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崔玉濤 新生兒 便祕 聰明孩子養成記 不完美媽媽 讀書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2019-07-19
"

以前聽到老人說起養育孩子的不易,總是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覺得非常“好笑”。你要說養孩子辛苦就直接說你有多辛苦好了啊,幹嘛非要和“屎尿”扯在一起啊。自從當了媽,從一個經過垃圾箱旁邊都要捂鼻子的“小仙女”變成了一個整天留心著寶寶的“屎尿屁”的“老媽子”,才深切的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難怪俗話說:要知父母恩,懷裡抱子孫。古人誠不欺我也。

"

以前聽到老人說起養育孩子的不易,總是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覺得非常“好笑”。你要說養孩子辛苦就直接說你有多辛苦好了啊,幹嘛非要和“屎尿”扯在一起啊。自從當了媽,從一個經過垃圾箱旁邊都要捂鼻子的“小仙女”變成了一個整天留心著寶寶的“屎尿屁”的“老媽子”,才深切的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難怪俗話說:要知父母恩,懷裡抱子孫。古人誠不欺我也。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的“便便”——檢測健康的“信號燈”

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他們自己不能說出自身的不適,那麼家長和醫生只能通過一些孩子的側面情況瞭解孩子所發生的問題。其中,寶寶的“便便”就是寶寶健康的“信號燈”。有寶媽吐槽說:從當媽媽開始,自己就開始踏上了每天“等屎”的不歸路,孩子拉得少,擔心;拉得多,也擔心;不拉,更擔心。

食物被吃進人體後,營養會為人體吸收、利用,其餘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洩物,藉著糞便將毒素與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寶寶便便的顏色、性狀、次數都和寶寶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家長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的性狀,是瞭解寶寶消化狀態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調整孩子飲食的重要依據。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便便的次數、顏色和質地常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密碼”,它能反映出寶寶的消化功能狀況,亮起健康異常的紅燈。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

以前聽到老人說起養育孩子的不易,總是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覺得非常“好笑”。你要說養孩子辛苦就直接說你有多辛苦好了啊,幹嘛非要和“屎尿”扯在一起啊。自從當了媽,從一個經過垃圾箱旁邊都要捂鼻子的“小仙女”變成了一個整天留心著寶寶的“屎尿屁”的“老媽子”,才深切的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難怪俗話說:要知父母恩,懷裡抱子孫。古人誠不欺我也。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的“便便”——檢測健康的“信號燈”

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他們自己不能說出自身的不適,那麼家長和醫生只能通過一些孩子的側面情況瞭解孩子所發生的問題。其中,寶寶的“便便”就是寶寶健康的“信號燈”。有寶媽吐槽說:從當媽媽開始,自己就開始踏上了每天“等屎”的不歸路,孩子拉得少,擔心;拉得多,也擔心;不拉,更擔心。

食物被吃進人體後,營養會為人體吸收、利用,其餘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洩物,藉著糞便將毒素與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寶寶便便的顏色、性狀、次數都和寶寶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家長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的性狀,是瞭解寶寶消化狀態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調整孩子飲食的重要依據。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便便的次數、顏色和質地常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密碼”,它能反映出寶寶的消化功能狀況,亮起健康異常的紅燈。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看便便,知健康:《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

爸媽們可以通過細心觀察“便便”來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但是有很多新手寶爸寶媽比較犯愁:寶寶的大便顏色怎樣才正常?寶寶一天拉了3次,是不是拉肚子了?寶寶都3天沒拉了,是不是便祕了... ...關於寶寶“便便”的疑問,我們都可以從這本《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中找到答案。

該書由兒科醫生崔玉濤著,崔醫生本著“不做空洞理論”的原則,把育兒方法講得通讀易懂,打破了常規育兒圖書的傳統,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該書採用了簡明、活躍、清晰的圖解方式,呈現給讀者更加直觀、全面、實用的育兒手冊。真正做到了“看圖解、學育兒”。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針對寶寶排便方面的問題,按照爸媽們關注的熱度話題排行來劃分,一個熱度話題分為一個小節,每個小節採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提出-分析-解決”的方式,省去了贅餘的長篇大論,使得每個小節都能成為獨立的單元,育兒難題,逐個擊破。

"

以前聽到老人說起養育孩子的不易,總是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覺得非常“好笑”。你要說養孩子辛苦就直接說你有多辛苦好了啊,幹嘛非要和“屎尿”扯在一起啊。自從當了媽,從一個經過垃圾箱旁邊都要捂鼻子的“小仙女”變成了一個整天留心著寶寶的“屎尿屁”的“老媽子”,才深切的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難怪俗話說:要知父母恩,懷裡抱子孫。古人誠不欺我也。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的“便便”——檢測健康的“信號燈”

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他們自己不能說出自身的不適,那麼家長和醫生只能通過一些孩子的側面情況瞭解孩子所發生的問題。其中,寶寶的“便便”就是寶寶健康的“信號燈”。有寶媽吐槽說:從當媽媽開始,自己就開始踏上了每天“等屎”的不歸路,孩子拉得少,擔心;拉得多,也擔心;不拉,更擔心。

食物被吃進人體後,營養會為人體吸收、利用,其餘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洩物,藉著糞便將毒素與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寶寶便便的顏色、性狀、次數都和寶寶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家長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的性狀,是瞭解寶寶消化狀態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調整孩子飲食的重要依據。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便便的次數、顏色和質地常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密碼”,它能反映出寶寶的消化功能狀況,亮起健康異常的紅燈。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看便便,知健康:《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

爸媽們可以通過細心觀察“便便”來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但是有很多新手寶爸寶媽比較犯愁:寶寶的大便顏色怎樣才正常?寶寶一天拉了3次,是不是拉肚子了?寶寶都3天沒拉了,是不是便祕了... ...關於寶寶“便便”的疑問,我們都可以從這本《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中找到答案。

該書由兒科醫生崔玉濤著,崔醫生本著“不做空洞理論”的原則,把育兒方法講得通讀易懂,打破了常規育兒圖書的傳統,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該書採用了簡明、活躍、清晰的圖解方式,呈現給讀者更加直觀、全面、實用的育兒手冊。真正做到了“看圖解、學育兒”。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針對寶寶排便方面的問題,按照爸媽們關注的熱度話題排行來劃分,一個熱度話題分為一個小節,每個小節採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提出-分析-解決”的方式,省去了贅餘的長篇大論,使得每個小節都能成為獨立的單元,育兒難題,逐個擊破。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首先是“提出問題”。這部分採用趣味條漫的方式還原了家庭養育生活場景,所有案例均取材於日常生活,實用性強。

其次是“分析問題”。這部分先是通過“醫生點評”,從醫生的視角給出專業的解決原則,然後通過“為什麼”及“危害及影響”進一步“分析問題”。語言精煉,深入淺出,圖解的部分更注重輔助閱讀和場景故事感,降低了讀者獲取知識類內容的負擔感。

最後是“解決問題”。這部分則是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可操作建議,完美解決育兒難題。

"

以前聽到老人說起養育孩子的不易,總是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覺得非常“好笑”。你要說養孩子辛苦就直接說你有多辛苦好了啊,幹嘛非要和“屎尿”扯在一起啊。自從當了媽,從一個經過垃圾箱旁邊都要捂鼻子的“小仙女”變成了一個整天留心著寶寶的“屎尿屁”的“老媽子”,才深切的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難怪俗話說:要知父母恩,懷裡抱子孫。古人誠不欺我也。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的“便便”——檢測健康的“信號燈”

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他們自己不能說出自身的不適,那麼家長和醫生只能通過一些孩子的側面情況瞭解孩子所發生的問題。其中,寶寶的“便便”就是寶寶健康的“信號燈”。有寶媽吐槽說:從當媽媽開始,自己就開始踏上了每天“等屎”的不歸路,孩子拉得少,擔心;拉得多,也擔心;不拉,更擔心。

食物被吃進人體後,營養會為人體吸收、利用,其餘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洩物,藉著糞便將毒素與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寶寶便便的顏色、性狀、次數都和寶寶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家長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的性狀,是瞭解寶寶消化狀態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調整孩子飲食的重要依據。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便便的次數、顏色和質地常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密碼”,它能反映出寶寶的消化功能狀況,亮起健康異常的紅燈。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看便便,知健康:《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

爸媽們可以通過細心觀察“便便”來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但是有很多新手寶爸寶媽比較犯愁:寶寶的大便顏色怎樣才正常?寶寶一天拉了3次,是不是拉肚子了?寶寶都3天沒拉了,是不是便祕了... ...關於寶寶“便便”的疑問,我們都可以從這本《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中找到答案。

該書由兒科醫生崔玉濤著,崔醫生本著“不做空洞理論”的原則,把育兒方法講得通讀易懂,打破了常規育兒圖書的傳統,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該書採用了簡明、活躍、清晰的圖解方式,呈現給讀者更加直觀、全面、實用的育兒手冊。真正做到了“看圖解、學育兒”。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針對寶寶排便方面的問題,按照爸媽們關注的熱度話題排行來劃分,一個熱度話題分為一個小節,每個小節採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提出-分析-解決”的方式,省去了贅餘的長篇大論,使得每個小節都能成為獨立的單元,育兒難題,逐個擊破。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首先是“提出問題”。這部分採用趣味條漫的方式還原了家庭養育生活場景,所有案例均取材於日常生活,實用性強。

其次是“分析問題”。這部分先是通過“醫生點評”,從醫生的視角給出專業的解決原則,然後通過“為什麼”及“危害及影響”進一步“分析問題”。語言精煉,深入淺出,圖解的部分更注重輔助閱讀和場景故事感,降低了讀者獲取知識類內容的負擔感。

最後是“解決問題”。這部分則是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可操作建議,完美解決育兒難題。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這本書分別從排便次數與排便量、大便性狀與氣味、大小便的顏色、排便行為與習慣、大便中的學問五個方面出發,在就大便中傳遞的預警或信號給予解讀,讓新手爸媽一看“便”知寶寶狀況,及時掌握寶寶的健康信息,另外還對“何時、如何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怎樣形成良好規律的排便習慣”等問題,也做出了相應的指導。

"

以前聽到老人說起養育孩子的不易,總是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覺得非常“好笑”。你要說養孩子辛苦就直接說你有多辛苦好了啊,幹嘛非要和“屎尿”扯在一起啊。自從當了媽,從一個經過垃圾箱旁邊都要捂鼻子的“小仙女”變成了一個整天留心著寶寶的“屎尿屁”的“老媽子”,才深切的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難怪俗話說:要知父母恩,懷裡抱子孫。古人誠不欺我也。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的“便便”——檢測健康的“信號燈”

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他們自己不能說出自身的不適,那麼家長和醫生只能通過一些孩子的側面情況瞭解孩子所發生的問題。其中,寶寶的“便便”就是寶寶健康的“信號燈”。有寶媽吐槽說:從當媽媽開始,自己就開始踏上了每天“等屎”的不歸路,孩子拉得少,擔心;拉得多,也擔心;不拉,更擔心。

食物被吃進人體後,營養會為人體吸收、利用,其餘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洩物,藉著糞便將毒素與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寶寶便便的顏色、性狀、次數都和寶寶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家長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的性狀,是瞭解寶寶消化狀態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調整孩子飲食的重要依據。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便便的次數、顏色和質地常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密碼”,它能反映出寶寶的消化功能狀況,亮起健康異常的紅燈。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看便便,知健康:《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

爸媽們可以通過細心觀察“便便”來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但是有很多新手寶爸寶媽比較犯愁:寶寶的大便顏色怎樣才正常?寶寶一天拉了3次,是不是拉肚子了?寶寶都3天沒拉了,是不是便祕了... ...關於寶寶“便便”的疑問,我們都可以從這本《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中找到答案。

該書由兒科醫生崔玉濤著,崔醫生本著“不做空洞理論”的原則,把育兒方法講得通讀易懂,打破了常規育兒圖書的傳統,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該書採用了簡明、活躍、清晰的圖解方式,呈現給讀者更加直觀、全面、實用的育兒手冊。真正做到了“看圖解、學育兒”。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針對寶寶排便方面的問題,按照爸媽們關注的熱度話題排行來劃分,一個熱度話題分為一個小節,每個小節採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提出-分析-解決”的方式,省去了贅餘的長篇大論,使得每個小節都能成為獨立的單元,育兒難題,逐個擊破。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首先是“提出問題”。這部分採用趣味條漫的方式還原了家庭養育生活場景,所有案例均取材於日常生活,實用性強。

其次是“分析問題”。這部分先是通過“醫生點評”,從醫生的視角給出專業的解決原則,然後通過“為什麼”及“危害及影響”進一步“分析問題”。語言精煉,深入淺出,圖解的部分更注重輔助閱讀和場景故事感,降低了讀者獲取知識類內容的負擔感。

最後是“解決問題”。這部分則是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可操作建議,完美解決育兒難題。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這本書分別從排便次數與排便量、大便性狀與氣味、大小便的顏色、排便行為與習慣、大便中的學問五個方面出發,在就大便中傳遞的預警或信號給予解讀,讓新手爸媽一看“便”知寶寶狀況,及時掌握寶寶的健康信息,另外還對“何時、如何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怎樣形成良好規律的排便習慣”等問題,也做出了相應的指導。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各個成長階段“便便”大不同

寶寶的大便,一直是讓媽媽們緊張、焦慮的問題。但其實“每個娃的便便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寶寶,在各個成長階段,由於消化道發育逐漸成熟,所以每個階段的便便都不一樣,加上營養吸收、食物種類等,寶寶的便便受到外界影響,更會有微妙的改變。那麼,家長如何識別各個階段寶寶的便便呢?

