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彬:慈善事業貴在堅持

張文彬,西山教育集團董事長、福建省政協委員、民建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直工委副主委、福建省扶貧“兩會”副會長、福建省工商聯常委、福州市工商聯常委、福清市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兼職導師、中國民辦教育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民辦教育家聯誼會副會長、福建省中學生體育協會副會長、福建省武術協會副會長、福建省溫州商會執行會長、福州市溫州商會執行會長。

張文彬不僅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企業家,還是一位慈善家。自1994年創辦西山學校以來,他心懷善念,勇於擔當,主動獻身慈善公益事業,至今已累計向社會捐款1000多萬元,幫扶各類弱勢群體3000多人次。張文彬認為: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踐行慈善公益,是理所應當的事,沒什麼可值得炫耀。當自己有點餘力,看到別人需要幫助,就去做了,這也是人性之“善”的最基本體現。行善不靠一時熱血,而貴在長期堅持,只要秉持這一初衷,善良的種子將在各地生根發芽。

張文彬:慈善事業貴在堅持

努力辦學 碩果累累

1969年,張文彬出生於浙江省樂清市大荊鎮,自小特立獨行,小小腦袋瓜裡總是冒出一些奇思怪想,以致大人們無法理解,總是搖搖頭,說其“不可教也”。10歲那年,張文彬執意到河南嵩山少林寺當了小沙彌。當年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十年,傳為佳話,少年張文彬恰巧也在少林寺整整十年。十年的三千六百五十個日日夜夜,張文彬學文習武,在武功、理法、技藝諸多方面均有較深造詣,更重要的是,習武磨鍊了他一身吃苦耐勞的精神。

1986年,國際武術散打擂臺賽在河南鄭州舉行,年僅17歲的張文彬有備而來,一舉奪得冠軍。歷經沙場的張文彬退出武壇賽場後,決心把自己對武術事業的滿腔熱情傾注到培育武術新人上。

1994年,張文彬懷揣國際武術散打冠軍的獎牌,一路奔波,認真考察、調研,最終選擇了離福清南少林遺址不遠的石竹湖之濱的西山東麓,與人合夥辦起了“西山武術學校”,也就是如今的“福建西山學校”前身。彷彿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從嵩山少林寺走出來的張文彬,以其不屈的少林精神,在南少林的故址之地福清,開啟了他的教育偉業。

張文彬先生以教育產業為主要投資方向,先後投入巨資創辦了福建西山學校、福清西山職業技術學校、江西省西山學校、廈門安防科技學院,構建了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的完整辦學體系。集團下屬學校現有在校學生17000多名,教職員工2000多名,校園總佔地面積2000多畝。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優秀的人才需要一個過程,從幼兒園到大學,每一個階段的師資力量、學習環境都會影響到一個孩子的每一步成長。張文彬秉承“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的辦學宗旨,將教育工作的著眼點聚焦在未來社會的生存需要和未來社會創造者的發展上,努力提供適合孩子發展的教育。在張文彬的引領下,全體師生團結協作、銳意進取,以“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提供個體差異的教育服務,在不斷優化教育教學環境,積極推進“構建快樂課堂,塑造美麗心靈”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同時,不斷完善學校管理體制,實行精細化管理,教育教學成績顯著,先後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等名牌高校輸送了一大批優秀學生。

