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做公益:不忘初心還是為了商業回報?

慈善 豐田 經濟 日本汽車 華山論劍 2017-06-17

又是一年夏天,又是豐寧,又是豐田……近日,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田) 在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豐寧)舉辦“21世紀中國首都圈環境保護示範基地項目”植樹造林活動。

這項豐田在豐寧已經堅持了17年的公益項目,給這個曾經漫天風沙的小縣城帶來了什麼?僅僅是環境的改變嗎?對於豐田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為何要“不務正業”堅持17年植樹?是什麼力量讓豐田堅持公益?

本期“女記者讀汽車”將對豐田在中國堅持的這項公益項目進行全面解析,並以此為切口,縱觀“汽車公益”,希望用女性的視角,有溫度的言語,呈現“汽車公益”的新面孔。

對話女記者

“華山論劍”&“汽車女記者”創始人 黃少華

21世紀經濟報道》汽車主編 何芳

資深汽車媒體人 劉衛琰

《汽車商業評論》常務副主編 楊與肖

1衡量一個公益項目成功與否的標準是什麼?

黃少華:首先,我覺得所有跟公益有關的活動和努力都值得被鼓勵,這麼多年來,汽車企業在教育、扶貧、醫療和自然保護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其中有很多堅持了很多年,還在默默付出。但也有些項目,明顯作秀的成分更多一些。

在我看來,衡量一個公益項目成功與否,不在於你投了多少錢,而在於你如何經營這個項目,投入多少精力,給予多少配套,最後取得了怎樣的效果。比如豐田植樹,其實不僅僅是植樹,更給當地經濟良性循環配套了很多可實施的措施。也就是說,走心的、可持續性的項目,才能稱之為成功的項目。

車企做公益:不忘初心還是為了商業回報?

植樹前:村莊被風沙淹沒

何芳:從企業的角度看,一個成功的公益項目,應該與自身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高度契合,符合企業自身的公益戰略,持之以恆的同時,能夠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和內容,並通過不斷創新的傳播手段傳遞出去。從社會的角度看,一個成功的公益項目,通過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能夠影響一批人、改變一批人、甚至塑造一批人,讓我們的內心充盈著幸福和溫暖的感覺。

劉衛琰:衡量公益項目成功標準,不是比誰的投入金額更多,不是聽掌聲有多響亮,不是看有多少明星走秀捧場,而是看是否將公益項目當做持續經營的事業,是否為公益項目找到了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正如豐田將造車精神用在了植樹環保上,17年持之以恆匠心耕耘豐寧項目,治理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收穫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楊與肖:一方面,對公益的對象而言,只要其情況有了實際改善,這個項目就是成功的,無論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另一方面,對公益實施主體而言,我比較贊同奔馳李宏鵬總在2017年中國汽車藍皮書上發表的觀點:“真正的企業社會責任是你在一個社會需要的領域持續地做下去,而且初衷不是求得商業回報,但是作為一個企業、一個品牌,一定會得到商業回報。”也就是說,在公益項目實施過程中,企業的社會價值將得到體現,品牌力會得到提升。

2在你看來,豐田為什麼選擇植樹這樣一個公益項目,而且一干就是這麼多年?

何芳:選擇植樹這個項目,我相信豐田有很多的理由,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項目與豐田希望傳遞的理念高度契合,豐田強調年輪經營,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對年輪經營最好的詮釋。

我特別關注了一下,豐田在豐寧植樹已經17年了,在這期間,有很多企業包括汽車企業來了又走了,所以我認為,一個企業選擇做一個公益項目時,應該有自己的戰略、有所取捨,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裡,而不是廣撒網什麼都要做,要知道有的並不一定適合你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做了很多但是沒有特色、無法讓人形成共鳴。豐田之所以堅持17年,我相信首先是他們選對了。

車企做公益:不忘初心還是為了商業回報?