1、新生兒的“胎便”

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就會開始解出“胎便”。“胎便”是寶寶在媽媽子宮內,吞入了子宮內的羊水、脫落的上皮組織等物質,經消化道後排出的糞便。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黏稠、顏色近墨綠色。

胎便的排出說明寶寶的腸胃系統開始正常工作了。待排淨胎便,向正常大便過渡時的大便呈黃綠色。多數新生兒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現這一階段,然後逐漸進入黃色的正常階段。新生兒餵養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過渡便出現和持續的時間。若開奶延遲過渡便出現的時間也會推遲。

2、純母乳寶寶的“便便”

初乳有通便的作用,能幫助寶寶排出胎便,當寶寶正常吃奶,而且胎便也已經排完後,寶寶大便就會變成棕綠色的,呈稀軟的顆粒狀,之後會變成比較黃的大便,沒有難聞的氣味。吃母乳的寶寶大便稀軟但有質地,有時呈顆粒狀,有時呈凝乳狀。

3、配方奶寶寶的“便便”

用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較少,通常會幹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隻要不難解,不似羊便,就沒關係。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時大便會黃中帶綠或青綠,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都很高,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多餘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這情形是正常的。

4、輔食寶寶的“便便”

添加輔食後,寶寶大便就變得讓人“厭惡”多了。隨著寶寶吃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大便也會變得更稠、顏色更深,而且氣味也更難聞!當寶寶開始吃質地粗糙的食物時,你會發現那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比如玉米粒或豌豆,會被寶寶直接排出來,這都沒關係。等到寶寶的胃腸道發育得更好,能夠有效地處理這些食物,問題就會解決。

"

以前聽到老人說起養育孩子的不易,總是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覺得非常“好笑”。你要說養孩子辛苦就直接說你有多辛苦好了啊,幹嘛非要和“屎尿”扯在一起啊。自從當了媽,從一個經過垃圾箱旁邊都要捂鼻子的“小仙女”變成了一個整天留心著寶寶的“屎尿屁”的“老媽子”,才深切的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難怪俗話說:要知父母恩,懷裡抱子孫。古人誠不欺我也。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的“便便”——檢測健康的“信號燈”

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他們自己不能說出自身的不適,那麼家長和醫生只能通過一些孩子的側面情況瞭解孩子所發生的問題。其中,寶寶的“便便”就是寶寶健康的“信號燈”。有寶媽吐槽說:從當媽媽開始,自己就開始踏上了每天“等屎”的不歸路,孩子拉得少,擔心;拉得多,也擔心;不拉,更擔心。

食物被吃進人體後,營養會為人體吸收、利用,其餘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洩物,藉著糞便將毒素與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寶寶便便的顏色、性狀、次數都和寶寶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家長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的性狀,是瞭解寶寶消化狀態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調整孩子飲食的重要依據。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便便的次數、顏色和質地常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密碼”,它能反映出寶寶的消化功能狀況,亮起健康異常的紅燈。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看便便,知健康:《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

爸媽們可以通過細心觀察“便便”來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但是有很多新手寶爸寶媽比較犯愁:寶寶的大便顏色怎樣才正常?寶寶一天拉了3次,是不是拉肚子了?寶寶都3天沒拉了,是不是便祕了... ...關於寶寶“便便”的疑問,我們都可以從這本《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中找到答案。

該書由兒科醫生崔玉濤著,崔醫生本著“不做空洞理論”的原則,把育兒方法講得通讀易懂,打破了常規育兒圖書的傳統,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該書採用了簡明、活躍、清晰的圖解方式,呈現給讀者更加直觀、全面、實用的育兒手冊。真正做到了“看圖解、學育兒”。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針對寶寶排便方面的問題,按照爸媽們關注的熱度話題排行來劃分,一個熱度話題分為一個小節,每個小節採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提出-分析-解決”的方式,省去了贅餘的長篇大論,使得每個小節都能成為獨立的單元,育兒難題,逐個擊破。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首先是“提出問題”。這部分採用趣味條漫的方式還原了家庭養育生活場景,所有案例均取材於日常生活,實用性強。

其次是“分析問題”。這部分先是通過“醫生點評”,從醫生的視角給出專業的解決原則,然後通過“為什麼”及“危害及影響”進一步“分析問題”。語言精煉,深入淺出,圖解的部分更注重輔助閱讀和場景故事感,降低了讀者獲取知識類內容的負擔感。

最後是“解決問題”。這部分則是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可操作建議,完美解決育兒難題。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這本書分別從排便次數與排便量、大便性狀與氣味、大小便的顏色、排便行為與習慣、大便中的學問五個方面出發,在就大便中傳遞的預警或信號給予解讀,讓新手爸媽一看“便”知寶寶狀況,及時掌握寶寶的健康信息,另外還對“何時、如何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怎樣形成良好規律的排便習慣”等問題,也做出了相應的指導。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各個成長階段“便便”大不同

寶寶的大便,一直是讓媽媽們緊張、焦慮的問題。但其實“每個娃的便便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寶寶,在各個成長階段,由於消化道發育逐漸成熟,所以每個階段的便便都不一樣,加上營養吸收、食物種類等,寶寶的便便受到外界影響,更會有微妙的改變。那麼,家長如何識別各個階段寶寶的便便呢?

1、新生兒的“胎便”

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就會開始解出“胎便”。“胎便”是寶寶在媽媽子宮內,吞入了子宮內的羊水、脫落的上皮組織等物質,經消化道後排出的糞便。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黏稠、顏色近墨綠色。

胎便的排出說明寶寶的腸胃系統開始正常工作了。待排淨胎便,向正常大便過渡時的大便呈黃綠色。多數新生兒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現這一階段,然後逐漸進入黃色的正常階段。新生兒餵養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過渡便出現和持續的時間。若開奶延遲過渡便出現的時間也會推遲。

2、純母乳寶寶的“便便”

初乳有通便的作用,能幫助寶寶排出胎便,當寶寶正常吃奶,而且胎便也已經排完後,寶寶大便就會變成棕綠色的,呈稀軟的顆粒狀,之後會變成比較黃的大便,沒有難聞的氣味。吃母乳的寶寶大便稀軟但有質地,有時呈顆粒狀,有時呈凝乳狀。

3、配方奶寶寶的“便便”

用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較少,通常會幹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隻要不難解,不似羊便,就沒關係。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時大便會黃中帶綠或青綠,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都很高,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多餘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這情形是正常的。

4、輔食寶寶的“便便”

添加輔食後,寶寶大便就變得讓人“厭惡”多了。隨著寶寶吃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大便也會變得更稠、顏色更深,而且氣味也更難聞!當寶寶開始吃質地粗糙的食物時,你會發現那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比如玉米粒或豌豆,會被寶寶直接排出來,這都沒關係。等到寶寶的胃腸道發育得更好,能夠有效地處理這些食物,問題就會解決。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個體差異大,排便規律很關鍵

判斷寶寶身體健康狀況,除了看便便的顏色,父母們還要注意寶寶便便的次數。從孩子出生3天后,到滿月的這個階段裡,寶寶的消化道還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對於攝入的食物,還是沒辦法一次性排空。這時候,寶寶排出大便的次數會比較多,可能一天有5~6次左右,這個頻率是正常的,不一定代表寶寶在拉肚子。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充分地刺激腸胃蠕動,大部分寶寶不會有硬便的情形,母乳餵養的通常新生兒期次數較多。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能一天會拉4次以上,也可能3天才拉1次(甚至更久)。只要寶寶排便容易且大便是軟的,就不要擔心。

配方奶不能像母乳那樣完全被消化,配方奶寶寶通常需要每天至少排便1次才會舒服,越長時間不排便,大便就會越硬,也就越難排出。日常生活裡,寶寶1—3天排便一次,或者一天內排便1—2次,寶寶排便時沒有痛苦、哭鬧等情緒,一次排便時間不超過30分鐘,都屬於正常排便。如果寶寶3天甚至更長時間沒排便,就可能便祕了,寶寶晚上睡覺前媽媽可用手沿著寶寶肚臍先順時針方向後逆時針方向按摩一百下,這方法有促進腸蠕動幫著排便的功效。

我家若蘭寶貝從出生到1歲半,總共去過3次醫院,而且還都與“便便”有關。第一次是在寶寶40天左右,寶寶連續一個星期沒有拉臭臭,雖然老人說寶寶是在“攢肚子”,但作為一名新手媽媽,這時候根本是坐不住的,不顧當時正是大雪天,自己還在“坐月子”,堅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並堅持讓醫生給“通便”,結果只“通”出了很少一點,醫生說寶寶的便便顏色、性狀都再正常不過,看起來精神狀態也很好,讓我“回家等著就好”。第三天(也就是說總共間隔了十來天)果然拉出了好大一坨“金黃色的軟便”。

若蘭寶貝第二次去醫院,是在1歲左右。大概是3個月之後,一直都是1天1次大便的若蘭,那一天突然就拉了3次(金黃色糊狀軟便),我一看“情況不妙,寶貝拉肚子了,趕緊去醫院”。第二天早上去了醫院,和醫生說明情況,醫生說要化驗一下大便,但寶寶一直沒有要大便的意思,醫生讓回家等拉了之後在1小時候內送過去化驗,結果寶寶一天都沒拉,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又拉了一次金黃色的軟便,我也就沒再送醫院化驗,這次“拉肚子”事件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有消化系統強健的寶寶,也有新陳代謝慢一拍的寶寶,這都屬於健康範疇內的個體差異現象。寶寶大便的形態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寶寶月齡、餵養方式、是否添加輔食等。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寶寶大便經常會發生變化,大便次數也並非一成不變。所以,要寬容對待孩子的大便,做一個放鬆的媽媽。

"

以前聽到老人說起養育孩子的不易,總是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覺得非常“好笑”。你要說養孩子辛苦就直接說你有多辛苦好了啊,幹嘛非要和“屎尿”扯在一起啊。自從當了媽,從一個經過垃圾箱旁邊都要捂鼻子的“小仙女”變成了一個整天留心著寶寶的“屎尿屁”的“老媽子”,才深切的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難怪俗話說:要知父母恩,懷裡抱子孫。古人誠不欺我也。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的“便便”——檢測健康的“信號燈”

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他們自己不能說出自身的不適,那麼家長和醫生只能通過一些孩子的側面情況瞭解孩子所發生的問題。其中,寶寶的“便便”就是寶寶健康的“信號燈”。有寶媽吐槽說:從當媽媽開始,自己就開始踏上了每天“等屎”的不歸路,孩子拉得少,擔心;拉得多,也擔心;不拉,更擔心。

食物被吃進人體後,營養會為人體吸收、利用,其餘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洩物,藉著糞便將毒素與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寶寶便便的顏色、性狀、次數都和寶寶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家長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的性狀,是瞭解寶寶消化狀態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調整孩子飲食的重要依據。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便便的次數、顏色和質地常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密碼”,它能反映出寶寶的消化功能狀況,亮起健康異常的紅燈。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看便便,知健康:《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

爸媽們可以通過細心觀察“便便”來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但是有很多新手寶爸寶媽比較犯愁:寶寶的大便顏色怎樣才正常?寶寶一天拉了3次,是不是拉肚子了?寶寶都3天沒拉了,是不是便祕了... ...關於寶寶“便便”的疑問,我們都可以從這本《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中找到答案。

該書由兒科醫生崔玉濤著,崔醫生本著“不做空洞理論”的原則,把育兒方法講得通讀易懂,打破了常規育兒圖書的傳統,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該書採用了簡明、活躍、清晰的圖解方式,呈現給讀者更加直觀、全面、實用的育兒手冊。真正做到了“看圖解、學育兒”。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針對寶寶排便方面的問題,按照爸媽們關注的熱度話題排行來劃分,一個熱度話題分為一個小節,每個小節採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提出-分析-解決”的方式,省去了贅餘的長篇大論,使得每個小節都能成為獨立的單元,育兒難題,逐個擊破。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首先是“提出問題”。這部分採用趣味條漫的方式還原了家庭養育生活場景,所有案例均取材於日常生活,實用性強。

其次是“分析問題”。這部分先是通過“醫生點評”,從醫生的視角給出專業的解決原則,然後通過“為什麼”及“危害及影響”進一步“分析問題”。語言精煉,深入淺出,圖解的部分更注重輔助閱讀和場景故事感,降低了讀者獲取知識類內容的負擔感。

最後是“解決問題”。這部分則是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可操作建議,完美解決育兒難題。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這本書分別從排便次數與排便量、大便性狀與氣味、大小便的顏色、排便行為與習慣、大便中的學問五個方面出發,在就大便中傳遞的預警或信號給予解讀,讓新手爸媽一看“便”知寶寶狀況,及時掌握寶寶的健康信息,另外還對“何時、如何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怎樣形成良好規律的排便習慣”等問題,也做出了相應的指導。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各個成長階段“便便”大不同

寶寶的大便,一直是讓媽媽們緊張、焦慮的問題。但其實“每個娃的便便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寶寶,在各個成長階段,由於消化道發育逐漸成熟,所以每個階段的便便都不一樣,加上營養吸收、食物種類等,寶寶的便便受到外界影響,更會有微妙的改變。那麼,家長如何識別各個階段寶寶的便便呢?