截至目前,西山教育集團獲得國家、省、市、縣榮譽700多項;獲得縣、市、省、國家級各類學科競賽獎項超過2000人次。先後被評為“中國民辦五星級示範學校”“全國教育質量管理示範性學校”“中國民辦十大知名品牌學校”“全國民辦學校先進單位”“中國民辦教育誠信、管理、質量AAA級學校”“中國民辦教育誠信、管理、質量示範學校”“首屆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十佳示範學校”“中國(民辦)名牌示範學校”“中國質量萬里行質量誠信示範單位”“福建省花園式學校”“2010中國教育創新示範單位”“中國素質教育先進示範學校”“全國科研興教示範單位”、新華網“基礎教育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而張文彬個人,也已載入《中華武術》《中國當代改革者》《二十一世紀人才庫》《中華魂-中國百業領導大典》《中國專家名人辭典》等典籍;2001年5月,在人民大會堂被授予“中華愛國之星”榮譽稱號;2004年5月,被中國教育家協會授予“民辦教育卓越成就獎”;2005年3月,當選為“2004中國教育(民辦)風雲創新人物”;2006年1月,被推選為“2005教育改變中國年度人物”;2007年1月,被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中央電視臺授予《一切為了孩子》愛心盛典“愛心人物”獎;2007年4月,當選為“首屆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十佳卓越校長”;2008年3月,被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授予“全國民辦教育先進工作者”;2008年5月,被中國教育家聯合會、中國民辦教育家協會等單位評為“中國十大傑出民辦教育家”,同時當選為“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常務理事”;2010年10月,榮獲“黃炎培傑出校長獎”;2010年11月,被中國教育電視臺、現代教育報社、中國未來研究會評為“2010中國教育管理傑出人物”;2011年5月,被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評為“全國科研興教管理傑出人物”;2013年12月,榮獲“基礎教育突出貢獻獎”;2014年11月,當選為第四屆福建省扶貧“兩會”副會長;2016年3月,當選為福建省溫州商會執行會長兼常務副會長;2017年1月,當選為“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功勳企業家”;2017年1月,被福州市民辦教育協會授予“民辦學校優秀校長”獎;2017年12月,被評為“福建省民建社會服務工作優秀個人”。

張文彬:慈善事業貴在堅持

熱心慈善 長期堅持

任何的流芳百世,從來都不會因為墨守成規、舉步不前而達成。張文彬在成為一位成功的教育家和企業家的過程中,心懷善念,慷慨付出,同時也成了一位慈善家。自創辦西山學校以來,張文彬主動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熱心於慈善公益事業,在抗災賑災、助殘扶殘、愛心助學、扶貧濟困等方面,很好地履行了一個企業家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1998年8月,捐贈中國紅十字會“98抗洪搶險”2萬元;2002年7月24日,捐贈福清市盲人活動中心1萬元;2002年8月,捐贈福清市悟崗初級中學電腦款8萬元;2003年3月5日,捐贈福清市鏡洋鎮建設老年人活動中心10萬元;2003年7月25日,捐贈福清市鏡洋鎮前馬自來水站35萬元;2004年2月27日,捐贈福建省婦聯兒童基金會5萬元;2006年1月20日,捐贈福鼎市石夾門畲族鄉人民政府扶貧資金2萬元;2006年7月26日,捐贈福建語文學會2.25萬元;2007年8月,協議捐贈福建省體育局武術隊180萬元;2007年8月1日,捐贈福建光彩事業20萬元;2007年8月,捐贈福清僑鄉藝術團30萬元;2001年至2007年,累計捐贈福清南少林寺260萬元;2002年至2007年,累計捐贈貧困生就讀款10萬元;2003年至2007年,累計捐贈福清市鏡洋鎮浮山村老年會10萬元;2003年至2007年,累計捐贈福清市鏡洋鎮墩頭村老年會5萬元;2003年至2007年,累計捐贈福清市鏡洋鎮浮山村道路建設60萬元;2008年3月26日,捐贈福建省讀書援助協會2.4萬元;2008年5月8日,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30餘萬元;2008年5月15日,捐贈福清市鏡洋鎮墩頭村老人協會10萬元;2008年6月8日,捐贈福建省紅十字會5.9萬元;2008年10月9日,捐贈福清市鏡洋鎮浮山村道路建設10萬元;2008年10月11日,捐贈福清市鏡洋鎮墩頭村老人協會10萬元;2009年4月10日,捐贈福建省誠信促進會3萬元;2009年12月2日,捐贈福州市溫州商會10萬元;2009年12月13日,捐贈福建省民辦教育協會10萬元;2010年6月12日,捐贈福州市光彩事業促進會3萬元;2010年6月26日,捐贈福州市光彩事業促進會1萬元;2011年3月7日,捐贈福清市鏡洋鎮浮山村道路建設10萬元;2011年4月25日,捐贈福建省溫暖工程促進會1.5萬元;2011年12月10日,捐贈南平市政和縣人民醫院110萬元;2012年11月,捐贈南平市政和縣外屯鄉50萬元;2014年1月10日,捐贈南平市松溪縣貧困學生5萬元;2014年1月17日起,在“愛心羽翼”助學行動中捐助13個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食宿、學雜費用全免;2014年11月,捐贈福建省扶貧“兩會”100萬元;2017年9月開始,在民建福建省委會“扶貧先扶智”的指導思想下,設立精準扶貧項目“民建——西山弘毅班”,弘毅班的貧困學子在西山學校的食宿、學雜費等全免……