植樹後:綠樹環繞村莊

劉衛琰:豐田對於社會公益從項目設立的初衷到具體實施,都與其它公司的公益式營銷不同,而是持之以恆、腳踏實地地推進。包括豐寧項目在內,每個項目都立足長遠,按計劃長期執行,力求產生長期、深遠、積極的社會影響。

同時,豐田的公益活動是“豐田環境挑戰2050”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戰略以“使汽車產生的負面影響無限接近於零”和“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為目標,希望為解決氣候變化、水資源缺乏、資源枯竭、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地球環境問題,發揮豐田自身積極的企業價值。

黃少華:2003年左右,我讀大三,剛好是專業英語課,大家在英語教室裡,拉著窗簾上課。下課拉開窗簾的時候,全班同學都震驚了——漫天的黃沙,真的是下一場黃沙雨。那個時刻,那個畫面,就那樣定格在我的心裡,難以言說的震撼、恐懼。

14年過去了,現在北京已經很少有沙塵暴了。而這,與長期在豐寧、內蒙等地植樹的豐田、本田等企業有非常大的關係。對於汽車企業來說,如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是與如何掙錢、可持續發展同樣重要的課題。豐田選擇植樹,有特定的歷史時期、歷史背景,也與豐田的企業風格有關。

豐田是一個崇尚“年輪經營”的企業,從不刻意追求短期銷量和排名,而是堅持自己的發展節奏,比如在我國對純電動車給予大額補貼的情況下,依然不慌不忙地推進雙擎戰略。這就是豐田,這也就回答了豐田為何一干就是17年,而且還會一直幹下去。

車企做公益:不忘初心還是為了商業回報?

楊與肖:環保、節能,這是豐田過去數年一直倡導,並真正落地實踐的理念,其花費大力氣在混合動力技術、氫燃料汽車研發上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2000年,豐田正在謀劃開啟中國的整車業務,按照在其他地區的慣例,必須在當地開展社會公益事業。當年,它得知風沙對河北、北京環境和經濟的影響,決意在豐寧展開植樹項目,防風固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與企業發展理念相契合。

至於為何會堅持這麼多年,我認為與豐田的企業文化不無關係。無論是防風固沙,還是帶動豐寧經濟轉型,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取得效果的,素來以“軸”著稱的豐田人肯定要堅持到底,持續投入人力物力,直至看到成果。

3豐田這樣一個公益項目到底對豐寧帶來了什麼?在你看來,豐田植樹項目最大的意義是什麼?

劉衛琰:2000年,“豬上牆,羊上房,孩子坐在沙堆上”,這句話是流行豐寧的俏皮話,當時沙漠化土地佔到這個貧困縣土地總面積的44%。在豐田公司以及各方參與支持下,17年後豐寧林地面積增長近17倍,森林覆蓋率達到54%,和地處亞熱帶的雲南省接近,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自然風光。

但對豐寧人來說,豐田帶來的不僅僅是綠色。植樹之外,豐田向當地引入了奶牛,制定奶牛基金計劃,減少放牧傷害樹木草地;推薦種植了山杏、玉米等經濟作物,促進農民經濟自立;建立環境綠化交流中心培訓當地技術人員和青少年科普。

這是豐田這一項目最重要的意義,從單純的防治沙漠化變成可持續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默契,為豐寧,也為其他荒漠化地區找到了希望。

車企做公益:不忘初心還是為了商業回報?

黃少華:我很多年前就跟著豐田去過豐寧,當時那裡真的還是黃土裸露,而且當地村民也很窮,我們植完樹,還去了一所當地小學獻愛心,走訪了幾個孩子的家庭。說實話,每一次去參加公益活動,我都會被震撼和感動到,一個剛上小學的孩子,那麼黝黑瘦小,怯生生的,光著腳,每天卻要走很遠的路上學。而他們,離我們並不遠。

通過植樹活動,豐田給豐寧帶去的絕不僅僅是綠化率、植被和更好的自然環境,而且也改變了很多當地人的生活、理念甚至一些孩子的未來。豐田的理念是,通過種植作物、制定奶牛基金計劃等做法,讓當地形成良性的生態、經濟循環,正所謂“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只有形成可持續良性發展,當地才有可能真正脫貧。