1、新生兒的“胎便”

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就會開始解出“胎便”。“胎便”是寶寶在媽媽子宮內,吞入了子宮內的羊水、脫落的上皮組織等物質,經消化道後排出的糞便。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黏稠、顏色近墨綠色。

胎便的排出說明寶寶的腸胃系統開始正常工作了。待排淨胎便,向正常大便過渡時的大便呈黃綠色。多數新生兒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現這一階段,然後逐漸進入黃色的正常階段。新生兒餵養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過渡便出現和持續的時間。若開奶延遲過渡便出現的時間也會推遲。

2、純母乳寶寶的“便便”

初乳有通便的作用,能幫助寶寶排出胎便,當寶寶正常吃奶,而且胎便也已經排完後,寶寶大便就會變成棕綠色的,呈稀軟的顆粒狀,之後會變成比較黃的大便,沒有難聞的氣味。吃母乳的寶寶大便稀軟但有質地,有時呈顆粒狀,有時呈凝乳狀。

3、配方奶寶寶的“便便”

用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較少,通常會幹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隻要不難解,不似羊便,就沒關係。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時大便會黃中帶綠或青綠,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都很高,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多餘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這情形是正常的。

4、輔食寶寶的“便便”

添加輔食後,寶寶大便就變得讓人“厭惡”多了。隨著寶寶吃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大便也會變得更稠、顏色更深,而且氣味也更難聞!當寶寶開始吃質地粗糙的食物時,你會發現那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比如玉米粒或豌豆,會被寶寶直接排出來,這都沒關係。等到寶寶的胃腸道發育得更好,能夠有效地處理這些食物,問題就會解決。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個體差異大,排便規律很關鍵

判斷寶寶身體健康狀況,除了看便便的顏色,父母們還要注意寶寶便便的次數。從孩子出生3天后,到滿月的這個階段裡,寶寶的消化道還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對於攝入的食物,還是沒辦法一次性排空。這時候,寶寶排出大便的次數會比較多,可能一天有5~6次左右,這個頻率是正常的,不一定代表寶寶在拉肚子。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充分地刺激腸胃蠕動,大部分寶寶不會有硬便的情形,母乳餵養的通常新生兒期次數較多。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能一天會拉4次以上,也可能3天才拉1次(甚至更久)。只要寶寶排便容易且大便是軟的,就不要擔心。

配方奶不能像母乳那樣完全被消化,配方奶寶寶通常需要每天至少排便1次才會舒服,越長時間不排便,大便就會越硬,也就越難排出。日常生活裡,寶寶1—3天排便一次,或者一天內排便1—2次,寶寶排便時沒有痛苦、哭鬧等情緒,一次排便時間不超過30分鐘,都屬於正常排便。如果寶寶3天甚至更長時間沒排便,就可能便祕了,寶寶晚上睡覺前媽媽可用手沿著寶寶肚臍先順時針方向後逆時針方向按摩一百下,這方法有促進腸蠕動幫著排便的功效。

我家若蘭寶貝從出生到1歲半,總共去過3次醫院,而且還都與“便便”有關。第一次是在寶寶40天左右,寶寶連續一個星期沒有拉臭臭,雖然老人說寶寶是在“攢肚子”,但作為一名新手媽媽,這時候根本是坐不住的,不顧當時正是大雪天,自己還在“坐月子”,堅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並堅持讓醫生給“通便”,結果只“通”出了很少一點,醫生說寶寶的便便顏色、性狀都再正常不過,看起來精神狀態也很好,讓我“回家等著就好”。第三天(也就是說總共間隔了十來天)果然拉出了好大一坨“金黃色的軟便”。

若蘭寶貝第二次去醫院,是在1歲左右。大概是3個月之後,一直都是1天1次大便的若蘭,那一天突然就拉了3次(金黃色糊狀軟便),我一看“情況不妙,寶貝拉肚子了,趕緊去醫院”。第二天早上去了醫院,和醫生說明情況,醫生說要化驗一下大便,但寶寶一直沒有要大便的意思,醫生讓回家等拉了之後在1小時候內送過去化驗,結果寶寶一天都沒拉,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又拉了一次金黃色的軟便,我也就沒再送醫院化驗,這次“拉肚子”事件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有消化系統強健的寶寶,也有新陳代謝慢一拍的寶寶,這都屬於健康範疇內的個體差異現象。寶寶大便的形態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寶寶月齡、餵養方式、是否添加輔食等。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寶寶大便經常會發生變化,大便次數也並非一成不變。所以,要寬容對待孩子的大便,做一個放鬆的媽媽。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七彩便便學問多,異常信號要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為寶寶清理便便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了。細心的寶爸寶媽會發現寶寶並不是每次都拉“金黃色的軟便”,有時候還會拉出五顏六色的便便。那麼,寶寶拉出“不正常”(非金黃色)的便便,就一定是“生病”了嗎?這個也要分情況。

1、便便顏色豐富多彩的原因

第一個主要原因是來自食物。前面已經提到,母乳餵養的寶寶的便便一般是“金黃色”的,喂配方奶粉的寶寶的便便一般是“淡黃色或黃棕色”(混合餵養的寶寶介於兩者之間)。寶寶從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隨著寶寶輔食種類和數量的增多,便便顏色從以前母乳餵養時期的金黃色軟糊便或者人工餵養的土黃色硬膏便轉變成顏色較暗的便便。有時會與食物顏色有關,比如寶寶吃了許多紅蘿蔔,便便會帶紅色,如果多吃了綠色蔬菜,便便也會是偏綠的顏色。這些是正常的現象,媽媽沒必要為之擔心。

第二個直接的原因是膽汁。膽汁的分泌會讓便便呈現黃綠色,而便便在腸道里時間越長,腸道內的細菌作用愈久則顏色越深。

第三個原因是食物的酸鹼度。酸性的便便顏色比較黃,而鹼性的偏褐色。所以吃母乳的嬰兒便便一般都是金黃色,而吃奶粉的嬰兒呈現深褐色。

"

以前聽到老人說起養育孩子的不易,總是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覺得非常“好笑”。你要說養孩子辛苦就直接說你有多辛苦好了啊,幹嘛非要和“屎尿”扯在一起啊。自從當了媽,從一個經過垃圾箱旁邊都要捂鼻子的“小仙女”變成了一個整天留心著寶寶的“屎尿屁”的“老媽子”,才深切的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難怪俗話說:要知父母恩,懷裡抱子孫。古人誠不欺我也。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的“便便”——檢測健康的“信號燈”

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他們自己不能說出自身的不適,那麼家長和醫生只能通過一些孩子的側面情況瞭解孩子所發生的問題。其中,寶寶的“便便”就是寶寶健康的“信號燈”。有寶媽吐槽說:從當媽媽開始,自己就開始踏上了每天“等屎”的不歸路,孩子拉得少,擔心;拉得多,也擔心;不拉,更擔心。

食物被吃進人體後,營養會為人體吸收、利用,其餘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洩物,藉著糞便將毒素與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寶寶便便的顏色、性狀、次數都和寶寶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家長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的性狀,是瞭解寶寶消化狀態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調整孩子飲食的重要依據。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便便的次數、顏色和質地常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密碼”,它能反映出寶寶的消化功能狀況,亮起健康異常的紅燈。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看便便,知健康:《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

爸媽們可以通過細心觀察“便便”來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但是有很多新手寶爸寶媽比較犯愁:寶寶的大便顏色怎樣才正常?寶寶一天拉了3次,是不是拉肚子了?寶寶都3天沒拉了,是不是便祕了... ...關於寶寶“便便”的疑問,我們都可以從這本《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中找到答案。

該書由兒科醫生崔玉濤著,崔醫生本著“不做空洞理論”的原則,把育兒方法講得通讀易懂,打破了常規育兒圖書的傳統,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該書採用了簡明、活躍、清晰的圖解方式,呈現給讀者更加直觀、全面、實用的育兒手冊。真正做到了“看圖解、學育兒”。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針對寶寶排便方面的問題,按照爸媽們關注的熱度話題排行來劃分,一個熱度話題分為一個小節,每個小節採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提出-分析-解決”的方式,省去了贅餘的長篇大論,使得每個小節都能成為獨立的單元,育兒難題,逐個擊破。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首先是“提出問題”。這部分採用趣味條漫的方式還原了家庭養育生活場景,所有案例均取材於日常生活,實用性強。

其次是“分析問題”。這部分先是通過“醫生點評”,從醫生的視角給出專業的解決原則,然後通過“為什麼”及“危害及影響”進一步“分析問題”。語言精煉,深入淺出,圖解的部分更注重輔助閱讀和場景故事感,降低了讀者獲取知識類內容的負擔感。

最後是“解決問題”。這部分則是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可操作建議,完美解決育兒難題。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這本書分別從排便次數與排便量、大便性狀與氣味、大小便的顏色、排便行為與習慣、大便中的學問五個方面出發,在就大便中傳遞的預警或信號給予解讀,讓新手爸媽一看“便”知寶寶狀況,及時掌握寶寶的健康信息,另外還對“何時、如何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怎樣形成良好規律的排便習慣”等問題,也做出了相應的指導。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各個成長階段“便便”大不同

寶寶的大便,一直是讓媽媽們緊張、焦慮的問題。但其實“每個娃的便便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寶寶,在各個成長階段,由於消化道發育逐漸成熟,所以每個階段的便便都不一樣,加上營養吸收、食物種類等,寶寶的便便受到外界影響,更會有微妙的改變。那麼,家長如何識別各個階段寶寶的便便呢?

1、新生兒的“胎便”

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就會開始解出“胎便”。“胎便”是寶寶在媽媽子宮內,吞入了子宮內的羊水、脫落的上皮組織等物質,經消化道後排出的糞便。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黏稠、顏色近墨綠色。

胎便的排出說明寶寶的腸胃系統開始正常工作了。待排淨胎便,向正常大便過渡時的大便呈黃綠色。多數新生兒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現這一階段,然後逐漸進入黃色的正常階段。新生兒餵養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過渡便出現和持續的時間。若開奶延遲過渡便出現的時間也會推遲。

2、純母乳寶寶的“便便”

初乳有通便的作用,能幫助寶寶排出胎便,當寶寶正常吃奶,而且胎便也已經排完後,寶寶大便就會變成棕綠色的,呈稀軟的顆粒狀,之後會變成比較黃的大便,沒有難聞的氣味。吃母乳的寶寶大便稀軟但有質地,有時呈顆粒狀,有時呈凝乳狀。

3、配方奶寶寶的“便便”

用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較少,通常會幹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隻要不難解,不似羊便,就沒關係。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時大便會黃中帶綠或青綠,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都很高,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多餘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這情形是正常的。

4、輔食寶寶的“便便”

添加輔食後,寶寶大便就變得讓人“厭惡”多了。隨著寶寶吃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大便也會變得更稠、顏色更深,而且氣味也更難聞!當寶寶開始吃質地粗糙的食物時,你會發現那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比如玉米粒或豌豆,會被寶寶直接排出來,這都沒關係。等到寶寶的胃腸道發育得更好,能夠有效地處理這些食物,問題就會解決。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個體差異大,排便規律很關鍵

判斷寶寶身體健康狀況,除了看便便的顏色,父母們還要注意寶寶便便的次數。從孩子出生3天后,到滿月的這個階段裡,寶寶的消化道還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對於攝入的食物,還是沒辦法一次性排空。這時候,寶寶排出大便的次數會比較多,可能一天有5~6次左右,這個頻率是正常的,不一定代表寶寶在拉肚子。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充分地刺激腸胃蠕動,大部分寶寶不會有硬便的情形,母乳餵養的通常新生兒期次數較多。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能一天會拉4次以上,也可能3天才拉1次(甚至更久)。只要寶寶排便容易且大便是軟的,就不要擔心。

配方奶不能像母乳那樣完全被消化,配方奶寶寶通常需要每天至少排便1次才會舒服,越長時間不排便,大便就會越硬,也就越難排出。日常生活裡,寶寶1—3天排便一次,或者一天內排便1—2次,寶寶排便時沒有痛苦、哭鬧等情緒,一次排便時間不超過30分鐘,都屬於正常排便。如果寶寶3天甚至更長時間沒排便,就可能便祕了,寶寶晚上睡覺前媽媽可用手沿著寶寶肚臍先順時針方向後逆時針方向按摩一百下,這方法有促進腸蠕動幫著排便的功效。

我家若蘭寶貝從出生到1歲半,總共去過3次醫院,而且還都與“便便”有關。第一次是在寶寶40天左右,寶寶連續一個星期沒有拉臭臭,雖然老人說寶寶是在“攢肚子”,但作為一名新手媽媽,這時候根本是坐不住的,不顧當時正是大雪天,自己還在“坐月子”,堅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並堅持讓醫生給“通便”,結果只“通”出了很少一點,醫生說寶寶的便便顏色、性狀都再正常不過,看起來精神狀態也很好,讓我“回家等著就好”。第三天(也就是說總共間隔了十來天)果然拉出了好大一坨“金黃色的軟便”。

若蘭寶貝第二次去醫院,是在1歲左右。大概是3個月之後,一直都是1天1次大便的若蘭,那一天突然就拉了3次(金黃色糊狀軟便),我一看“情況不妙,寶貝拉肚子了,趕緊去醫院”。第二天早上去了醫院,和醫生說明情況,醫生說要化驗一下大便,但寶寶一直沒有要大便的意思,醫生讓回家等拉了之後在1小時候內送過去化驗,結果寶寶一天都沒拉,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又拉了一次金黃色的軟便,我也就沒再送醫院化驗,這次“拉肚子”事件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有消化系統強健的寶寶,也有新陳代謝慢一拍的寶寶,這都屬於健康範疇內的個體差異現象。寶寶大便的形態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寶寶月齡、餵養方式、是否添加輔食等。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寶寶大便經常會發生變化,大便次數也並非一成不變。所以,要寬容對待孩子的大便,做一個放鬆的媽媽。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七彩便便學問多,異常信號要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為寶寶清理便便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了。細心的寶爸寶媽會發現寶寶並不是每次都拉“金黃色的軟便”,有時候還會拉出五顏六色的便便。那麼,寶寶拉出“不正常”(非金黃色)的便便,就一定是“生病”了嗎?這個也要分情況。

