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常識彙總篇'

道教 雲笈七籤 龍門一散人 2019-08-29
"

何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道教十分重視人的生命,萬物都由道化而來,一切生命都體現著道,對生命的重視,即是對道的尊重。因此道教講的是長生不死、修道成仙,即是對道的信仰與實踐的結果。對於生,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說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處於一個危險的狀態之中,所以要求人們“深根固蒂”,追求“長生久視之道”。《太平經》中主張樂生、重生。總之尊重生命是道教的一貫主張,主要包括:

一,尊重人類自身的生命價值,反對輕生自殺,也反對殺害他人,要求潔身自好,修身養性,追求長生;

二,尊重動物的生命,認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靈性(即有道性),由於悟性有早遲之分,所以修道階次有快慢之別;

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認為植物和人一樣具有靈性,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也能夠修煉成仙;

四,尊重人類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做到上述四點既度己又度人,故《度人經》雲:“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何為濟世利物齊同慈愛

濟世利物是道教修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濟世即普濟世間,利物即利益萬物。道教認為濟世利物不僅幫助了他人,而且還有利於自己仙道的修成。老子曰:“賑窮補急則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曾對弟子解釋雲:你們之所以不能夠成為天仙,而做了個地仙,是因為“前世學道受經,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道教修道時強調“濟世利物,齊同慈愛”。□

何謂三界十方

三界者有三:一以時間而言,分為無極界、太極界、與現世界;一以空間而言,分為天界、地界、與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為欲界、色界、與無色界。皆稱為“三界”也。十方者,乃為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北方、東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為十方也。□

何謂四恩三有

道教以報恩為重,故有四恩應報。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國土恩,三父母恩,四師長恩。凡此四者,皆宜迴向以報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識者,三有緣者。凡此三者,道皆親之。所以“四恩三有”為信道者須念念不忘之也。□

何謂三皈五戒

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為皈依三寶也;

五戒(又稱為“積功歸根五戒”)者: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邪淫,四戒妄語,五戒葷酒。

身不染殺盜邪淫,將升入欲界十八天,心無貪、嗔、痴將升入色界六天,口無綺言華語、惡口妄言,將升入無色界四天,在此基礎上供養三寶,廣行方便,積功累德,將升入四民天。至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災不到,八難不侵,永脫輪迴,常處清靜逍遙之境。

常人名籍,錄於陰曹地府,隨自身功過淪於六道。欲脫輪迴之苦,必須皈依大道。憑藉道經師三寶之力而擺脫輪迴。因此,必須皈依三寶,皈依之後,名籍將從陰曹地府消除,記名於三官大帝青編之籍。從此之後,三寶弟子的一切功過皆歸三官大帝考校,陰曹地府無權干涉。欲求皈依,必先拜師,拜師必須心意虔誠。皈依之後,必須遵守三皈五戒。此三皈五戒為學道者入道之初,需首要遵守之規律也。□

如何拜師

體悟大道,憑藉經。經文蘊藏大道的玄理,常人難以自悟,須借師之引導而進入道之門牆,故而拜師極為謹慎而嚴肅。(詳情請參閱《道教儀範》。)憑藉自身之緣分,尋找與自己有緣的度師,由度師誦經諷咒,懺除自己前世今生之罪愆,授予三皈五戒之儀。(出家入道皈依者詳見《冠巾科儀》或本書“開期傳戒是什麼?其意義如何?”條。)俗家皈依者,拜師之後,必須研習道經(習誦《道德經》、《太上感應篇》、《玄門日誦功課經》等),行善積德,做個道門的合格弟子。□

何謂三業與六根及六塵

三業者:身業、口業、意業,謂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之業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謂此六官能生六識之根,故謂六根。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謂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塵汙,故謂六塵也。□

何謂三障與十惡

三障者:魔障、業障、災障也。一、因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二、因五逆十惡之業,而成業障。三、因三災八難之遭,而見災障。十惡者:口有四惡:綺語,妄言,惡口,兩舌。心有三惡:貪,嗔,痴。身有三惡:殺,盜,淫。合為十惡。□

何謂三塗五苦

三塗者:一、火塗,地獄道猛火所燒之處。二、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處。三、刀塗,餓鬼道被刀劍逼迫之處。又以:一者拷對前非之塗,二者畜生償酬往業之塗,三者餓鬼苦對最深,渴飲火精,飢則食炭之塗,號曰三塗。

五苦者:一、刀山地獄之苦,二、劍樹地獄之苦,三、銅柱地獄之苦,四、鑊湯地獄之苦,五、溟泠地獄之苦,是為五苦。

何謂三災八難

三災者:遭受三大天災也。一、風災,二、火災,三、水災。

八難者:一者得生人道難,二者去女為男難,三者形體完全難,四者得生中土難,五者值有道君難,六者稟性慈仁難,七者值國太平難,八者與三寶相遇難,謂之八難。《雲笈七籤》卷三十五“雜修攝”的八難為不廢道心一難,不就明師二難,不託閒居三難,不捨世務四難,不割恩愛五難,不弄利慾六難,不除喜怒七難,不斷色慾八難。

什麼是三元五臘

三元節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節,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節,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節。五臘節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

道教的主要經典有哪些

道教最根本經典是老子的《道德經》。其他主要經典則有《陰符經》、《清靜經》、《黃庭經》、《度人經》、《玉皇經》《三官經》等等。 □

道教的世界觀和生命觀,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關係。

道教認為,人天的世界是相應的。天有什麼,人也有什麼。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陰陽。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臟。簡單說,人是天的副本。由此萌生出中醫醫學的理論。所以古時才有“十道九醫”的說法。歷史上有名的醫生有很大部分都是道士或者是與道教相關的人物。

