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50年時間,大連如何超越省會瀋陽,成為第四大城市?

我是前沿漲姿勢,堅持原創。為大家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講述成體系的文化。歡迎關注。

利用50年時間,大連如何超越省會瀋陽,成為第四大城市?


在東北地區,有4個副省級城市。首先是瀋陽、長春和哈爾濱三個省會城市,然後就是遼寧省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大連。如果從經濟總量來說,大連甚至超過了3個兄弟城市,成為了東北地區經濟最強的城市。其實大連超越瀋陽、長春等城市,只用了50年時間。那麼,在50年時間裡,大連如何成為了全國的第四大城市呢?這並不是誇張,大連確實曾經是第四大城市。


利用50年時間,大連如何超越省會瀋陽,成為第四大城市?


首先,我們看一下東北地區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歷史中,由於天氣寒冷和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中原王朝基本上只控制了遼寧地區,至於黑龍江、吉林等地,則是北方遊牧部落控制的地盤。在鼎盛時期為了打擊北方遊牧政權,中原王朝會進行一系列的大規模北伐,例如漢朝、唐朝、明朝。

但是在中原王朝進入衰敗期以後,北方遊牧政權反而會威脅中原王朝的安全。在古代社會,我國以農耕文明為核心。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耕地充足、地勢平坦的地區會聚集更多的人口,逐步形成城市。至於沿海地區,經濟情況非常一般。由於是北方沿海地區,基本上都是一些小鄉鎮與漁村。在明清時期,大連地區就是這個模式,只有幾個小鎮,根本談不上城市。


利用50年時間,大連如何超越省會瀋陽,成為第四大城市?


但是進入清朝統治的後期,在兩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朝被迫開放了自己的國門。各國列強都發現了大連地區的巨大價值,大連地區的港寬水深,能夠停泊各種大型船隻,具有成為北方地區大港口的潛力。當時,沙俄、德國和日本都在窺視大連地區。為了應對這樣的情況,清朝高層做出了一系列的反應,清朝組建了北洋水師,以旅順和威海作為港口基地,拱衛京師的安全。

同時,起到了保障大連安全的作用。在這一階段,大連依靠自己極佳的地理位置,開始成為小城鎮。在甲午戰爭之後,清朝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在此之後,大連、旅順對於清朝來說,已經成為雞肋。北方的沙俄開始出手,沙俄與清朝簽訂了協約,準備租借大連、旅順等地50年時間。


利用50年時間,大連如何超越省會瀋陽,成為第四大城市?


但日本早就看上了遼東半島,沙俄捷足先登,讓日本非常不高興。在沙俄管理大連期間,已經基本上確定了大連的城市雛形,以及一些基本建築。但是在20世紀的初期,日本發動了日俄戰爭。日本與沙俄交戰1年多時間,最後在美國的調和下,日本與沙俄劃分了各自的勢力範圍,出現了南滿和北滿的說法。

日本接管了大連、旅順等地,日本接盤以後,繼續大力建設大連。大連的港口吞吐能力逐步提高,造船工業也擁有了很好的基礎。在上世紀40年代,大連成為了東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在全國範圍內,屬於全國第四大城市,這是大連的鼎盛時期。從經濟水平來說,大連超越了瀋陽、長春等省會城市。大連用了50年時間,超越了東三省的省會。


利用50年時間,大連如何超越省會瀋陽,成為第四大城市?


在建國的最初期,大連、旅順等地被專門劃分成為了旅大行署區。行署區是建國初期一種臨時性的區劃模式,行署區等於行省。旅大行署區撤銷以後,瀋陽、大連等城市又被提升為直轄市。在遼寧省重新合併以後,大連才重新成為了省轄市。對於東北地區來說,大連起到了一定的領頭雁作用。東北各地的貨物能夠通過鐵路運往大連地區,然後從大連通過海運,運往全球各地。

從其他地區運來的貨物在大連卸貨,隨後分散到黑吉遼各個省份。截至目前,大連仍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雖然在全國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是東北地區的第一大城市。作者曾經去過大連,感覺非常的乾淨。由於大連屬於移民城市,居民來自各個地區,因此在口音上並不是非常難懂。

大家有什麼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在文章下留言,作者會挑選相關內容,與大家慢慢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