1、便便顏色豐富多彩的原因

第一個主要原因是來自食物。前面已經提到,母乳餵養的寶寶的便便一般是“金黃色”的,喂配方奶粉的寶寶的便便一般是“淡黃色或黃棕色”(混合餵養的寶寶介於兩者之間)。寶寶從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隨著寶寶輔食種類和數量的增多,便便顏色從以前母乳餵養時期的金黃色軟糊便或者人工餵養的土黃色硬膏便轉變成顏色較暗的便便。有時會與食物顏色有關,比如寶寶吃了許多紅蘿蔔,便便會帶紅色,如果多吃了綠色蔬菜,便便也會是偏綠的顏色。這些是正常的現象,媽媽沒必要為之擔心。

第二個直接的原因是膽汁。膽汁的分泌會讓便便呈現黃綠色,而便便在腸道里時間越長,腸道內的細菌作用愈久則顏色越深。

第三個原因是食物的酸鹼度。酸性的便便顏色比較黃,而鹼性的偏褐色。所以吃母乳的嬰兒便便一般都是金黃色,而吃奶粉的嬰兒呈現深褐色。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2、這些顏色的便便要警惕

從寶寶的便便可以清楚地辨識其健康狀況,學會從便便觀察寶寶的健康情況,是爸爸媽媽的必修課之一。在沒有改變食物量及種類的情況下,寶寶大便發生異常,有可能是一些危險信號,尤其是寶寶的便便出現以下幾種顏色,媽媽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1)綠色稀便

如果寶寶一天內排便次數多,便便量少,顏色呈綠色粘液狀,這就是綠色稀便。這種便便也稱“飢餓性大便”,通常是因為餵養不足引起的,只要給足營養,便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並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

(2)陶土色大便

便便呈灰白色,醫學上稱陶土色大便。這說明寶寶的膽道阻塞,膽汁不能流入腸道。各種原因所致的膽道阻塞病人會排出灰白色的大便。此外,進食牛奶過多或糖過少,產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形成脂肪皁,糞便也可呈現灰白色,質硬,並伴有臭味。

寶寶從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沒有黃色,但小便呈黃色。趕緊去看醫生,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如果同時寶寶的鞏膜和皮膚呈黃色,這些症狀有可能是膽道梗阻或膽汁粘稠或肝炎,應帶上新鮮便便,及時就醫。

出生後3個月是治療膽道閉鎖的黃金時期。一旦發現異常,父母應該儘快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如果確診,儘量在3個月內做手術,這個時期的手術預後還是相當好的。如果再晚一點,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永久性肝臟損傷,危及寶寶健康。

(3)黑色大便

由於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並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因紅細胞破壞後,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故糞便呈黑色。此外,進食動物血、豬肝等含鐵多的食物也可使糞便呈黑色,而服用鉍劑、炭粉以及某些中藥等藥物也會使糞便變黑,但一般為灰黑色無光澤,做隱血試驗陰性可幫助鑑別。

便便呈黑色,可能是胃或腸道上部出血或服用治療貧血的鐵劑藥物所致,家長應及時檢查是否使用了治療貧血藥物,問詢寶寶有無不適感。

(4)果醬樣血便

如果寶寶解出果醬樣的血便或者黑便,很可能就是上消化道出血造成的;另外,高發於嬰幼兒的急性腹症——腸套疊,症狀也是出現果醬樣血便,這種情況家長就得立即帶著寶寶上兒科就醫。

(5)大便帶血

排出的便便帶有鮮紅血絲,很有可能寶寶嬌嫩的消化道發生了出血或者便便太硬導致肛門出血。下次便便時,建議使用甘油,平時多飲水多吃蔬菜類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

另外,血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黏附於糞便表面或於排便後有鮮血滴出或噴射出,提示為肛門或肛管疾病引起的出血。若便便稀軟仍然帶有血絲,可能由直腸息肉、結腸息肉和肛門裂所致,應做進一步的檢查。

若除有血液外,同時含有大量粘液而排便量較少,寶寶同時伴有陣發性腹痛的症狀,可考慮是否為腸套疊。如果便便帶有膿血並有腥臭味,可考慮為痢疾,應立刻就醫。

"

以前聽到老人說起養育孩子的不易,總是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覺得非常“好笑”。你要說養孩子辛苦就直接說你有多辛苦好了啊,幹嘛非要和“屎尿”扯在一起啊。自從當了媽,從一個經過垃圾箱旁邊都要捂鼻子的“小仙女”變成了一個整天留心著寶寶的“屎尿屁”的“老媽子”,才深切的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難怪俗話說:要知父母恩,懷裡抱子孫。古人誠不欺我也。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的“便便”——檢測健康的“信號燈”

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他們自己不能說出自身的不適,那麼家長和醫生只能通過一些孩子的側面情況瞭解孩子所發生的問題。其中,寶寶的“便便”就是寶寶健康的“信號燈”。有寶媽吐槽說:從當媽媽開始,自己就開始踏上了每天“等屎”的不歸路,孩子拉得少,擔心;拉得多,也擔心;不拉,更擔心。

食物被吃進人體後,營養會為人體吸收、利用,其餘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洩物,藉著糞便將毒素與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寶寶便便的顏色、性狀、次數都和寶寶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家長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的性狀,是瞭解寶寶消化狀態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調整孩子飲食的重要依據。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便便的次數、顏色和質地常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密碼”,它能反映出寶寶的消化功能狀況,亮起健康異常的紅燈。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看便便,知健康:《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

爸媽們可以通過細心觀察“便便”來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但是有很多新手寶爸寶媽比較犯愁:寶寶的大便顏色怎樣才正常?寶寶一天拉了3次,是不是拉肚子了?寶寶都3天沒拉了,是不是便祕了... ...關於寶寶“便便”的疑問,我們都可以從這本《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中找到答案。

該書由兒科醫生崔玉濤著,崔醫生本著“不做空洞理論”的原則,把育兒方法講得通讀易懂,打破了常規育兒圖書的傳統,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該書採用了簡明、活躍、清晰的圖解方式,呈現給讀者更加直觀、全面、實用的育兒手冊。真正做到了“看圖解、學育兒”。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針對寶寶排便方面的問題,按照爸媽們關注的熱度話題排行來劃分,一個熱度話題分為一個小節,每個小節採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提出-分析-解決”的方式,省去了贅餘的長篇大論,使得每個小節都能成為獨立的單元,育兒難題,逐個擊破。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首先是“提出問題”。這部分採用趣味條漫的方式還原了家庭養育生活場景,所有案例均取材於日常生活,實用性強。

其次是“分析問題”。這部分先是通過“醫生點評”,從醫生的視角給出專業的解決原則,然後通過“為什麼”及“危害及影響”進一步“分析問題”。語言精煉,深入淺出,圖解的部分更注重輔助閱讀和場景故事感,降低了讀者獲取知識類內容的負擔感。

最後是“解決問題”。這部分則是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可操作建議,完美解決育兒難題。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這本書分別從排便次數與排便量、大便性狀與氣味、大小便的顏色、排便行為與習慣、大便中的學問五個方面出發,在就大便中傳遞的預警或信號給予解讀,讓新手爸媽一看“便”知寶寶狀況,及時掌握寶寶的健康信息,另外還對“何時、如何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怎樣形成良好規律的排便習慣”等問題,也做出了相應的指導。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各個成長階段“便便”大不同

寶寶的大便,一直是讓媽媽們緊張、焦慮的問題。但其實“每個娃的便便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寶寶,在各個成長階段,由於消化道發育逐漸成熟,所以每個階段的便便都不一樣,加上營養吸收、食物種類等,寶寶的便便受到外界影響,更會有微妙的改變。那麼,家長如何識別各個階段寶寶的便便呢?

1、新生兒的“胎便”

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就會開始解出“胎便”。“胎便”是寶寶在媽媽子宮內,吞入了子宮內的羊水、脫落的上皮組織等物質,經消化道後排出的糞便。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黏稠、顏色近墨綠色。

胎便的排出說明寶寶的腸胃系統開始正常工作了。待排淨胎便,向正常大便過渡時的大便呈黃綠色。多數新生兒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現這一階段,然後逐漸進入黃色的正常階段。新生兒餵養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過渡便出現和持續的時間。若開奶延遲過渡便出現的時間也會推遲。

2、純母乳寶寶的“便便”

初乳有通便的作用,能幫助寶寶排出胎便,當寶寶正常吃奶,而且胎便也已經排完後,寶寶大便就會變成棕綠色的,呈稀軟的顆粒狀,之後會變成比較黃的大便,沒有難聞的氣味。吃母乳的寶寶大便稀軟但有質地,有時呈顆粒狀,有時呈凝乳狀。

3、配方奶寶寶的“便便”

用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較少,通常會幹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隻要不難解,不似羊便,就沒關係。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時大便會黃中帶綠或青綠,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都很高,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多餘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這情形是正常的。

4、輔食寶寶的“便便”

添加輔食後,寶寶大便就變得讓人“厭惡”多了。隨著寶寶吃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大便也會變得更稠、顏色更深,而且氣味也更難聞!當寶寶開始吃質地粗糙的食物時,你會發現那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比如玉米粒或豌豆,會被寶寶直接排出來,這都沒關係。等到寶寶的胃腸道發育得更好,能夠有效地處理這些食物,問題就會解決。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個體差異大,排便規律很關鍵

判斷寶寶身體健康狀況,除了看便便的顏色,父母們還要注意寶寶便便的次數。從孩子出生3天后,到滿月的這個階段裡,寶寶的消化道還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對於攝入的食物,還是沒辦法一次性排空。這時候,寶寶排出大便的次數會比較多,可能一天有5~6次左右,這個頻率是正常的,不一定代表寶寶在拉肚子。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充分地刺激腸胃蠕動,大部分寶寶不會有硬便的情形,母乳餵養的通常新生兒期次數較多。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能一天會拉4次以上,也可能3天才拉1次(甚至更久)。只要寶寶排便容易且大便是軟的,就不要擔心。

配方奶不能像母乳那樣完全被消化,配方奶寶寶通常需要每天至少排便1次才會舒服,越長時間不排便,大便就會越硬,也就越難排出。日常生活裡,寶寶1—3天排便一次,或者一天內排便1—2次,寶寶排便時沒有痛苦、哭鬧等情緒,一次排便時間不超過30分鐘,都屬於正常排便。如果寶寶3天甚至更長時間沒排便,就可能便祕了,寶寶晚上睡覺前媽媽可用手沿著寶寶肚臍先順時針方向後逆時針方向按摩一百下,這方法有促進腸蠕動幫著排便的功效。

我家若蘭寶貝從出生到1歲半,總共去過3次醫院,而且還都與“便便”有關。第一次是在寶寶40天左右,寶寶連續一個星期沒有拉臭臭,雖然老人說寶寶是在“攢肚子”,但作為一名新手媽媽,這時候根本是坐不住的,不顧當時正是大雪天,自己還在“坐月子”,堅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並堅持讓醫生給“通便”,結果只“通”出了很少一點,醫生說寶寶的便便顏色、性狀都再正常不過,看起來精神狀態也很好,讓我“回家等著就好”。第三天(也就是說總共間隔了十來天)果然拉出了好大一坨“金黃色的軟便”。

若蘭寶貝第二次去醫院,是在1歲左右。大概是3個月之後,一直都是1天1次大便的若蘭,那一天突然就拉了3次(金黃色糊狀軟便),我一看“情況不妙,寶貝拉肚子了,趕緊去醫院”。第二天早上去了醫院,和醫生說明情況,醫生說要化驗一下大便,但寶寶一直沒有要大便的意思,醫生讓回家等拉了之後在1小時候內送過去化驗,結果寶寶一天都沒拉,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又拉了一次金黃色的軟便,我也就沒再送醫院化驗,這次“拉肚子”事件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有消化系統強健的寶寶,也有新陳代謝慢一拍的寶寶,這都屬於健康範疇內的個體差異現象。寶寶大便的形態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寶寶月齡、餵養方式、是否添加輔食等。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寶寶大便經常會發生變化,大便次數也並非一成不變。所以,要寬容對待孩子的大便,做一個放鬆的媽媽。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七彩便便學問多,異常信號要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為寶寶清理便便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了。細心的寶爸寶媽會發現寶寶並不是每次都拉“金黃色的軟便”,有時候還會拉出五顏六色的便便。那麼,寶寶拉出“不正常”(非金黃色)的便便,就一定是“生病”了嗎?這個也要分情況。

1、便便顏色豐富多彩的原因

第一個主要原因是來自食物。前面已經提到,母乳餵養的寶寶的便便一般是“金黃色”的,喂配方奶粉的寶寶的便便一般是“淡黃色或黃棕色”(混合餵養的寶寶介於兩者之間)。寶寶從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隨著寶寶輔食種類和數量的增多,便便顏色從以前母乳餵養時期的金黃色軟糊便或者人工餵養的土黃色硬膏便轉變成顏色較暗的便便。有時會與食物顏色有關,比如寶寶吃了許多紅蘿蔔,便便會帶紅色,如果多吃了綠色蔬菜,便便也會是偏綠的顏色。這些是正常的現象,媽媽沒必要為之擔心。

第二個直接的原因是膽汁。膽汁的分泌會讓便便呈現黃綠色,而便便在腸道里時間越長,腸道內的細菌作用愈久則顏色越深。

第三個原因是食物的酸鹼度。酸性的便便顏色比較黃,而鹼性的偏褐色。所以吃母乳的嬰兒便便一般都是金黃色,而吃奶粉的嬰兒呈現深褐色。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2、這些顏色的便便要警惕

從寶寶的便便可以清楚地辨識其健康狀況,學會從便便觀察寶寶的健康情況,是爸爸媽媽的必修課之一。在沒有改變食物量及種類的情況下,寶寶大便發生異常,有可能是一些危險信號,尤其是寶寶的便便出現以下幾種顏色,媽媽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1)綠色稀便

