略佈局。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但時過境遷,國內目前新能源積分明顯過剩導致價格較低,而且絕大部分外資車企基本可以從自己的合資夥伴那邊通過內部交易的方式解決新能源積分不足的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國家已經放開了外資車企在華設廠的股比限制,原本寄希望於通過增加合資企業名額來擴大在國內生產進而提升銷量和利潤的最大約束已經不存在。外資車企完全可以通過產品導入和四化技術引入作為手段,直接要挾國內的合資夥伴。在這點上,寶馬已經成功,未來強勢的外資品牌都有望複製寶馬的道路。所以光束項目或者說其他第三合資公司遇冷,既是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

"

【導語:長城與寶馬的光束合資項目被傳“停擺”一事,讓人們對從大眾江淮開始的新一輪合資熱開始重新審視。這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合資項目,大多作為外資車企在國內的第三合資項目,目前很多項目都已經陷入較為尷尬的境地。這些項目產品無一例外均未實現投放,各類停擺風聲傳言日甚,讓各大主機廠頻頻陷入闢謠的窘境。但是如果仔細審視這些項目,不妨思考一下:他們的成立,在時下的中國,還真的有意義嗎?】

撰文|張 弛/編輯|錢 蕾

根據之前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外資車企在國內一般只能開設兩個整車合資公司,但在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支持下,國家放開了外資車企第三整車合資公司的限制。包括大眾江淮、福特眾泰等紛紛藉機成立在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第三家合資公司。而戴姆勒也在北汽和比亞迪之外,和吉利合作,主攻下一代smart。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第三合資公司各有隱憂

江淮大眾項目進展不順,大眾給出的理由在於需要對產品進行更深入地打磨,但其在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的MEB工廠項目卻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絲毫沒有受到產品工程開發的影響。而根據相關傳聞,大眾甚至要求在與江淮的合資企業中提升股別,否則威脅將MEB上的項目導入到與一汽和上汽的合資公司中,對此江淮汽車毫無辦法。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福特眾泰自從簽訂合資協議之後,唯一官宣的信息就在於向政府相關機構審批,至於合資項目幾乎沒有任何進展。但政府不可能審批了大眾的項目,卻對福特橫加很多制約。在國內陷入困境的福特,如今的首要任務是和長安一起,扭轉不利情況。至於本來希望引入眾泰增加自己在與長安談判中籌碼的意圖,只能先放在一邊了。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而奔馳將多年運營不順的smart這個包袱甩給吉利,等於為自己在國內找到了除北汽與比亞迪之外的第三個夥伴。通過引入吉利合資smart:一方面可以回籠部分資金,另外一方面其將未來smart的開發權限授權給吉利,其實也是抱有走一步看一步的打算,如果吉利能夠將smart做活,那奔馳何樂而不為;就算做不活,至少也有吉利分擔50%的虧損。沒有了研發任務,奔馳也可以將更多的資源投向其他更為迫切的項目中。而奔馳與吉利關係迅速升溫,也能促成北汽在北京奔馳股權中做出一定讓步。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隱憂背後各有打算

開設第三家合資公司,表面上的原因在於擺脫原本兩個合資名額的限制,擴大在華的產能與影響力,同時賺取新能源積分。但根本原因在於希望牽制原有的合資夥伴,為自己在股比、利潤最大化上進行一個戰略佈局。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但時過境遷,國內目前新能源積分明顯過剩導致價格較低,而且絕大部分外資車企基本可以從自己的合資夥伴那邊通過內部交易的方式解決新能源積分不足的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國家已經放開了外資車企在華設廠的股比限制,原本寄希望於通過增加合資企業名額來擴大在國內生產進而提升銷量和利潤的最大約束已經不存在。外資車企完全可以通過產品導入和四化技術引入作為手段,直接要挾國內的合資夥伴。在這點上,寶馬已經成功,未來強勢的外資品牌都有望複製寶馬的道路。所以光束項目或者說其他第三合資公司遇冷,既是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合資思維需要改變

如果說市場換技術是國內思維的1.0模式,那如今國內自主品牌車企應該要嘗試著和外資車企平等合作。通過合資來獲取國外汽車企業的技術,尤其是核心技術,已經被證明為是一條行不通的路。與外資車企的合資,至多作為一個很好地能夠幫助國內車企打開全球視野的方法,在組織架構以及開發流程上,向國外車企學習。但無論是傳統技術還是牽涉到四化的前瞻技術,都沒有辦法通過合資學來。不對等的合資,只能讓國內的車企白白成為外資車企手中的一顆棋子,為其在國內實現利益最大化來服務。於我們產業自身而言,也意義不大。

