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

昔年,劉邦按功封賞大臣時,對於當初與他一起從沛縣出來的兄弟都給了很好的待遇,像蕭何便位列第一、曹參第二、樊噲第五,比起吳廣的交友不慎,劉邦在這方面可以說好太多了。

《索隱》曰:姚氏雲“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噲五……”

樊噲從“以屠狗為事”的普通人,到後來的“舞陽侯”,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這一起切都是他跟隨劉邦以來,立下了許許多多的戰功,加上劉邦提攜的功勞。所以,對於劉邦來說,樊噲這位好兄弟的身上,攜帶著兩層光環:1,老友;2,功臣

二人如此親密地關係,可劉邦卻在臨死前下令:乃使陳平載絳侯(周勃)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

昔年,劉邦按功封賞大臣時,對於當初與他一起從沛縣出來的兄弟都給了很好的待遇,像蕭何便位列第一、曹參第二、樊噲第五,比起吳廣的交友不慎,劉邦在這方面可以說好太多了。

《索隱》曰:姚氏雲“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噲五……”

樊噲從“以屠狗為事”的普通人,到後來的“舞陽侯”,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這一起切都是他跟隨劉邦以來,立下了許許多多的戰功,加上劉邦提攜的功勞。所以,對於劉邦來說,樊噲這位好兄弟的身上,攜帶著兩層光環:1,老友;2,功臣

二人如此親密地關係,可劉邦卻在臨死前下令:乃使陳平載絳侯(周勃)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這又是為何呢?樊噲到底做了何事讓劉邦如此憤怒?樊噲就這樣被陳平和周勃斬于軍中了嗎

一、樊噲在劉邦集團中的重要地位

別看韓信整天瞧不上樊噲,前文提到過樊噲在劉邦集團中是立下大功勞的人,最著名的要數三大功勞:

1、幫助劉邦打下沛縣,獲得了起義所必須的根據地。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初從高祖起豐,攻下沛。高祖為沛公,以噲為舍人

2、鴻門宴上,無懼生死,勇敢護住,使得劉邦從項羽手下脫身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3、幫助劉邦南征北戰,奪取天下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從,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

昔年,劉邦按功封賞大臣時,對於當初與他一起從沛縣出來的兄弟都給了很好的待遇,像蕭何便位列第一、曹參第二、樊噲第五,比起吳廣的交友不慎,劉邦在這方面可以說好太多了。

《索隱》曰:姚氏雲“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噲五……”

樊噲從“以屠狗為事”的普通人,到後來的“舞陽侯”,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這一起切都是他跟隨劉邦以來,立下了許許多多的戰功,加上劉邦提攜的功勞。所以,對於劉邦來說,樊噲這位好兄弟的身上,攜帶著兩層光環:1,老友;2,功臣

二人如此親密地關係,可劉邦卻在臨死前下令:乃使陳平載絳侯(周勃)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這又是為何呢?樊噲到底做了何事讓劉邦如此憤怒?樊噲就這樣被陳平和周勃斬于軍中了嗎

一、樊噲在劉邦集團中的重要地位

別看韓信整天瞧不上樊噲,前文提到過樊噲在劉邦集團中是立下大功勞的人,最著名的要數三大功勞:

1、幫助劉邦打下沛縣,獲得了起義所必須的根據地。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初從高祖起豐,攻下沛。高祖為沛公,以噲為舍人

2、鴻門宴上,無懼生死,勇敢護住,使得劉邦從項羽手下脫身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3、幫助劉邦南征北戰,奪取天下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從,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這數據放在當時,不算友情加分,也可以讓樊噲排進前十的軍功榜了。最令人驚歎的是,當時的手藝人看樣子總是多才多藝,既可上陣殺敵,也可副職創業……

樊噲這個人,脾氣相當直爽,做事情直來直去,但如果這樣你就認為他心無城府的話,那可是大錯特錯。

當初劉邦病重的時候,脾氣相當糟糕,大臣們站在門口,都不敢進去探視。這時候樊噲來了,只見他“排闥直入”(推開門就直接進去了),大臣們跟著他一起到了劉邦床前,見他身邊只有一位太監伺候。

樊噲一位膀大腰粗的糙漢子當即做了一件令人歎服的事情,他“見上流涕”(看到劉邦痛哭流涕)了!