道教認為人是由魂和魄這兩部分所組成的。魂是精神層面的,魄是肉體層面的。此魂此魄則暗合陰陽,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兩者不能單獨存在。 □

道教的宇宙結構

道教認為宇宙之間,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層為大羅天;其次三天為三清境,分別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為四種民天(又稱四梵天),分別為賈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無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羅天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為九聖、九真、九仙所居,四種民天之人斷除生死之苦,三災不及;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欲界之人有慾望,因而有各種痛苦。

三十六地則為人死之後鬼魂所入之處,俗稱陰間。道教認為,人死之後在陰間要受到十殿閻王的審判,有善行者則能轉生,作惡多端者則打入地獄受懲罰。修道證果者直接依修行層次進入到相應的天界,而不用接受十殿閻王的審判。□

道教怎樣解釋天人感應

道教將“天人感應”納入教義,認為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能夠相通。道教有關“天人感應”的理論,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是從天地與人體相類這方面來解釋。《雲笈七籤》引《真文經》之說:“人之生也,頭圓像天,足方法地,發為星辰,目為日月,眉為北斗,耳為社稷,口為江河,齒為玉石,四肢為四時,五臟法五行。與天地合其體,與道德齊其生”。人體所有的部位,不僅與天地相對應,還和“四時”、“五行”相聯繫。所以,治國就好像治身,都應當貫穿於“天道”。第二,是從神仙與世人相通這方面來解釋。《神仙可說論》說:“五臟六腑,百關四肢,皆神明所屬,各有主守”。所以,人的內丹修煉可以與自然相通,得天地之精華。第三,是從人的言行受到天的監視這方面來解釋。□

全真教的主要教義是什麼

根據《道德經》,全真道主張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慾。注重修行,分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內修,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這種內修主要是修養精神,即性,也稱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張濟世度人;

抄寫於道教初學書籍,如有侵權聯繫速刪

"

何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道教十分重視人的生命,萬物都由道化而來,一切生命都體現著道,對生命的重視,即是對道的尊重。因此道教講的是長生不死、修道成仙,即是對道的信仰與實踐的結果。對於生,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說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處於一個危險的狀態之中,所以要求人們“深根固蒂”,追求“長生久視之道”。《太平經》中主張樂生、重生。總之尊重生命是道教的一貫主張,主要包括:

一,尊重人類自身的生命價值,反對輕生自殺,也反對殺害他人,要求潔身自好,修身養性,追求長生;

二,尊重動物的生命,認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靈性(即有道性),由於悟性有早遲之分,所以修道階次有快慢之別;

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認為植物和人一樣具有靈性,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也能夠修煉成仙;

四,尊重人類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做到上述四點既度己又度人,故《度人經》雲:“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何為濟世利物齊同慈愛

濟世利物是道教修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濟世即普濟世間,利物即利益萬物。道教認為濟世利物不僅幫助了他人,而且還有利於自己仙道的修成。老子曰:“賑窮補急則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曾對弟子解釋雲:你們之所以不能夠成為天仙,而做了個地仙,是因為“前世學道受經,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道教修道時強調“濟世利物,齊同慈愛”。□

何謂三界十方

三界者有三:一以時間而言,分為無極界、太極界、與現世界;一以空間而言,分為天界、地界、與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為欲界、色界、與無色界。皆稱為“三界”也。十方者,乃為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北方、東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為十方也。□

何謂四恩三有

道教以報恩為重,故有四恩應報。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國土恩,三父母恩,四師長恩。凡此四者,皆宜迴向以報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識者,三有緣者。凡此三者,道皆親之。所以“四恩三有”為信道者須念念不忘之也。□

何謂三皈五戒

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為皈依三寶也;

五戒(又稱為“積功歸根五戒”)者: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邪淫,四戒妄語,五戒葷酒。

身不染殺盜邪淫,將升入欲界十八天,心無貪、嗔、痴將升入色界六天,口無綺言華語、惡口妄言,將升入無色界四天,在此基礎上供養三寶,廣行方便,積功累德,將升入四民天。至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災不到,八難不侵,永脫輪迴,常處清靜逍遙之境。

常人名籍,錄於陰曹地府,隨自身功過淪於六道。欲脫輪迴之苦,必須皈依大道。憑藉道經師三寶之力而擺脫輪迴。因此,必須皈依三寶,皈依之後,名籍將從陰曹地府消除,記名於三官大帝青編之籍。從此之後,三寶弟子的一切功過皆歸三官大帝考校,陰曹地府無權干涉。欲求皈依,必先拜師,拜師必須心意虔誠。皈依之後,必須遵守三皈五戒。此三皈五戒為學道者入道之初,需首要遵守之規律也。□

如何拜師

體悟大道,憑藉經。經文蘊藏大道的玄理,常人難以自悟,須借師之引導而進入道之門牆,故而拜師極為謹慎而嚴肅。(詳情請參閱《道教儀範》。)憑藉自身之緣分,尋找與自己有緣的度師,由度師誦經諷咒,懺除自己前世今生之罪愆,授予三皈五戒之儀。(出家入道皈依者詳見《冠巾科儀》或本書“開期傳戒是什麼?其意義如何?”條。)俗家皈依者,拜師之後,必須研習道經(習誦《道德經》、《太上感應篇》、《玄門日誦功課經》等),行善積德,做個道門的合格弟子。□

何謂三業與六根及六塵

三業者:身業、口業、意業,謂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之業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謂此六官能生六識之根,故謂六根。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謂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塵汙,故謂六塵也。□

