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吃苦耐勞的本領,聰明的孩子也會被耽誤了

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吃苦耐勞的本領,聰明的孩子也會被耽誤了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一段流傳很廣的話: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諳於世故,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與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會,那麼不論從理智還是道德的角度來考慮,這都是一個不好的跡象。這預示著他的本性平庸。

用一句比較直白的話來解釋就是:那些過早顯現出聰明才智,超出一般人能力的人,往往不會有太大出息。這有點顛覆人們的認知,大多數人認為聰明的孩子將來會有大作為,我們也都希望孩子越聰明越好。但仔細想一想,我們身邊確實有些從小就比較聰明的孩子,長大後卻一事無成,過著遠不如普通人,Z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Z是我的發小,從學前班到高中我們都在同一所學校,期間也多次同班。他比較早慧,從小就表現出超出同齡人的聰明,讀小學時上課基本就沒聽過講,不是偷偷的睡覺,就是搞小動作,可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一度讓我懷疑自己不是讀書的料,我比他努力得多,成績卻總在他之後,Z的父母逢人就說:“我兒子考上大學沒問題。”

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吃苦耐勞的本領,聰明的孩子也會被耽誤了

上了初中後,Z依然比較懶散,學習就漸漸地掉了隊,中考時差了二十多分,沒有考上,復讀了一年,勉強考上了高中。高中的學習壓力更大了,可Z不願吃苦,別人都在上晚自習,他偷偷地跑出去上網或者打籃球,晃盪到高二,他的成績已經一落千丈了,對學習失去了細心,退學了。

退學後,Z幹了很多工作,做過廚師、幹過傢俱組裝工、跑過業務,前些日子看到他,得知他又做起了滴滴司機,如今已經奔四的人了,依然孑然一身。

別讓聰明的孩子敗在吃苦耐勞上

從小就很聰明,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孩子,長大後卻過得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都不如,令人唏噓不已。其實,細細想來,Z缺少的只是吃苦耐勞的精神。現在提吃苦耐勞,似乎有些落伍,人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往往也淡忘了吃苦耐勞的重要性。

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吃苦耐勞的本領,聰明的孩子也會被耽誤了

如果父母小時候吃過苦,出於一種補償心理,更不願意讓孩子吃苦,甚至在有些人心裡吃苦是與貧窮劃等號的,只有貧窮的人才不得不吃苦,吃苦是貶義詞,孩子吃苦是父母沒本事,所以,不管家庭條件怎麼樣,哪怕是勒緊褲腰帶,對孩子也會傾囊而出。

殊不知,孩子不成才往往就是敗在“吃苦耐勞”上,不管孩子有多聰明,智商多高,家長都應該教會孩子吃苦耐勞的本領,吃苦耐勞是一種生存技能,也是孩子成才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現在有不少家長都非常關注孩子的智商,可是你知道已知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過得怎麼樣嗎?

美國蒙大拿州有一個名叫克里斯托弗·蘭甘的人,他的IQ高達210左右,而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智商才只有160,也就是說克里斯托弗·蘭甘的智商高出了愛因斯坦31%,他在SAT考試中途睡了一覺,居然也能順利通過,還拿到了裡德學院的獎學金。

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吃苦耐勞的本領,聰明的孩子也會被耽誤了

不過,他的大學只讀了一個學期,因為他媽媽忘了幫他填寫《經濟資助表》。從名校輟學後,他嘗試在當地大學註冊,但他提出了一個令人無法理解的要求,要求學校把上午8點的課程換到下午,因為他的汽車壞了,沒有錢去修理,最終被學校拒絕,他從此與大學無緣。後來,克里斯托弗·蘭甘迫於生計,當過工人,在酒吧裡做了20多年的保安,日子過得遠不如普通人。

由此可見,高智商對於一個勤奮的人來說是錦上添花,對於一個懶惰的人來說,最多算是一種裝飾,沒有太多的實際價值。

如何培養孩子的吃苦耐勞的品質

小時候讀書時,老師經常說“好腦瓜不如爛筆頭”,意在告訴我們一定要有勤奮,一定要吃苦耐勞的精神,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呢?

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吃苦耐勞的本領,聰明的孩子也會被耽誤了

1.吃苦耐勞不能靠一時的培養與訓練

每到暑假,一些培訓機構就會大搞各種夏令營活動,打著培養獨立、鍛鍊吃苦耐勞精神的噱頭,不少家長對此類活動比較熱衷,花不菲的價格給孩子體驗農村生活、軍營生活或走訪偏僻山區、革命聖地的機會,希望藉此讓孩子得到教育。

不可否認,這些活動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讓孩子在挫折中得到鍛鍊。但是僅僅依靠幾天的“艱苦生活”就能去除孩子身上的嬌氣嗎?對於過慣了養尊處優日子的孩子來說,這至多算是一種體驗,一種遊戲,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是無法真正理解什麼是吃苦耐勞的,也無法將自己的生活與吃苦耐勞聯繫在一起。

真正的意志培養主要在無充分準備的狀態下進行。孩子參加夏令營活動,已經在生理和心理上有了一定的準備,而且他們很清楚這不過是父母對自己的一次短期考驗,過了三五天,又可以重新過上好日子了,因此他們常常以身心放鬆的狀態去迎接父母認為的挑戰,最多讓孩子“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無法達到“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目的。

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吃苦耐勞的本領,聰明的孩子也會被耽誤了

2.培養吃苦耐勞品質最好的方式存在於生活中

我們在生活中遭遇的困難、挫折往往都是不經意間出現的,是我們無法預料的,這才能真正考驗孩子,鍛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比如,學習上遇到困難、與好友發生矛盾、被老師批評、家庭發生變故等等,只有經受住了這些未經準備的挫折,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吃苦耐勞並不一定是讓孩子幹多苦、多累的活,讓孩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很好的磨練他的心性。有一次,我讓沛澤和我一起進行家庭大掃除,我原以為掃地這麼簡單的事情,他應該會做,他卻做得一塌糊塗;讓他下樓丟垃圾,他會很不耐煩,嫌垃圾髒,讓他給垃圾桶套上垃圾袋,他也會撅著小嘴巴,把垃圾桶弄倒一兩次才能套好;讓孩子擇菜洗菜,他不記得擇菜,就把菜放到盆裡去洗。

總之,孩子做事常常毛手毛腳、顛三倒四,缺乏耐性,幹一點活就很煩。這是我的錯誤,忽視了勞動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現在我會故意給他安排一些活兒,放學回來,我接過他的書包,讓他去把垃圾丟下去,一開始他會很煩,我不管他怎麼煩,都會讓他去做,並且明確告訴他,“你是家裡的一分子,這活你幹得了,就必須幹”,不給他商量的餘地。

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吃苦耐勞的本領,聰明的孩子也會被耽誤了

我這樣做,不是故意為難他,也不僅是讓他學會一種本領,而是我要讓孩子知道勞動是辛苦的,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懂得感恩,培養他的責任心和適應社會的潛力,同時也讓他對自己有信心。孩子從小沒有吃過苦,沒有遭遇過挫折,經受過一點磨難,在蜜罐中長大,並不是什麼好事,這會給他將來步入社會留下隱患。

其實,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無需刻意為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難以計數的挫折,搭積木的失敗、學習的困難、和夥伴相處的矛盾等,只要我們不要試圖讓孩子繞過這些挫折,給孩子試錯、改錯的機會,讓他們去體驗挫折,才能逐漸增強抗挫能力,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

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吃苦耐勞的本領,聰明的孩子也會被耽誤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