"

昔年,劉邦按功封賞大臣時,對於當初與他一起從沛縣出來的兄弟都給了很好的待遇,像蕭何便位列第一、曹參第二、樊噲第五,比起吳廣的交友不慎,劉邦在這方面可以說好太多了。

《索隱》曰:姚氏雲“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噲五……”

樊噲從“以屠狗為事”的普通人,到後來的“舞陽侯”,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這一起切都是他跟隨劉邦以來,立下了許許多多的戰功,加上劉邦提攜的功勞。所以,對於劉邦來說,樊噲這位好兄弟的身上,攜帶著兩層光環:1,老友;2,功臣

二人如此親密地關係,可劉邦卻在臨死前下令:乃使陳平載絳侯(周勃)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這又是為何呢?樊噲到底做了何事讓劉邦如此憤怒?樊噲就這樣被陳平和周勃斬于軍中了嗎

一、樊噲在劉邦集團中的重要地位

別看韓信整天瞧不上樊噲,前文提到過樊噲在劉邦集團中是立下大功勞的人,最著名的要數三大功勞:

1、幫助劉邦打下沛縣,獲得了起義所必須的根據地。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初從高祖起豐,攻下沛。高祖為沛公,以噲為舍人

2、鴻門宴上,無懼生死,勇敢護住,使得劉邦從項羽手下脫身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3、幫助劉邦南征北戰,奪取天下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從,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這數據放在當時,不算友情加分,也可以讓樊噲排進前十的軍功榜了。最令人驚歎的是,當時的手藝人看樣子總是多才多藝,既可上陣殺敵,也可副職創業……

樊噲這個人,脾氣相當直爽,做事情直來直去,但如果這樣你就認為他心無城府的話,那可是大錯特錯。

當初劉邦病重的時候,脾氣相當糟糕,大臣們站在門口,都不敢進去探視。這時候樊噲來了,只見他“排闥直入”(推開門就直接進去了),大臣們跟著他一起到了劉邦床前,見他身邊只有一位太監伺候。

樊噲一位膀大腰粗的糙漢子當即做了一件令人歎服的事情,他“見上流涕”(看到劉邦痛哭流涕)了!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為何要哭呢?一切都是為了後面的這句話:“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

何意?咱們拆解開來,這段話其實有四層意思:

1、陛下,我們過去一起打的天下,當時你身體強壯,現在你身體疲憊不堪,作為好兄弟,我很痛心!

2、陛下,你的病越來越重,大臣們很擔心你。

3、陛下,你出了事,為何不找大臣們一起商量,反而找個宦官,你要記住趙高的教訓啊。

4、陛下,你要趕緊安排好繼承人的事情,不然大臣們難免會生出不好的心思。

別看樊噲貌似沒經歷過正兒八經的職場訓練,就完成了屠夫到將軍再到丞相的過渡,但他的心思細著呢,如果只是拿他當粗人,一定會吃大虧。

樊噲的這番話逗得劉邦“笑而起”,可見他的意思是傳到了劉邦的耳中,劉邦笑著起來是表示不會犯了秦二世的錯誤。

"

昔年,劉邦按功封賞大臣時,對於當初與他一起從沛縣出來的兄弟都給了很好的待遇,像蕭何便位列第一、曹參第二、樊噲第五,比起吳廣的交友不慎,劉邦在這方面可以說好太多了。

《索隱》曰:姚氏雲“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噲五……”

樊噲從“以屠狗為事”的普通人,到後來的“舞陽侯”,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這一起切都是他跟隨劉邦以來,立下了許許多多的戰功,加上劉邦提攜的功勞。所以,對於劉邦來說,樊噲這位好兄弟的身上,攜帶著兩層光環:1,老友;2,功臣