何謂三障與十惡

三障者:魔障、業障、災障也。一、因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二、因五逆十惡之業,而成業障。三、因三災八難之遭,而見災障。十惡者:口有四惡:綺語,妄言,惡口,兩舌。心有三惡:貪,嗔,痴。身有三惡:殺,盜,淫。合為十惡。□

何謂三塗五苦

三塗者:一、火塗,地獄道猛火所燒之處。二、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處。三、刀塗,餓鬼道被刀劍逼迫之處。又以:一者拷對前非之塗,二者畜生償酬往業之塗,三者餓鬼苦對最深,渴飲火精,飢則食炭之塗,號曰三塗。

五苦者:一、刀山地獄之苦,二、劍樹地獄之苦,三、銅柱地獄之苦,四、鑊湯地獄之苦,五、溟泠地獄之苦,是為五苦。

何謂三災八難

三災者:遭受三大天災也。一、風災,二、火災,三、水災。

八難者:一者得生人道難,二者去女為男難,三者形體完全難,四者得生中土難,五者值有道君難,六者稟性慈仁難,七者值國太平難,八者與三寶相遇難,謂之八難。《雲笈七籤》卷三十五“雜修攝”的八難為不廢道心一難,不就明師二難,不託閒居三難,不捨世務四難,不割恩愛五難,不弄利慾六難,不除喜怒七難,不斷色慾八難。

什麼是三元五臘

三元節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節,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節,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節。五臘節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

道教的主要經典有哪些

道教最根本經典是老子的《道德經》。其他主要經典則有《陰符經》、《清靜經》、《黃庭經》、《度人經》、《玉皇經》《三官經》等等。 □

道教的世界觀和生命觀,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關係。

道教認為,人天的世界是相應的。天有什麼,人也有什麼。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陰陽。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臟。簡單說,人是天的副本。由此萌生出中醫醫學的理論。所以古時才有“十道九醫”的說法。歷史上有名的醫生有很大部分都是道士或者是與道教相關的人物。

道教認為人是由魂和魄這兩部分所組成的。魂是精神層面的,魄是肉體層面的。此魂此魄則暗合陰陽,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兩者不能單獨存在。 □

道教的宇宙結構

道教認為宇宙之間,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層為大羅天;其次三天為三清境,分別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為四種民天(又稱四梵天),分別為賈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無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羅天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為九聖、九真、九仙所居,四種民天之人斷除生死之苦,三災不及;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欲界之人有慾望,因而有各種痛苦。

三十六地則為人死之後鬼魂所入之處,俗稱陰間。道教認為,人死之後在陰間要受到十殿閻王的審判,有善行者則能轉生,作惡多端者則打入地獄受懲罰。修道證果者直接依修行層次進入到相應的天界,而不用接受十殿閻王的審判。□

道教怎樣解釋天人感應

道教將“天人感應”納入教義,認為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能夠相通。道教有關“天人感應”的理論,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是從天地與人體相類這方面來解釋。《雲笈七籤》引《真文經》之說:“人之生也,頭圓像天,足方法地,發為星辰,目為日月,眉為北斗,耳為社稷,口為江河,齒為玉石,四肢為四時,五臟法五行。與天地合其體,與道德齊其生”。人體所有的部位,不僅與天地相對應,還和“四時”、“五行”相聯繫。所以,治國就好像治身,都應當貫穿於“天道”。第二,是從神仙與世人相通這方面來解釋。《神仙可說論》說:“五臟六腑,百關四肢,皆神明所屬,各有主守”。所以,人的內丹修煉可以與自然相通,得天地之精華。第三,是從人的言行受到天的監視這方面來解釋。□

全真教的主要教義是什麼

根據《道德經》,全真道主張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慾。注重修行,分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內修,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這種內修主要是修養精神,即性,也稱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張濟世度人;

抄寫於道教初學書籍,如有侵權聯繫速刪

道教常識彙總篇

"

何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道教十分重視人的生命,萬物都由道化而來,一切生命都體現著道,對生命的重視,即是對道的尊重。因此道教講的是長生不死、修道成仙,即是對道的信仰與實踐的結果。對於生,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說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處於一個危險的狀態之中,所以要求人們“深根固蒂”,追求“長生久視之道”。《太平經》中主張樂生、重生。總之尊重生命是道教的一貫主張,主要包括:

一,尊重人類自身的生命價值,反對輕生自殺,也反對殺害他人,要求潔身自好,修身養性,追求長生;

二,尊重動物的生命,認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靈性(即有道性),由於悟性有早遲之分,所以修道階次有快慢之別;

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認為植物和人一樣具有靈性,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也能夠修煉成仙;

四,尊重人類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做到上述四點既度己又度人,故《度人經》雲:“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何為濟世利物齊同慈愛

濟世利物是道教修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濟世即普濟世間,利物即利益萬物。道教認為濟世利物不僅幫助了他人,而且還有利於自己仙道的修成。老子曰:“賑窮補急則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曾對弟子解釋雲:你們之所以不能夠成為天仙,而做了個地仙,是因為“前世學道受經,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道教修道時強調“濟世利物,齊同慈愛”。□

何謂三界十方

三界者有三:一以時間而言,分為無極界、太極界、與現世界;一以空間而言,分為天界、地界、與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為欲界、色界、與無色界。皆稱為“三界”也。十方者,乃為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北方、東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為十方也。□

何謂四恩三有

道教以報恩為重,故有四恩應報。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國土恩,三父母恩,四師長恩。凡此四者,皆宜迴向以報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識者,三有緣者。凡此三者,道皆親之。所以“四恩三有”為信道者須念念不忘之也。□

何謂三皈五戒

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為皈依三寶也;

五戒(又稱為“積功歸根五戒”)者: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邪淫,四戒妄語,五戒葷酒。

