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打贏項羽擁有天下並非運氣,因為他有三大優點,值得學習借鑑

劉邦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估計很多人對他的評價不高,有些人說他就是一個流氓,為什麼這麼說呢?《史記》裡面就記載這個傢伙好色又好酒,不但如此遇到危險的時候,把自己的兒女推下車方便逃跑,鴻門宴逃走的時候,自己騎馬,部下步行,顯然為了項羽的追兵過來,屬下跑不快會為自己抵擋,自己可以騎馬跑的更快一些,還有比如尿儒冠之類的事情多的去了。

劉邦打贏項羽擁有天下並非運氣,因為他有三大優點,值得學習借鑑

劉邦比起項羽的形象來有些猥瑣無道,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後取得了勝利,有人實在沒有辦法解釋這種情況,覺得這是劉邦運氣好,天命所歸。司馬遷也覺得劉邦取得天下很難想象,所以就編了一個蛟龍轉世來解釋。

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劉邦能贏,靠的是無我,而不是靠流氓,一起比對項羽和劉邦在無我方面,你會發現項羽輸的一點也不冤。

一、與天下同利

劉邦的品行的確不好,如果盯著他的個人行為,你會越看越生氣。但如果你盯著他做的大事,你就會發現他的大智慧,他的無我。

項羽一路砍殺,最後還是劉邦最先進入咸陽,他做了一件什麼事情?

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

約法三章為他後來從漢中出關能迅速拿下三秦打下堅實的基礎。秦法苛刻,劉邦用簡法,這是小聰明嗎?當然是大智慧了。劉邦眼中有的是天下,而不是自己,以天下人所需為需。

如果不懂黃老之術,不懂《道德經》,不懂陰陽之道,怎麼能想出這一招呢?相反項羽從個人角度看的確很好,但大事上可以打零分。他進入咸陽幹了這麼幾件事:

殺掉當時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然後燒掉了秦國的宮室,搶了秦國的女人,殺了秦國的男人,和秦的苛法殘暴有什麼區別呢?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史記.高祖本紀》

他根本不知道老百姓的需要,也根本不知道陰陽之道,一鬆一馳之管理之法,失天下也只是時間的問題。因為眼中只有自己,只有楚地,沒有天下,天下怎麼能容得下你呢?

劉邦打贏項羽擁有天下並非運氣,因為他有三大優點,值得學習借鑑

所以後來劉邦與臣下總結時談到了這一點:

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史記.高祖本紀》

與天下同利,天下才會歸你,不敢為天下先,這正是《道德經》的思想。

二、過硬素質

劉邦要面子嗎?當然要了。中國人最好面子,要面子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很多人為什麼死在面子上呢?因為他們為了面子扔掉了事情,這樣就變成眼中只有自己,那怎麼能看得清你現在要做的事情呢?

劉邦不是這樣的,劉邦當時被圍困在滎陽,這個時候韓信卻過來說,我要當代理齊王。這完全是沒有把劉邦放在眼中嘛。劉邦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

當張良和陳平踩他腳的時候,說了一句:

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史記.高祖本紀》

他馬上就醒過來了。

劉邦打贏項羽擁有天下並非運氣,因為他有三大優點,值得學習借鑑

你試試,當你落難之時,別人還來落井下石,你可能事後能冷靜,但是當時暴跳如雷的劉邦能馬上冷靜下來,就這麼一句話,你覺得這是一個普通人能做到嗎?這一種過硬的心理素質,你覺得這世界上能有幾個人達到呢?所以馬上說了這麼一句話:

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史記.高祖本紀》

然後說幹就幹,馬上派張良去宣佈這個命令。從暴怒到冷靜然後作出決策,僅僅片刻功夫,這等素質,不成大事也難。

能夠做到如此,自然不是將面子看成天大,劉邦看到的是事和勢,而不是自己的得失,看到的是天下,不是自己的面子,才可以作出準確的判斷。相反項羽到死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失敗了。《史記》記載項羽在垓下突圍的時候還認為這是天要亡他,不是自己的緣故。

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史記.項羽本紀》

劉邦打贏項羽擁有天下並非運氣,因為他有三大優點,值得學習借鑑

三、開放不盲目自信

劉邦個人有什麼能力?你說得上來嗎?估計還真說不上來。但他說過,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史記.高祖本紀》

類似的話孔子也講過。

人或問孔子曰:“顏回何如人也?” 曰:“仁人也。丘弗如也。”

“子貢何如人也?”曰:“辯人也,丘弗如也。”

“子路何如人也?”曰:“勇人也,丘弗如也。”

賓曰:“三人皆賢夫子,而為夫子役,何也?”