二人如此親密地關係,可劉邦卻在臨死前下令:乃使陳平載絳侯(周勃)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這又是為何呢?樊噲到底做了何事讓劉邦如此憤怒?樊噲就這樣被陳平和周勃斬于軍中了嗎

一、樊噲在劉邦集團中的重要地位

別看韓信整天瞧不上樊噲,前文提到過樊噲在劉邦集團中是立下大功勞的人,最著名的要數三大功勞:

1、幫助劉邦打下沛縣,獲得了起義所必須的根據地。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初從高祖起豐,攻下沛。高祖為沛公,以噲為舍人

2、鴻門宴上,無懼生死,勇敢護住,使得劉邦從項羽手下脫身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3、幫助劉邦南征北戰,奪取天下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從,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這數據放在當時,不算友情加分,也可以讓樊噲排進前十的軍功榜了。最令人驚歎的是,當時的手藝人看樣子總是多才多藝,既可上陣殺敵,也可副職創業……

樊噲這個人,脾氣相當直爽,做事情直來直去,但如果這樣你就認為他心無城府的話,那可是大錯特錯。

當初劉邦病重的時候,脾氣相當糟糕,大臣們站在門口,都不敢進去探視。這時候樊噲來了,只見他“排闥直入”(推開門就直接進去了),大臣們跟著他一起到了劉邦床前,見他身邊只有一位太監伺候。

樊噲一位膀大腰粗的糙漢子當即做了一件令人歎服的事情,他“見上流涕”(看到劉邦痛哭流涕)了!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為何要哭呢?一切都是為了後面的這句話:“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

何意?咱們拆解開來,這段話其實有四層意思:

1、陛下,我們過去一起打的天下,當時你身體強壯,現在你身體疲憊不堪,作為好兄弟,我很痛心!

2、陛下,你的病越來越重,大臣們很擔心你。

3、陛下,你出了事,為何不找大臣們一起商量,反而找個宦官,你要記住趙高的教訓啊。

4、陛下,你要趕緊安排好繼承人的事情,不然大臣們難免會生出不好的心思。

別看樊噲貌似沒經歷過正兒八經的職場訓練,就完成了屠夫到將軍再到丞相的過渡,但他的心思細著呢,如果只是拿他當粗人,一定會吃大虧。

樊噲的這番話逗得劉邦“笑而起”,可見他的意思是傳到了劉邦的耳中,劉邦笑著起來是表示不會犯了秦二世的錯誤。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但這件事卻遠遠沒有結束,它會掀起一股風暴,而樊噲便是風暴的中心。

二、劉邦臨死時下詔: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

劉邦要殺樊噲這件事,起因是因為有人在他耳邊煽風說:“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趙王如意是戚夫人的兒子,劉邦寵幸戚夫人不是祕密,甚至他還冒出把如意立為太子的想法,這在呂后一夥面前,便是赤裸裸地威脅。

劉邦也知道呂后和戚夫人一夥鬥爭激烈,但卻沒有想到自己後院爭鬥,會引發權臣介入,還要派兵殺死自己女人、兒子的程度。如果是旁人,劉邦可能會懷疑,但樊噲這個人是呂后的妹夫,怎麼洗也洗不白那種,加上樊噲表現出的對繼承人選拔的積極性,劉邦便更加懷疑了

劉邦怒道:“噲見吾病,乃冀我死也!(樊噲看到我病重,這是希望我死啊!)

一番權衡利弊,劉邦也怕樊噲勢力大,很難成功實施抓捕,於是便讓陳平等人出注意,此事該如何是好。陳平給劉邦出了一計:他以自己名義招樊噲過來,然後讓周勃去接管軍權,這樣以來便可以在保證損失最小、軍隊不亂的情況下殺死樊噲(跟韓信死亡方式很類似)。

劉邦很滿意這個方案,他下令: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

"

昔年,劉邦按功封賞大臣時,對於當初與他一起從沛縣出來的兄弟都給了很好的待遇,像蕭何便位列第一、曹參第二、樊噲第五,比起吳廣的交友不慎,劉邦在這方面可以說好太多了。

《索隱》曰:姚氏雲“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噲五……”