身不染殺盜邪淫,將升入欲界十八天,心無貪、嗔、痴將升入色界六天,口無綺言華語、惡口妄言,將升入無色界四天,在此基礎上供養三寶,廣行方便,積功累德,將升入四民天。至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災不到,八難不侵,永脫輪迴,常處清靜逍遙之境。

常人名籍,錄於陰曹地府,隨自身功過淪於六道。欲脫輪迴之苦,必須皈依大道。憑藉道經師三寶之力而擺脫輪迴。因此,必須皈依三寶,皈依之後,名籍將從陰曹地府消除,記名於三官大帝青編之籍。從此之後,三寶弟子的一切功過皆歸三官大帝考校,陰曹地府無權干涉。欲求皈依,必先拜師,拜師必須心意虔誠。皈依之後,必須遵守三皈五戒。此三皈五戒為學道者入道之初,需首要遵守之規律也。□

如何拜師

體悟大道,憑藉經。經文蘊藏大道的玄理,常人難以自悟,須借師之引導而進入道之門牆,故而拜師極為謹慎而嚴肅。(詳情請參閱《道教儀範》。)憑藉自身之緣分,尋找與自己有緣的度師,由度師誦經諷咒,懺除自己前世今生之罪愆,授予三皈五戒之儀。(出家入道皈依者詳見《冠巾科儀》或本書“開期傳戒是什麼?其意義如何?”條。)俗家皈依者,拜師之後,必須研習道經(習誦《道德經》、《太上感應篇》、《玄門日誦功課經》等),行善積德,做個道門的合格弟子。□

何謂三業與六根及六塵

三業者:身業、口業、意業,謂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之業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謂此六官能生六識之根,故謂六根。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謂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塵汙,故謂六塵也。□

何謂三障與十惡

三障者:魔障、業障、災障也。一、因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二、因五逆十惡之業,而成業障。三、因三災八難之遭,而見災障。十惡者:口有四惡:綺語,妄言,惡口,兩舌。心有三惡:貪,嗔,痴。身有三惡:殺,盜,淫。合為十惡。□

何謂三塗五苦

三塗者:一、火塗,地獄道猛火所燒之處。二、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處。三、刀塗,餓鬼道被刀劍逼迫之處。又以:一者拷對前非之塗,二者畜生償酬往業之塗,三者餓鬼苦對最深,渴飲火精,飢則食炭之塗,號曰三塗。

五苦者:一、刀山地獄之苦,二、劍樹地獄之苦,三、銅柱地獄之苦,四、鑊湯地獄之苦,五、溟泠地獄之苦,是為五苦。

何謂三災八難

三災者:遭受三大天災也。一、風災,二、火災,三、水災。

八難者:一者得生人道難,二者去女為男難,三者形體完全難,四者得生中土難,五者值有道君難,六者稟性慈仁難,七者值國太平難,八者與三寶相遇難,謂之八難。《雲笈七籤》卷三十五“雜修攝”的八難為不廢道心一難,不就明師二難,不託閒居三難,不捨世務四難,不割恩愛五難,不弄利慾六難,不除喜怒七難,不斷色慾八難。

什麼是三元五臘

三元節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節,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節,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節。五臘節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

道教的主要經典有哪些

道教最根本經典是老子的《道德經》。其他主要經典則有《陰符經》、《清靜經》、《黃庭經》、《度人經》、《玉皇經》《三官經》等等。 □

道教的世界觀和生命觀,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關係。

道教認為,人天的世界是相應的。天有什麼,人也有什麼。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陰陽。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臟。簡單說,人是天的副本。由此萌生出中醫醫學的理論。所以古時才有“十道九醫”的說法。歷史上有名的醫生有很大部分都是道士或者是與道教相關的人物。

道教認為人是由魂和魄這兩部分所組成的。魂是精神層面的,魄是肉體層面的。此魂此魄則暗合陰陽,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兩者不能單獨存在。 □

道教的宇宙結構

道教認為宇宙之間,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層為大羅天;其次三天為三清境,分別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為四種民天(又稱四梵天),分別為賈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無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羅天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為九聖、九真、九仙所居,四種民天之人斷除生死之苦,三災不及;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欲界之人有慾望,因而有各種痛苦。

三十六地則為人死之後鬼魂所入之處,俗稱陰間。道教認為,人死之後在陰間要受到十殿閻王的審判,有善行者則能轉生,作惡多端者則打入地獄受懲罰。修道證果者直接依修行層次進入到相應的天界,而不用接受十殿閻王的審判。□

道教怎樣解釋天人感應

道教將“天人感應”納入教義,認為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能夠相通。道教有關“天人感應”的理論,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是從天地與人體相類這方面來解釋。《雲笈七籤》引《真文經》之說:“人之生也,頭圓像天,足方法地,發為星辰,目為日月,眉為北斗,耳為社稷,口為江河,齒為玉石,四肢為四時,五臟法五行。與天地合其體,與道德齊其生”。人體所有的部位,不僅與天地相對應,還和“四時”、“五行”相聯繫。所以,治國就好像治身,都應當貫穿於“天道”。第二,是從神仙與世人相通這方面來解釋。《神仙可說論》說:“五臟六腑,百關四肢,皆神明所屬,各有主守”。所以,人的內丹修煉可以與自然相通,得天地之精華。第三,是從人的言行受到天的監視這方面來解釋。□

全真教的主要教義是什麼

根據《道德經》,全真道主張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慾。注重修行,分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內修,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這種內修主要是修養精神,即性,也稱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張濟世度人;

抄寫於道教初學書籍,如有侵權聯繫速刪

道教常識彙總篇

道教常識彙總篇

"