如果寶寶一天內排便次數多,便便量少,顏色呈綠色粘液狀,這就是綠色稀便。這種便便也稱“飢餓性大便”,通常是因為餵養不足引起的,只要給足營養,便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並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

(2)陶土色大便

便便呈灰白色,醫學上稱陶土色大便。這說明寶寶的膽道阻塞,膽汁不能流入腸道。各種原因所致的膽道阻塞病人會排出灰白色的大便。此外,進食牛奶過多或糖過少,產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形成脂肪皁,糞便也可呈現灰白色,質硬,並伴有臭味。

寶寶從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沒有黃色,但小便呈黃色。趕緊去看醫生,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如果同時寶寶的鞏膜和皮膚呈黃色,這些症狀有可能是膽道梗阻或膽汁粘稠或肝炎,應帶上新鮮便便,及時就醫。

出生後3個月是治療膽道閉鎖的黃金時期。一旦發現異常,父母應該儘快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如果確診,儘量在3個月內做手術,這個時期的手術預後還是相當好的。如果再晚一點,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永久性肝臟損傷,危及寶寶健康。

(3)黑色大便

由於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並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因紅細胞破壞後,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故糞便呈黑色。此外,進食動物血、豬肝等含鐵多的食物也可使糞便呈黑色,而服用鉍劑、炭粉以及某些中藥等藥物也會使糞便變黑,但一般為灰黑色無光澤,做隱血試驗陰性可幫助鑑別。

便便呈黑色,可能是胃或腸道上部出血或服用治療貧血的鐵劑藥物所致,家長應及時檢查是否使用了治療貧血藥物,問詢寶寶有無不適感。

(4)果醬樣血便

如果寶寶解出果醬樣的血便或者黑便,很可能就是上消化道出血造成的;另外,高發於嬰幼兒的急性腹症——腸套疊,症狀也是出現果醬樣血便,這種情況家長就得立即帶著寶寶上兒科就醫。

(5)大便帶血

排出的便便帶有鮮紅血絲,很有可能寶寶嬌嫩的消化道發生了出血或者便便太硬導致肛門出血。下次便便時,建議使用甘油,平時多飲水多吃蔬菜類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

另外,血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黏附於糞便表面或於排便後有鮮血滴出或噴射出,提示為肛門或肛管疾病引起的出血。若便便稀軟仍然帶有血絲,可能由直腸息肉、結腸息肉和肛門裂所致,應做進一步的檢查。

若除有血液外,同時含有大量粘液而排便量較少,寶寶同時伴有陣發性腹痛的症狀,可考慮是否為腸套疊。如果便便帶有膿血並有腥臭味,可考慮為痢疾,應立刻就醫。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消化吸收看顆粒,性狀改變巧護理

寶寶的大便是寶寶健康的晴雨表,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判斷寶寶身體健康狀況,除了看便便的顏色,父母們還要注意寶寶便便的性狀。在日常生活中,當寶寶消化和吸收不好的時候,寶寶的大便就會出現異常,這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身體發育和健康成長。所以對於寶寶的大便情況,媽咪們需要有所瞭解,不同性質和狀態的大便,產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

以前聽到老人說起養育孩子的不易,總是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覺得非常“好笑”。你要說養孩子辛苦就直接說你有多辛苦好了啊,幹嘛非要和“屎尿”扯在一起啊。自從當了媽,從一個經過垃圾箱旁邊都要捂鼻子的“小仙女”變成了一個整天留心著寶寶的“屎尿屁”的“老媽子”,才深切的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難怪俗話說:要知父母恩,懷裡抱子孫。古人誠不欺我也。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的“便便”——檢測健康的“信號燈”

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他們自己不能說出自身的不適,那麼家長和醫生只能通過一些孩子的側面情況瞭解孩子所發生的問題。其中,寶寶的“便便”就是寶寶健康的“信號燈”。有寶媽吐槽說:從當媽媽開始,自己就開始踏上了每天“等屎”的不歸路,孩子拉得少,擔心;拉得多,也擔心;不拉,更擔心。

食物被吃進人體後,營養會為人體吸收、利用,其餘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洩物,藉著糞便將毒素與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寶寶便便的顏色、性狀、次數都和寶寶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家長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的性狀,是瞭解寶寶消化狀態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調整孩子飲食的重要依據。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便便的次數、顏色和質地常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密碼”,它能反映出寶寶的消化功能狀況,亮起健康異常的紅燈。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看便便,知健康:《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

爸媽們可以通過細心觀察“便便”來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但是有很多新手寶爸寶媽比較犯愁:寶寶的大便顏色怎樣才正常?寶寶一天拉了3次,是不是拉肚子了?寶寶都3天沒拉了,是不是便祕了... ...關於寶寶“便便”的疑問,我們都可以從這本《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中找到答案。

該書由兒科醫生崔玉濤著,崔醫生本著“不做空洞理論”的原則,把育兒方法講得通讀易懂,打破了常規育兒圖書的傳統,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該書採用了簡明、活躍、清晰的圖解方式,呈現給讀者更加直觀、全面、實用的育兒手冊。真正做到了“看圖解、學育兒”。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針對寶寶排便方面的問題,按照爸媽們關注的熱度話題排行來劃分,一個熱度話題分為一個小節,每個小節採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提出-分析-解決”的方式,省去了贅餘的長篇大論,使得每個小節都能成為獨立的單元,育兒難題,逐個擊破。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首先是“提出問題”。這部分採用趣味條漫的方式還原了家庭養育生活場景,所有案例均取材於日常生活,實用性強。

其次是“分析問題”。這部分先是通過“醫生點評”,從醫生的視角給出專業的解決原則,然後通過“為什麼”及“危害及影響”進一步“分析問題”。語言精煉,深入淺出,圖解的部分更注重輔助閱讀和場景故事感,降低了讀者獲取知識類內容的負擔感。

最後是“解決問題”。這部分則是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可操作建議,完美解決育兒難題。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這本書分別從排便次數與排便量、大便性狀與氣味、大小便的顏色、排便行為與習慣、大便中的學問五個方面出發,在就大便中傳遞的預警或信號給予解讀,讓新手爸媽一看“便”知寶寶狀況,及時掌握寶寶的健康信息,另外還對“何時、如何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怎樣形成良好規律的排便習慣”等問題,也做出了相應的指導。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各個成長階段“便便”大不同

寶寶的大便,一直是讓媽媽們緊張、焦慮的問題。但其實“每個娃的便便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寶寶,在各個成長階段,由於消化道發育逐漸成熟,所以每個階段的便便都不一樣,加上營養吸收、食物種類等,寶寶的便便受到外界影響,更會有微妙的改變。那麼,家長如何識別各個階段寶寶的便便呢?

1、新生兒的“胎便”

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就會開始解出“胎便”。“胎便”是寶寶在媽媽子宮內,吞入了子宮內的羊水、脫落的上皮組織等物質,經消化道後排出的糞便。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黏稠、顏色近墨綠色。

胎便的排出說明寶寶的腸胃系統開始正常工作了。待排淨胎便,向正常大便過渡時的大便呈黃綠色。多數新生兒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現這一階段,然後逐漸進入黃色的正常階段。新生兒餵養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過渡便出現和持續的時間。若開奶延遲過渡便出現的時間也會推遲。

2、純母乳寶寶的“便便”

初乳有通便的作用,能幫助寶寶排出胎便,當寶寶正常吃奶,而且胎便也已經排完後,寶寶大便就會變成棕綠色的,呈稀軟的顆粒狀,之後會變成比較黃的大便,沒有難聞的氣味。吃母乳的寶寶大便稀軟但有質地,有時呈顆粒狀,有時呈凝乳狀。

3、配方奶寶寶的“便便”

用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較少,通常會幹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隻要不難解,不似羊便,就沒關係。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時大便會黃中帶綠或青綠,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都很高,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多餘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這情形是正常的。

4、輔食寶寶的“便便”

添加輔食後,寶寶大便就變得讓人“厭惡”多了。隨著寶寶吃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大便也會變得更稠、顏色更深,而且氣味也更難聞!當寶寶開始吃質地粗糙的食物時,你會發現那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比如玉米粒或豌豆,會被寶寶直接排出來,這都沒關係。等到寶寶的胃腸道發育得更好,能夠有效地處理這些食物,問題就會解決。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個體差異大,排便規律很關鍵

判斷寶寶身體健康狀況,除了看便便的顏色,父母們還要注意寶寶便便的次數。從孩子出生3天后,到滿月的這個階段裡,寶寶的消化道還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對於攝入的食物,還是沒辦法一次性排空。這時候,寶寶排出大便的次數會比較多,可能一天有5~6次左右,這個頻率是正常的,不一定代表寶寶在拉肚子。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充分地刺激腸胃蠕動,大部分寶寶不會有硬便的情形,母乳餵養的通常新生兒期次數較多。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能一天會拉4次以上,也可能3天才拉1次(甚至更久)。只要寶寶排便容易且大便是軟的,就不要擔心。

配方奶不能像母乳那樣完全被消化,配方奶寶寶通常需要每天至少排便1次才會舒服,越長時間不排便,大便就會越硬,也就越難排出。日常生活裡,寶寶1—3天排便一次,或者一天內排便1—2次,寶寶排便時沒有痛苦、哭鬧等情緒,一次排便時間不超過30分鐘,都屬於正常排便。如果寶寶3天甚至更長時間沒排便,就可能便祕了,寶寶晚上睡覺前媽媽可用手沿著寶寶肚臍先順時針方向後逆時針方向按摩一百下,這方法有促進腸蠕動幫著排便的功效。

我家若蘭寶貝從出生到1歲半,總共去過3次醫院,而且還都與“便便”有關。第一次是在寶寶40天左右,寶寶連續一個星期沒有拉臭臭,雖然老人說寶寶是在“攢肚子”,但作為一名新手媽媽,這時候根本是坐不住的,不顧當時正是大雪天,自己還在“坐月子”,堅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並堅持讓醫生給“通便”,結果只“通”出了很少一點,醫生說寶寶的便便顏色、性狀都再正常不過,看起來精神狀態也很好,讓我“回家等著就好”。第三天(也就是說總共間隔了十來天)果然拉出了好大一坨“金黃色的軟便”。

若蘭寶貝第二次去醫院,是在1歲左右。大概是3個月之後,一直都是1天1次大便的若蘭,那一天突然就拉了3次(金黃色糊狀軟便),我一看“情況不妙,寶貝拉肚子了,趕緊去醫院”。第二天早上去了醫院,和醫生說明情況,醫生說要化驗一下大便,但寶寶一直沒有要大便的意思,醫生讓回家等拉了之後在1小時候內送過去化驗,結果寶寶一天都沒拉,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又拉了一次金黃色的軟便,我也就沒再送醫院化驗,這次“拉肚子”事件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有消化系統強健的寶寶,也有新陳代謝慢一拍的寶寶,這都屬於健康範疇內的個體差異現象。寶寶大便的形態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寶寶月齡、餵養方式、是否添加輔食等。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寶寶大便經常會發生變化,大便次數也並非一成不變。所以,要寬容對待孩子的大便,做一個放鬆的媽媽。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七彩便便學問多,異常信號要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為寶寶清理便便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了。細心的寶爸寶媽會發現寶寶並不是每次都拉“金黃色的軟便”,有時候還會拉出五顏六色的便便。那麼,寶寶拉出“不正常”(非金黃色)的便便,就一定是“生病”了嗎?這個也要分情況。

1、便便顏色豐富多彩的原因

第一個主要原因是來自食物。前面已經提到,母乳餵養的寶寶的便便一般是“金黃色”的,喂配方奶粉的寶寶的便便一般是“淡黃色或黃棕色”(混合餵養的寶寶介於兩者之間)。寶寶從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隨著寶寶輔食種類和數量的增多,便便顏色從以前母乳餵養時期的金黃色軟糊便或者人工餵養的土黃色硬膏便轉變成顏色較暗的便便。有時會與食物顏色有關,比如寶寶吃了許多紅蘿蔔,便便會帶紅色,如果多吃了綠色蔬菜,便便也會是偏綠的顏色。這些是正常的現象,媽媽沒必要為之擔心。

第二個直接的原因是膽汁。膽汁的分泌會讓便便呈現黃綠色,而便便在腸道里時間越長,腸道內的細菌作用愈久則顏色越深。

第三個原因是食物的酸鹼度。酸性的便便顏色比較黃,而鹼性的偏褐色。所以吃母乳的嬰兒便便一般都是金黃色,而吃奶粉的嬰兒呈現深褐色。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2、這些顏色的便便要警惕

從寶寶的便便可以清楚地辨識其健康狀況,學會從便便觀察寶寶的健康情況,是爸爸媽媽的必修課之一。在沒有改變食物量及種類的情況下,寶寶大便發生異常,有可能是一些危險信號,尤其是寶寶的便便出現以下幾種顏色,媽媽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1)綠色稀便

如果寶寶一天內排便次數多,便便量少,顏色呈綠色粘液狀,這就是綠色稀便。這種便便也稱“飢餓性大便”,通常是因為餵養不足引起的,只要給足營養,便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並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

(2)陶土色大便

便便呈灰白色,醫學上稱陶土色大便。這說明寶寶的膽道阻塞,膽汁不能流入腸道。各種原因所致的膽道阻塞病人會排出灰白色的大便。此外,進食牛奶過多或糖過少,產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形成脂肪皁,糞便也可呈現灰白色,質硬,並伴有臭味。

寶寶從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沒有黃色,但小便呈黃色。趕緊去看醫生,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如果同時寶寶的鞏膜和皮膚呈黃色,這些症狀有可能是膽道梗阻或膽汁粘稠或肝炎,應帶上新鮮便便,及時就醫。

出生後3個月是治療膽道閉鎖的黃金時期。一旦發現異常,父母應該儘快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如果確診,儘量在3個月內做手術,這個時期的手術預後還是相當好的。如果再晚一點,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永久性肝臟損傷,危及寶寶健康。