樊噲從“以屠狗為事”的普通人,到後來的“舞陽侯”,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這一起切都是他跟隨劉邦以來,立下了許許多多的戰功,加上劉邦提攜的功勞。所以,對於劉邦來說,樊噲這位好兄弟的身上,攜帶著兩層光環:1,老友;2,功臣

二人如此親密地關係,可劉邦卻在臨死前下令:乃使陳平載絳侯(周勃)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這又是為何呢?樊噲到底做了何事讓劉邦如此憤怒?樊噲就這樣被陳平和周勃斬于軍中了嗎

一、樊噲在劉邦集團中的重要地位

別看韓信整天瞧不上樊噲,前文提到過樊噲在劉邦集團中是立下大功勞的人,最著名的要數三大功勞:

1、幫助劉邦打下沛縣,獲得了起義所必須的根據地。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初從高祖起豐,攻下沛。高祖為沛公,以噲為舍人

2、鴻門宴上,無懼生死,勇敢護住,使得劉邦從項羽手下脫身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3、幫助劉邦南征北戰,奪取天下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從,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這數據放在當時,不算友情加分,也可以讓樊噲排進前十的軍功榜了。最令人驚歎的是,當時的手藝人看樣子總是多才多藝,既可上陣殺敵,也可副職創業……

樊噲這個人,脾氣相當直爽,做事情直來直去,但如果這樣你就認為他心無城府的話,那可是大錯特錯。

當初劉邦病重的時候,脾氣相當糟糕,大臣們站在門口,都不敢進去探視。這時候樊噲來了,只見他“排闥直入”(推開門就直接進去了),大臣們跟著他一起到了劉邦床前,見他身邊只有一位太監伺候。

樊噲一位膀大腰粗的糙漢子當即做了一件令人歎服的事情,他“見上流涕”(看到劉邦痛哭流涕)了!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為何要哭呢?一切都是為了後面的這句話:“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

何意?咱們拆解開來,這段話其實有四層意思:

1、陛下,我們過去一起打的天下,當時你身體強壯,現在你身體疲憊不堪,作為好兄弟,我很痛心!

2、陛下,你的病越來越重,大臣們很擔心你。

3、陛下,你出了事,為何不找大臣們一起商量,反而找個宦官,你要記住趙高的教訓啊。

4、陛下,你要趕緊安排好繼承人的事情,不然大臣們難免會生出不好的心思。

別看樊噲貌似沒經歷過正兒八經的職場訓練,就完成了屠夫到將軍再到丞相的過渡,但他的心思細著呢,如果只是拿他當粗人,一定會吃大虧。

樊噲的這番話逗得劉邦“笑而起”,可見他的意思是傳到了劉邦的耳中,劉邦笑著起來是表示不會犯了秦二世的錯誤。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但這件事卻遠遠沒有結束,它會掀起一股風暴,而樊噲便是風暴的中心。

二、劉邦臨死時下詔: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

劉邦要殺樊噲這件事,起因是因為有人在他耳邊煽風說:“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趙王如意是戚夫人的兒子,劉邦寵幸戚夫人不是祕密,甚至他還冒出把如意立為太子的想法,這在呂后一夥面前,便是赤裸裸地威脅。

劉邦也知道呂后和戚夫人一夥鬥爭激烈,但卻沒有想到自己後院爭鬥,會引發權臣介入,還要派兵殺死自己女人、兒子的程度。如果是旁人,劉邦可能會懷疑,但樊噲這個人是呂后的妹夫,怎麼洗也洗不白那種,加上樊噲表現出的對繼承人選拔的積極性,劉邦便更加懷疑了

劉邦怒道:“噲見吾病,乃冀我死也!(樊噲看到我病重,這是希望我死啊!)

