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晉國的這個大夫,四姓都尊他為大顯祖

春秋戰國 劉邦 晉文公 晉景公 晉靈公 老張在路上 2018-12-01
春秋時晉國的這個大夫,四姓都尊他為大顯祖

春秋時晉國的這個大夫,四姓都尊他為大顯祖

文/老張在路上

公元前592年,晉國中軍將兼太傅範武子年老退休,開始在自己家府邸頤養天年。範武子退休後,他的兒子範文子也出仕為官,被晉公封為“卿”,範文子成了春秋時期晉國著名的“官二代”。

有一天,本到了退朝返家的時候,範武子一直不見兒子回來,感到很納悶,因為這個兒子平常還是比較守規矩的,每天按時上下朝,退朝回來,先到老父房裡,問個安好,才去用膳。但這天,範武子左等右等到不見人,就有點焦急,他不知朝中出了什麼大事。春秋時期可是經常出大事的年代,“春秋無義戰”,人命如草芥,宦海沉浮多年的範武子當然是放不下心了。

終於,天黑透了。範文子進來請安,範武子忙問:“是不是朝中出了什麼大事,你怎麼才回來?”

春秋時晉國的這個大夫,四姓都尊他為大顯祖

範文子很得意地說:“也沒有什麼大事,今天朝堂上來了一個秦國的使者,在和大王的談話中,他提出了幾個問題,又不是那麼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談話中帶著隱語,似乎有些刁難的意味在裡面。當時參加會見的其他大人官員,沒有一個回答上來的。只有我毫不費力的回答了他提出的三個問題,而且和那個使者的話裡的意思一模一樣。那個使者當著大王的面極力的誇讚了我,別的大人也都很羨慕。”

範武子聽著兒子的話,看著兒子眉飛色舞、得意揚揚的樣子,氣不打一處來,狠狠地教訓兒子,說:“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混賬東西!你怎麼知道別的大人不能解答秦國使者的問題?人家不過是看你年紀大一些,官大一些,權重一些,有意讓你先說,讓你在大王面前賣弄一番罷了。你只不過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卻在朝廷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搶先應答秦國使者的問題,掩蓋別的大人的功勞,搶人家的風頭。你呀,簡直輕狂無知到了極點。如果不是我在晉國,你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春秋時晉國的這個大夫,四姓都尊他為大顯祖

範武子越說越怒,他舉起手裡的拐仗打向兒子,兒子不敢躲避,任老父敲打,連發冠上的簪子都打折了,方才住手。

在當代中國百家姓的排行榜上,範姓排名第59。這個姓氏的來源,相傳與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堯有關。士會作為天下範姓公認的始祖,是春秋時晉國中軍元帥,輔佐過多位國君。他的子孫以其封邑為姓,從此有了範氏。士會還是劉姓的先祖之一,漢高祖劉邦就是他的後人。王符在《潛夫論》中稱讚道:“劉氏自唐以下,漢以上,德著於世,莫若範會之最盛也!”

士會出身官宦世家,年輕時即步入政壇,早年任晉國大夫,輔佐晉文公(公元前636——628年在位)、晉襄公(公元前627——621年在位),是晉國稱霸中原的功臣之一。他是活躍於春秋前期晉國政治舞臺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位顯赫人物,他是劉姓、範姓、士姓、隨姓等中國姓氏共同的大顯祖。

春秋時晉國的這個大夫,四姓都尊他為大顯祖

發生於公元前633年的著名戰役——晉楚城濮之戰中,代任戎右之職的士會勇猛奮戰,終於使晉軍以弱勝強,大敗楚軍,從此奠定了他在晉國政治舞臺上的牢固地位。

公元前621年,晉襄公去世,他的太子夷皋年幼。為了國家的前途,大臣們在襄公死後召開內閣會議,決定廢除太子,另擁立襄公的弟弟——當時在秦國任亞卿之職的公子雍為新的晉國君主。因公子雍正是士會的姑姑杜祁與晉文公的兒子,與士會有親戚關係。於是,晉人派士會與另一位大臣先蔑一同出使秦國,前往迎接公子雍回國繼位。但是,當士會和公子雍在秦國軍隊的護送下回國尚在途中時,晉國的國內政局又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公元前620年,以趙宣子為首的晉國大臣們迫於晉襄公夫人繆嬴的壓力,背叛了士會和公子雍,在晉國國內改立年幼的夷皋為國君(即晉靈公),並派兵阻擊秦軍,阻止士會和公子雍回國。

為此,秦晉雙方在令狐至刳首一帶展開一場大戰,結果秦軍大敗。

士會失敗後,不能再回晉國,被迫出逃到秦國避難,開始了他長達7年的流亡生涯。他的妻子兒女和和大部分族人隨後也紛紛從晉國逃到秦國,與他會合。

士會投奔秦國後,很快受到秦國的重用。史載士會充當秦軍的謀士,經常為秦軍攻打晉國出謀畫策。秦國在士會的幫助下,為了報復晉人,多次出兵攻打晉國,奪取了晉國的武成、羈馬等地,晉國軍隊從此彼於奔命。

鑑於秦國重用士會給晉國造成的巨大威脅,公元前614年,晉國的六大臣在諸浮再次召開內閣會議,商討對策。會上,大臣們一致認為士會“能賤而有恥,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無罪”,決定為士會平反昭雪,將他請回晉國。

春秋時晉國的這個大夫,四姓都尊他為大顯祖

隨後,晉國派大臣魏州餘假裝投降秦國,暗中與士會接洽聯絡。士會答應回國。州餘接著向秦王獻計,要秦王派士會前往晉國的魏地做策反工作,秦王果然派士會前往,並與士會約定:萬一晉人有詐,將士會抓住,那時秦王一定會把士會的家人妻子送往晉國與士會相會。這樣,士會便借前住魏地之機,回到了闊別7年之久的晉國,重返晉國政壇。