20多年來,張文彬一直不忘初心,堅持行善,累計捐贈1000多萬元支持社會慈善事業。他的慈善義舉,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贏得了社會大眾的廣泛尊重。

張文彬:慈善事業貴在堅持

扶貧助學 影響深遠

“以前的捐助方式是看到一個學生很困難,一年捐助他三、五千元,或者每個月資助幾百元生活費,但是久而久之,我感覺效果並不明顯,感覺錢花到哪裡都不知道,有種不確定之感。”熱衷於慈善事業的張文彬,也常常感到個體力量的渺小。正是秉承著對所捐助貧困生負責的態度,張文彬深刻認識到,對貧困生資助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半世奔走,一絲不苟,在直接捐款進行慈善活動的同時,張文彬先生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扶貧新理念,引領著西山學校在教育扶貧道路上不斷創新、開疆拓土。在辦學過程中,張文彬遇到過許多有困難的家庭和孩子,為了不讓學校的貧困孩子失學,西山學校學校形成了一套為貧困孩子減免學費的制度。為了更加系統性、持續性和影響性地進行助學行動,張文彬先生提出了“愛心羽翼”助學理念,西山學校自2013年開始,每年計劃扶助10名特困生。被選中的學子在西山學校就讀直至高中畢業期間食宿﹑就讀等費用均由西山學校全額扶助,如能考上重點大學,將繼續扶助。福建的多家新聞媒體配合學校在福建省內向社會宣傳及尋找扶助對象,並且在媒體上廣泛報道,擴大助學行動的影響力。

2017年8月,民建福建省委和西山教育集團舉行民建西山教育扶貧基地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儀式,協議旨在幫助貧困學生通過職業教育,儘快在社會上立足。結合民建密切聯繫經濟界的特點,和西山學校在職業教育上的教學優勢,雙方在推動教育扶貧、產教融合上開展有效合作,成立“民建——西山弘毅班”。“弘毅班”以“扶貧先扶智”為指導思想,從2017年秋季開始招生,招生人數為50人,資助貧困生至職業教育完成階段。

張文彬開展的系列扶貧助學行動不僅解決了部分貧困學生“讀書難,讀好書更難”的問題,還宣傳了社會正能量,獲得社會各界的肯定。

近年來,西山學校採用“助”“幫”“獎”“補”“免”五種形式,加大對貧困學生的扶助力度。校領導和招生老師慷慨解囊,為貧困學生捐款;在校學生自發組織為貧困學生捐獻衣物和學習、體育用品;學校各類文藝晚會的舞臺上出現了貧困學生的身影;校內各種活動的舉辦極大地推動了助學行動的廣泛開展。被扶助學生戶籍所在地的群眾感謝西山學校推出的系列助學行動,扶貧助學的工作得到了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社會影響深遠。

西山學校的扶貧助學工作在福建省內外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海都網、鳳凰網、新浪網、《福州日報》、東南衛視等國內各大電視臺及新聞媒體對“愛心羽翼”助學行動的成功開展作了系列報道並給予高度評價。2014年9月,鳳凰網福建頻道為福建西山學校舉行了“童守世界愛心合作單位”授牌儀式,以表彰西山學校常年為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做出的積極貢獻和社會示範作用。

張文彬發起的系列扶貧助學活動是企業進行扶貧開發的一種新探索,不但進一步推動了扶貧工作的開展,維護了教育公平的迫切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補充。張文彬認為,扶貧助學工作是一項公益事業,要系統性和有計劃性地做好該項工作。在西山學校完善的助學管理機制引領下,在校學生有了自己新的人生奮鬥目標,行為習慣不斷改善,學習實踐刻苦認真,校風、學風、班風不斷好轉。在省、市領導的關心下,西山學校在不斷髮展中,讓一大批優秀的寒門學子得到了資助,而未來這些學子們也將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中堅力量。

張文彬認為,企業家要做的,不僅是在物質上幫助貧困者,更重要的是消除他們的自卑感和悲觀情緒,讓他們在精神上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在生活中能夠自強、自立。“幫助這些孩子,就是幫助年少的我;幫助他們,就是幫助我們自己生活的社會。在慈善這條道路上我會一直堅持走下去!”張文彬看著西山學校的孩子們,彷彿看到了自己年少時的身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