何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道教十分重視人的生命,萬物都由道化而來,一切生命都體現著道,對生命的重視,即是對道的尊重。因此道教講的是長生不死、修道成仙,即是對道的信仰與實踐的結果。對於生,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說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處於一個危險的狀態之中,所以要求人們“深根固蒂”,追求“長生久視之道”。《太平經》中主張樂生、重生。總之尊重生命是道教的一貫主張,主要包括:

一,尊重人類自身的生命價值,反對輕生自殺,也反對殺害他人,要求潔身自好,修身養性,追求長生;

二,尊重動物的生命,認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靈性(即有道性),由於悟性有早遲之分,所以修道階次有快慢之別;

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認為植物和人一樣具有靈性,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也能夠修煉成仙;

四,尊重人類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做到上述四點既度己又度人,故《度人經》雲:“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何為濟世利物齊同慈愛

濟世利物是道教修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濟世即普濟世間,利物即利益萬物。道教認為濟世利物不僅幫助了他人,而且還有利於自己仙道的修成。老子曰:“賑窮補急則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曾對弟子解釋雲:你們之所以不能夠成為天仙,而做了個地仙,是因為“前世學道受經,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道教修道時強調“濟世利物,齊同慈愛”。□

何謂三界十方

三界者有三:一以時間而言,分為無極界、太極界、與現世界;一以空間而言,分為天界、地界、與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為欲界、色界、與無色界。皆稱為“三界”也。十方者,乃為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北方、東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為十方也。□

何謂四恩三有

道教以報恩為重,故有四恩應報。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國土恩,三父母恩,四師長恩。凡此四者,皆宜迴向以報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識者,三有緣者。凡此三者,道皆親之。所以“四恩三有”為信道者須念念不忘之也。□

何謂三皈五戒

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為皈依三寶也;

五戒(又稱為“積功歸根五戒”)者: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邪淫,四戒妄語,五戒葷酒。

身不染殺盜邪淫,將升入欲界十八天,心無貪、嗔、痴將升入色界六天,口無綺言華語、惡口妄言,將升入無色界四天,在此基礎上供養三寶,廣行方便,積功累德,將升入四民天。至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災不到,八難不侵,永脫輪迴,常處清靜逍遙之境。

常人名籍,錄於陰曹地府,隨自身功過淪於六道。欲脫輪迴之苦,必須皈依大道。憑藉道經師三寶之力而擺脫輪迴。因此,必須皈依三寶,皈依之後,名籍將從陰曹地府消除,記名於三官大帝青編之籍。從此之後,三寶弟子的一切功過皆歸三官大帝考校,陰曹地府無權干涉。欲求皈依,必先拜師,拜師必須心意虔誠。皈依之後,必須遵守三皈五戒。此三皈五戒為學道者入道之初,需首要遵守之規律也。□

如何拜師

體悟大道,憑藉經。經文蘊藏大道的玄理,常人難以自悟,須借師之引導而進入道之門牆,故而拜師極為謹慎而嚴肅。(詳情請參閱《道教儀範》。)憑藉自身之緣分,尋找與自己有緣的度師,由度師誦經諷咒,懺除自己前世今生之罪愆,授予三皈五戒之儀。(出家入道皈依者詳見《冠巾科儀》或本書“開期傳戒是什麼?其意義如何?”條。)俗家皈依者,拜師之後,必須研習道經(習誦《道德經》、《太上感應篇》、《玄門日誦功課經》等),行善積德,做個道門的合格弟子。□

何謂三業與六根及六塵

三業者:身業、口業、意業,謂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之業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謂此六官能生六識之根,故謂六根。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謂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塵汙,故謂六塵也。□

何謂三障與十惡

三障者:魔障、業障、災障也。一、因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二、因五逆十惡之業,而成業障。三、因三災八難之遭,而見災障。十惡者:口有四惡:綺語,妄言,惡口,兩舌。心有三惡:貪,嗔,痴。身有三惡:殺,盜,淫。合為十惡。□

何謂三塗五苦

三塗者:一、火塗,地獄道猛火所燒之處。二、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處。三、刀塗,餓鬼道被刀劍逼迫之處。又以:一者拷對前非之塗,二者畜生償酬往業之塗,三者餓鬼苦對最深,渴飲火精,飢則食炭之塗,號曰三塗。

五苦者:一、刀山地獄之苦,二、劍樹地獄之苦,三、銅柱地獄之苦,四、鑊湯地獄之苦,五、溟泠地獄之苦,是為五苦。

何謂三災八難

三災者:遭受三大天災也。一、風災,二、火災,三、水災。

八難者:一者得生人道難,二者去女為男難,三者形體完全難,四者得生中土難,五者值有道君難,六者稟性慈仁難,七者值國太平難,八者與三寶相遇難,謂之八難。《雲笈七籤》卷三十五“雜修攝”的八難為不廢道心一難,不就明師二難,不託閒居三難,不捨世務四難,不割恩愛五難,不弄利慾六難,不除喜怒七難,不斷色慾八難。

什麼是三元五臘

三元節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節,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節,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節。五臘節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

道教的主要經典有哪些

道教最根本經典是老子的《道德經》。其他主要經典則有《陰符經》、《清靜經》、《黃庭經》、《度人經》、《玉皇經》《三官經》等等。 □

道教的世界觀和生命觀,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關係。

道教認為,人天的世界是相應的。天有什麼,人也有什麼。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陰陽。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臟。簡單說,人是天的副本。由此萌生出中醫醫學的理論。所以古時才有“十道九醫”的說法。歷史上有名的醫生有很大部分都是道士或者是與道教相關的人物。

道教認為人是由魂和魄這兩部分所組成的。魂是精神層面的,魄是肉體層面的。此魂此魄則暗合陰陽,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兩者不能單獨存在。 □