孔夫子曰:“丘能仁且忍,辯且訥,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為也。——《淮南子·人間訓》

孔子說自己仁不如顏回,辯才不如子貢,勇力不如子路。所以我懷疑這是司馬遷直接抄了這句話轉稼到劉邦這裡。

你前後一對比,你就知道劉邦的厲害之處,此處可以慢慢體悟。

能讓強過自己的人聽從自己,那靠的是什麼?

劉邦打贏項羽擁有天下並非運氣,因為他有三大優點,值得學習借鑑

還有一件事也可以看出劉邦的不固步自封。

劉邦這個人最痛恨的就是儒生,儒生講禮,他認為儒生那套沒有用,看到儒生,他就故意擺出一副不守禮的樣子,然後還做出讓儒生切齒之事,尿儒冠。這估計是劉邦為什麼被認為是流氓的主要原因吧。

但後來呢?他與陸賈的一番對話可以看出他的變化。

他當了皇帝,當時陸賈引《詩經》、《尚書》等儒家典籍,劉邦痛罵,老子馬上奪天下,讀這些詩書有什麼用?陸賈就說了一句話:馬上得到天下,豈能在馬上治理

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那些君主肯定沒有讀懂這句話,他們太迷信武力,認為馬上能奪天下,馬上也能治天下,自己取得天下,就是萬能的。所以往往只傳一二代就結束了,而秦朝也是敗在此處。

劉邦有沒有被勝利弄暈呢?答案是否定的,他的表情是:羞愧,然後馬上改正。

劉邦打贏項羽擁有天下並非運氣,因為他有三大優點,值得學習借鑑

一個人能做到不固步自封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那就是相信自己有很多東西是不會的,只有這樣才可能做到不固步自封。也只有這樣,他才可能會聽從張良,韓信等人的計謀。劉邦羞愧原因是什麼?因為心中有天下。

相反項羽呢?太迷信自己了。

四面楚歌的時候,那個時候的項羽還認為是天要亡他。

今日固決死,原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史記.項羽本紀》

這句話大家看了覺得很豪氣,而且當時在這種情況下,項羽還真的做到三勝斬將。但仔細想想,這就是項羽滅亡的原因啊,因為太相信自己,所以韓信跑了,唯一可以依靠的範曾也不相信了。

從一個當了皇帝還覺得羞愧,另一個完全失敗還認為不是自己的問題,就這兩個小細節一對比,劉邦和項羽的高下立馬判下。

劉邦打贏項羽擁有天下並非運氣,因為他有三大優點,值得學習借鑑

結語:

劉邦只要不是關係天下大事的時候,做過N多的錯誤和無賴,但一到天下大事就無比的清醒。他為什麼能這樣呢?那正證明他心懷天下,只有這樣,才可以得到天下。項羽的種種舉動證明他根本不是心懷天下,自然是得不到天下的。人不完美是正常的,可惜有些人喜歡以完美標準去看人和評判人,自然看到劉邦全是錯誤,自然就會被劉邦的流氓形象所迷惑,根本看不到他的大智慧,看不到劉邦以天下為重的心了。當然我還有一篇是論述劉邦的《劉邦是無賴?看史記越久,越覺不凡,他的祕訣對你的人生有借鑑意義》。

知常容覺得讀史不是讀這個人好還是不好,也不是讀成故事。我想讀史最重要的是讀完對我們生活有所啟發,對我們生活有所幫助。他們成功或者失敗的經驗對我們有幫助,這才是知常容認為讀史的目的,也是知常容寫文章的方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