(3)黑色大便

由於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並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因紅細胞破壞後,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故糞便呈黑色。此外,進食動物血、豬肝等含鐵多的食物也可使糞便呈黑色,而服用鉍劑、炭粉以及某些中藥等藥物也會使糞便變黑,但一般為灰黑色無光澤,做隱血試驗陰性可幫助鑑別。

便便呈黑色,可能是胃或腸道上部出血或服用治療貧血的鐵劑藥物所致,家長應及時檢查是否使用了治療貧血藥物,問詢寶寶有無不適感。

(4)果醬樣血便

如果寶寶解出果醬樣的血便或者黑便,很可能就是上消化道出血造成的;另外,高發於嬰幼兒的急性腹症——腸套疊,症狀也是出現果醬樣血便,這種情況家長就得立即帶著寶寶上兒科就醫。

(5)大便帶血

排出的便便帶有鮮紅血絲,很有可能寶寶嬌嫩的消化道發生了出血或者便便太硬導致肛門出血。下次便便時,建議使用甘油,平時多飲水多吃蔬菜類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

另外,血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黏附於糞便表面或於排便後有鮮血滴出或噴射出,提示為肛門或肛管疾病引起的出血。若便便稀軟仍然帶有血絲,可能由直腸息肉、結腸息肉和肛門裂所致,應做進一步的檢查。

若除有血液外,同時含有大量粘液而排便量較少,寶寶同時伴有陣發性腹痛的症狀,可考慮是否為腸套疊。如果便便帶有膿血並有腥臭味,可考慮為痢疾,應立刻就醫。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消化吸收看顆粒,性狀改變巧護理

寶寶的大便是寶寶健康的晴雨表,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判斷寶寶身體健康狀況,除了看便便的顏色,父母們還要注意寶寶便便的性狀。在日常生活中,當寶寶消化和吸收不好的時候,寶寶的大便就會出現異常,這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身體發育和健康成長。所以對於寶寶的大便情況,媽咪們需要有所瞭解,不同性質和狀態的大便,產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1、大便有顆粒、奶瓣

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會比較稀,有時有顆粒或奶瓣。其實,奶瓣是寶寶對蛋白質不消化了,沒消化的蛋白質和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形成了奶瓣。

如果寶寶大便中的奶瓣不超過米粒大小,普遍認為屬於正常範疇,如果寶寶睡眠充足,體重增長正常,精神很好,大便次數不多,媽媽無需過分擔心,也不用處理。

但是,當大便中的奶瓣大於米粒大小時,家長應給予足夠重視。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應試試減少自身食物中的蛋白質攝入,就是少吃高蛋白的食物,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主食和蔬菜。吃配方奶粉的混合或人工餵養寶寶,應改服小分子水解蛋白的配方奶,改善寶寶對普通奶粉中的大分子牛奶蛋白不消化的情況。

2、蛋花湯樣便

蛋花樣大便是輪狀病毒性腸炎的典型表現。嬰幼兒排出的大便呈蛋花湯樣,多為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性腸炎,一般會先嘔吐,再腹瀉,表現為大便次數及水分多,常呈黃色水樣、蛋花湯樣便,無黏液或膿血,無腥臭味。此時預防和治療脫水是關鍵。在沒有嘔吐的前提下,首選口服補液鹽,少量多次服用,可預防和治療輕、中度脫水。服用補液鹽的同時不限制飲水及吃奶,可繼續母乳餵養,並且適當增加餵奶時間。

3、泡沫狀便便

如果寶寶的大便一直正常,突然出現泡沫便,呈深棕色水樣,帶有明顯酸味。這可能是由於嬰兒攝入過多的澱粉類食物,如米糊、乳兒糕等,對食物中的糖類不消化所引起的,母乳寶寶與媽媽進食含糖分過高的食物有關,若是媽媽最近腸胃不適也可能引起寶寶泡沫便。

如果每天大便多次且水分較多,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化驗大便看看是不是腸炎。有炎症的話應該遵照醫囑用藥;如果化驗都正常,可能就是消化不良造成的,那麼父母就應該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建議近期吃得簡單清淡一些。同時,要保證寶寶奶量,防止出現脫水(一天的小便應該在6次以上)。

4、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黃綠色且帶有粘液,有時呈豆腐渣樣。這可能是黴菌性腸炎,患有黴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狀,需到醫院就診。

5、水便分離

糞便中水分增多,呈湯樣,水與糞便分離,而且排便的次數和量有所增多。這是病態的表現,多見於腸炎、秋季腹瀉等病。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會引起孩子脫水或電解質紊亂,應該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

以前聽到老人說起養育孩子的不易,總是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覺得非常“好笑”。你要說養孩子辛苦就直接說你有多辛苦好了啊,幹嘛非要和“屎尿”扯在一起啊。自從當了媽,從一個經過垃圾箱旁邊都要捂鼻子的“小仙女”變成了一個整天留心著寶寶的“屎尿屁”的“老媽子”,才深切的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難怪俗話說:要知父母恩,懷裡抱子孫。古人誠不欺我也。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的“便便”——檢測健康的“信號燈”

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他們自己不能說出自身的不適,那麼家長和醫生只能通過一些孩子的側面情況瞭解孩子所發生的問題。其中,寶寶的“便便”就是寶寶健康的“信號燈”。有寶媽吐槽說:從當媽媽開始,自己就開始踏上了每天“等屎”的不歸路,孩子拉得少,擔心;拉得多,也擔心;不拉,更擔心。

食物被吃進人體後,營養會為人體吸收、利用,其餘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洩物,藉著糞便將毒素與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寶寶便便的顏色、性狀、次數都和寶寶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家長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的性狀,是瞭解寶寶消化狀態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調整孩子飲食的重要依據。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便便的次數、顏色和質地常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密碼”,它能反映出寶寶的消化功能狀況,亮起健康異常的紅燈。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看便便,知健康:《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

爸媽們可以通過細心觀察“便便”來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但是有很多新手寶爸寶媽比較犯愁:寶寶的大便顏色怎樣才正常?寶寶一天拉了3次,是不是拉肚子了?寶寶都3天沒拉了,是不是便祕了... ...關於寶寶“便便”的疑問,我們都可以從這本《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中找到答案。

該書由兒科醫生崔玉濤著,崔醫生本著“不做空洞理論”的原則,把育兒方法講得通讀易懂,打破了常規育兒圖書的傳統,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該書採用了簡明、活躍、清晰的圖解方式,呈現給讀者更加直觀、全面、實用的育兒手冊。真正做到了“看圖解、學育兒”。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針對寶寶排便方面的問題,按照爸媽們關注的熱度話題排行來劃分,一個熱度話題分為一個小節,每個小節採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提出-分析-解決”的方式,省去了贅餘的長篇大論,使得每個小節都能成為獨立的單元,育兒難題,逐個擊破。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首先是“提出問題”。這部分採用趣味條漫的方式還原了家庭養育生活場景,所有案例均取材於日常生活,實用性強。

其次是“分析問題”。這部分先是通過“醫生點評”,從醫生的視角給出專業的解決原則,然後通過“為什麼”及“危害及影響”進一步“分析問題”。語言精煉,深入淺出,圖解的部分更注重輔助閱讀和場景故事感,降低了讀者獲取知識類內容的負擔感。

最後是“解決問題”。這部分則是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可操作建議,完美解決育兒難題。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這本書分別從排便次數與排便量、大便性狀與氣味、大小便的顏色、排便行為與習慣、大便中的學問五個方面出發,在就大便中傳遞的預警或信號給予解讀,讓新手爸媽一看“便”知寶寶狀況,及時掌握寶寶的健康信息,另外還對“何時、如何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怎樣形成良好規律的排便習慣”等問題,也做出了相應的指導。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各個成長階段“便便”大不同

寶寶的大便,一直是讓媽媽們緊張、焦慮的問題。但其實“每個娃的便便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寶寶,在各個成長階段,由於消化道發育逐漸成熟,所以每個階段的便便都不一樣,加上營養吸收、食物種類等,寶寶的便便受到外界影響,更會有微妙的改變。那麼,家長如何識別各個階段寶寶的便便呢?

1、新生兒的“胎便”

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就會開始解出“胎便”。“胎便”是寶寶在媽媽子宮內,吞入了子宮內的羊水、脫落的上皮組織等物質,經消化道後排出的糞便。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黏稠、顏色近墨綠色。

胎便的排出說明寶寶的腸胃系統開始正常工作了。待排淨胎便,向正常大便過渡時的大便呈黃綠色。多數新生兒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現這一階段,然後逐漸進入黃色的正常階段。新生兒餵養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過渡便出現和持續的時間。若開奶延遲過渡便出現的時間也會推遲。

2、純母乳寶寶的“便便”

初乳有通便的作用,能幫助寶寶排出胎便,當寶寶正常吃奶,而且胎便也已經排完後,寶寶大便就會變成棕綠色的,呈稀軟的顆粒狀,之後會變成比較黃的大便,沒有難聞的氣味。吃母乳的寶寶大便稀軟但有質地,有時呈顆粒狀,有時呈凝乳狀。

3、配方奶寶寶的“便便”

用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較少,通常會幹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隻要不難解,不似羊便,就沒關係。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時大便會黃中帶綠或青綠,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都很高,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多餘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這情形是正常的。

4、輔食寶寶的“便便”

添加輔食後,寶寶大便就變得讓人“厭惡”多了。隨著寶寶吃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大便也會變得更稠、顏色更深,而且氣味也更難聞!當寶寶開始吃質地粗糙的食物時,你會發現那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比如玉米粒或豌豆,會被寶寶直接排出來,這都沒關係。等到寶寶的胃腸道發育得更好,能夠有效地處理這些食物,問題就會解決。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個體差異大,排便規律很關鍵

判斷寶寶身體健康狀況,除了看便便的顏色,父母們還要注意寶寶便便的次數。從孩子出生3天后,到滿月的這個階段裡,寶寶的消化道還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對於攝入的食物,還是沒辦法一次性排空。這時候,寶寶排出大便的次數會比較多,可能一天有5~6次左右,這個頻率是正常的,不一定代表寶寶在拉肚子。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充分地刺激腸胃蠕動,大部分寶寶不會有硬便的情形,母乳餵養的通常新生兒期次數較多。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能一天會拉4次以上,也可能3天才拉1次(甚至更久)。只要寶寶排便容易且大便是軟的,就不要擔心。

配方奶不能像母乳那樣完全被消化,配方奶寶寶通常需要每天至少排便1次才會舒服,越長時間不排便,大便就會越硬,也就越難排出。日常生活裡,寶寶1—3天排便一次,或者一天內排便1—2次,寶寶排便時沒有痛苦、哭鬧等情緒,一次排便時間不超過30分鐘,都屬於正常排便。如果寶寶3天甚至更長時間沒排便,就可能便祕了,寶寶晚上睡覺前媽媽可用手沿著寶寶肚臍先順時針方向後逆時針方向按摩一百下,這方法有促進腸蠕動幫著排便的功效。

我家若蘭寶貝從出生到1歲半,總共去過3次醫院,而且還都與“便便”有關。第一次是在寶寶40天左右,寶寶連續一個星期沒有拉臭臭,雖然老人說寶寶是在“攢肚子”,但作為一名新手媽媽,這時候根本是坐不住的,不顧當時正是大雪天,自己還在“坐月子”,堅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並堅持讓醫生給“通便”,結果只“通”出了很少一點,醫生說寶寶的便便顏色、性狀都再正常不過,看起來精神狀態也很好,讓我“回家等著就好”。第三天(也就是說總共間隔了十來天)果然拉出了好大一坨“金黃色的軟便”。

若蘭寶貝第二次去醫院,是在1歲左右。大概是3個月之後,一直都是1天1次大便的若蘭,那一天突然就拉了3次(金黃色糊狀軟便),我一看“情況不妙,寶貝拉肚子了,趕緊去醫院”。第二天早上去了醫院,和醫生說明情況,醫生說要化驗一下大便,但寶寶一直沒有要大便的意思,醫生讓回家等拉了之後在1小時候內送過去化驗,結果寶寶一天都沒拉,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又拉了一次金黃色的軟便,我也就沒再送醫院化驗,這次“拉肚子”事件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有消化系統強健的寶寶,也有新陳代謝慢一拍的寶寶,這都屬於健康範疇內的個體差異現象。寶寶大便的形態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寶寶月齡、餵養方式、是否添加輔食等。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寶寶大便經常會發生變化,大便次數也並非一成不變。所以,要寬容對待孩子的大便,做一個放鬆的媽媽。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七彩便便學問多,異常信號要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為寶寶清理便便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了。細心的寶爸寶媽會發現寶寶並不是每次都拉“金黃色的軟便”,有時候還會拉出五顏六色的便便。那麼,寶寶拉出“不正常”(非金黃色)的便便,就一定是“生病”了嗎?這個也要分情況。

1、便便顏色豐富多彩的原因

第一個主要原因是來自食物。前面已經提到,母乳餵養的寶寶的便便一般是“金黃色”的,喂配方奶粉的寶寶的便便一般是“淡黃色或黃棕色”(混合餵養的寶寶介於兩者之間)。寶寶從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隨著寶寶輔食種類和數量的增多,便便顏色從以前母乳餵養時期的金黃色軟糊便或者人工餵養的土黃色硬膏便轉變成顏色較暗的便便。有時會與食物顏色有關,比如寶寶吃了許多紅蘿蔔,便便會帶紅色,如果多吃了綠色蔬菜,便便也會是偏綠的顏色。這些是正常的現象,媽媽沒必要為之擔心。