道教的宇宙結構

道教認為宇宙之間,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層為大羅天;其次三天為三清境,分別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為四種民天(又稱四梵天),分別為賈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無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羅天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為九聖、九真、九仙所居,四種民天之人斷除生死之苦,三災不及;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欲界之人有慾望,因而有各種痛苦。

三十六地則為人死之後鬼魂所入之處,俗稱陰間。道教認為,人死之後在陰間要受到十殿閻王的審判,有善行者則能轉生,作惡多端者則打入地獄受懲罰。修道證果者直接依修行層次進入到相應的天界,而不用接受十殿閻王的審判。□

道教怎樣解釋天人感應

道教將“天人感應”納入教義,認為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能夠相通。道教有關“天人感應”的理論,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是從天地與人體相類這方面來解釋。《雲笈七籤》引《真文經》之說:“人之生也,頭圓像天,足方法地,發為星辰,目為日月,眉為北斗,耳為社稷,口為江河,齒為玉石,四肢為四時,五臟法五行。與天地合其體,與道德齊其生”。人體所有的部位,不僅與天地相對應,還和“四時”、“五行”相聯繫。所以,治國就好像治身,都應當貫穿於“天道”。第二,是從神仙與世人相通這方面來解釋。《神仙可說論》說:“五臟六腑,百關四肢,皆神明所屬,各有主守”。所以,人的內丹修煉可以與自然相通,得天地之精華。第三,是從人的言行受到天的監視這方面來解釋。□

全真教的主要教義是什麼

根據《道德經》,全真道主張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慾。注重修行,分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內修,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這種內修主要是修養精神,即性,也稱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張濟世度人;

抄寫於道教初學書籍,如有侵權聯繫速刪

道教常識彙總篇

道教常識彙總篇

道教常識彙總篇

"

何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道教十分重視人的生命,萬物都由道化而來,一切生命都體現著道,對生命的重視,即是對道的尊重。因此道教講的是長生不死、修道成仙,即是對道的信仰與實踐的結果。對於生,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說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處於一個危險的狀態之中,所以要求人們“深根固蒂”,追求“長生久視之道”。《太平經》中主張樂生、重生。總之尊重生命是道教的一貫主張,主要包括:

一,尊重人類自身的生命價值,反對輕生自殺,也反對殺害他人,要求潔身自好,修身養性,追求長生;

二,尊重動物的生命,認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靈性(即有道性),由於悟性有早遲之分,所以修道階次有快慢之別;

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認為植物和人一樣具有靈性,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也能夠修煉成仙;

四,尊重人類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做到上述四點既度己又度人,故《度人經》雲:“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何為濟世利物齊同慈愛

濟世利物是道教修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濟世即普濟世間,利物即利益萬物。道教認為濟世利物不僅幫助了他人,而且還有利於自己仙道的修成。老子曰:“賑窮補急則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曾對弟子解釋雲:你們之所以不能夠成為天仙,而做了個地仙,是因為“前世學道受經,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道教修道時強調“濟世利物,齊同慈愛”。□

何謂三界十方

三界者有三:一以時間而言,分為無極界、太極界、與現世界;一以空間而言,分為天界、地界、與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為欲界、色界、與無色界。皆稱為“三界”也。十方者,乃為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北方、東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為十方也。□

何謂四恩三有

道教以報恩為重,故有四恩應報。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國土恩,三父母恩,四師長恩。凡此四者,皆宜迴向以報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識者,三有緣者。凡此三者,道皆親之。所以“四恩三有”為信道者須念念不忘之也。□

何謂三皈五戒

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為皈依三寶也;

五戒(又稱為“積功歸根五戒”)者: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邪淫,四戒妄語,五戒葷酒。

身不染殺盜邪淫,將升入欲界十八天,心無貪、嗔、痴將升入色界六天,口無綺言華語、惡口妄言,將升入無色界四天,在此基礎上供養三寶,廣行方便,積功累德,將升入四民天。至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災不到,八難不侵,永脫輪迴,常處清靜逍遙之境。

常人名籍,錄於陰曹地府,隨自身功過淪於六道。欲脫輪迴之苦,必須皈依大道。憑藉道經師三寶之力而擺脫輪迴。因此,必須皈依三寶,皈依之後,名籍將從陰曹地府消除,記名於三官大帝青編之籍。從此之後,三寶弟子的一切功過皆歸三官大帝考校,陰曹地府無權干涉。欲求皈依,必先拜師,拜師必須心意虔誠。皈依之後,必須遵守三皈五戒。此三皈五戒為學道者入道之初,需首要遵守之規律也。□

如何拜師

體悟大道,憑藉經。經文蘊藏大道的玄理,常人難以自悟,須借師之引導而進入道之門牆,故而拜師極為謹慎而嚴肅。(詳情請參閱《道教儀範》。)憑藉自身之緣分,尋找與自己有緣的度師,由度師誦經諷咒,懺除自己前世今生之罪愆,授予三皈五戒之儀。(出家入道皈依者詳見《冠巾科儀》或本書“開期傳戒是什麼?其意義如何?”條。)俗家皈依者,拜師之後,必須研習道經(習誦《道德經》、《太上感應篇》、《玄門日誦功課經》等),行善積德,做個道門的合格弟子。□

何謂三業與六根及六塵

三業者:身業、口業、意業,謂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之業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謂此六官能生六識之根,故謂六根。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謂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塵汙,故謂六塵也。□

何謂三障與十惡

三障者:魔障、業障、災障也。一、因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二、因五逆十惡之業,而成業障。三、因三災八難之遭,而見災障。十惡者:口有四惡:綺語,妄言,惡口,兩舌。心有三惡:貪,嗔,痴。身有三惡:殺,盜,淫。合為十惡。□