士會返回晉國後,再次受到重用,出任上將軍(晉國三軍統帥之一,地位僅次於中將軍即元帥)。公元前593年,士會因消滅赤狄有功,被晉景公封為中將軍(晉國元帥),併兼作太傅之職,從此成為晉國三軍統帥,開始執掌晉國國政。史稱士會“輔成、景,軍無敗績”,“端刑法,緝訓典,國無奸民”,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起來。

由於他對晉國的卓越貢獻和不朽業績,公元前592年士會退休時,被晉景公在其已有的領地隨邑的基礎上,加封另一個領地——範邑(今山東省梁山縣西北範城)。後來士會在範邑終老去世,被賜諡號為“武”,因此史稱他為“範武子”或“隨武子”。

春秋時晉國的這個大夫,四姓都尊他為大顯祖

因秦國使者入晉之事,範武子痛責了範文子。而受得老父打罵教訓的範文子,閉門思過,深深自責,從此,他按照老父的要求,痛改前非,像換了一個人。《左傳》裡,同樣記載了範文子另一個故事。

公元前589年,範文子以上軍佐的職位跟隨中軍將隙克攻打齊國,這就是晉國曆史上的靡笄之役。晉國軍隊大勝齊軍,班師回朝。兒子出征打了勝仗,老父親當然從心底裡高興,範武子不顧年事已高,親自出城迎接晉國軍隊。

浩浩蕩蕩的晉軍一隊隊走過,將軍的戰車在前。元帥隙克的車仗走在最前面,後面是一個個的將軍陣仗。等隊伍快要全部進入軍營,兩邊歡迎的人群也快要散去時,範文子的車仗才出現在範武子面前。

範武子很激動,他迎上前去,拉著兒子的手,叫著兒子的名字說:“燮呀,你不知道為父的在這裡盼望著你早點出現嗎?你怎麼才到呀?”

範文子說:“父親呀,這次出征主帥是隙克元帥,是他統領晉國軍隊立了大功,打了勝仗。現在軍隊班師,我如果走在隊伍的前頭,那恐怕人們將會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身上,我是副帥,是隙克元帥的助手,那樣我不是搶了主帥的榮耀了嗎?我不敢這樣做,就悄悄走在了隊伍的後面。”

範武子很高興,說:“我知道孩子從此可以免禍了。”

春秋時晉國的這個大夫,四姓都尊他為大顯祖

公元前583年,範武子逝世。葬於現河南省範縣高碼頭鄉老範莊墓園。

範文子在父親範武子的教育下,繼承了父親的優秀品德,為人更顯敦厚與耿直,更具長者風範。他不但自己謙虛謹慎,嚴於律己、寬於待人。他也像父親一樣,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保持謙遜的家風。

範文子兒子叫範宣子,其名範匄,又稱士匄。法家先驅,史稱範宣子。範宣子出生於晉國名臣大將之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薰陶,家族的門望也為他的仕途鋪平了道路,他在晉悼公時登上了晉卿之位,擔任中軍佐,為悼公建立霸業起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575年,晉楚兩國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鄢陵之戰。範文子此時任晉中軍副帥,兒子範宣子也隨同他參加此役。

春秋時晉國的這個大夫,四姓都尊他為大顯祖

那年夏六月最後一天,兩軍對陣。當時因為雙方戰與不戰的問題,晉軍將帥之間產生了分歧,一時僵持不下。一大早楚軍突然發動襲擊,晉軍沒有做好戰鬥準備,一時間有些慌亂。就在晉軍將領們聚集中軍帳商量對策的時候,範宣子突然闖進來,不管那些將領們聽不聽得進去,發表了自己的戰鬥建言:“依我之見,我們把水井填了,把鍋灶平了,軍士們列好隊列,把行列中的道路疏通,一起奮力向前衝殺,一定能打敗楚軍。晉國和楚國都是天意所歸的國家,我們晉軍又害怕楚軍什麼呢?”

範文子見這個毛頭小子如此放肆,氣得渾身發抖,他斥責道:“國家存亡,是上天的決定,你一個小孩子,又懂得什麼?”範文子邊大聲喝罵,一邊手持戈把範宣子趕了出去。

戰鬥結束後,範文子仍然記得這事,又把範宣子叫到身邊,教育他做人要謙虛謹慎,飛揚跋扈、自以為是終要吃苦頭。而範宣子也牢記父親的教誨,經過歷練,終於成為晉國政壇明星。

春秋時晉國的這個大夫,四姓都尊他為大顯祖

範宣子執政後保持了謙虛謹慎的家風,善於聽取批評意見,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和政策失誤。襄公二十四年二月,鄭伯使晉,子產託書告誡範宣子,力陳重幣的害處。範宣子覺悟到子產的話十分中肯,便欣然接受了這個忠告,減輕諸侯納貢數量,以友結四鄰。這種善於聽取意見,尤其是善於聽取批評的精神,同範氏家族謙虛謹慎的家風有極大的關係。

範武子死後,趙文子與叔向到範武子的墓地遊覽。趙文子問叔向:“如果死去的人可以復生,我們跟誰在一起呢?”叔向說:“是陽子吧!”趙文子說:“陽子在晉國算得上品行廉潔正直,可他自身沒能免遭禍害,他的智慧不值得稱道。”叔向說:“那大概是舅犯吧!”趙文子說:“舅犯看到利益就不顧君王了,他的德行不值得稱道。應該是隨武子啊!他接受了忠言不忘老師,談到自己的優點不忘誇獎自己的朋友,事奉君王不是為了迎合君王就推薦所謂的賢才,也不是為了曲從君王就辭退所謂不賢的人。”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