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朝拜禮儀'

道教 儀禮 周禮 禮記 齊居士 2019-08-31
"

道教的朝拜禮儀

"

道教的朝拜禮儀

道教的朝拜禮儀

道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宗教,其禮拜時所用的也是本民族的傳統禮儀。《周禮·春官·大祝》曰:“辯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前三種禮拜統稱“三拜”。“稽首”的原意為禮拜時保持、稽留姿式,後來專指作揖鞠躬,即《禮記》中所說的“受立不跪”之禮。稽首加跪拜並以頭觸地稱“頓首”或叩首;頭不觸地而是叩在手背上稱“空首”。稽首一般用在朋友見面打招呼時出於禮貌而常行的禮節,叩首則要在敬神或謁見師長時才使用。

稽首:雙手自然垂伸,右手在內左手在外合抱成拳,然後上舉至眉際,一般高以不超過眉際為度。接上動作,雙手抱拳由眉際自然隨身體前俯,做俯首鞠躬姿式。稽首禮成。

叩首也稱頓首或磕頭。是中國古老而典型的跪拜儀禮。《鶴林玉露》卷十四記載:“朱文公雲:‘古者男子拜,兩膝齊屈,如今之道拜。’道拜,道士跪拜也。”這說明道教保留著中國傳統的禮拜儀式。

叩首: 叩首的做法是:在稽首禮成之後,繼續躬身,然後雙手分開,先以右手摁地(或拜墊上),左手覆於右手上,同時,雙腿屈膝跪於地(或拜墊上),以頭觸及左手手背,此即《周禮》所謂“空首”禮。《中國道教》載:“賈公彥謂:‘先以兩手拱至地,乃頭至手,是謂空首。以其頭不至地,故名空首。”

叩首的另外做法是以頭觸地,稱做“五體投地”,即雙腳、雙手、頭皆著於地。

道教的叩拜儀式有一叩、三叩、九叩之別。一揖一叩首再一揖,謂之“一禮”,一揖三叩首再一揖,稱“一禮三叩”,連續三次,叫做“三禮九叩”。一般禮拜,可一揖三叩首再一揖。道教的重大節日、祖師聖誕朝賀時,一般要行三禮九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