何謂三塗五苦

三塗者:一、火塗,地獄道猛火所燒之處。二、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處。三、刀塗,餓鬼道被刀劍逼迫之處。又以:一者拷對前非之塗,二者畜生償酬往業之塗,三者餓鬼苦對最深,渴飲火精,飢則食炭之塗,號曰三塗。

五苦者:一、刀山地獄之苦,二、劍樹地獄之苦,三、銅柱地獄之苦,四、鑊湯地獄之苦,五、溟泠地獄之苦,是為五苦。

何謂三災八難

三災者:遭受三大天災也。一、風災,二、火災,三、水災。

八難者:一者得生人道難,二者去女為男難,三者形體完全難,四者得生中土難,五者值有道君難,六者稟性慈仁難,七者值國太平難,八者與三寶相遇難,謂之八難。《雲笈七籤》卷三十五“雜修攝”的八難為不廢道心一難,不就明師二難,不託閒居三難,不捨世務四難,不割恩愛五難,不弄利慾六難,不除喜怒七難,不斷色慾八難。

什麼是三元五臘

三元節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節,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節,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節。五臘節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

道教的主要經典有哪些

道教最根本經典是老子的《道德經》。其他主要經典則有《陰符經》、《清靜經》、《黃庭經》、《度人經》、《玉皇經》《三官經》等等。 □

道教的世界觀和生命觀,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關係。

道教認為,人天的世界是相應的。天有什麼,人也有什麼。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陰陽。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臟。簡單說,人是天的副本。由此萌生出中醫醫學的理論。所以古時才有“十道九醫”的說法。歷史上有名的醫生有很大部分都是道士或者是與道教相關的人物。

道教認為人是由魂和魄這兩部分所組成的。魂是精神層面的,魄是肉體層面的。此魂此魄則暗合陰陽,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兩者不能單獨存在。 □

道教的宇宙結構

道教認為宇宙之間,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層為大羅天;其次三天為三清境,分別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為四種民天(又稱四梵天),分別為賈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無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羅天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為九聖、九真、九仙所居,四種民天之人斷除生死之苦,三災不及;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欲界之人有慾望,因而有各種痛苦。

三十六地則為人死之後鬼魂所入之處,俗稱陰間。道教認為,人死之後在陰間要受到十殿閻王的審判,有善行者則能轉生,作惡多端者則打入地獄受懲罰。修道證果者直接依修行層次進入到相應的天界,而不用接受十殿閻王的審判。□

道教怎樣解釋天人感應

道教將“天人感應”納入教義,認為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能夠相通。道教有關“天人感應”的理論,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是從天地與人體相類這方面來解釋。《雲笈七籤》引《真文經》之說:“人之生也,頭圓像天,足方法地,發為星辰,目為日月,眉為北斗,耳為社稷,口為江河,齒為玉石,四肢為四時,五臟法五行。與天地合其體,與道德齊其生”。人體所有的部位,不僅與天地相對應,還和“四時”、“五行”相聯繫。所以,治國就好像治身,都應當貫穿於“天道”。第二,是從神仙與世人相通這方面來解釋。《神仙可說論》說:“五臟六腑,百關四肢,皆神明所屬,各有主守”。所以,人的內丹修煉可以與自然相通,得天地之精華。第三,是從人的言行受到天的監視這方面來解釋。□

全真教的主要教義是什麼

根據《道德經》,全真道主張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慾。注重修行,分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內修,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這種內修主要是修養精神,即性,也稱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張濟世度人;

抄寫於道教初學書籍,如有侵權聯繫速刪

道教常識彙總篇

道教常識彙總篇

道教常識彙總篇

道教常識彙總篇

"

何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道教十分重視人的生命,萬物都由道化而來,一切生命都體現著道,對生命的重視,即是對道的尊重。因此道教講的是長生不死、修道成仙,即是對道的信仰與實踐的結果。對於生,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說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處於一個危險的狀態之中,所以要求人們“深根固蒂”,追求“長生久視之道”。《太平經》中主張樂生、重生。總之尊重生命是道教的一貫主張,主要包括:

一,尊重人類自身的生命價值,反對輕生自殺,也反對殺害他人,要求潔身自好,修身養性,追求長生;

二,尊重動物的生命,認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靈性(即有道性),由於悟性有早遲之分,所以修道階次有快慢之別;

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認為植物和人一樣具有靈性,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也能夠修煉成仙;

四,尊重人類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做到上述四點既度己又度人,故《度人經》雲:“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何為濟世利物齊同慈愛

濟世利物是道教修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濟世即普濟世間,利物即利益萬物。道教認為濟世利物不僅幫助了他人,而且還有利於自己仙道的修成。老子曰:“賑窮補急則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曾對弟子解釋雲:你們之所以不能夠成為天仙,而做了個地仙,是因為“前世學道受經,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道教修道時強調“濟世利物,齊同慈愛”。□

何謂三界十方

三界者有三:一以時間而言,分為無極界、太極界、與現世界;一以空間而言,分為天界、地界、與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為欲界、色界、與無色界。皆稱為“三界”也。十方者,乃為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北方、東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為十方也。□

何謂四恩三有

道教以報恩為重,故有四恩應報。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國土恩,三父母恩,四師長恩。凡此四者,皆宜迴向以報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識者,三有緣者。凡此三者,道皆親之。所以“四恩三有”為信道者須念念不忘之也。□

何謂三皈五戒

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為皈依三寶也;

五戒(又稱為“積功歸根五戒”)者: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邪淫,四戒妄語,五戒葷酒。

