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大數據+信用”助力扶貧與鄉村振興'

"

30日,2019扶貧與鄉村振興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座談會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召開,與會專家表示,大數據等信用手段在扶貧領域的應用,可對扶貧工作各方實現有效監測和獎懲,改善地方信用環境,助推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有效推進。

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韓亦舜表示,大數據能夠相對真實地反映脫貧和返貧等情況。他建議,應創新“大數據+信用”體制機制,針對貧困地區的地方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四類主體精準施策。同時,基於本地優勢、特色產業,藉助專家、智庫等機構,實施可持續服務。

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監測處副處長郭歌在座談會上探討了信用大數據在扶貧領域的應用,通過政府數據共享、核驗、互認,實現對扶貧對象的精準識別、精準畫像,通過精準匹配實現精準幫扶,對扶貧資金、扶貧項目等開展精準管理,實施跟蹤監測、自動預警,為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提供支撐。

建立社會信用綜合服務平臺,既能夠為政府決策和群眾辦事提供方便服務,也能夠為創造良好營商環境和引導社會有效投資進行服務。吉林省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信用建設處處長弓龍植表示,通過信用的引導,可助力像汪清這樣的縣域培育穩定的產業和區域發展模式,吸引投資。

“沒有信用的基礎,金融和保險很難進入貧困地區。”北京數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勇表示,在扶貧與信用結合的過程中,企業的技術可以將數據精準化,從而為各類金融機構提供數據支撐。他建議,以汪清為平臺,各方應建立以扶貧工作與信用建設為主題的長期研討機制。

中國經濟信息社信用領域首席經濟分析師胡俊超介紹,全面的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對擴大貧困戶信貸規模、改善貧困戶經營能力、提高貧困地區收入水平等具有顯著作用。他建議,各地在加強頂層制度設計的基礎上,搭建貧困戶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評價指標體系。

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副會長王家華分析,“大數據+信用”的實施是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等脫貧目標的重要抓手和方法。他以某生活點評類網站為例,介紹通過消費扶貧的方式,可以將貧困地區的名特優產品推廣出去,而產品的“口碑”則依託於扶貧領域信用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重點攻克深度貧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離不開信用體系的支撐。”汪清縣委常委、副縣長嚴暢表示,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的發展條件、增強脫貧地區“造血”功能,需要為創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營造良好的信用發展環境,從而促進形成穩定脫貧和防範返貧的長效機制。

汪清縣位於吉林省東部、長白山腹地,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2018年,汪清共實現穩定脫貧5358人,貧困村出列42個,貧困發生率降至3.3%。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