楊與肖:2013年,我曾採訪過時任豐田中國社會貢獻部部長李德木,他是項目起始階段的參與者。他記得第一次去沙漠化最嚴重的小壩子鄉時,途中道路受到沙子的掩埋,汽車開到一半就無法前行。

2000年前,還有“北京沙塵中10粒有8粒來自豐寧”的說法。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靠天吃飯的當地經濟情況可以想見。如今,豐寧的林地面積已經從2000年的40萬畝提高到現在的7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已達將近60%,當地環境被顯著改變。

與此同時,豐田在豐寧不是單純植樹,還在幫助當地居民改變收入結構,甚至設立過專項貸款。它的理念是,希望在當地形成良性的生態、經濟循環。植樹的企業社會責任項目不少,但旨在改變當地境況的卻鮮有。在我看來,這是豐田植樹項目更大的意義,值得思考與借鑑。

何芳:記得2003年北京那場特別大的沙塵暴來的時候,我正好在中國汽車報北京印象辦公室裡,我們第一次看到北京漫天的鉛黃,有種“世界末日”的即視感,那天的“沙塵暴”,我至今記憶猶新,因為後來我和同事們都無心再工作了,而是熱烈地討論起來,那天我們真的第一次意識到我們的環境竟然變成了這樣。

我想豐田堅持植樹這件事,給豐寧和北京環境的改變是首當其衝的,其次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我認為最重要改變和意義在於,還影響一批人以及他們的價值觀,包括73歲的護林員張大爺、和在豐寧生活了15年的日本農學女博士,甚至還有我們。

4汽車行業讓你印象深刻的公益項目有哪幾個?為什麼?

楊與肖:豐田植樹肯定算是一個,另外一個就是一汽-大眾奧迪的“上海寶貝之家”。相比其他高端品牌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它投入大,規模小;另外出於對孩子們健康和隱私考慮,也不做太多報道,從傳播角度並不算有力。但奧迪堅持做了5年,1100多名病患孤兒得到救治,可以說他們人生就此發生改變。

2012年我曾去上海寶貝之家探訪,一進門就被一個小男孩兒緊緊抱住,讓我抱他,直到離開,他都不肯鬆手。對此,我的感情有些複雜,既有對孩子的一絲憐惜,但更多是自己被需要的感動。正如上海寶貝之家聯合創辦人張敏所言,在救助孩子的過程中,我發現了更好的自己。

車企做公益:不忘初心還是為了商業回報?

何芳:汽車公益近年來特別火,其中最有代表的是豐田植樹、奧迪的“上海寶貝之家”和雪佛蘭的“紅粉筆項目”。這些公益項目,不是為了公益而公益,這裡面有長久的堅持、鮮活的人、生動的故事,以及讓你的內心安靜下來、有了“我們如此忙碌的生活到底為了什麼”的反思。

劉衛琰:作為一個母親,近年來一直持續關注兒童安全的問題。過去多年,我一直關注寶馬的“兒童安全訓練營”活動。和豐田類似,寶馬也已經將這一項目推行十年以上,並用科學的方法讓小朋友接受那些枯燥的規則。不管是豐田還是寶馬,能夠長久公益,科學公益的企業,都將在中國的公益道路上留下絢爛的一筆。

黃少華:讓我印象深刻的公益項目有很多,除了豐寧植樹,還有奧迪“上海寶貝之家”、捷豹路虎關愛無止境“弱視救助”項目和“一千零一個夢想”項目、長安福特的青少年足球項目等。

其中,我參加最多的是到各地希望小學捐資助學的項目,包括青海、西藏、雲南……很多學校非常偏遠,下了飛機還要坐7、8個小時的車才能到達,那些地方都很窮,但孩子們的笑臉都很純真,當地村民也都很熱情,每一次去,就像一次心靈洗滌,讓我感恩自己的生活,同時也希望能夠盡綿薄之力,幫助更多的孩子。真心希望,通過這些企業的公益活動,能讓天更藍、水更綠、孩子們的笑容更燦爛、人類與大自然的相處更加和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