一番權衡利弊,劉邦也怕樊噲勢力大,很難成功實施抓捕,於是便讓陳平等人出注意,此事該如何是好。陳平給劉邦出了一計:他以自己名義招樊噲過來,然後讓周勃去接管軍權,這樣以來便可以在保證損失最小、軍隊不亂的情況下殺死樊噲(跟韓信死亡方式很類似)。

劉邦很滿意這個方案,他下令: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陳平如何也沒有想到,劉邦會把這件事當作皮球,一下子又給他踢回來了。

別看陳平說計劃的時候有一套,但執行起來就有三個問題必須要面對了:

1、樊噲是劉邦的舊友,關係親密,難免劉邦氣消了,不會後悔;

《史記》:樊噲,帝之故人也。

2、樊噲對國家功勞巨大,這樣一言不合就直接下殺手,難免讓朝中大臣寒心;

3、樊噲是呂后妹夫!誰都知道,劉邦和呂后共同治國,此時劉邦眼看病危,接下來可是呂后的天下,不怕她報復啊

《史記》: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呂后弟呂嬃之夫,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

不得不說,陳平的謹慎救了他一命,這事雖然是劉邦下的死命令,但他和周勃執行時,卻很靈活:他們用囚車把樊噲帶著往京城去了,也不虧待,只是到時候讓劉邦自己決定如何處置,這樣一來既不得罪劉邦,也在呂后那裡找了臺階下

"

昔年,劉邦按功封賞大臣時,對於當初與他一起從沛縣出來的兄弟都給了很好的待遇,像蕭何便位列第一、曹參第二、樊噲第五,比起吳廣的交友不慎,劉邦在這方面可以說好太多了。

《索隱》曰:姚氏雲“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噲五……”

樊噲從“以屠狗為事”的普通人,到後來的“舞陽侯”,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這一起切都是他跟隨劉邦以來,立下了許許多多的戰功,加上劉邦提攜的功勞。所以,對於劉邦來說,樊噲這位好兄弟的身上,攜帶著兩層光環:1,老友;2,功臣

二人如此親密地關係,可劉邦卻在臨死前下令:乃使陳平載絳侯(周勃)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這又是為何呢?樊噲到底做了何事讓劉邦如此憤怒?樊噲就這樣被陳平和周勃斬于軍中了嗎

一、樊噲在劉邦集團中的重要地位

別看韓信整天瞧不上樊噲,前文提到過樊噲在劉邦集團中是立下大功勞的人,最著名的要數三大功勞:

1、幫助劉邦打下沛縣,獲得了起義所必須的根據地。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初從高祖起豐,攻下沛。高祖為沛公,以噲為舍人

2、鴻門宴上,無懼生死,勇敢護住,使得劉邦從項羽手下脫身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3、幫助劉邦南征北戰,奪取天下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從,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這數據放在當時,不算友情加分,也可以讓樊噲排進前十的軍功榜了。最令人驚歎的是,當時的手藝人看樣子總是多才多藝,既可上陣殺敵,也可副職創業……

樊噲這個人,脾氣相當直爽,做事情直來直去,但如果這樣你就認為他心無城府的話,那可是大錯特錯。

當初劉邦病重的時候,脾氣相當糟糕,大臣們站在門口,都不敢進去探視。這時候樊噲來了,只見他“排闥直入”(推開門就直接進去了),大臣們跟著他一起到了劉邦床前,見他身邊只有一位太監伺候。

樊噲一位膀大腰粗的糙漢子當即做了一件令人歎服的事情,他“見上流涕”(看到劉邦痛哭流涕)了!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為何要哭呢?一切都是為了後面的這句話:“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

何意?咱們拆解開來,這段話其實有四層意思:

1、陛下,我們過去一起打的天下,當時你身體強壯,現在你身體疲憊不堪,作為好兄弟,我很痛心!