第二個直接的原因是膽汁。膽汁的分泌會讓便便呈現黃綠色,而便便在腸道里時間越長,腸道內的細菌作用愈久則顏色越深。

第三個原因是食物的酸鹼度。酸性的便便顏色比較黃,而鹼性的偏褐色。所以吃母乳的嬰兒便便一般都是金黃色,而吃奶粉的嬰兒呈現深褐色。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2、這些顏色的便便要警惕

從寶寶的便便可以清楚地辨識其健康狀況,學會從便便觀察寶寶的健康情況,是爸爸媽媽的必修課之一。在沒有改變食物量及種類的情況下,寶寶大便發生異常,有可能是一些危險信號,尤其是寶寶的便便出現以下幾種顏色,媽媽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1)綠色稀便

如果寶寶一天內排便次數多,便便量少,顏色呈綠色粘液狀,這就是綠色稀便。這種便便也稱“飢餓性大便”,通常是因為餵養不足引起的,只要給足營養,便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並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

(2)陶土色大便

便便呈灰白色,醫學上稱陶土色大便。這說明寶寶的膽道阻塞,膽汁不能流入腸道。各種原因所致的膽道阻塞病人會排出灰白色的大便。此外,進食牛奶過多或糖過少,產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形成脂肪皁,糞便也可呈現灰白色,質硬,並伴有臭味。

寶寶從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沒有黃色,但小便呈黃色。趕緊去看醫生,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如果同時寶寶的鞏膜和皮膚呈黃色,這些症狀有可能是膽道梗阻或膽汁粘稠或肝炎,應帶上新鮮便便,及時就醫。

出生後3個月是治療膽道閉鎖的黃金時期。一旦發現異常,父母應該儘快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如果確診,儘量在3個月內做手術,這個時期的手術預後還是相當好的。如果再晚一點,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永久性肝臟損傷,危及寶寶健康。

(3)黑色大便

由於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並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因紅細胞破壞後,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故糞便呈黑色。此外,進食動物血、豬肝等含鐵多的食物也可使糞便呈黑色,而服用鉍劑、炭粉以及某些中藥等藥物也會使糞便變黑,但一般為灰黑色無光澤,做隱血試驗陰性可幫助鑑別。

便便呈黑色,可能是胃或腸道上部出血或服用治療貧血的鐵劑藥物所致,家長應及時檢查是否使用了治療貧血藥物,問詢寶寶有無不適感。

(4)果醬樣血便

如果寶寶解出果醬樣的血便或者黑便,很可能就是上消化道出血造成的;另外,高發於嬰幼兒的急性腹症——腸套疊,症狀也是出現果醬樣血便,這種情況家長就得立即帶著寶寶上兒科就醫。

(5)大便帶血

排出的便便帶有鮮紅血絲,很有可能寶寶嬌嫩的消化道發生了出血或者便便太硬導致肛門出血。下次便便時,建議使用甘油,平時多飲水多吃蔬菜類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

另外,血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黏附於糞便表面或於排便後有鮮血滴出或噴射出,提示為肛門或肛管疾病引起的出血。若便便稀軟仍然帶有血絲,可能由直腸息肉、結腸息肉和肛門裂所致,應做進一步的檢查。

若除有血液外,同時含有大量粘液而排便量較少,寶寶同時伴有陣發性腹痛的症狀,可考慮是否為腸套疊。如果便便帶有膿血並有腥臭味,可考慮為痢疾,應立刻就醫。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消化吸收看顆粒,性狀改變巧護理

寶寶的大便是寶寶健康的晴雨表,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判斷寶寶身體健康狀況,除了看便便的顏色,父母們還要注意寶寶便便的性狀。在日常生活中,當寶寶消化和吸收不好的時候,寶寶的大便就會出現異常,這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身體發育和健康成長。所以對於寶寶的大便情況,媽咪們需要有所瞭解,不同性質和狀態的大便,產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1、大便有顆粒、奶瓣

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會比較稀,有時有顆粒或奶瓣。其實,奶瓣是寶寶對蛋白質不消化了,沒消化的蛋白質和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形成了奶瓣。

如果寶寶大便中的奶瓣不超過米粒大小,普遍認為屬於正常範疇,如果寶寶睡眠充足,體重增長正常,精神很好,大便次數不多,媽媽無需過分擔心,也不用處理。

但是,當大便中的奶瓣大於米粒大小時,家長應給予足夠重視。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應試試減少自身食物中的蛋白質攝入,就是少吃高蛋白的食物,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主食和蔬菜。吃配方奶粉的混合或人工餵養寶寶,應改服小分子水解蛋白的配方奶,改善寶寶對普通奶粉中的大分子牛奶蛋白不消化的情況。

2、蛋花湯樣便

蛋花樣大便是輪狀病毒性腸炎的典型表現。嬰幼兒排出的大便呈蛋花湯樣,多為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性腸炎,一般會先嘔吐,再腹瀉,表現為大便次數及水分多,常呈黃色水樣、蛋花湯樣便,無黏液或膿血,無腥臭味。此時預防和治療脫水是關鍵。在沒有嘔吐的前提下,首選口服補液鹽,少量多次服用,可預防和治療輕、中度脫水。服用補液鹽的同時不限制飲水及吃奶,可繼續母乳餵養,並且適當增加餵奶時間。

3、泡沫狀便便

如果寶寶的大便一直正常,突然出現泡沫便,呈深棕色水樣,帶有明顯酸味。這可能是由於嬰兒攝入過多的澱粉類食物,如米糊、乳兒糕等,對食物中的糖類不消化所引起的,母乳寶寶與媽媽進食含糖分過高的食物有關,若是媽媽最近腸胃不適也可能引起寶寶泡沫便。

如果每天大便多次且水分較多,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化驗大便看看是不是腸炎。有炎症的話應該遵照醫囑用藥;如果化驗都正常,可能就是消化不良造成的,那麼父母就應該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建議近期吃得簡單清淡一些。同時,要保證寶寶奶量,防止出現脫水(一天的小便應該在6次以上)。

4、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黃綠色且帶有粘液,有時呈豆腐渣樣。這可能是黴菌性腸炎,患有黴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狀,需到醫院就診。

5、水便分離

糞便中水分增多,呈湯樣,水與糞便分離,而且排便的次數和量有所增多。這是病態的表現,多見於腸炎、秋季腹瀉等病。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會引起孩子脫水或電解質紊亂,應該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6、大便乾燥

大便乾燥是寶寶便祕的症狀之一。便祕的症狀包括排便困難(煩躁或痛苦)、大便乾燥(呈顆粒狀),有時還會出現帶有血絲的大便,這是因為排出硬便時肛裂造成的。

嬰兒大便乾燥,我們考慮可能是母乳或者奶量較多的原因,嬰兒本身飲水量較少,然後造成他的大便較乾燥,同時也與本地區的氣候炎熱有關,氣候較熱,嬰兒消化不良,排便困難,我們適當的為嬰兒調節一下清淡的飲食,然後在輔食內也要改變一下餵養的方式,就是適當增加菜泥、果泥較好,需要時可為其使用腸道潤滑劑,促進嬰兒及時的通便。

"

以前聽到老人說起養育孩子的不易,總是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覺得非常“好笑”。你要說養孩子辛苦就直接說你有多辛苦好了啊,幹嘛非要和“屎尿”扯在一起啊。自從當了媽,從一個經過垃圾箱旁邊都要捂鼻子的“小仙女”變成了一個整天留心著寶寶的“屎尿屁”的“老媽子”,才深切的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難怪俗話說:要知父母恩,懷裡抱子孫。古人誠不欺我也。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的“便便”——檢測健康的“信號燈”

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他們自己不能說出自身的不適,那麼家長和醫生只能通過一些孩子的側面情況瞭解孩子所發生的問題。其中,寶寶的“便便”就是寶寶健康的“信號燈”。有寶媽吐槽說:從當媽媽開始,自己就開始踏上了每天“等屎”的不歸路,孩子拉得少,擔心;拉得多,也擔心;不拉,更擔心。

食物被吃進人體後,營養會為人體吸收、利用,其餘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洩物,藉著糞便將毒素與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寶寶便便的顏色、性狀、次數都和寶寶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家長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的性狀,是瞭解寶寶消化狀態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調整孩子飲食的重要依據。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便便的次數、顏色和質地常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密碼”,它能反映出寶寶的消化功能狀況,亮起健康異常的紅燈。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看便便,知健康:《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

爸媽們可以通過細心觀察“便便”來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但是有很多新手寶爸寶媽比較犯愁:寶寶的大便顏色怎樣才正常?寶寶一天拉了3次,是不是拉肚子了?寶寶都3天沒拉了,是不是便祕了... ...關於寶寶“便便”的疑問,我們都可以從這本《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中找到答案。

該書由兒科醫生崔玉濤著,崔醫生本著“不做空洞理論”的原則,把育兒方法講得通讀易懂,打破了常規育兒圖書的傳統,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該書採用了簡明、活躍、清晰的圖解方式,呈現給讀者更加直觀、全面、實用的育兒手冊。真正做到了“看圖解、學育兒”。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針對寶寶排便方面的問題,按照爸媽們關注的熱度話題排行來劃分,一個熱度話題分為一個小節,每個小節採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提出-分析-解決”的方式,省去了贅餘的長篇大論,使得每個小節都能成為獨立的單元,育兒難題,逐個擊破。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首先是“提出問題”。這部分採用趣味條漫的方式還原了家庭養育生活場景,所有案例均取材於日常生活,實用性強。

其次是“分析問題”。這部分先是通過“醫生點評”,從醫生的視角給出專業的解決原則,然後通過“為什麼”及“危害及影響”進一步“分析問題”。語言精煉,深入淺出,圖解的部分更注重輔助閱讀和場景故事感,降低了讀者獲取知識類內容的負擔感。

最後是“解決問題”。這部分則是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可操作建議,完美解決育兒難題。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這本書分別從排便次數與排便量、大便性狀與氣味、大小便的顏色、排便行為與習慣、大便中的學問五個方面出發,在就大便中傳遞的預警或信號給予解讀,讓新手爸媽一看“便”知寶寶狀況,及時掌握寶寶的健康信息,另外還對“何時、如何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怎樣形成良好規律的排便習慣”等問題,也做出了相應的指導。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各個成長階段“便便”大不同

寶寶的大便,一直是讓媽媽們緊張、焦慮的問題。但其實“每個娃的便便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寶寶,在各個成長階段,由於消化道發育逐漸成熟,所以每個階段的便便都不一樣,加上營養吸收、食物種類等,寶寶的便便受到外界影響,更會有微妙的改變。那麼,家長如何識別各個階段寶寶的便便呢?

1、新生兒的“胎便”

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就會開始解出“胎便”。“胎便”是寶寶在媽媽子宮內,吞入了子宮內的羊水、脫落的上皮組織等物質,經消化道後排出的糞便。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黏稠、顏色近墨綠色。

胎便的排出說明寶寶的腸胃系統開始正常工作了。待排淨胎便,向正常大便過渡時的大便呈黃綠色。多數新生兒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現這一階段,然後逐漸進入黃色的正常階段。新生兒餵養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過渡便出現和持續的時間。若開奶延遲過渡便出現的時間也會推遲。

2、純母乳寶寶的“便便”

初乳有通便的作用,能幫助寶寶排出胎便,當寶寶正常吃奶,而且胎便也已經排完後,寶寶大便就會變成棕綠色的,呈稀軟的顆粒狀,之後會變成比較黃的大便,沒有難聞的氣味。吃母乳的寶寶大便稀軟但有質地,有時呈顆粒狀,有時呈凝乳狀。

3、配方奶寶寶的“便便”

用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較少,通常會幹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隻要不難解,不似羊便,就沒關係。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時大便會黃中帶綠或青綠,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都很高,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多餘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這情形是正常的。

4、輔食寶寶的“便便”

添加輔食後,寶寶大便就變得讓人“厭惡”多了。隨著寶寶吃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大便也會變得更稠、顏色更深,而且氣味也更難聞!當寶寶開始吃質地粗糙的食物時,你會發現那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比如玉米粒或豌豆,會被寶寶直接排出來,這都沒關係。等到寶寶的胃腸道發育得更好,能夠有效地處理這些食物,問題就會解決。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寶寶個體差異大,排便規律很關鍵

判斷寶寶身體健康狀況,除了看便便的顏色,父母們還要注意寶寶便便的次數。從孩子出生3天后,到滿月的這個階段裡,寶寶的消化道還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對於攝入的食物,還是沒辦法一次性排空。這時候,寶寶排出大便的次數會比較多,可能一天有5~6次左右,這個頻率是正常的,不一定代表寶寶在拉肚子。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充分地刺激腸胃蠕動,大部分寶寶不會有硬便的情形,母乳餵養的通常新生兒期次數較多。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能一天會拉4次以上,也可能3天才拉1次(甚至更久)。只要寶寶排便容易且大便是軟的,就不要擔心。

配方奶不能像母乳那樣完全被消化,配方奶寶寶通常需要每天至少排便1次才會舒服,越長時間不排便,大便就會越硬,也就越難排出。日常生活裡,寶寶1—3天排便一次,或者一天內排便1—2次,寶寶排便時沒有痛苦、哭鬧等情緒,一次排便時間不超過30分鐘,都屬於正常排便。如果寶寶3天甚至更長時間沒排便,就可能便祕了,寶寶晚上睡覺前媽媽可用手沿著寶寶肚臍先順時針方向後逆時針方向按摩一百下,這方法有促進腸蠕動幫著排便的功效。

我家若蘭寶貝從出生到1歲半,總共去過3次醫院,而且還都與“便便”有關。第一次是在寶寶40天左右,寶寶連續一個星期沒有拉臭臭,雖然老人說寶寶是在“攢肚子”,但作為一名新手媽媽,這時候根本是坐不住的,不顧當時正是大雪天,自己還在“坐月子”,堅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並堅持讓醫生給“通便”,結果只“通”出了很少一點,醫生說寶寶的便便顏色、性狀都再正常不過,看起來精神狀態也很好,讓我“回家等著就好”。第三天(也就是說總共間隔了十來天)果然拉出了好大一坨“金黃色的軟便”。