"

【導語:長城與寶馬的光束合資項目被傳“停擺”一事,讓人們對從大眾江淮開始的新一輪合資熱開始重新審視。這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合資項目,大多作為外資車企在國內的第三合資項目,目前很多項目都已經陷入較為尷尬的境地。這些項目產品無一例外均未實現投放,各類停擺風聲傳言日甚,讓各大主機廠頻頻陷入闢謠的窘境。但是如果仔細審視這些項目,不妨思考一下:他們的成立,在時下的中國,還真的有意義嗎?】

撰文|張 弛/編輯|錢 蕾

根據之前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外資車企在國內一般只能開設兩個整車合資公司,但在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支持下,國家放開了外資車企第三整車合資公司的限制。包括大眾江淮、福特眾泰等紛紛藉機成立在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第三家合資公司。而戴姆勒也在北汽和比亞迪之外,和吉利合作,主攻下一代smart。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第三合資公司各有隱憂

江淮大眾項目進展不順,大眾給出的理由在於需要對產品進行更深入地打磨,但其在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的MEB工廠項目卻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絲毫沒有受到產品工程開發的影響。而根據相關傳聞,大眾甚至要求在與江淮的合資企業中提升股別,否則威脅將MEB上的項目導入到與一汽和上汽的合資公司中,對此江淮汽車毫無辦法。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福特眾泰自從簽訂合資協議之後,唯一官宣的信息就在於向政府相關機構審批,至於合資項目幾乎沒有任何進展。但政府不可能審批了大眾的項目,卻對福特橫加很多制約。在國內陷入困境的福特,如今的首要任務是和長安一起,扭轉不利情況。至於本來希望引入眾泰增加自己在與長安談判中籌碼的意圖,只能先放在一邊了。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而奔馳將多年運營不順的smart這個包袱甩給吉利,等於為自己在國內找到了除北汽與比亞迪之外的第三個夥伴。通過引入吉利合資smart:一方面可以回籠部分資金,另外一方面其將未來smart的開發權限授權給吉利,其實也是抱有走一步看一步的打算,如果吉利能夠將smart做活,那奔馳何樂而不為;就算做不活,至少也有吉利分擔50%的虧損。沒有了研發任務,奔馳也可以將更多的資源投向其他更為迫切的項目中。而奔馳與吉利關係迅速升溫,也能促成北汽在北京奔馳股權中做出一定讓步。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隱憂背後各有打算

開設第三家合資公司,表面上的原因在於擺脫原本兩個合資名額的限制,擴大在華的產能與影響力,同時賺取新能源積分。但根本原因在於希望牽制原有的合資夥伴,為自己在股比、利潤最大化上進行一個戰略佈局。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但時過境遷,國內目前新能源積分明顯過剩導致價格較低,而且絕大部分外資車企基本可以從自己的合資夥伴那邊通過內部交易的方式解決新能源積分不足的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國家已經放開了外資車企在華設廠的股比限制,原本寄希望於通過增加合資企業名額來擴大在國內生產進而提升銷量和利潤的最大約束已經不存在。外資車企完全可以通過產品導入和四化技術引入作為手段,直接要挾國內的合資夥伴。在這點上,寶馬已經成功,未來強勢的外資品牌都有望複製寶馬的道路。所以光束項目或者說其他第三合資公司遇冷,既是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合資思維需要改變

如果說市場換技術是國內思維的1.0模式,那如今國內自主品牌車企應該要嘗試著和外資車企平等合作。通過合資來獲取國外汽車企業的技術,尤其是核心技術,已經被證明為是一條行不通的路。與外資車企的合資,至多作為一個很好地能夠幫助國內車企打開全球視野的方法,在組織架構以及開發流程上,向國外車企學習。但無論是傳統技術還是牽涉到四化的前瞻技術,都沒有辦法通過合資學來。不對等的合資,只能讓國內的車企白白成為外資車企手中的一顆棋子,為其在國內實現利益最大化來服務。於我們產業自身而言,也意義不大。

大眾江淮、福特眾泰各有隱憂,第三合資公司為何命運多舛?

禾顏閱車點評:

作為一個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第三合資公司未來的命運與前途其實頗為堪憂。奔馳騰勢的現狀應該是未來這些合資企業的一個縮影。股東雙方各懷鬼胎,即使投入資金,也沒有將技術與車型導入,這樣的合資企業必然沒有有競爭力的產品投向市場。而國內消費者也早已不是當初,掛一個洋氣的品牌就能忽悠不錯銷量的時代了。在沒有政策約束的情況下,依靠市場供求而建立的需求互補的合資關係才是未來國內合資的新特徵。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