2、陛下,你的病越來越重,大臣們很擔心你。

3、陛下,你出了事,為何不找大臣們一起商量,反而找個宦官,你要記住趙高的教訓啊。

4、陛下,你要趕緊安排好繼承人的事情,不然大臣們難免會生出不好的心思。

別看樊噲貌似沒經歷過正兒八經的職場訓練,就完成了屠夫到將軍再到丞相的過渡,但他的心思細著呢,如果只是拿他當粗人,一定會吃大虧。

樊噲的這番話逗得劉邦“笑而起”,可見他的意思是傳到了劉邦的耳中,劉邦笑著起來是表示不會犯了秦二世的錯誤。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但這件事卻遠遠沒有結束,它會掀起一股風暴,而樊噲便是風暴的中心。

二、劉邦臨死時下詔: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

劉邦要殺樊噲這件事,起因是因為有人在他耳邊煽風說:“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趙王如意是戚夫人的兒子,劉邦寵幸戚夫人不是祕密,甚至他還冒出把如意立為太子的想法,這在呂后一夥面前,便是赤裸裸地威脅。

劉邦也知道呂后和戚夫人一夥鬥爭激烈,但卻沒有想到自己後院爭鬥,會引發權臣介入,還要派兵殺死自己女人、兒子的程度。如果是旁人,劉邦可能會懷疑,但樊噲這個人是呂后的妹夫,怎麼洗也洗不白那種,加上樊噲表現出的對繼承人選拔的積極性,劉邦便更加懷疑了

劉邦怒道:“噲見吾病,乃冀我死也!(樊噲看到我病重,這是希望我死啊!)

一番權衡利弊,劉邦也怕樊噲勢力大,很難成功實施抓捕,於是便讓陳平等人出注意,此事該如何是好。陳平給劉邦出了一計:他以自己名義招樊噲過來,然後讓周勃去接管軍權,這樣以來便可以在保證損失最小、軍隊不亂的情況下殺死樊噲(跟韓信死亡方式很類似)。

劉邦很滿意這個方案,他下令: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陳平如何也沒有想到,劉邦會把這件事當作皮球,一下子又給他踢回來了。

別看陳平說計劃的時候有一套,但執行起來就有三個問題必須要面對了:

1、樊噲是劉邦的舊友,關係親密,難免劉邦氣消了,不會後悔;

《史記》:樊噲,帝之故人也。

2、樊噲對國家功勞巨大,這樣一言不合就直接下殺手,難免讓朝中大臣寒心;

3、樊噲是呂后妹夫!誰都知道,劉邦和呂后共同治國,此時劉邦眼看病危,接下來可是呂后的天下,不怕她報復啊

《史記》: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呂后弟呂嬃之夫,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

不得不說,陳平的謹慎救了他一命,這事雖然是劉邦下的死命令,但他和周勃執行時,卻很靈活:他們用囚車把樊噲帶著往京城去了,也不虧待,只是到時候讓劉邦自己決定如何處置,這樣一來既不得罪劉邦,也在呂后那裡找了臺階下

樊噲是劉邦兄弟,按功封賞時位列第五,為何劉邦臨死前非要殺他?

陳平的做法救了自己、周勃和樊噲三個人,因為就在途中,劉邦駕崩了。

《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平受詔,立復馳至宮,哭甚哀,因奏事喪前。呂太后哀之,曰:“君勞,出休矣。”平畏讒之就,因固請得宿衛中。太后乃以為郎中令,曰:“傅教孝惠。”是後呂嬃讒乃不得行。樊噲至,則赦復爵邑。

這段史料記載的是陳平押解樊噲到京城後,呂后派使者讓他駐紮在“滎陽”,不要動了,言外之意,就是對陳平出計殺害樊噲之事不滿。

怎麼辦呢?

陳平這人很有趣,他跑到宮中劉邦的靈位前大哭:“陛下,我奉您命去殺死樊噲,可我不忍心見你們兄弟相殘,沒有執行您的計劃,只是將他押解到了京城,想讓你們兄弟相見。哪成想,卻陰陽相隔。”

這個哭頗有意思,表面上看是告訴劉邦我來複命了,但實際上卻並不是給死去的皇帝聽得,而是給關心樊噲的呂氏姐妹兩活人聽的。他這話有兩層意思,既是交接燙手山芋,表明自己無意和呂后為敵的意思,樊噲活著便是證明;另一層意思就是向呂后示好,表示自己願意歸順呂后。

事情到此,也就真正告一段落了。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參考資料:《史記》

長安十二時辰王忠嗣之死:怎能用數萬士兵命升官?石堡城我不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