身不染殺盜邪淫,將升入欲界十八天,心無貪、嗔、痴將升入色界六天,口無綺言華語、惡口妄言,將升入無色界四天,在此基礎上供養三寶,廣行方便,積功累德,將升入四民天。至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災不到,八難不侵,永脫輪迴,常處清靜逍遙之境。

常人名籍,錄於陰曹地府,隨自身功過淪於六道。欲脫輪迴之苦,必須皈依大道。憑藉道經師三寶之力而擺脫輪迴。因此,必須皈依三寶,皈依之後,名籍將從陰曹地府消除,記名於三官大帝青編之籍。從此之後,三寶弟子的一切功過皆歸三官大帝考校,陰曹地府無權干涉。欲求皈依,必先拜師,拜師必須心意虔誠。皈依之後,必須遵守三皈五戒。此三皈五戒為學道者入道之初,需首要遵守之規律也。□

如何拜師

體悟大道,憑藉經。經文蘊藏大道的玄理,常人難以自悟,須借師之引導而進入道之門牆,故而拜師極為謹慎而嚴肅。(詳情請參閱《道教儀範》。)憑藉自身之緣分,尋找與自己有緣的度師,由度師誦經諷咒,懺除自己前世今生之罪愆,授予三皈五戒之儀。(出家入道皈依者詳見《冠巾科儀》或本書“開期傳戒是什麼?其意義如何?”條。)俗家皈依者,拜師之後,必須研習道經(習誦《道德經》、《太上感應篇》、《玄門日誦功課經》等),行善積德,做個道門的合格弟子。□

何謂三業與六根及六塵

三業者:身業、口業、意業,謂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之業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謂此六官能生六識之根,故謂六根。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謂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塵汙,故謂六塵也。□

何謂三障與十惡

三障者:魔障、業障、災障也。一、因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二、因五逆十惡之業,而成業障。三、因三災八難之遭,而見災障。十惡者:口有四惡:綺語,妄言,惡口,兩舌。心有三惡:貪,嗔,痴。身有三惡:殺,盜,淫。合為十惡。□

何謂三塗五苦

三塗者:一、火塗,地獄道猛火所燒之處。二、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處。三、刀塗,餓鬼道被刀劍逼迫之處。又以:一者拷對前非之塗,二者畜生償酬往業之塗,三者餓鬼苦對最深,渴飲火精,飢則食炭之塗,號曰三塗。

五苦者:一、刀山地獄之苦,二、劍樹地獄之苦,三、銅柱地獄之苦,四、鑊湯地獄之苦,五、溟泠地獄之苦,是為五苦。

何謂三災八難

三災者:遭受三大天災也。一、風災,二、火災,三、水災。

八難者:一者得生人道難,二者去女為男難,三者形體完全難,四者得生中土難,五者值有道君難,六者稟性慈仁難,七者值國太平難,八者與三寶相遇難,謂之八難。《雲笈七籤》卷三十五“雜修攝”的八難為不廢道心一難,不就明師二難,不託閒居三難,不捨世務四難,不割恩愛五難,不弄利慾六難,不除喜怒七難,不斷色慾八難。

什麼是三元五臘

三元節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節,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節,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節。五臘節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

道教的主要經典有哪些

道教最根本經典是老子的《道德經》。其他主要經典則有《陰符經》、《清靜經》、《黃庭經》、《度人經》、《玉皇經》《三官經》等等。 □

道教的世界觀和生命觀,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關係。

道教認為,人天的世界是相應的。天有什麼,人也有什麼。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陰陽。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臟。簡單說,人是天的副本。由此萌生出中醫醫學的理論。所以古時才有“十道九醫”的說法。歷史上有名的醫生有很大部分都是道士或者是與道教相關的人物。

道教認為人是由魂和魄這兩部分所組成的。魂是精神層面的,魄是肉體層面的。此魂此魄則暗合陰陽,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兩者不能單獨存在。 □

道教的宇宙結構

道教認為宇宙之間,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層為大羅天;其次三天為三清境,分別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為四種民天(又稱四梵天),分別為賈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無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羅天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為九聖、九真、九仙所居,四種民天之人斷除生死之苦,三災不及;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欲界之人有慾望,因而有各種痛苦。

三十六地則為人死之後鬼魂所入之處,俗稱陰間。道教認為,人死之後在陰間要受到十殿閻王的審判,有善行者則能轉生,作惡多端者則打入地獄受懲罰。修道證果者直接依修行層次進入到相應的天界,而不用接受十殿閻王的審判。□

道教怎樣解釋天人感應

道教將“天人感應”納入教義,認為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能夠相通。道教有關“天人感應”的理論,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是從天地與人體相類這方面來解釋。《雲笈七籤》引《真文經》之說:“人之生也,頭圓像天,足方法地,發為星辰,目為日月,眉為北斗,耳為社稷,口為江河,齒為玉石,四肢為四時,五臟法五行。與天地合其體,與道德齊其生”。人體所有的部位,不僅與天地相對應,還和“四時”、“五行”相聯繫。所以,治國就好像治身,都應當貫穿於“天道”。第二,是從神仙與世人相通這方面來解釋。《神仙可說論》說:“五臟六腑,百關四肢,皆神明所屬,各有主守”。所以,人的內丹修煉可以與自然相通,得天地之精華。第三,是從人的言行受到天的監視這方面來解釋。□

全真教的主要教義是什麼

根據《道德經》,全真道主張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慾。注重修行,分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內修,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這種內修主要是修養精神,即性,也稱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張濟世度人;

抄寫於道教初學書籍,如有侵權聯繫速刪

道教常識彙總篇

道教常識彙總篇

道教常識彙總篇

道教常識彙總篇

道教常識彙總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