若蘭寶貝第二次去醫院,是在1歲左右。大概是3個月之後,一直都是1天1次大便的若蘭,那一天突然就拉了3次(金黃色糊狀軟便),我一看“情況不妙,寶貝拉肚子了,趕緊去醫院”。第二天早上去了醫院,和醫生說明情況,醫生說要化驗一下大便,但寶寶一直沒有要大便的意思,醫生讓回家等拉了之後在1小時候內送過去化驗,結果寶寶一天都沒拉,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又拉了一次金黃色的軟便,我也就沒再送醫院化驗,這次“拉肚子”事件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有消化系統強健的寶寶,也有新陳代謝慢一拍的寶寶,這都屬於健康範疇內的個體差異現象。寶寶大便的形態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寶寶月齡、餵養方式、是否添加輔食等。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寶寶大便經常會發生變化,大便次數也並非一成不變。所以,要寬容對待孩子的大便,做一個放鬆的媽媽。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七彩便便學問多,異常信號要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為寶寶清理便便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了。細心的寶爸寶媽會發現寶寶並不是每次都拉“金黃色的軟便”,有時候還會拉出五顏六色的便便。那麼,寶寶拉出“不正常”(非金黃色)的便便,就一定是“生病”了嗎?這個也要分情況。

1、便便顏色豐富多彩的原因

第一個主要原因是來自食物。前面已經提到,母乳餵養的寶寶的便便一般是“金黃色”的,喂配方奶粉的寶寶的便便一般是“淡黃色或黃棕色”(混合餵養的寶寶介於兩者之間)。寶寶從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隨著寶寶輔食種類和數量的增多,便便顏色從以前母乳餵養時期的金黃色軟糊便或者人工餵養的土黃色硬膏便轉變成顏色較暗的便便。有時會與食物顏色有關,比如寶寶吃了許多紅蘿蔔,便便會帶紅色,如果多吃了綠色蔬菜,便便也會是偏綠的顏色。這些是正常的現象,媽媽沒必要為之擔心。

第二個直接的原因是膽汁。膽汁的分泌會讓便便呈現黃綠色,而便便在腸道里時間越長,腸道內的細菌作用愈久則顏色越深。

第三個原因是食物的酸鹼度。酸性的便便顏色比較黃,而鹼性的偏褐色。所以吃母乳的嬰兒便便一般都是金黃色,而吃奶粉的嬰兒呈現深褐色。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2、這些顏色的便便要警惕

從寶寶的便便可以清楚地辨識其健康狀況,學會從便便觀察寶寶的健康情況,是爸爸媽媽的必修課之一。在沒有改變食物量及種類的情況下,寶寶大便發生異常,有可能是一些危險信號,尤其是寶寶的便便出現以下幾種顏色,媽媽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1)綠色稀便

如果寶寶一天內排便次數多,便便量少,顏色呈綠色粘液狀,這就是綠色稀便。這種便便也稱“飢餓性大便”,通常是因為餵養不足引起的,只要給足營養,便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並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

(2)陶土色大便

便便呈灰白色,醫學上稱陶土色大便。這說明寶寶的膽道阻塞,膽汁不能流入腸道。各種原因所致的膽道阻塞病人會排出灰白色的大便。此外,進食牛奶過多或糖過少,產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形成脂肪皁,糞便也可呈現灰白色,質硬,並伴有臭味。

寶寶從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沒有黃色,但小便呈黃色。趕緊去看醫生,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如果同時寶寶的鞏膜和皮膚呈黃色,這些症狀有可能是膽道梗阻或膽汁粘稠或肝炎,應帶上新鮮便便,及時就醫。

出生後3個月是治療膽道閉鎖的黃金時期。一旦發現異常,父母應該儘快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如果確診,儘量在3個月內做手術,這個時期的手術預後還是相當好的。如果再晚一點,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永久性肝臟損傷,危及寶寶健康。

(3)黑色大便

由於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並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因紅細胞破壞後,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故糞便呈黑色。此外,進食動物血、豬肝等含鐵多的食物也可使糞便呈黑色,而服用鉍劑、炭粉以及某些中藥等藥物也會使糞便變黑,但一般為灰黑色無光澤,做隱血試驗陰性可幫助鑑別。

便便呈黑色,可能是胃或腸道上部出血或服用治療貧血的鐵劑藥物所致,家長應及時檢查是否使用了治療貧血藥物,問詢寶寶有無不適感。

(4)果醬樣血便

如果寶寶解出果醬樣的血便或者黑便,很可能就是上消化道出血造成的;另外,高發於嬰幼兒的急性腹症——腸套疊,症狀也是出現果醬樣血便,這種情況家長就得立即帶著寶寶上兒科就醫。

(5)大便帶血

排出的便便帶有鮮紅血絲,很有可能寶寶嬌嫩的消化道發生了出血或者便便太硬導致肛門出血。下次便便時,建議使用甘油,平時多飲水多吃蔬菜類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

另外,血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黏附於糞便表面或於排便後有鮮血滴出或噴射出,提示為肛門或肛管疾病引起的出血。若便便稀軟仍然帶有血絲,可能由直腸息肉、結腸息肉和肛門裂所致,應做進一步的檢查。

若除有血液外,同時含有大量粘液而排便量較少,寶寶同時伴有陣發性腹痛的症狀,可考慮是否為腸套疊。如果便便帶有膿血並有腥臭味,可考慮為痢疾,應立刻就醫。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消化吸收看顆粒,性狀改變巧護理

寶寶的大便是寶寶健康的晴雨表,它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判斷寶寶身體健康狀況,除了看便便的顏色,父母們還要注意寶寶便便的性狀。在日常生活中,當寶寶消化和吸收不好的時候,寶寶的大便就會出現異常,這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身體發育和健康成長。所以對於寶寶的大便情況,媽咪們需要有所瞭解,不同性質和狀態的大便,產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1、大便有顆粒、奶瓣

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會比較稀,有時有顆粒或奶瓣。其實,奶瓣是寶寶對蛋白質不消化了,沒消化的蛋白質和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形成了奶瓣。

如果寶寶大便中的奶瓣不超過米粒大小,普遍認為屬於正常範疇,如果寶寶睡眠充足,體重增長正常,精神很好,大便次數不多,媽媽無需過分擔心,也不用處理。

但是,當大便中的奶瓣大於米粒大小時,家長應給予足夠重視。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應試試減少自身食物中的蛋白質攝入,就是少吃高蛋白的食物,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主食和蔬菜。吃配方奶粉的混合或人工餵養寶寶,應改服小分子水解蛋白的配方奶,改善寶寶對普通奶粉中的大分子牛奶蛋白不消化的情況。

2、蛋花湯樣便

蛋花樣大便是輪狀病毒性腸炎的典型表現。嬰幼兒排出的大便呈蛋花湯樣,多為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性腸炎,一般會先嘔吐,再腹瀉,表現為大便次數及水分多,常呈黃色水樣、蛋花湯樣便,無黏液或膿血,無腥臭味。此時預防和治療脫水是關鍵。在沒有嘔吐的前提下,首選口服補液鹽,少量多次服用,可預防和治療輕、中度脫水。服用補液鹽的同時不限制飲水及吃奶,可繼續母乳餵養,並且適當增加餵奶時間。

3、泡沫狀便便

如果寶寶的大便一直正常,突然出現泡沫便,呈深棕色水樣,帶有明顯酸味。這可能是由於嬰兒攝入過多的澱粉類食物,如米糊、乳兒糕等,對食物中的糖類不消化所引起的,母乳寶寶與媽媽進食含糖分過高的食物有關,若是媽媽最近腸胃不適也可能引起寶寶泡沫便。

如果每天大便多次且水分較多,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化驗大便看看是不是腸炎。有炎症的話應該遵照醫囑用藥;如果化驗都正常,可能就是消化不良造成的,那麼父母就應該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建議近期吃得簡單清淡一些。同時,要保證寶寶奶量,防止出現脫水(一天的小便應該在6次以上)。

4、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黃綠色且帶有粘液,有時呈豆腐渣樣。這可能是黴菌性腸炎,患有黴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狀,需到醫院就診。

5、水便分離

糞便中水分增多,呈湯樣,水與糞便分離,而且排便的次數和量有所增多。這是病態的表現,多見於腸炎、秋季腹瀉等病。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會引起孩子脫水或電解質紊亂,應該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6、大便乾燥

大便乾燥是寶寶便祕的症狀之一。便祕的症狀包括排便困難(煩躁或痛苦)、大便乾燥(呈顆粒狀),有時還會出現帶有血絲的大便,這是因為排出硬便時肛裂造成的。

嬰兒大便乾燥,我們考慮可能是母乳或者奶量較多的原因,嬰兒本身飲水量較少,然後造成他的大便較乾燥,同時也與本地區的氣候炎熱有關,氣候較熱,嬰兒消化不良,排便困難,我們適當的為嬰兒調節一下清淡的飲食,然後在輔食內也要改變一下餵養的方式,就是適當增加菜泥、果泥較好,需要時可為其使用腸道潤滑劑,促進嬰兒及時的通便。

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之消化排便:寶寶消化好不好,一看“便”知道

如廁訓練要適時,看及練中變自然

講完了寶寶的“便便”與“健康”的相關問題,最後再來說說寶寶的“如廁訓練”問題。善解人意的崔醫生在《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中專門用一個章節來為家長講解這個問題。

時常有媽媽詢問:寶寶已經兩歲多了,為什麼還總是尿褲子?其實,要讓寶寶學會控制大小便,媽媽就必須根據寶寶生長髮育的特點,對寶寶進行有意識的主動訓練。

就孩子這個排洩問題,很多的育兒專家都明白無誤地告訴廣大朋友們:這是一件著急不得的事情。用《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中的話來說,就是要“適時”訓練,並在“看及練中變自然”。

1、大小便自理與什麼有關?

要做到大小便自理,寶寶首先要能識別需要排洩的感覺,並通過語言、動作或其他方式表達這種感覺。其次,寶寶要能在短時間內控制肛門和尿道的肌肉運動。最後,寶寶要能理解並配合在適當的地點排洩。這些都只有等寶寶生理髮育成熟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

2、排便訓練何時開始最合適?

根據專家的建議,作為家長應該耐心等一等,等到孩子在生理上成熟了,在心理上也準備好了的時候,再進行排便訓練。一般來說,大小便訓練宜在寶寶兩歲到兩歲半之間進行。每個寶寶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根本不存在一個固定的最佳時機。只有在寶寶樂意並主動配合成人時,訓練才能事半倍功。 要讓寶寶按照自己的規律發展,你不能加速這個進程,只能觀察和誘導。

從生理方面來說,小寶寶對自己排洩器官的控制能力,要到2歲左右才開始成熟。在此之前,寶寶無法控制腸蠕動以及負責排洩的括約肌,而且中樞神經沒有發育成熟,寶寶不理解來自腸道或膀胱的刺激的含義。

拋開生理上的原理,再說心理方面的因素: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可以接受排便訓練,使得孩子感到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控制有所把握,自己是主人。同時在訓練中所獲得的進步,也給孩子以自信心,並促進他取得更大的進步。如果剝奪孩子的自主權,提前訓練,不僅會給家長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更會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造成傷害。傳統的把孩子,有時會使孩子髖骨損傷,或者遺留尿頻的毛病。甚至會讓孩子今後的心理異常,比如強迫性人格、精神性便祕等等。

3、3妙招讓寶寶如廁訓練輕鬆進行

(1)準備一個可愛的寶寶專用便器

帶著寶寶一同挑選他喜歡的便盆,還可以讓他為他的便盆做些修飾,只有對便盆產生興趣,寶寶才可能會有坐在便盆上大小便的慾望。這是如廁訓練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2)尊重寶寶的意願

媽媽可以留意一下寶寶平時的排便規律,什麼時候小便,什麼時候大便,做到心中有數。但是要讓寶寶自己決定是否需要排便,你可以給他提醒和建議,但決不能強迫。一旦發現寶寶有要大小便的表示,一定要迅速做出反應,不能拖延,因為寶寶只能自我控制很短的時間。

(3)培養快樂的如廁情緒

用自然而豁達的態度對待寶寶不能自控大小便,這是每一個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由階段,更不要流露出厭惡的態度。每當寶寶能自己控制住大小便時,應及時表揚。這些稱讚的話語,既對寶寶的語言和心理髮育有促進作用,又能讓寶寶體會如廁的舒心和快捷。訓練即使失敗了,也不要訓斥寶寶,媽媽多給自己耐心,多給寶寶鼓勵,這非常重要,否則,寶寶在心理上產生排斥和厭惡的情緒,結果就適得其反了。

4、寶寶如廁訓練注意事項

每個寶寶都會有個別差異,因此家長在訓練時,不宜過分心急,應採取循環漸進的方式,不要給自己及寶寶壓力,更不要與其他的孩子做比較。

每個寶寶接受如廁訓練的進步表現不完全相同,而且通常是波段式擺動的,有時候進三步、退一步,此時媽媽一定要有耐心,多鼓勵、少責罵,不要一味追求完美,甚至對寶寶大發脾氣,這樣寶寶才能更快地學會自理。

由於訓練的工作並非一蹴而就,往往需要耗時2-3個月以上,在訓練期間應多多給予寶寶鼓勵,切勿嚴厲責備,以免寶寶失去信心而造成相反效果。

以上就是對《崔玉濤圖解寶寶成長3—消化排便》的介紹,現在應該是有了解了吧?希望每個寶寶在爸爸媽媽們的呵護下都可以健康長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