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文信以霸天下

春秋戰國 晉文公 齊桓公 曹沫 文史觀瀾之明曉古今 2017-06-08

古語有人,人無信不立。古之成大業者必先立信,而後天下歸心。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

齊桓公伐魯,魯將師敗。魯莊公請獻遂邑以平,桓公許,與魯會柯而盟。魯將盟,曹沬以匕首劫桓公於壇上,曰:“反魯之侵地!”桓公許之。已而曹沬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後悔,欲無與魯地而殺曹沬。管仲曰:“已許之而背信殺劫也,是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於是遂與曹沬三敗所亡之地於魯。諸侯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

重耳去之楚,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國,何以報寡人?”重耳曰:“羽毛齒角玉帛,君王所餘,未知所以報。”王曰:“雖然,何以報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與君王以兵車會平原廣澤,請闢王三舍。”後楚與晉戰於城濮,晉文公不倍舊約,乃退避三舍,與楚戰而勝。

晉文公伐原,與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謀士言曰:“原將下矣,師吏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得原失寶,吾不為也。”遂去之。明年復伐之,與士期必得原,然後返,原人聞之,乃下。衛人聞之,以文公之信為至矣,乃歸文公。故曰“次原得衛者”,此之謂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不得也。必誠信以得之,歸之者非獨衛也。文公可謂知求欲矣。

齊桓公乃五霸之首,與敵國會盟的時候被曹沫挾持,不可以稱得上是智慧,被挾持了而答應別人退還土地,不可以稱得上是勇敢,他不智,不勇,而能夠霸於天下者,以其信也。一個人能夠遵守被脅迫情況下的協議,能夠對仇敵守信,以此才獲得了天下人的信用。

晉文公在窮困潦倒的時候,答應了楚成王如果與楚國發生戰爭,一定會退避三舍,之後與楚戰的時候遵守了這個約定,從而贏得了人心。之後晉文公攻打原國的時候,與士兵約定了只攻打七天,七天打不下來就退兵,當七日過去,原國也將要城破的時候,也能夠遵守信義,不為一時之利而倍信,以此立信於天下,而後能夠得原收衛,天下屈服,這就是信的力量。

大凡成大事者,都把誠信當成一種資本,甚至把信當成寶貝一樣守護著。縱觀我們今天的社會,各種造假,各種失信,各種借錢不還,都是為了一時的利益,而失信於天下,如此得不償失。記得雙匯瘦肉精事件讓其股價損失百億之巨,法國一家礦泉水公司曾經因為某批次水中有幾十瓶水存在質量問題,而銷燬了幾億瓶礦泉水,以此來證明自己對品質的追求,以期不失信於天下。那麼我們為了一點點小利益就失信於人的人,你們是否會感覺到慚愧。古之成大事者,必先以信立於天下,而後謀事則無不成,一旦失去了天下人的信用,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信用就是非常難的事情了,因此君子以誠信贏天下,珍愛自己的信用,我們會走得更遠。

桓文信以霸天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